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纱线筒子染色工程
纱线筒子染色工程

纱线筒子染色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6430363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纱线筒子染色的数学模型、设备、工艺和常见质量问题;还就常规纱线的前处理、染色、烘干等内容进行了分章论述,并就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染纱行业的计算机集成生产制造系统和化验室现代化基础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专门介绍。
《纱线筒子染色工程》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纺织品染色方式 1

一、原液着色 2

二、散纤维染色 2

三、丝束染色 2

四、条子染色 3

五、纱线(长丝)染色 3

六、织物染色 3

七、成衣染色 4

第二节 纱线染色方式 4

一、绞纱染色 4

二、筒子染色 4

五、纱束轧染(球经染色) 5

六、纱线特殊染色方法 5

四、经轴轧染 5

三、经轴浸染 5

第三节 筒子染色概述 6

一、筒子染色工艺流程 7

二、筒子染色各工序的基本要求 7

三、绞纱染色、筒子染色、经轴浸染之间的比较 8

第二章 纱线筒子染色设备第一节 纱线染色对设备的基本要求 11

一、安全性 11

二、匀染性 12

三、重现性 14

四、能耗及环保问题 15

第二节 纱线筒子染色设备 15

一、筒子染色机的主要形式及其结构 16

二、主缸及相关附件 20

三、主循环系统 24

四、主要功能系统 30

五、载纱器的形式与结构 34

六、筒子染色机的辅助功能 39

七、单机自动化控制 41

第三节 选择设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3

一、不同机型的配置 43

二、材质的选用 44

三、主要功能配置 45

四、配套部件的选用 45

五、计算机中央控制管理 46

参考文献 46

第三章 筒子染色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实践的指导第一节 筒子染色理论模型 47

