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新编诊断学基础
新编诊断学基础

新编诊断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果为,俞茂华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9036832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等学校诊断学的新编基础教材。
《新编诊断学基础》目录

第一节 诊断学基础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1

一、问诊 1

二、体格检查 1

第一章 绪论 1

三、实验室检查 2

四、器械检查 2

第二节 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2

一、诊断的内容 2

二、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2

三、流行病学的原则 3

四、先考虑器质性疾病,再考虑功能性疾病诊断的原则 3

第三节 临床思维方法 3

二、“一元论”原则 3

一、循证医学的原则 3

第四节 临床资料真实性的评价 4

第二章 问诊 6

第一节 问诊方法和内容 6

一、问诊方法 6

二、问诊内容 7

一、发热 9

第二节 常见症状及其问诊方法 9

二、头痛 13

三、胸痛 14

四、咳嗽与咳痰 14

五、咯血 16

六、呃逆 17

七、心悸 18

八、恶心与呕吐 19

九、腹痛 20

十、呕血与黑便 21

十二、腹泻 23

十一、便血 23

十三、便秘 24

十四、咽下困难 25

十五、胃食管反流 28

十六、黄疸 29

十七、水肿 32

十八、血尿 33

十九、少尿与多尿 34

二十、晕厥(昏厥) 36

二十一、眩晕 38

二十二、惊厥 38

二十三、关节痛 41

二十四、腰背痛 42

二十五、皮肤瘙痒 44

第三章 体格检查方法 46

第一节 基本检查法 46

一、视诊 46

二、触诊 47

三、叩诊 48

四、听诊 49

二、年龄 50

一、性别 50

第二节 一般检查方法 50

五、嗅诊 50

三、体温 51

四、脉搏 51

五、呼吸 52

六、血压 52

七、营养 52

八、发育 53

九、意识状态 53

十三、姿势与步态 54

十二、体位 54

十一、面容与表情 54

十、言语与语调 54

第三节 皮肤和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55

一、皮肤检查方法 55

二、浅表淋巴结检查方法 55

第四节 头部检查方法 56

一、头颅检查方法 56

二、眼的检查方法 57

三、耳的检查方法 58

五、口、咽喉部检查方法 59

四、鼻的检查方法 59

第五节 颈部检查方法 60

一、气管检查方法 60

二、甲状腺检查方法 61

三、颈部血管检查方法 61

第六节 胸部检查方法 61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61

二、视诊 63

三、触诊 64

四、叩诊 64

五、听诊 66

第七节 腹部检查方法 68

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69

二、腹部检查方法 70

第八节 肛门与直肠及生殖器的检查方法 76

一、肛门与直肠的检查方法 76

二、生殖器的检查方法 77

第九节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78

一、脑神经检查方法 78

二、运动功能检查方法 78

三、感觉功能检查方法 79

四、神经反射检查方法 80

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 83

第十节 脊柱及四肢检查方法 84

一、脊柱检查方法 84

二、四肢检查方法 85

第十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和顺序 86

第四章 体征 90

第一节 一般体征 90

一、肥胖 90

二、消瘦 90

三、失水 91

五、面容 92

四、休克 92

六、强迫体位 94

七、舌征 95

八、皮肤的体征 96

九、发绀 99

十、浅表淋巴结肿大 100

十一、雷诺现象 101

第二节 呼吸系统体征 101

一、胸廓异常 101

二、病理性呼吸音 103

三、啰音 105

四、胸膜摩擦音 107

五、胸腔积液 108

六、胸膜增厚 108

七、气胸 109

八、肺气肿 109

九、肺实变 110

十、肺不张 110

十一、呼吸困难 111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体征 113

一、心脏增大 113

二、心脏震颤 114

三、心律失常 115

四、心音异常 116

五、心脏杂音 120

六、心包摩擦音与心包摩擦感 125

七、血压的改变 125

八、周围血管的体征 126

九、上腔静脉综合征 128

十、常见心脏瓣膜病变的体征 128

十一、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的体征 130

十二、心包积液的体征 131

十三、心功能不全的体征 132

第四节 消化系统体征 133

一、腮腺肿大 133

二、肝肿大 134

三、脾肿大 135

四、腹部包块 136

五、腹膜刺激征 138

六、门静脉高压征 139

七、腹水 141

八、幽门梗阻 143

九、肠梗阻 144

一、突眼 145

第五节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体征 145

二、甲状腺肿 146

三、手足搐搦 147

四、瞳孔异常 148

五、意识障碍 148

六、脑膜刺激征 150

七、瘫痪 150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基础学科的发展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进步 152

