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抗战文化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正芒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991656
- 页数:535 页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源远流长:西部文化的兴盛与衰落 1
(一)源远流长的西部文化 1
(二)光彩夺目的文化史章 3
(三)西部文化的渐趋衰落与重振雄风 7
二、日寇野蛮东侵与文化艰辛西移 8
(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 8
(二)东部高校的西迁 13
(三)重要报刊的西迁 15
(四)科技事业重心的西移 19
(五)重要出版社、书店的西迁 21
(六)重要文物的西迁 23
(七)文化名人的辗转内迁 25
三、“东方不亮西方亮” 29
(一)东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和殖民地文化 29
(二)日伪在上海的文化恐怖政策 31
(三)华北、华中、华南各沦陷区为日本侵略服务的文化 34
第二章 西部抗战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特点 39
一、九一八的炮声与西部大后方的惊醒——抗战全面爆发前的西部救亡文化 39
(一)四川人民迅速掀起反日斗争 40
(二)西南边陲云南的救亡呼声 43
(三)贵州人民的抗日怒吼 44
(四)抗日呼声响彻八桂大地 48
(五)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苏区的救亡热潮 50
(六)古城西安的沸腾 51
(七)甘、宁、青、新早期的抗日救亡运动 52
(一)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西部抗战文化运动的兴起 56
二、西部抗战文化运动发展的历史阶段 56
(二)从武汉失守到豫湘桂战役——西部抗战文化运动在曲折中发展和繁荣 64
(三)从豫湘桂战役到抗战胜利后——由抗日民主文化运动向人民民主文化运动的转变 70
三、东西部抗战文化的特点之比较 76
(一)西部抗战文化的地域环境 76
(二)东西部文化精华的融合 76
(三)文化发展呈跳跃式态势 77
(四)自然科学有重要成就 78
(五)国共合作:进步文化仍占压倒优势 80
(六)内迁文化人体现的特点 81
(七)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上的特点 82
(八)统战工作有更鲜明的重要性 84
(一)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86
一、中国共产党与救亡文化团体的建立 86
第三章 抗战初期西部地区的救亡文化团体及其活动 86
(二)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救亡文化团体 87
(三)桂林的救亡文化团体 91
(四)重庆的救亡文化团体 92
(五)成都的救亡文化团体 94
(六)云南的救亡文化团体 95
(七)贵州的救亡文化团体 96
(八)西安等西北其他地区的救亡文化团体 98
(九)“抗敌晨呼队”——特殊的救亡文化团体 101
二、救亡文化团体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105
(一)陕甘宁边区文化团体的抗日救亡文化活动 105
(二)西部国统区救亡团体的抗日宣传 110
三、国民党的包办政策与对抗日文化团体及其活动的压制 118
(一)四川的“川大稻草案”等事件 119
(二)贵州的二一九事件、八一三事件,贵州当局对抗日文化的压制 121
(三)云南当局对救亡团体文化活动的限制 123
(四)西安、兰州等地国民党当局对救亡文化的压制和破坏 124
第四章 抗战文艺运动的辉煌业绩 127
一、姹紫嫣红的抗战戏剧 127
(一)重庆、成都的抗战戏剧运动 127
(二)桂林的抗战戏剧运动 133
(三)昆明、贵阳的抗战戏剧运动 136
(四)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戏剧运动 139
(五)西安、兰州、迪化、青海、宁夏的抗战戏剧运动 145
二、新作迭出的抗战文学 147
(一)重庆、成都等地的抗战文学成就 148
(二)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文学成就 152
(三)桂林、昆明、贵阳、西安、兰州等地的抗战文学成就 155
三、“万众一心”的抗战音乐 160
(一)重庆的抗战音乐运动 160
(二)桂林的抗战音乐运动 165
(三)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抗战音乐运动 168
(四)昆明、贵阳、成都的抗战音乐运动 171
(五)西安、兰州、迪化、西宁等地的抗战歌咏活动 174
四、千姿百态的抗战美术 175
(一)西部国统区的抗战美术 175
(二)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抗战美术 183
五、筚路蓝缕的抗战电影 186
(一)西部国统区抗战电影的艰难发展 186
(二)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电影事业的艰难起步 194
(一)抗战初期的抗日新闻事业 197
一、广播与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197
第五章 为抗战呐喊呼号的西部新闻出版战线 197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通讯广播事业 201
(三)国际新闻社的创办及其活动 204
二、《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与《救亡日报》 206
(一)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206
(二)国统区的“北斗报”——《新华日报》 209
(三)文化统一战线报纸——《救亡日报》 214
三、积极宣传抗日的西部各地其他报纸 218
(一)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的报纸 218
(二)陪都重庆的报业盛况 219
(三)桂林文化城报业的繁荣 220
(四)四川省会成都的报纸 221
(五)昆明报业概况 222
. (六)随抗战而兴的贵阳报业 223
(七)延安以外的大西北其他地区的抗战报纸、期刊概览 224
四、抗战期刊的繁荣 228
(一)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期刊、杂志 228
(二)重庆繁荣的期刊业 231
(三)桂林抗战期刊的繁荣 233
(四)成都抗战期刊的兴盛 234
(五)四川各县(市)的报刊 235
(六)昆明、贵阳等地的期刊 236
五、抗战出版发行业的兴盛 238
(一)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的出版发行业窥管 238
(二)桂林出版发行业的勃兴 241
(三)空前繁荣的重庆出版业 243
(四)贵阳的书店和发行业 246
(五)昆明出版业概略 248
(六)成都的出版发行概况 249
(七)大西北其他各地的出版发行事业 250
第六章 社会科学的艰难奋进 253
