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物生物学
植物生物学

植物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庆华等编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1519443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
《植物生物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命 1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1

目录 1

二、生物进化 2

三、生物的分界 2

第二节 植物 3

一、植物的类型和分布 3

二、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3

第三节 植物生物学 5

一、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5

三、植物与人类 5

二、植物生物学的分科 6

三、植物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7

第二章 植物体的基础结构 9

第一节 植物细胞 9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10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19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0

四、植物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 38

第二节 植物组织 44

一、分生组织 45

二、保护组织 46

三、基本组织 48

四、机械组织 49

五、输导组织 50

六、分泌组织 53

第三节 植物器官 56

一、植物的器官及其类型 56

二、植物各器官的整体性 56

第三章 根、茎、叶 58

第一节 根 58

一、根和根系 58

二、根的结构 59

三、根的变态 68

四、根瘤及菌根 70

五、根的生理功能 72

第二节 茎 73

一、茎的形态与类型 73

二、茎的结构 78

三、茎的变态 87

四、茎的生理功能 90

第三节 叶 90

一、叶的形态 90

二、叶的发生与生长 97

三、叶的结构 99

四、叶的变态 105

五、叶的寿命和落叶 106

六、叶的生理功能 107

第四节 根、茎、叶之间维管系统的联系 108

一、根与茎之间的维管束联系 108

二、茎与叶之间维管束的联系 109

第四章  花、种子、果实 111

第一节 花 111

一、花的组成和结构 111

二、花的发生和分化 114

三、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115

四、花粉 116

五、胚珠的发育和结构 119

六、开花、传粉和受精 121

七、花的类型 125

八、禾本科植物的花 131

九、花序 132

第二节 种子 134

一、种子的发育 134

二、种子的形态结构 138

三、种子的类型 140

第三节 果实 141

一、果实的发育 142

二、果实的结构 142

三、果实的类型 142

四、落花落果及其防止的方法 145

五、果实和种子的成熟与保藏 146

第五章 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149

第一节 酶 149

第二节 植物水分代谢 150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150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54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55

第三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156

一、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 156

二、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症状 158

三、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60

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61

五、氮素的利用 162

第四节 光合作用 163

一、光合色素 163

二、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 166

三、光合作用的碳素同化 170

四、光呼吸 174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74

六、光合产物及其运输 176

第五节 呼吸作用 177

一、糖的有氧分解 178

二、糖的无氧分解 182

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82

二、植物生长发育的多型性 185

一、植物的生活周期 185

第六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18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活周期与植物的生长过程 185

三、植物营养生长的过程 187

第二节 种子萌发 188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88

二、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变化 191

三、种子萌发过程和幼苗生长 192

第三节 植物的运动 193

一、向性运动 194

二、感性运动 196

第四节 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197

一、光 197

二、温度 200

第五节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202

一、生长素类 202

二、赤霉素类 206

三、细胞分裂素 209

四、脱落酸 210

五、乙烯 212

六、油菜素内酯 213

七、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214

八、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14

第六节 生长抑制物质和除草剂 215

一、生长抑制物质 215

二、除草剂 217

第七节 植物的无性繁殖 218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219

二、植物的无性生殖 221

第八节 植物的衰老和死亡 221

一、衰老 221

二、死亡的类型及其意义 222

三、细胞凋亡 223

四、植物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223

第九节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22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态因子 227

一、植物与光 227

第七章 植物与环境 227

二、植物与温度 230

三、植物与水分 232

四、植物与大气 234

五、植物与土壤 235

六、植物与生物 237

第二节 植物的生态适应 240

一、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240

二、生活型 240

三、生态型 241

第三节 植物种群 241

第四节 植物群落 242

三、种群的分布格局 242

一、种群的大小 242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 242

一、植物群落的组成 243

二、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243

三、植物群落的演替 244

第五节 植被 245

一、植被的主要类型 245

二、植被分布的规律性 248

第六节 生态系统 249

一、概述 249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249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50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51

五、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253

六、生态平衡 253

第七节 植物与环境污染 254

一、环境污染及其种类 254

二、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255

三、植物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257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 261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261