第五章 临床常用实验诊断方法 152

二、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应用、即时检验的发展和方法学标准化 153

三、临床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评价 158

第二节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 161

一、血标本采集 161

二、尿液标本采集 164

三、粪便标本采集 164

四、痰液标本采集 164

五、阴道分泌物采集 164

一、胸膜腔穿刺术 165

第三节 临床常用穿刺诊断技术 165

八、微生物检测的标本采集 165

七、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 165

六、精液和前列腺液采集 165

二、腹膜腔穿刺术 166

三、腰椎穿刺术 167

四、骨髓穿刺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 168

五、心包腔穿刺术 170

六、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抽脓术 171

七、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173

八、静脉压测定 174

九、中心静脉压测定 175

十、淋巴结穿刺术 176

十一、导尿术 176

第四节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的检验 177

一、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基本原理 177

二、血细胞各项参数的计算、参考值及其意义 180

三、血细胞体积直方图的应用 182

四、白细胞总数的测定及参考值 185

五、白细胞分类 185

六、检验结果报告举例 186

一、尿液一般检验 188

第五节 尿液检验 188

二、尿液的显微镜检验 190

第六节 粪便检验 193

一、常规检验 194

二、化学检查 197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198

四、细菌学检查 198

第七节 体液检查 199

一、胃液检查 199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01

三、痰液检查 202

四、脑脊液检查 204

五、浆膜腔积液的检查 206

第八节 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及测定项目简介 207

一、临床化学自动化分析的优点 207

二、自动分析仪的类型 208

三、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法标本采集和送验 211

四、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法的可测项目 211

第九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212

一、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213

二、骨髓血细胞的起源和命名 213

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215

四、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内容和方法 216

五、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 218

六、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223

第十节 血型及其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224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224

二、其他血型系统 231

第六章 实验诊断的临床意义 233

第一节 血细胞数量及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 233

一、贫血 233

二、红细胞增多症 235

三、红细胞的形态异常 236

四、网织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 238

五、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239

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42

七、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变 242

八、类白血病反应 243

九、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244

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45

十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246

十二、淋巴细胞增多症 246

十四、单核细胞增多症 247

十三、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247

十五、血小板减少症 248

十六、血小板增多症 249

第二节 常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意义 249

一、蛋白尿 249

二、血糖、糖尿和糖化蛋白 253

三、血酮和酮尿 255

四、高球蛋白血症的检验 256

五、血脂的检测 257

六、心肌酶和心肌蛋白的检测 261

七、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 263

八、铁和卟啉代谢的检测 264

九、血、尿电解质的检测 267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验 271

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和诊断步骤 271

二、确诊溶血的实验室检验 272

三、确立溶血性贫血类型的实验室检验 273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278

一、正常止血、凝血和抗凝机制 279

二、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分类 282

三、毛细血管壁的常用检验 283

四、血小板的常用检验 284

五、凝血因子的常用检验 287

六、抗凝因子的常用检验 289

七、纤溶活性的检测 290

八、血液流变学检测 292

九、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步骤 293

十、抗栓治疗的监测 294

第五节 肝脏疾病的实验室检验 295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295

二、胆红素代谢的检验 299

三、脂肪代谢的检验 300

四、血清酶学检验 301

六、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检测 305

五、染料摄取和排泄功能检测 305

七、肝脏病检验项目的选择 308

第六节 肾功能检查 308

一、肾血流量测定 309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309

三、肾小管功能检查 311

第七节 内分泌功能测定 313

一、腺垂体激素测定 313

二、甲状腺激素测定 315

四、肾上腺激素测定 316

三、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316

五、卵巢激素测定 317

六、睾丸激素测定 318

七、胰岛素测定 318

八、激素代谢产物测定 318

九、下丘脑-垂体-靶腺功能试验 319

十、甲状腺131碘(131I)摄取率测定 321

十一、葡萄糖耐量试验 321

第八节 临床免疫学检查 322

一、感染免疫学检测 322

二、免疫功能检查 326

三、自身抗体的检测 328

四、其他免疫学检测 330

第九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31

一、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331

二、糖类肿瘤标志物 333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 334

四、激素和异位激素 335

五、癌基因和抗癌基因 335

第十节 其他实验室检验的临床意义 336

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36

二、脑脊液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337

三、浆膜腔积液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339

第七章 器械诊断 342

第一节 心电图 342

一、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342

二、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参考值 345

三、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 349

四、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351

五、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357

六、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的心电图 374

一、通气功能检查 375

第二节 肺功能检查 375

二、换气功能检查 380

三、小气道功能检查 381

四、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平衡测定 382

五、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判断 386

第三节 内镜检查 391

一、内镜的基本知识 391

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393

三、结肠镜检查 394

四、小肠镜检查 395

六、支气管镜检查 396

五、腹腔镜检查 396

第八章 医疗文件书写 398

第一节 病历书写 398

一、病历的重要性 398

二、病历书写的要求 398

第二节 住院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399

一、住院病史的格式与内容 399

二、入院录 402

六、转科录 403

五、阶段小结 403

四、邀请会诊记录 403

三、病程录 403

七、术前小结 404

八、手术记录 404

九、术后病程录 405

十、交接班小结 405

十一、出院录 405

十二、死亡录 405

第三节 门、急诊病史的格式和内容 406

一、门、急诊病史内容 406

二、写作要求 406

附录 临床检验参考值 4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