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健康长寿新观念:人体调控功能
健康长寿新观念:人体调控功能

健康长寿新观念:人体调控功能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云峰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2722603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体调控功能理论总论、人体调控功能疾病、人体调控功能的测评及其他有关测评、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预防保健体检等。
《健康长寿新观念:人体调控功能》目录

第一节 人体调控功能理论概述 3

一、人体功能调控系统概念 3

第一篇 3

第一章 人体调控功能理论总论 3

(一)整体性和全息性 4

二、人体功能调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4

(二)有序性和自动性 5

(五)特化性和泛化性 6

(四)信息性和感知性 6

(三)恒定性和节律性 6

三、人体是“形”、“气”、“神”的统一体 7

(六)遗传性和适应性 7

第二节 信息控制系统论基础 8

(三)心理、精神系统疾病 8

四、人体三大类疾病 8

(一)人体解剖结构系统疾病 8

(二)人体功能调控系统疾病 8

一、信息控制系统论的核心问题——秩序 9

四、什么是“系统” 10

三、什么是“控制” 10

二、什么是“信息” 10

一、神经系统和反射活动调控 11

第三节 解剖、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11

五、信息控制系统 11

二、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控 13

四、免疫系统和细胞-体液调控 14

三、神经-内分泌调控 14

五、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调控 15

六、经络系统和生物光子调控 16

八、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 19

七、时间结构系统和生物节律调控 19

九、基因和基因调控 21

十一、人体功能调控系统综合调控 22

十、核糖核酸和生命起源 22

二、人体交感调控系统的总体调控功能 23

一、人体功能调控系统的主要生物信息调控系统 23

第四节 人体功能调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况 23

四、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 25

三、人体副交感调控系统的总体调控功能 25

一、概述 26

第五节 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阴阳学说 26

(一)细胞增殖分化长时效调控 26

(二)适应状态中时效细胞调控 26

(三)应激反应短时效细胞调控 26

四、八纲辨证实质和人体调控功能理论 27

三、中医基础理论纲要和人体调控功能理论概要对照 27

二、人体交感、副交感调控系统和阴阳 27

第六节 中医学、西医学和人体调控功能理论比较 29

三、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对于“气”的本质的认识 30

二、中西医对于疾病概念的不同认识 30

第二章 人体调控功能疾病 30

第一节 人体调控功能疾病和“百病皆生于气” 30

一、健康的定义 30

四、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对于人类疾病本质的认识 31

(二)重点监测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 32

(一)定期人体调控功能测评体检 32

五、人体调控功能疾病的早期测评和防治原则 32

六、疾病和功能状态的多维评价 33

(六)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33

(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33

(四)优生优育 33

(五)维护人体调控功能整体优化态是人体疾病防治的出发点和根本 33

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 34

第二节 副交感-胰岛素调控系统功能紊乱 34

七、诊疗要诀 34

八、临床治疗决策过程要点 34

三、副交感-胰岛素调控系统功能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35

二、人体调控功能疾病和“三大疾病”的关系 35

四、代谢性心血管病综合征 37

五、胰岛素敏感性的检测和评价 39

(二)副交感-胰岛素调控系统调控功能储备力评价 40

(一)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程度的三个前提 40

(四)临床表现估测(评分法) 41

(三)结合动态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及有关病史综合分析 41

六、副交感-胰岛素调控功能紊乱的阶段性特征 42

(五)个体化评价原则 42

七、副交感-胰岛素调控功能紊乱的防治原则 43

(一)运动疗法 44

(三)药物 45

(二)饮食疗法 45

(三)应激性生化调控因子 47

(二)应激源 47

第三节 交感应激调控系统功能紊乱 47

一、交感应激调控系统概况 47

二、交感应激调控系统功能紊乱 47

(一)应激反应 47

(一)概述 48

三、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调控系统 48

(四)应激时机体的一系列反应 48

(五)应激性疾病 48

(四)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调控系统功能紊乱 49

(三)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调控系统 49

(二)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调控系统 49

(三)阴阳学说和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调控系统 51

(二)阴阳学说和人体调控功能 51

四、阴阳学说和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调控系统 51

(一)阴阳学说反映对立统一规律 51

(四)血管反应性评价 52

(三)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 52

五、交感应激调控系统调控功能测评 52

(一)概述 52

(二)动态心电监测 52

(一)交感应激调控系统功能异常增高 53

六、交感应激调控系统调控功能测评的应用 53

(五)动态生化调控因子检测 53

(三)原发性高血压分型 54

(二)对健康人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 54

(四)肾素、醛固酮联合测定在高血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55

(八)康复训练评价 56

(七)疗效评价 56

(五)对某些影响肾素分泌疾病术后病情的评价 56

(六)指导治疗 56

(二)当前血管病变和供血不足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57

(一)供血不足是百病之源 57

七、交感应激调控系统功能紊乱的防治 57

第四节 血管内皮调控功能紊乱 57

一、概述 57

二、正常血管内皮调控功能 58

(三)如何早期发现及防治血管病变和供血不足 58

(一)血管内皮子调控系统及其调控功能 59

(三)血管反应性的特化性和多样性 60

(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60

(四)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61

四、现代科研成果支持“百病皆生于气”的论断 62

三、血管内皮调控功能紊乱是发病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 62

(二)吸烟 63

(一)副交感-胰岛素调控系统调控功能紊乱 63

五、血管内皮调控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 63

