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查有梁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3535831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目录

第一节 从自然观看大教育观 1

目录第一章 从大教育观建构教学模式 1

第二节 大教育观的两种表述 3

一 辩证法的表述 3

二 系统论的表述 5

第三节 大教育观的三大根据 6

一 经济发展的根据 7

二 社会发展的根据 8

三 科学发展的根据 8

第四节 从大教育观看课堂教学 9

一 教学模式的多功能 9

二 教学模式的多层次 11

三 教学模式的多组合 12

第五节 建构教学模式的原理 13

一 模式变换原理 13

三 模式包容原 14

二 模式孕育原 14

第六节 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15

一 反馈教学模式 15

二 有序教学模式 17

三 整体教学模式 20

第二章 思维模式的分类与测量 24

第一节 思维模式与因材施教 24

一 知彼知己:扬长避短或用长补短 24

二 思维模式与方法模式 26

第二节 课程分类与教学模式是相关的 27

一 思维科学的课程 27

二 自然科学的课程  28

三 人文科学的课程 29

四 社会科学的课程 29

第三节 思维模式与学习模式是相关的 31

一 “逻辑型”思维模式 33

三 “艺术型”思维模式 34

二 “操作型”思维模式 34

四 “交往型”思维模式 35

第四节 思维模式与气质类型是相关的 36

一 理性气质 37

二 行动气质 38

三 情绪气质 38

四 社交气质 38

第五节 思维模式与“全脑模型”是相容的 40

一 奈德·赫曼的“全脑模型” 41

二 “思维模式”与“全脑模型” 43

三 “思维模式”的实证研究 44

第六节 思维模式的自我测量 45

一 程序1:阅读量表,自我选择 45

二 程序2:统计类型,计算比例 46

三 程序3:确定类型,深入研究 47

五 程序5:认识模式,选择专业 49

四 程序4:根据结果,自我分析 49

[附录] 思维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统一测试的自陈量表(Z-TLT) 54

第三章 “启发—创新”教学模式建构 60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文化渊源 61

一 对“悟”的领悟 61

二 老子的“有”“无” 62

三 孔子的“愤”“悱” 63

五 玻尔的“互补” 64

四 陶潜的“忘言” 64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 66

一 “启发—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 66

二 “启发—创新”模式的基本过程 70

三 “启发—创新”模式的简要表述 77

第三节 建模的认识论根据 80

一 一般认识论的根据 80

二 发生认识论的根据 81

三 发展认识论的根据 82

第四章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 85

一 《学记》的启迪 86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学术渊源 86

二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理” 87

三 从课程分类看“交流—互动” 89

四 从教学论发展看“交流—互动” 90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 92

一 “交流—互动”模式的主要特征 92

二 “交流—互动”模式的基本过程 98

三 “交流—互动”模式的简要表述 103

第三节 建模的系统科学基础 107

一 反馈原理与“交流—互动” 108

二 有序原理与“交流—互动” 109

三 整体原理与“交流—互动” 109

四 后现代教育学与“交流—互动” 109

第五章 “审美—立美”教学模式建构 113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理论背景 114

一 老子的启示 114

二 《学记》的“善喻” 116

三 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117

四 马克思与“美的规律” 118

五 艺术美的三原理 119

六 科学美的三原理 120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 121

一 “审美”教育模式初探 121

二 “审美—立美”模式的主要特征 123

三 教育美=艺术美×科学美 127

四 “审美—立美”模式的基本过程 130

五 “审美—立美”模式的简要表述 132

六 “审美—立美”模式的包容性 136

第三节 从“系统科学”看“审美—立美” 139

一 从尝试性归纳到探索性演绎 139

二 探索性演绎出艺术美三原理 140

三 探索性演绎出科学美三原理 142

第六章 “调查—反思”教学模式建构 144

一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145

第一节 模式建构的文化背景 145

二 “知彼知己”与“自反自强” 146

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47

四 《论人民教师的威信》 148

五 反思——重要的智能 150

第二节 建模与实例 163

一 “调查—反思”模式的主要特征 163

二 “调查—反思”模式的基本过程 169

三 “调查—反思”模式的简要表述 175

四 基于“调查—反思”的教学评价 182

第三节 建模的系统科学基础 183

一 反馈原理与“调查—反思” 183

二 有序原理与“调查—反思” 183

三 整体原理与“调查—反思” 185

第七章 “整体—融合”教学模式建构 193

第一节 知识、能力、人格与健康、环境的融合 194

一 知识、能力、人格 194

二 健康、环境 196

第二节 知识、能力、人格的融合机制 202

一 教学做合一 202

二 真善美统一 204

三 德才识统一 205

第三节 事实、概念、问题、方法、要求的融合 208

一 概念、问题、方法 208

二 教学的V型图 209

一 五育并重,不可分割 212

第四节 德、智、体、美、劳的融合 212

二 从德育看五育融合 214

三 从体育看五育融合 215

第八章 用教学建模进行评课 222

第一节 教学建模的10点建议 223

第二节 12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模式 224

第三节 10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模式 232

第四节 教学策略的建议 239

第五节 中学教学建模实例 240

主要参考文献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