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
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

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跃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346368
  • 页数:6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近年来烧伤科专业广泛开展和应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既力荐介绍和反映我国烧伤外科领域的成果、经验,又注重临床技术的实用。
《烧伤科特色治疗技术》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烧伤面积和深度估计 2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2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 5

第二节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10

一、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10

二、估计烧伤严重程度时的注意事项 11

第三节 烧伤的临床过程 13

一、体液渗出期 13

二、急性感染期 15

三、修复与康复期 16

一、治愈率 17

第四节 烧伤的预后与转归 17

二、死亡原因 19

三、后遗症 19

第二章 烧伤的早期处理 22

第一节 院前救治 22

一、现场急救 22

二、就地救治与后送 26

三、阶段输液 29

四、成批烧伤伤员的现场急救与后送 30

第二节 入院后早期一般处理 33

一、处理程序 33

二、早期清创 34

三、焦痂切开减压术 36

第三章 烧伤休克的防治 38

第一节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 38

一、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39

二、烧伤休克病理生理变化的机制 41

第二节 烧伤休克的诊断 45

一、诊断和监测烧伤休克常用指标 46

二、其他监测指标 48

第三节 烧伤休克的治疗 49

一、液体治疗 49

二、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治疗 57

三、烧伤休克的辅助治疗 61

第四章 烧伤创面处理 65

第一节 创面早期处理 65

一、早期清创 66

二、冷疗 68

第二节 包扎疗法与暴露疗法 68

一、包扎疗法 68

三、包扎疗法与暴露疗法的选择 70

二、暴露疗法 70

第三节 不同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71

一、浅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71

二、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71

第四节 感染创面的处理 86

一、创面感染的处理原则 86

二、创面特殊感染 87

第五节 湿敷、半暴露、浸浴(浸泡) 89

一、湿敷 89

二、半暴露 90

三、浸浴或浸泡 91

第六节 创面用药 92

一、结痂的药物 92

三、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 93

二、喷膜疗法 93

四、促进脱痂的药物 94

五、以抗菌作用为主的药物 94

第五章 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及其防治 99

第一节 烧伤后“休克心” 99

一、心肌正常结构、代谢与收缩原理 100

二、烧伤后“休克心”的发病机制 101

三、烧伤后“休克心”的病理生理变化 110

四、烧伤后“休克心”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12

五、烧伤后“休克心”的防治 113

第二节 烧伤后肺脏损害 117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18

二、肺部感染 124

三、肺水肿 131

四、肺栓塞 134

五、肺不张 138

第三节 烧伤后肾脏损害 140

一、病理变化 14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42

三、临床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 145

四、并发症与预后 149

五、防治 152

第四节 烧伤后肝脏损害 15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6

二、病理变化 158

三、临床表现 15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59

五、防治 160

一、急性胃扩张 162

第五节 烧伤后胃肠道损害 162

二、应激性溃疡 163

三、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170

第六节 烧伤后脑水肿 172

一、烧伤早期脑水肿的变化特征 173

二、烧伤早期脑水肿变化的机制 175

三、烧伤早期脑水肿的病因 177

四、烧伤早期脑水肿的诊断与治疗 178

第七节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 181

一、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181

二、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 184

三、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 191

第八节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9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94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97

