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问题答案汇编  1956年
问题答案汇编  1956年

问题答案汇编 1956年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学习杂志编辑部读者来信组编辑
  • 出 版 社:学习杂志社理论教学参考资料供应组
  • 出版年份:1957
  • ISBN: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
《问题答案汇编 1956年》目录

一九五六年问题答案汇编总目录 1

辩证唯物论 1

1.哲学是有阶级性和党派性的科学,那么,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哲学是否还存在? 1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怎样? 1

3.怎样理解形而上学同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关系? 4

4.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原先没有而为人所制造的。人们在制造之前已有一套想法,这是否意味着思维是第一性的? 5

5.不正确的思维是属于第一性还是属于第二性呢? 7

6.组织是物质的、还是思维的呢?是第一性的、还是第二性的呢? 8

8.神话同迷信及唯心主义怎样区别? 9

7.如果我们不自觉地用唯心主义观察问题而犯了错误,这是否跟世界观的缺陷无关? 9

9.既然唯心论者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为什么在自然科学中,很多唯心论的学者同样能掌握科学发展规律,发明或发现先进的科学成果? 10

10.为什么好些唯心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美国自然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呢? 11

11.为什么17—18世纪的唯物论具有形而上学性?相反,这时期的唯心论者如莱布尼兹却有辩证法的闪光,而黑格尔则能够利用自然科学方而的材料集唯心论辩证法的大成? 14

12.胡绳同志在“为什么要批判胡适、俞平伯、胡风的思想?”一文中说:“个人主义也往往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这句话对不对? 15

13.语言是不是物质现象? 15

14.“实在”和“实在论”的含义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否也用这两个术语? 16

15.真空是不是物质? 17

16.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是表征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及广延性? 18

17.怎样理解运动是时间与空间的本质? 20

19.由于人造卫星的创造,宇宙飞行的可能以及苏联大规模地开垦荒地改 21

良土壤,是否可以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所说的:“在天文、地质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已经认识了它们的发展规律,也确实无力去影响它们。”的论点已经失效了? 21

18.事物是否以空间和时间为生存条件? 21

20.辩证法的规律究竟有几条? 22

21.为什么说:甚至对立的同一性的存在,也是要通过斗争的,对立的斗争性是对立的同一性的基础? 24

22.怎样理解毛主席说“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这一句话? 25

2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否具有对抗的性质? 26

24.“矛盾论”指出:“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是否可以说:反之亦然,败者或因敌强,胜者或因敌弱,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26

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但物体的位移不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吗?应该怎样理解牛顿三大定律和原子堆中的连锁反应?苏联帮助东方的一些落后民族跳越了几个历史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于这样一类的社会现象应该怎样理解? 27

26.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是否既表现在前进性的运动中,也表现在倒退的运动中? 34

27.如何了解列宁所说的“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任何东西”? 34

28.事物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原理,能否用来解释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 35

29.马克思说:“生产力增长的运动,社会关系的破坏以及思想的产生都是毫不间断地发生着,不动的只是运动的抽象。”这段话应怎样理解? 35

30.是不是任何运动都是发展的? 36

31.水的三态变化是否为质变?质变与循环有无矛盾? 37

32.斯大林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中说:“达尔文主义不仅摈斥居维叶的激变,而且摈斥包括革命在内的、按辩证法来了解的发展,……”而有的文章中却说,达尔文主义解释了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这两种说法有无矛盾? 38

33.既然发展过程是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的过程,那末有些人由先进变为落后又应该怎样解释? 40

34.我国的土地改革是不是经过爆发实现的? 41

35.恩格斯所说的地球在久远将来要毁灭和资产阶级的宇宙毁灭论有什么不同? 46

36.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究竟说的是什么问题? 46

37.“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关系? 47

38.新事物重复旧事物的某些特点,是不是“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所固有的表现形式? 48

39.认识没有阶级性,那末,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否有阶级性呢? 51

40.怎样理解列宁所说的“实践比(理论的)认识更高,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底品格,并且有直接现实性底品格”? 53

41.什么是认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者在认识的能动作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掌握关于认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对我们的实践有什么意义? 55

42.物质是感觉的来源,还是实践是感觉的来源?二者的关系怎样? 57

43.在一定条件下,理性认识是否可以转化为感性认识? 58

44.没有某种的实践和直接经验的人为什么也能够接受某一理论?它与“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观点是否矛盾? 59

45.什么是“经验”?它包括些什么内容? 60

46.什么是天才?天才是不是天生的? 61

47.怎样理解“绝对真理中有相对性的一面”? 62

历史唯物论 63

1.社会科学既是阶级斗争知识的结晶,那么,当阶级消灭以后,社会科学是否还会存在? 63

2.社会科学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63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包括哪些内容? 64

5.马克思说:“……引起这种种痛苦的,是古旧的老朽的生产方式的残存,及由此引起的种种反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我们不仅为生者所苦,且也为死者所苦。死者捉住生者。”这段话怎样理解? 65

4.怎样理解马克思在致巴·瓦·安年科夫的信中所说:“社会——不管其形态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社会的历史,始终只不过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点”? 65

