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与生态系统经营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化成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60335
- 页数:457 页
第一篇 森林生态 1
第一章 森林环境和林木的生活史对策 1
第一节 森林环境 2
一、环境、立地和生境 2
二、林木的生态学特性 2
三、生态因素的综合性 4
第二节 林木生活史对策 5
一、生活史对策 6
二、林木生活史对策分类 8
第二章 森林干扰 12
第一节 森林干扰的分类和生态意义 12
一、森林干扰的分类 12
二、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 13
第二节 干扰状况和森林干扰的研究方法 14
一、干扰状况 14
二、森林干扰的研究方法 16
第三节 主要森林干扰类型的生态特点 19
一、森林火 19
二、树倒或林冠干扰 21
第四节 森林干扰的地理变化 25
一、影响森林干扰的因素 25
二、大兴安岭林区的自然干扰 26
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的自然干扰 35
四、华北林区的自然干扰 44
第三章 森林群落结构 46
第一节 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分量和指标 46
一、垂直结构和生活型结构 47
二、水平结构 50
三、物种构成 50
第二节 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地理变化 53
一、大兴安岭地区的寒温带针叶林 54
二、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55
三、华北地区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57
第三节 森林动物和森林植物的关系 59
一、森林是多种动物类群的栖息地 59
二、森林动物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61
三、森林放牧问题 64
第四节 群落中种的共存机制 65
一、生态位分化和种的共存 65
二、自然干扰和种的共存 66
第五节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68
一、互利共生 69
二、偏利共生 71
三、非消费性的物理掠夺 72
四、消费性的物理掠夺 73
五、抗生作用 75
六、竞争 76
第四章 森林演替 78
第一节 植物演替学说的发展 78
一、顶极群落学说 79
二、统一趋势学说 82
三、非平衡观点 83
第二节 森林演替的研究方法 84
一、时间序列法 84
二、固定样地法 84
三、种群结构法 84
四、历史记录法 85
五、试验研究法 85
第三节 森林演替类型 86
一、原生演替 86
二、次生演替 87
三、空隙动态 89
第四节 森林演替的机制 92
一、先来种和后来种的关系 92
二、影响森林演替的基本因素 93
第五节 树种的生活史对策和森林演替的关系 95
一、开拓树种和后期优势树种的更替 95
二、耐性树种和后期优势树种的更替 96
三、开拓树种和耐性树种的更替 98
四、后期优势树种和后期伴生树种的更替 98
第六节 森林演替与动物的关系 101
一、动物在森林演替中的地位 101
二、森林演替过程中动物种的变化 102
第七节 我国一些林区的森林演替 103
一、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的演替 103
二、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红松林的演替 108
三、华北落叶阔叶林林区的森林演替 117
第五章 林分的结构和动态 123
第一节 林木组成 123
一、林木组成的意义 123
二、林木组成的类型 124
三、林木组成的形成条件和混交林的构成状态 126
第二节 林木的年龄结构和大小结构 128
一、林木年龄、龄级和代 129
二、林木年龄结构的类型 131
三、兴安落叶松林的年龄结构 135
四、红松原始林的年龄结构 138
五、林木的大小结构 142
第三节 林木的格局 144
一、林木格局的分类 144
二、林木格局的测定 145
三、林木格局的影响因素 148
第四节 林分的发育 149
一、林分的发育阶段 149
二、林木的分化和林木分级 154
三、林分密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155
第五节 森林中的粗木质残体 157
一、粗木质残体的生态意义 158
二、粗木质残体的分解过程和腐朽等级 161
三、粗木质残体的数量动态 163
第六章 林木更新 166
第一节 林木更新模式和林木更新的研究方法 166
一、林木更新模式 166
二、林木更新研究方法 169
第二节 林木有性更新 171
一、种子生产 171
二、种子散布 173
三、种子库 175
四、种子发芽 177
五、幼苗幼树的成长 178
第三节 林木营养更新 181
一、萌芽更新 181
二、根蘖更新 182
三、天然压条更新 183
第四节 林冠空隙更新 183
一、空隙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184
二、空隙形成的时间和周期性 184
三、空隙形成树种的影响 185
四、空隙内的环境异质性 185
第五节 我国北方一些重要树种的天然更新 186
一、落叶松类 186
二、云冷杉类 196
三、松类和侧柏 199
四、栎类、槭类、椴类和鹅耳枥类 210
五、桦木、山杨类 217
第七章 森林生态系统 221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221
一、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有关概念 221
二、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测定 223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关系 226
四、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积累 227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 229
一、营养的输入 230
二、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营养循环 232