三、防治 199

第六章 烧伤感染 202

第一节 烧伤后感染的来源 202

一、创面感染 202

二、静脉感染 203

三、呼吸道感染 203

第二节 烧伤肠源性感染 204

一、问题的提出与证明 204

二、肠源性感染的发病机制 205

三、烧伤肠源性感染的防治 207

第三节 病原菌感染 209

一、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感染 209

三、烧伤真菌感染 210

二、革兰氏阳性球菌(G+球菌)感染 210

四、烧伤厌氧菌感染 212

第四节 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213

一、积极处理创面 213

二、抗生素的应用 213

三、避免医源性感染 215

四、烧伤感染的细菌学监测 215

五、连续肾替代疗法用于治疗脓毒症 215

第五节 烧伤感染的免疫疗法 216

一、主动免疫 216

二、被动免疫 217

第六节 烧伤感染的细菌学检测 217

一、送检注意事项 217

二、需氧菌培养 218

三、真菌培养 220

四、厌氧菌的细菌学检查 221

第七章 特殊原因烧伤 228

第一节 电烧伤 228

一、电损伤机制 229

二、临床特点 230

三、电烧伤的治疗 231

四、电烧伤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235

第二节 化学烧伤 235

一、化学烧伤的特点及致伤机制 235

二、一般处理原则 236

三、常见的化学烧伤 237

第三节 瓦斯爆炸烧伤 251

一、致病因素 251

二、临床特点 252

三、现场救治 253

四、治疗 254

第八章 吸入性损伤 255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病因素 256

一、热力损伤 256

二、烟雾损伤 257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 258

一、中毒与缺氧 258

二、呼吸功能紊乱 259

三、气道与肺的感染 261

第三节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 261

一、临床征象 262

二、辅助检查 262

三、吸入性损伤的程度 264

第四节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265

一、氧气治疗 265

二、解除气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 267

三、机械通气 268

四、气道湿化和灌洗 270

五、补液治疗 272

六、防治感染 272

七、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273

八、体外氧合治疗 273

九、其他治疗 274

第九章 烧伤复合伤 277

第一节 烧伤复合伤处理的一般原则 278

第二节 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 278

一、诊断 280

第三节 烧伤合并颅脑外伤 280

二、治疗 282

第四节 烧伤复合胸腹部及内脏损伤 283

一、诊断 284

二、治疗 284

第五节 烧伤复合骨关节伤 286

一、诊断 286

二、治疗 286

三、注意事项 289

第六节 烧伤复合放射损伤 290

一、发生情况 290

二、主要临床病理特点 291

三、诊断和治疗原则 294

一、生长 297

第十章 小儿烧伤 297

第一节 小儿生理和病理生理特点 297

二、营养代谢 298

三、皮肤 298

四、主要系统、器官 298

第二节 致伤因素和预防 300

一、致伤原因 300

二、预防 301

第三节 小儿烧伤伤情的估计 301

一、面积的估计 301

二、小儿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302

第四节 小儿烧伤休克 303

一、小儿烧伤休克的临床特点 303

二、防治 304

第五节 小儿烧伤创面处理 307

第六节 小儿烧伤感染 308

一、脓毒症的发生时期 308

二、脓毒症的来源 309

三、小儿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309

四、脓毒症的防治 310

第七节 常见并发症 311

一、低渗性脑水肿 311

二、高热 313

三、惊厥 314

四、消化不良 315

五、猩红热样葡萄球菌感染 316

六、脓皮病和创面溃疡 317

第十一章 烧伤营养代谢 318

第一节 烧伤后高代谢 318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营养监测 322

一、目前应用的营养检测方法 323

二、目前尚未普及或尚待完善的营养监测方法 324

第三节 烧伤病人热卡需要量 327

一、能量消耗的概念 327

二、常用测定能量消耗的方法 328

三、其他测定能量消耗的方法 332

第四节 糖代谢及其需要量 334

一、高糖血症 334

二、糖异生作用 335

三、胰岛素抵抗 336

四、低糖血症 336

五、葡萄糖需要量 337

第五节 蛋白质代谢及其需要量 337

一、负氮平衡 337

二、蛋白质需求量及高蛋白营养 338

三、氨基酸代谢及其需要量 339

第六节 脂肪代谢及其需要量 344

一、脂肪酸代谢 344

二、酮体代谢 345

三、血浆脂蛋白变化 345

四、脂肪的作用 346

五、补充脂肪的种类及数量 347

六、脂肪乳剂 347

七、脂肪乳剂代谢 348

八、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比例 350

第七节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及其需要量 352

一、微量元素及其需要量 352

第八节 烧伤后营养代谢的调理 355

二、维生素及其需要量 355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炎症介质的调理 356

二、特殊营养素的调理作用 356

三、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和生长因子 356

第九节 烧伤后营养支持原则、途径、时机与方法 359

一、周围静脉营养 359

二、中心静脉营养 360

三、胃肠内营养与早期肠道营养 362

四、烧伤营养支持原则 364

第十二章 烧伤病人的麻醉 369

第一节 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 369

一、烧伤的临床过程与分期 369

二、烧伤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70

三、烧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70

一、麻醉前准备 371

四、烧伤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371

第二节 烧伤麻醉管理 371

二、常用麻醉药物与方法 373

三、烧伤麻醉管理 374

四、其他注意事项 376

五、特殊病人的麻醉 377

第三节 烧伤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377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377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378