(七)糖尿病 64

(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64

(三)血脂紊乱 64

(四)肥胖 64

(五)高血压 64

(三)血管反应性测评 65

(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 65

(八)其他危险因素 65

六、血管内皮调控功能的一般测评方法 65

(一)检测静态时血管内皮生化调控因子 65

(一)动态血管反应性测评 66

七、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的测评 66

(二)动态生化调控因子测评 68

(二)将相关疾病作为一个整体治疗 77

(一)避免和去除危险因素 77

八、血管内皮调控功能紊乱的防治 77

(四)防治措施 78

(三)必须考虑治疗措施对内皮调控功能的影响 78

一、概述 81

第五节 自主神经调控系统功能紊乱 81

(一)更年期综合征 82

二、自主神经调控系统功能紊乱和相关病症 82

(二)心律失常和猝死 84

(四)急性心肌梗死 85

(三)冠心病 85

(五)高血压病 86

(七)糖尿病 87

(六)心功能不全 87

(二)心血管自主神经调控功能测评 88

(一)详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 88

(八)晕厥 88

三、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的测评 88

(三)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方法 89

(一)防治原则 91

四、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的防治和康复 91

(四)其他检测 91

(五)纠正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紊乱在其相关病症防治中的重要性 92

(四)戒烟 92

(二)运动疗法 92

(三)避免过度紧张和控制焦虑与抑郁情绪 92

一、概述 93

第六节 时间结构调控系统功能紊乱 93

三、人体生物节律的生理意义 94

二、时间结构调控系统 94

(三)体力和情绪生物节律 95

(二)体温生物节律 95

四、人体生物节律概况 95

(一)人体的生物节律 95

五、人体生物节律调控 96

(五)有关心血管功能的生物节律 96

(四)发病日和死亡日的生物节律 96

(一)择时检查和择时诊断 97

七、生物节律紊乱的诊断和治疗 97

六、生物节律紊乱 97

(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98

(三)生物节律和养生保健 100

(五)生物节律和药物治疗 101

(四)生物节律和时间治疗学 101

(八)生物节律和时间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102

(七)生物节律和康复运动训练 102

(六)生物节律和针灸治疗 102

(一)高血压病和脑血管意外 103

八、生物节律紊乱与相关病症的诊治 103

(二)冠心病 106

(四)时差综合征 107

(三)糖尿病 107

二、人和环境是统一体 109

一、人体是具有思想意识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109

第三章 人体调控功能的测评及其他有关测评 109

第一节 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的设计原理 109

五、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110

四、系统论是研究人体的唯一科学道路 110

三、整体论和还原论各自的局限性 110

七、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概要 111

六、各种动态应激负荷试验的设计原理 111

八、稳态概念在综合集成多维评价中的地位 112

二、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操作总程序简介 113

一、概述 113

第二节 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操作总程序 113

(一)动态心电信息监测指标 114

二、主要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14

第三节 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检测指标及意义 114

一、概述 114

(二)动态血压信息监测指标 119

(三)动态血流动力学信息监测指标 123

(五)运动耐量和代谢性血气分析信息监测指标 127

(四)动态血流动力学信息监测趋势图 127

(六)动态生化调控因子信息监测指标 130

(一)踏车分级运动试验操作步骤 132

三、踏车多信息分级运动负荷试验 132

第四节 人体调控功能主要应激负荷试验操作程序 132

一、试验前准备 132

二、静态检测 132

(一)设计思路 133

六、动态饮食负荷试验 133

(二)运动至亚极量时生化调控因子检测 133

四、标准化α与β肾上腺能低强度加压试验 133

五、精神紧张应激试验 133

(三)临床应用 134

(二)动态饮食负荷试验操作步骤 134

(三)评价 135

(二)超声探测 135

七、功能性血管多普勒超声影像法血管反应性试验 135

(一)检测前准备 135

(一)A型行为的类型评价 136

一、常用心理测验方法 136

第五节 医学心理测定 136

(二)心理适应能力测验表 142

(三)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 143

(四)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价 145

二、生活质量(QOL)的评价 146

一、概述 146

二、心理测验应注意的事项 146

第六节 生活质量评价 146

四、评价方法 147

三、WHO对生活质量的定义 147

五、影响生活质量评价的因素 149

一、更年期症状评分法 150

第八节 更年期症状测评 150

第七节 心血管疾病的残疾评价 150

一、心脏功能分级和治疗分级 150

二、心脏性残疾标准 150

二、格林更年期症状评分法 151

一、生活方式评价表 152

第九节 生活方式评价 152

一、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 154

第十节 智力和痴呆量表测试 154

二、评价方法 154

二、日常生活能力表(ADL) 155

四、什么是健康 159

三、当今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159

第二篇 159

第四章 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预防保健体检 159

第一节 21世纪预防保健新概念 159

一、当今“拥有健康”是人们第一愿望 159

二、健康的价值 159

(三)老年人健康10项标准 160

(二)中年人的健康标准 160

(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10项标准 160

(四)心理健康标准 161

第二节 超亚健康状态概念的提出 162

七、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162

五、什么是生活质量 162

六、什么是疾病 162

三、超亚健康状态 163

二、维护和提高人体调控功能整体优化态是预防保健的立足点 163

一、人体调控功能是健康的根本标志 163

一、滥用保健品的危害 164

第三节 盲目健康投资的危害性 164

四、健康的目标 164

五、如何拥有健康 164

三、盲目锻炼之弊端 165

二、不合理营养——病从口入 165

三、什么是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166

二、生活方式与健康 166

第四节 生活方式和健康 166

一、什么是生活方式 166

(一)吸烟的危害性和戒烟的紧迫性 167

四、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性 167

(二)缺乏体力活动的危害性和动静结合的科学性 170

(三)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性和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172