三、营养的输出 238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 240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240
二、森林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244
第八章 森林景观 247
第一节 景观的结构 247
一、斑块 248
二、走廊 254
三、本底 258
四、景观镶嵌体的结构特征 259
第二节 景观的类型 261
一、地貌途径 261
二、母岩母质途径 264
三、植被和土地利用途径 264
四、斑块-走廊-本底的结构类型途径 264
第三节 景观的功能 267
一、景观要素之间的流 268
二、森林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270
三、林带与毗邻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 272
第四节 景观的变化 274
一、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和景观的稳定性 274
二、森林破碎化及其生态后果 277
三、土地利用的变化 281
第九章 森林分类 286
第一节 植被分类 286
一、不同尺度的植物群落分类 286
二、《中国植被》和《中国森林》的分类系统 290
三、我国的林型研究 292
第二节 立地分类 295
一、不同的途径和系统 296
二、我国立地类型研究 300
第三节 生态系统分类 304
一、不同的途径和系统 304
二、我国生态土地分类研究 309
第十章 森林区划 318
第一节 森林地理分布规律 318
一、森林分布的地带性 318
二、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域 319
第二节 中国的植被区划和林区区划 320
一、中国植被区划 320
二、中国林区区划 322
第三节 森林垂直带的分异 325
一、山地森林的垂直带 325
二、山地森林线 326
第四节 我国北方一些林区森林垂直带的划分 328
一、大兴安岭林区 328
二、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 330
三、华北林区 335
第二篇 生态系统经营 342
第十一章 森林的价值和林业的模式 342
第一节 森林的价值 342
一、生产价值 342
二、生物学和生态学价值 343
三、精神社会价值 351
四、森林价值观的发展 351
第二节 林业的模式 353
一、初期开发林业 353
二、持续收获林业 354
三、集约高产林业 355
四、分类经营林业 356
五、生态林业 357
第十二章 生态林业的发展 360
第一节 恒续林经营和近自然林业 360
一、发展历史 360
二、理论内容 364
第二节 新林业和生态系统经营 365
一、发展历史 365
二、理论内容 367
第三节 生态恢复 371
一、弃耕地的生态恢复 372
二、牧地的生态恢复 373
三、退化林地的生态恢复 374
第四节 我国森林的经营经验和我国林业的发展方向 375
一、我国天然林经营概况 375
二、我国天然林区过度开发利用的后果 376
三、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381
四、我国林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 382
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经营:规划目标 386
第一节 森林景观的合理结构 386
一、森林的生态完整性 386
二、森林景观的年龄构成 387
三、森林景观的树种构成 390
四、森林景观的粒级结构 391
第二节 森林景观的破碎化管理和边缘管理 392
一、森林景观的破碎化管理 392
二、边缘管理 393
第三节 特殊立地森林的管理 394
一、河岸带森林 394
二、森林湿地 396
三、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397
第四节 林分的结构特征 399
一、垂直结构和树种结构 399
二、濒死木、枯立木和倒木 400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经营:育林措施 401
第一节 天然林的培育 401
一、基本要点 401
二、国外研究实例 403
三、对我国天然林区采伐更新的讨论意见 406
第二节 人工林的培育 410
一、基本要点 410
二、我国人工林培育中应该注意的技术环节 413
第三节 森林间伐 415
一、森林间伐的目标 415
二、森林间伐中应注意的问题 415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控制和林火控制 416
一、森林病虫害的育林控制和生物防治 416
二、与外来种有关的问题 418
三、林火管理 420
第十五章 自然保护区 421
第一节 自然保护的途径和保护区的分类 421
一、自然保护的途径 421
二、保护区的管理分类 423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和设计 425
一、自然保护区的选址 425
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 427
第三节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 428
一、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428
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431
三、野生动植物种自然保护区 431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433
一、旅游对于自然保护区环境的影响 433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37
参考文献 439
-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郭晓军 2016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你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编 2019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系统解剖学速记》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2019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