一、筒子染色的理论模型 47

二、Boulton-Crank模型方程对筒子染色过程的分析 49

第二节 染液流速、升温速度、筒子纱卷绕密度、吸收曲线形状及染料种类对筒子纱匀染的影响 56

一、每循环上染率对匀染的影响 57

二、流速对不匀染程度的影响 59

三、升温速度对不匀染程度的影响 61

四、筒子纱卷绕密度对不匀染程度的影响 63

五、染液流速、升温速度、筒子纱卷绕密度对不匀染程度的综合影响 65

六、吸收曲线形状对不匀染程度的影响 69

七、染料种类对不匀染程度的影响——染料的覆盖性 72

第三节 影响染液通过筒子纱的有关因素 75

一、散纤维比透过率的kozeny-Carman方程 76

二、Kozeny常数——染液毛细管流动机理 77

三、染液流动的阻碍物理论——Kozeny常数半经验公式 78

四、筒子纱比透过率的计算 81

五、通过单位重量纱线的染液流量的计算 84

参考文献 88

第四章 络筒第一节 络筒工程 89

一、络筒的基本要求 89

二、筒子卷绕原理及结构 90

三、槽筒卷绕 91

四、精密卷绕(Precision Winding) 94

五、筒子卷绕密度 96

六、络松筒 99

七、筒子形状对筒子染色质量的影响 102

八、松式络筒机及其型号 105

第二节 筒管 107

一、染色筒管的品种和规格 107

二、国内染色筒管的使用情况及其优缺点 109

三、各种形式染色筒管的性能比较 111

四、筒管的正确使用 114

第三节 倒角与压纱 115

一、倒角 115

二、压纱 116

一、连续松弛络筒 117

第四节 特殊纱线络筒 117

二、超喂络筒 118

三、编织拆散法(KDK) 118

参考文献 118

第五章 染色工程与染色质量第一节 上染过程 119

一、染料上染纤维的4个阶段 119

二、上染速率曲线 122

三、影响上染过程的主要因素 123

第二节 染料选用的基本原则 123

一、色域宽广 124

二、匀染性 126

三、提升力(染深性与饱和值) 127

四、相容性 127

五、配伍性 128

七、染色加和性(染阻) 130

六、覆盖性 130

八、重现性和敏感性 131

九、环保性 132

十、溶解性、分散性 133

十一、经济性 133

第三节 流量、压力与纱线筒子染色的关系 134

一、染色机压差 134

二、流量与筒子染色 140

三、流量与压差(扬程) 145

四、流量的控制 147

第四节 染浴状况对上染的影响 153

一、浴比 153

二、温度 156

三、无机盐对染色的影响 159

第五节 纱线筒子染色的重现性 160

一、纱线染色时色光不重现(缸差)概述 161

二、造成染色不重现的客观原因 162

三、造成染色不重现的主观原因 168

第六节 同步染色控制 172

一、同步染色 173

二、同步染色控制的主要参数——流量 173

三、染色过程各工序同步控制 176

四、染色过程其他工艺参数的同步控制 177

五、筒子染色机的动态质量控制 178

第七节 受控染色技术 178

一、工艺参数的控制 179

二、水洗控制 182

三、前处理的有效控制 183

参考文献 184

第六章 纱线前处理第一节 棉纱线的前处理 185

一、棉纱的精练(煮练) 186

二、精练方法及其对杂质的作用 188

三、漂白 189

四、过乙酸(PAA)漂白 192

五、纯棉筒子纱前处理工艺 194

第二节 麻及其混纺纱线的前处理 199

一、煮练 202

二、漂白 203

参考文献 208

第七章 天然纤维纱线筒子染色第一节 活性染料染色 209

一、活性染料的特点 209

二、分类及性能 210

三、活性基团 211

四、活性基团的反应性和稳定性 215

五、染色对活性染料的要求 217

六、活性染料染色 220

第二节 还原染料染色 233

还原染料概况 233

第三节 真丝筒子染色 242

一、络松筒 242

二、精练(脱胶) 244

三、染色 248

参考文献 251

第八章 化学纤维纱线筒子染色第一节 聚酯纤维纱线的染色 253

一、涤纶的染色特性 253

二、分散染料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254

三、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 259

第二节 涤纶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筒子染色 268

一、T/C、T/R纱线的前处理 268

二、染色 269

第三节 腈纶及其混纺纱线的筒子染色 273

一、阳离子染料 274

二、几个基本概念 275

三、阳离子染料染色的助剂 279

四、腈纶的阳离子染料染色 284

五、腈纶混纺纱线的染色工艺 290

参考文献 297

第九章 纱线筒子染色应用举例及常见质量问题分析第一节 纱线筒子染色应用工艺举例 298

一、羊毛酸性染料筒子染色 298

二、腈纶纱阳离子染料筒子染色 298

三、粘/腈筒子染色 299

四、阳离子可染涤纶(CDP)筒子染色 300

五、棉/毛混纺纱筒子染色(黑色)(60C/40W)浴比1:10 300

六、亚麻筒子纱(湿纺法纱)染色 301

七、胡麻粗纱染色(粗纱→煮漂→染色→湿纺细纱→干燥) 303

八、丝筒子纱染色工艺 305

第二节 筒子染色常见质量问题 306

一、内—中—外色差 306

二、筒子轴向上—中—下色差 310

三、漂白筒子质量问题 311

四、白节(眉毛白) 312

五、毛羽 313

六、纱线发涩和粉尘 313

参考文献 315

第十章 干燥工程第一节 干燥机理 316

一、干燥理论简述 316

二、纱线烘燥技术简述 318

第二节 脱水 323

一、釜式烘干机的脱水 323

二、机械脱水(离心脱水) 324

一、筒子纱烘干机的分类 328

第三节 筒子烘干设备的分类及其特性 328

二、各类筒纱烘干机简述 329

三、典型筒纱烘干机的技术经济指标 334

第四节 影响筒子纱烘干质量的主要因素 336

一、对筒子烘燥的影响因素 336

二、染料迁移 336

三、空气的洁净程度对烘燥质量的影响 337

四、纤维的过烘(超烘) 337

参考文献 338

第十一章 筒子染色工厂设计要点一、物流顺畅 339

二、人流便捷 340

三、现场环境 340

第一节 总体布局 341

一、生产品种及档次 342

第二节 设备选型 342

二、产能和规格 343

三、用途 344

四、配置 345

五、染色机参数 346

第三节 机台布置及厂房结构 347

一、三层体系 347

二、设备布置 348

第四节 公用工程 349

一、软水 349

二、冷却水 350

三、热水 350

四、蒸汽冷凝水 350

五、污水 350

第五节 称料间 351

八、供电 351

六、压缩空气 351

七、蒸汽 351

一、集中供料 352

二、全自动和半自动集中供料 352

参考文献 354

第十二章 纱线筒子染色计算机集成生产制造系统(CIMS)一、纱线漂染生产的特点、生产流程及质量关键点 356

二、纱线漂染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设计 358

三、纱线漂染自动化系统单元自动化系统设计 364

参考文献 368

第十三章 染厂化验室现代化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标准光源 370

一、基本色度学概念 370

二、灯箱及评价色差 379

第二节 计算机测配色 382

一、计算机测配色的简史 382

二、计算机测配色的原理 384

三、测色仪器 389

四、测色配色软件 398

五、计算机配色步骤 402

第三节 自动配液滴液系统 404

一、自动配液滴液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04

二、自动配液滴液系统的设备介绍 407

三、自动配液滴液系统的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413

第四节 仿真打样与放样 415

一、基础工作 415

二、仿真打样设备述评 418

三、拼色 421

四、仿色及打小样 424

五、生产处方——放样 427

参考文献 4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