三、其他并发症 379

第十三章 自体皮肤及其他组织移植 381

第一节 概念 381

第二节 皮肤移植 383

一、自体皮片移植 383

二、皮瓣移植术 397

第三节 其他组织移植及羊膜、人工皮的应用 408

第四节 皮肤撕脱伤与象皮肿的外科治疗 410

一、皮肤撕脱伤 410

二、象皮肿 411

第十四章 皮肤替代物及其应用 413

第一节 概述 413

第二节 异体皮移植术 414

一、异体皮的制取方法 415

二、异体皮排斥反应 415

三、异体皮的移植方法 416

第三节 异种皮移植术 418

第四节 表皮细胞培养与移植 418

一、表皮细胞的培养 419

二、培养表皮细胞膜片的移植 425

第五节 组织工程皮肤 426

一、单纯培养表皮与组织工程皮肤移植的比较 426

二、培养表皮细胞与“真皮”的复合移植 428

第六节 机械性皮肤替代物 429

第七节 皮库的建立与皮肤储存 431

一、皮库 431

二、皮肤的储存 432

三、皮肤活力测定 433

第十五章 烧伤后期整形 435

第一节 烧伤后瘢痕的特点及与早期治疗的关系 435

第二节 烧伤后瘢痕畸形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437

一、烧伤后瘢痕的分类 437

二、烧伤瘢痕的诊断 437

三、各类烧伤瘢痕畸形的特征及治疗原则 439

四、烧伤瘢痕手术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技术 441

五、常规手术方法 443

第三节 烧伤后瘢痕性秃发的修复 444

第四节 颜面部瘢痕畸形的修复 445

一、概述 445

二、颜面烧伤瘢痕的修复 446

三、眼部烧伤瘢痕畸形的修复 447

四、鼻部烧伤瘢痕畸形与缺损的修复 450

五、耳廓烧伤后畸形缺损的修复 452

六、口腔周围瘢痕畸形的修复 452

第五节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53

一、颈部瘢痕挛缩的分度 453

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 454

一、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55

第六节 上肢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55

二、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60

三、肘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61

第七节 下肢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63

一、下肢瘢痕挛缩畸形概述 463

二、腹股沟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63

三、腘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64

四、小腿瘢痕的修复 465

五、跟腱挛缩足下垂的修复 465

六、足部瘢痕的修复 466

第八节 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67

一、概述 467

二、会阴周围型瘢痕挛缩的修复 468

三、烧伤瘢痕性肛门狭窄 468

一、概述 469

第九节 躯干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469

二、常用的修复方法 470

第十节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471

一、发展史 471

二、种类、型号与工作原理 472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73

四、临床应用 476

五、并发症及处理 477

第十六章 烧伤的康复治疗 479

第一节 烧伤康复概述 479

一、康复 479

二、康复治疗的意义 479

三、康复治疗的作用与时机 480

第二节 烧伤的康复评定 480

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481

一、肥厚性瘢痕的评定 481

三、肌力的评定 482

四、行走能力评定 483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483

六、心理状态的评定 484

七、职业能力的评定 485

第三节 影响烧伤病人功能的常见并发症 485

一、肌肉系统 485

二、关节周围软组织 486

三、骨骼系统 486

四、静脉血栓形成 486

六、泌尿系统 487

七、皮肤 487

五、呼吸系统 487

第四节 烧伤康复治疗的方法 488

一、物理治疗 488

二、运动疗法 491

三、作业疗法 498

四、心理治疗 498

五、职业康复 499

第五节 烧伤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500

一、挛缩 500

二、肥厚性瘢痕 502

第十七章 烧伤护理 507

第一节 病区管理 507

一、病区设置与设备 507

二、病区管理要求 509

一、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511

第二节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及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511

二、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512

第三节 入院急诊护理 513

一、入院前准备 513

二、入院时的护理 514

第四节 休克期护理 515

一、一般护理 515

二、正确输液 515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16

四、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516

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517

二、吸氧 517

三、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517

第五节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517

五、做好休克期护理记录 517

第六节 创面护理 519

一、包扎疗法的护理 519

二、暴露疗法的护理 519

三、浸浴疗法的护理 519

第七节 特殊部位烧伤的护理 520

一、头面颈部烧伤的护理 520

二、会阴部烧伤的护理 521

第八节 翻身护理 521

一、小儿翻身护理 521

二、翻身床翻身 521

第九节 上悬浮床病人的护理 522

一、悬浮床的准备 522

二、病员的准备 522

五、注意事项 523

四、使用 523

三、适应证 523

第十节 营养护理 524

一、护理目的 524

二、护理措施 524

三、营养效果观察 526

第十一节 烧伤的康复护理 526

一、康复护理目的 526

二、康复评定 526

三、康复治疗 527

四、注意点 529

第十二节 手术前后的护理 530

一、术前准备 530

二、术后护理 530

第十三节 严重烧伤病人有创血压监测的准备、操作及管理 531

第十四节 血气分析及呼吸机的使用 533

一、血气分析 533

二、呼吸机的使用 535

第十五节 烧伤整体护理 535

一、实施整体护理 536

二、烧伤病人的护理诊断 536

三、健康教育 536

第十八章 常用烧(烫)伤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549

第一节 烧伤实验动物的选择 549

一、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实验动物 550

二、根据动物的种类、品系特点选择实验动物 552

三、实验动物健康条件的选择 553

四、实验动物性别、年龄的选择 554

一、实验动物的捉持与固定方法 558

第二节 烧伤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558

二、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 559

三、实验动物备毛的方法 560

四、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 560

五、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561

六、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563

七、实验动物的急救与处死方法 564

第三节 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及裸鼠 565

一、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GF) 565

二、无菌动物在烧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566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efree animal,SPFA) 566

四、裸鼠 567

一、5kW溴钨灯光辐射致大白鼠皮肤烧伤 569

二、溴钨灯光辐射致狗皮肤烧伤 569

第四节 实验动物体表烧伤模型的研制 569

三、闪光粉致狗体表烧伤实验模型 571

四、凝固汽油烧伤动物(狗)模型 572

五、凝固汽油烧伤豚鼠模型的复制 572

六、凝固汽油烧伤家兔模型的制作 572

七、凝固汽油烧伤大白鼠的动物模型 573

八、凝固汽油烧伤小香猪的模型 574

九、狗烫伤模型 574

十、家兔烫伤模型制作 574

十一、小猪Ⅱ度烫伤模型 575

十二、豚鼠烫伤模型 575

十三、大白鼠烫伤模型 575

十四、小鼠烫伤模型 576

十五、小鼠蒸汽烫伤模型 576

附录 577

索引 6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