一、植物的多样性 261

二、生物多样性 262

第三节 植物的分类阶层 264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方法 264

一、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 266

二、学名和双名法 266

第四节 植物的命名 266

三、种以下分类群的拉丁名 267

第五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门 267

第九章 藻类 270

第一节 概述 270

一、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70

二、藻类的主要特征 270

三、藻类的繁殖和生活史 271

第二节 原核藻类 274

一、蓝藻门 274

四、藻类的生态习性 274

五、藻类的分门 274

二、原绿藻门 278

第三节 真核藻类 278

一、红藻门 278

二、隐藻门 282

三、甲藻门 282

四、金藻门 283

五、黄藻门 284

六、硅藻门 285

七、褐藻门 286

八、裸藻门 289

九、绿藻门 290

十、轮藻门 294

第四节 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295

一、生态意义 295

二、经济意义 295

第十章 菌类 298

第一节 粘菌门 298

一、粘菌的特性 298

一、一般特征 299

第二节 真菌门 299

二、粘菌的主要类群 299

二、主要类群 303

三、真菌的经济意义 310

第十一章 地衣 311

第一节 地衣的主要特征 311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结构 312

一、地衣的形态 312

二、地衣的结构 313

第三节 地衣的繁殖 313

一、营养繁殖 313

二、无性生殖 313

第五节 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意义 314

一、地衣为生活在裸露岩石的先驱植物 314

三、不完全地衣类 314

二、监测大气 314

三、有性生殖 314

二、担子衣纲 314

一、子囊衣纲 314

第四节 地衣的分类 314

三、药用 315

四、食用和饲料 315

五、香料和染料 315

六、危害经济林木 315

二、繁殖 316

一、植物体 316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316

第十二章 苔藓植物 316

三、世代交替 317

四、生态习性与分布 317

五、分类 317

第二节 苔纲 319

一、苔纲的主要特征 319

二、苔纲的代表植物 319

第三节 藓纲 320

一、藓纲的主要特征 320

二、藓纲的代表植物 321

第四节 苔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322

一、苔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22

一、苔藓在经济上的应用 322

第十三章 蕨类植物 324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24

一、孢子体 324

二、配子体 326

三、生活史 326

二、卷柏属 327

一、石松属 327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常见种属 327

五、分类 327

四、分布 327

三、木贼属 329

四、凤尾蕨属 330

五、满江红属 331

第三节 古代蕨类举例 331

一、莱尼蕨属 332

二、鳞木属 332

三、封印木属 332

四、芦木属 332

一、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33

二、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333

第四节 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333

第十四章 裸子植物 335

第一节 概述 335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335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 336

第二节 苏铁纲 336

一、主要特征 336

二、分类及代表 337

第三节 银杏纲 338

一、主要特征 339

二、生活史 339

第四节 松柏纲 339

三、分类及代表种类 341

第五节 红豆杉纲 343

第六节 买麻藤纲 344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346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 347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347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纲 348

一、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348

二、被子植物的分纲 349

第三节 花程式和花图式 350

一、花程式 350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的常见科及其代表 351

一、木兰科 351

二、花图式 351

二、毛莨科 352

三、桑科 352

四、石竹科 353

五、锦葵科 353

六、葫芦科 354

七、杨柳科 355

八、十字花科 355

九、蔷薇科 355

十、蝶形花科 357

十一、大戟科 357

十三、无患子科 358

十二、葡萄科 358

十四、芸香科 359

十五、伞形科 359

十六、茄科 359

十七、旋花科 360

十八、唇形科 360

十九、菊科 361

第五节 单子叶植物的常见科及其代表 363

一、泽泻科 363

二、棕榈科 363

三、禾本科 364

五、百合科 365

四、姜科 365

六、兰科 366

第六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系统 367

一、恩格勒系统 367

二、哈钦松系统 368

三、塔赫他间系统 368

四、克朗奎斯特系统 368

第十六章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 370

第一节 遗传 370

一、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370

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 372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扩展与应用 373

四、连锁和交换规律 375

五、伴性遗传 377

六、染色体遗传与基因学说 379

七、细胞质遗传 383

第二节 变异 384

一、遗传重组 384

二、基因突变 384

三、染色体变异 387

第三节 染色体和基因 389

一、染色体 389

二、基因的结构和类型 390

四、基因的表达 392

三、基因的复制 392

五、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 396

六、核外基因组 397

七、植物基因的特点 398

第四节 基因工程 398

一、基因工程的过程 399

二、植物基因工程与农业 401

第五节 植物遗传育种 402

一、植物组织培养 402

二、植物单细胞培养 403

三、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 403

五、雄性不育杂交育种 404

四、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 404

六、多倍体育种 405

七、无融合生殖 406

八、营养体繁殖 407

九、杂种优势 407

第十七章 植物的进化 409

第一节 植物进化的证据 409

一、古生物学的证据 409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411

三、胚胎学的证据 411

四、生物地理学的证据 411

五、生理生化的证据 411

一、植物进化的方式 412

第二节 植物进化的方式和趋势 412

六、细胞遗传学的证据 412

七、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412

二、植物进化的趋势 414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理论 414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414

二、现代综合进化论 415

三、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419

四、跳跃式进化 420

第四节 物种和物种形成 421

一、物种 421

二、种群 421

三、物种的形成 422

第五节 植物界的起源和演化 423

一、植物界的起源 423

二、植物进化简史 423

三、原核藻类的发生和演化 424

四、真核藻类的发生和演化 424

五、裸蕨和苔藓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425

六、蕨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427

七、裸子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428

八、被子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429

主要参考书目 432

名词索引 4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