(四)生活环境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性和降噪声的必要性 174

(五)戒除危害健康的“三害” 175

(四)运动和静养 175

五、现代生活方式所致疾病的主要表现 175

六、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评价 175

七、健康的拥有从终身严格实施科学生活方式开始 175

(一)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建立动力定型 175

(二)合理饮食 175

(三)保持精神愉快和性格开朗 175

一、健康需要有科学医学理论和保健知识作指导 176

第五节 怎样科学制订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规划 176

(六)WHO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 176

(七)只有通过预防保健才能健康长寿 176

(二)健康和长寿的“内因”是什么 177

(一)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重视 177

二、健康管理规划 177

二、预防保健体检的作用和意义 178

一、什么是预防保健体检 178

(三)健康管理规划的具体要点 178

第六节 预防保健体检的目的和意义 178

五、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 181

四、体检对象和间隔时间 181

三、预防保健体检后的全面咨询和随访服务 181

(一)体检类型和项目设计 181

(二)重视病史体检基本功 181

(三)咨询 181

(二)心血管疾病特色体检 182

(一)预防保健体检和人体调控功能测评——新型特色体检 182

六、各类普通体检和特色体检 182

(三)肿瘤筛选体检 184

(四)中老年特色体检 186

(五)妇女特色体检 187

(六)合家幸福健康体检 188

(二)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预防保健康复内涵的延伸 190

(一)人体功能调控系统的“决死生、处百病”作用 190

第五章 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方法 190

第一节 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原则 190

一、充分发挥人体调控功能自愈力是防治疾病之本 190

(三)用循证医学思想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191

(二)循证医学概念 191

(三)临床治疗决策过程 191

二、用循证医学思想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191

(一)传统诊疗模式的局限性 191

(二)改善和提高人体调控功能储备力、适应力和自愈力 192

(一)增进健康长寿 192

第二节 运动疗法 192

一、什么是体力和体力运动 192

二、过逸致病和久卧必衰 192

三、运动疗法增进健康长寿和防治疾病的机制 192

(三)心血管系统效应 193

(一)什么是运动处方 196

四、运动处方及其制订程序 196

(四)对骨质量的影响 196

(五)运动增强免疫功能 196

五、运动目的和康复目标 197

(二)制订运动处方的程序 197

(二)静态运动(抗阻运动) 198

(一)动态运动(耐力运动) 198

六、运动种类和方式 198

(一)运动强度 199

七、运动处方的精髓——运动量 199

(三)其他运动 199

(二)运动持续时间 204

(五)运动疗法的阶段划分 205

(四)一次运动的分期 205

(三)运动频度 205

(三)个性化 206

(二)循序渐进 206

八、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206

(一)运动监测 206

(四)持之以恒 207

第三节 睡眠和卧床休息 208

(五)运动卫生知识 208

(三)睡眠姿势 209

(二)起居有常 209

一、科学睡眠的要求 209

(一)睡眠质量 209

(七)睡前卫生 210

(六)被窝气候 210

(四)卧具要求 210

(五)寝室环境 210

二、卧床休息和活动性卧床休息 211

第五节 饮食疗法 212

二、娱乐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212

第四节 娱乐疗法 212

一、常用娱乐康复疗法 212

(一)观赏山水风景,玩赏花鸟虫鱼 212

(二)欣赏音乐 212

(三)作书画,吟诗词,玩棋牌,看影视 212

(二)兼具营养作用和治疗功效 213

(一)简便易行、安全无毒、味美可口、收效持久 213

一、饮食疗法的饮食种类及食谱形式 213

(一)基本饮食 213

(二)特殊饮食 213

(三)祖国医药传统食谱 213

二、饮食疗法的特点和实施原则 213

(五)协助临床诊断 214

(四)适于老年人养生保健 214

(三)防治慢性病功效独特 214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215

第六节 心理治疗 215

三、药粥疗法 215

(一)药粥制备 215

(二)服用方法 215

(三)方法 216

(二)形式 216

二、超亚健康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减退 216

三、康复病人的异常心理反应 216

四、心理学检查方法 216

五、怎样进行心理治疗 216

(一)原则 216