一、“真理的声音封锁不住” 253
(一)毛泽东与延安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253
(二)重庆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255
(三)桂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257
(四)成都、昆明、贵阳、迪化、兰州等国统区其他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259
二、研究抗战理论和宣传抗战形势 263
(一)抗战理论的重要代表作《论持久战》 264
(二)进步文化人对抗战形势的宣传 265
(三)成果丰硕的抗战理论论著 266
(一)抗战哲学的长足发展 268
三、抗战哲学的发展和哲学领域的论争 268
(二)哲学领域的五次论争 271
四、历史研究的展开与成就 284
(一)历史研究的重要成就 284
(二)直接服务于抗战的历史研究 288
五、理论战线的丰硕成果 291
(一)以《讲话》为代表的文艺理论成果 291
(二)以“教育彻底改革”为代表的抗战教育理论 294
(三)以延安整风为契机的党的建设理论 298
(四)具有抗战时代特色的经济理论研究 299
(五)军事理论园地百花争艳 300
第七章 可歌可泣的抗战教育与科技事业 303
一、中共抗战教育思想与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事业 303
(一)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教育思想 303
(二)陕甘宁边区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06
(三)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 312
二、高校西迁,弦歌不断 319
(一)战局与迁校 319
(二)辗转与跋涉 322
(三)困难与艰辛 325
(四)奋斗与业绩 328
三、方兴未艾的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 331
(一)党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宣传 331
(二)科技事业的开展和成就 336
(三)医疗卫生事业的改观 341
(四)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的经验和意义 344
四、西南大后方科技发展的特殊篇章 349
(一)西南科技发展的历史条件 349
(二)抗战时期在重庆等地的重要科研机构、团体 352
(三)卓著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 357
五、故宫文物南迁西移 366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故宫文物的南迁 366
(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故宫文物的西移 369
(三)悲壮行程,可歌可泣 373
第八章 文艺理论的争论和文化立场的斗争 375
一、声讨汪逆叛国 375
(一)汪逆叛国投敌,举国愤怒声讨 375
(二)抗日号角、讨汪勇士——《新华日报》 378
(三)救亡旗帜、反汪阵地——《救亡日报》 382
(四)铸像锄奸和援港反汪工友活动 385
二、鞭挞专制文化 388
(一)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及其发展变化 388
(二)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 391
三、开展文艺整风 395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395
(二)延安文艺界的整风学习 397
(三)延安文艺整风中对王实味的错误批判 399
(四)《讲话》在大西南国统区的传播及其收获和变化 403
四、争论文化是非 410
(一)批评“与抗战无关论” 410
(二)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413
(三)同胡风“主观论”的论争 419
五、反击反共逆流 423
(一)反共逆流的理论代表作《中国之命运》的出笼 423
(二)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和对反共逆流的反击 425
(一)大后方民主潮流的涌动与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429
六、推动民主运动 429
(二)“民主宣言”的发表与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 434
第九章 西部抗战文化的繁荣原因 439
一、文化重心西移开启了大门 440
(一)文化重心的西移,造就了西南地区的一批文化据点 440
(二)文化重心西移为西部抗战文化发展构筑了一个平台 443
(三)文化重心西移激活了西部文化 444
(四)文化重心西移凝聚了人心 444
二、政治局面宽松提供了空间 445
(一)国民党政府一定的政策支持 445
(二)地方实力派提供了较好的政治氛围 447
三、中共正确领导指明了方向 450
(一)用先进的理论为西部抗战文化“导航” 451
(二)利用合法机关为西部抗战文化“护航” 453
(三)利用地方实力派为西部抗战文化“助航” 457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为西部抗战文化“引航” 460
四、文化人的斗争奠定了内因 462
(一)知识分子不甘屈服的民族精神,构成了西部抗战文化灵魂 462
(二)唤醒民众觉悟,动员民众参战 465
(三)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猛烈抨击 466
五、爱国主义鼓舞激发了动力 467
(一)爱国主义是集结抗日文化队伍的大旗 467
(二)爱国主义是文化界团结统一的基石 468
(三)爱国主义是文化人投身抗战文化的内在动力 469
第十章 西部抗战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471
一、服务抗战推动抗战 471
二、保存民族文化精华 478
三、造就抗战建国人才 483
四、繁荣西部文化教育 487
五、融入世界反战文化 492
六、推动人民民主运动 495
第十一章 内迁文化复员东返与再创西部文化繁荣 497
一、抗战胜利之际的西部文化界 497
(一)大西北的欢庆 497
(二)大西南的欢庆 502
二、抗日战争的结束与内迁文化的复员 506
(一)高等院校的复员东返 507
(二)文化名人的东迁复员 518
三、乘开发东风,再创西部文化繁荣 526
(一)西部抗战文化与今天的西部文化开发有着一定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527
(二)西部抗战文化的光荣传统,是今天西部文化开发的精神资源 528
(三)西部抗战文化繁荣说明:西部文化开发必将前景灿烂 530
后记 532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抗战三部曲 国防诗歌集》蒲风著 1937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