(一)概述 217

二、药物治疗的二重性 217

(四)技巧 217

第七节 药物治疗 217

一、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217

三、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218

(二)惨痛的历史教训 218

四、药物治疗中卫生宣教的重要性 219

一、概述 220

第一节 肥胖症 220

第六章 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常见慢性病的防治 220

(一)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 221

二、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 221

(二)检测注意事项 223

(一)内因 224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224

(三)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标准 224

(四)肥胖症的鉴别诊断 224

(二)外因 225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226

(一)肥胖症和代谢性心血管病综合征的关系 226

四、肥胖症的危害性 226

五、减肥的益处 227

(二)减肥疗效的评价 228

(一)肥胖症整体综合治疗前的全面评价 228

六、判别减肥理论和方法真假的标准 228

七、如何对肥胖症进行整体评价 228

九、整体综合治疗 229

八、重在预防 229

(一)饮食疗法 230

(二)运动疗法 231

(五)药物治疗 234

(四)心理行为治疗 234

(三)运动疗法结合低热量饮食治疗 234

(六)手术治疗 237

二、人体调控功能和高血压病 238

一、高血压研究史回顾 238

第二节 高血压病 238

(二)副交感-胰岛素调控系统调控功能紊乱 239

(一)交感-应激系统调控功能紊乱 239

四、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240

三、高血压病的新概念 240

(三)血管内皮调控功能紊乱 240

(三)降压谷峰比率 241

(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正常值参考标准 241

五、其他血压监测和评价指标 241

(一)脉压 241

六、流行病学 242

(五)短时应激血压变异性 242

(四)24小时血压变异性 242

八、高血压的诊断 243

(五)其他因素 243

七、高血压发病的经典危险因素 243

(一)体重 243

(二)食盐 243

(三)饮酒 243

(四)遗传因素 243

十、高血压防治策略 244

九、防治高血压病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44

(一)及时发现和纠正人体调控功能紊乱是预防的关键 245

(二)消除高血压的经典危险因素 246

(四)控制高血压相关病症 247

(三)良好的血压控制 247

(二)小剂量联合用药目标 248

(一)降压药物治疗总则 248

十一、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48

(六)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原则 249

(五)目前认为较合理的联合用药配伍方案 249

(三)联合用药适应证 249

(四)常用降压药物 249

(七)各类主要降压药临床选用的参考 250

(八)常用降压药简介 251

(四)糖耐量减低及其转归 253

(三)糖尿病诊断标准 253

第三节 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 253

一、糖尿病的传统概念 253

(一)概述 253

(二)糖尿病分类 253

四、临床上应警惕糖尿病可能性的情况 254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 254

二、糖尿病并发症 254

三、糖尿病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 254

(一)糖尿病易患人群 254

六、糖尿病自然史的研究证明“百病皆生于气”论点的正确性 255

五、糖尿病的危害性 255

七、人体调控功能与糖尿病 256

八、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糖尿病防治目标 256

(一)纠正人体调控功能紊乱 256

(二)去除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习惯 257

(三)良好的血糖控制 257

(四)防治并发症 257

(五)控制相关病症 257

(六)提高生活质量 258

(七)儿童和妇女糖尿病防治要点 258

(八)降低病死率和延长寿命 258

九、糖尿病整体综合治疗的基本措施 258

(一)糖尿病教育 258

(二)良好的血糖控制 259

(三)饮食疗法 260

(四)运动疗法 261

(五)药物治疗 264

十、糖耐量减低治疗要点 267

(一)宏观调控措施 267

(六)中药治疗 267

十一、糖尿病肾病 268

(四)控制同时存在的代谢性心血管病综合征相关病症至理想水平 268

十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268

(三)西药 268

(二)中药调控六号方 268

十三、糖尿病自我保健 269

一、概述 270

二、对血脂和脂蛋白认识的深化 270

第四节 血脂异常 270

(一)临床分类 271

(二)按脂蛋白密度的高低分类 271

三、血脂异常的分类 271

(二)复查 272

(三)动态血脂检测 272

(一)项目 272

六、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关系 272

(一)总胆固醇(TC) 272

五、血脂检查 272

四、血脂异常的检出 272

(四)按病因分类 272

(三)血脂紊乱新概念 272

(三)高密度脂蛋白(HDL) 273

(四)三酰甘油 273

(二)低密度脂蛋白(LDL) 273

(五)载脂蛋白(apo) 274

(六)脂蛋白(a)[LP(a)] 274

(七)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紊乱综合征(ADLS)——血脂稳态紊乱 275

(八)餐后血脂紊乱——血脂生物节律紊乱 275

(九)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 276

七、对血脂异常的几个误区 276

八、血脂异常诊疗步骤 277

十一、血脂异常患者开始治疗的标准及治疗目标值 278

十、血脂异常治疗原则 278

(一)开始治疗标准 278

九、血脂检测意义判断 278

(一)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性及防治措施 279

十二、血脂异常的防治措施 279

(二)饮食治疗 279

(二)治疗目标值 279

(三)运动疗法 283

(四)调脂药物治疗 284

(六)心理治疗和预防 286

(七)去除病因和诱因 286

(五)抗氧化治疗 286

十三、治疗进程监测 287

二、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断 288

一、概述 288

三、高尿酸血症和代谢性心血管病综合征的关系 288

第五节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288

十四、预防 288

(二)二禁 289

(一)一多 289

(三)三低 289

五、防治原则 289

四、高尿酸血症的分类 289

(二)消炎痛的应用 290

(一)饮食控制和减肥 290

(三)使用阿司匹林和泼尼松问题 290

六、统筹兼顾防治代谢性心血管病综合征 290

(七)饮食治疗的食物选择 291

(六)运动疗法问题 291

(八)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的诊疗问题 291

七、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治疗 291

(五)代谢性心血管病综合征多种疾病聚集时的治疗 291

(四)合并高血压病的治疗 291

(一)冠心病的定义 292

一、传统和经典的冠心病概念 292

(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类型 292

(三)冠心病的严重危害性 292

第六节 冠心病 292

八、食疗验方 292

(四)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293

(五)常用冠心病诊断性检查的应用和评价 295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 300

(一)冠心病危险因素概念的提出 300

(二)心血管危险定义 301

(三)危险因素评判标准 301

(四)危险因素分类 302

(五)危险因素纵向变化 302

(七)确定危险因素的意义 303

(八)危险因素的研究支持人类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人体调控功能紊乱的论点 303

(六)危险因素评价注意事项 303

(九)冠心病整体危险评价方法简介 304

三、冠心病心绞痛的自我判断 304

(一)典型心绞痛的特征 305

(二)非特异性胸痛 306

(三)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辨识 306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307

(五)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307

五、冠心病的防治和康复 308

(二)冠心病患者六大警惕信号 308

(一)人体调控功能理论和冠心病防治总目标 308

(一)冠心病患者十大危险警报(心肌梗死先兆) 308

四、冠心病十大危险警报和六大警惕信号 308

(二)冠心病防治和康复方法的一般原则 310

(三)冠心病防治和康复方法基本要点 310

(四)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医疗 320

(五)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康复医疗 321

(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康复医疗 330

(七)急性心肌梗死或出现梗死先兆时的处理 344

(八)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医疗和预防 350

(九)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康复和防治 362

(十)冠心病猝死和循环骤停的急救处理 372

(十一)冠心病有关心脏手术后的康复医疗 3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