6.“简明哲学辞典”中说“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便产生了矛盾”,这里,“矛盾”二字应怎样理解? 66

7.什么是生产力的性质?什么是生产力的水平?它们是由什么决定的? 66

8.我们一般都说生产的三个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而没有提到生产关系。这是不是忽视了生产关系这个重要的方面呢? 67

9.怎样理解“新的生产方式的体现者”与“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这两个概念? 68

10.为什么形式总是落后于内容?能否应用这个原理来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70

11.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是否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71

1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什么不能广泛利用原子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泛利用原子能会不会使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74

13.生产关系有阶级性吗? 75

14.在原始社会,是否有上层建筑?在同一社会制度里,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否有变化? 75

15.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有没有区别?社会经济形态是否可以不包括上层建筑? 76

16.是否可以说,当上层建筑适合它的基础时,即可推动基础向前发展,如不适合时,即起着阻碍的作用? 77

17.技术是不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78

18.斯大林在“列宁主义问题”中说:“无产阶级革命却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尚未具备或几乎尚未具备时开始发生的”,这句话中为什么提“几乎尚未具备”几个字? 78

19.“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有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状态的资产阶级旧社会而起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大家自由发展条件的协会。”这句话怎样理解? 79

20.怎样理解“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工人无祖国”这句话? 80

21.历史上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党?现在是否有必要成立农民的政党? 81

22.孙中山的国家学说与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有何差异? 84

23.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占有制社会是否经过自发的与自觉的两个变化过程? 86

24.历史唯物主义提到生产的自发发展与人们的自觉活动,这里的自觉活动指的是什么?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是不是自觉活动? 87

25.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二者的关系怎样?对阶级社会来说,二者是否一个意思?能不能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87

26.阶级斗争的根源是什么? 89

27.“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句话应如何理解?自发的经济斗争是否也能说是阶级斗争? 90

28.工人阶级内部有无阶级斗争? 92

29.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中说:“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 93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和发展,因此,斗争的方法也就必须跟着改变,完备的法制就是完全必要的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93

30.毛主席说:“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表现了两者的一致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95

31.我国各少数民族为什么能够越过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否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96

32.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领导获得独立的国家是不是已经解决了民族问题?这种民族独立运动是否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99

33.在目前看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 100

34.什么叫“民族虚无主义”? 101

35.“民族界线”与“民族区别”有什么不同?民族界线到共产主义社会会消灭吗?说“苏联和中国目前不但不提倡消灭民族界线,而且还要保持这个界线”,为什么是不对的?我国今天为什么不采取民族分立政策? 102

36.如果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的理论出发,我国各少数民族并不都具备这些特征,为什么又称它们为民族?而犹太人又为什么不能称为民族? 105

37.既然我们主张两个体系和平共处,为什么又要孤立和打击战争势力? 107

3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反法西斯的同盟呢?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08

39.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到战争是可以避免的问题,这里所指的战争,是否也包括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在内呢? 111

4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怎样? 112

41.个人崇拜与尊敬革命领袖有何不同? 115

42.列宁说:“……在一百多年以前,创造历史的是极少几个贵族和小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工农群众则尚在沉寐不醒的状态中。因此,当时历史的进展也是缓慢得可怕的。”这种说法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是否矛盾? 116

43.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和封建主的利益是直接对立的,但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盲目崇拜帝王将相。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解释? 117

44.个人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和居功骄傲三者有无区别? 118

45.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否都能了解社会发展的条件? 119

46.怎样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20

47.什么叫做“观念形态的文化”? 123

48.怎样理解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以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关系? 123

49.工人阶级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三者是否有区别? 124

50.反动思想与一般错误思想的界限在哪里? 125

51.能否说迷信就是反动?封建迷信组织就是反动组织?资产阶级思想就是反动思想? 126

52.什么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27

53.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是否有它的物质基础? 127

54.我国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怎样?国家是否拨款补助教会? 128

55.个人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到共产主义社会,个人主义是否还会存在? 130

56.“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所以,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着现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则是现在支配着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拥有独立性和个性,而劳动的个体则被剥夺了独立性和个性。”这段话应怎样解释? 132

57.列宁在“论新经济政策”一文中说:“在那时,曾经假定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无需乎一个使旧的经济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的预备时期。”这段话怎样理解? 132

58.既然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终的社会呢? 134

59.古希腊荷马时代究属于哪种社会性质,是原始公社制?抑或是奴隶社会制? 134

60.什么是个人所有制? 135

61.恩格斯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也就没有近代的社会主义”。这句话怎样理解? 136

62.什么是徭役制、工役制和奴役制? 137

63.奴隶制是不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经阶段? 137

64.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俘虏呢?还是负债的农民? 139

65.罗马二世纪生产衰落,奴隶大生产已“无利可图”,原因何在? 140

66.旧中国封建主义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具体表现怎样? 140

67.小农经济自发势力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产生在土地改革以后,还是产生在土地改革以前? 142

68.高利贷者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哪些阻碍作用? 143

69.奴隶制和奴隶占有制有何区别? 145

70.原始社会崩溃时期的个体经济与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独立小农阶层”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们分化的结果会不一样?一个发展成为奴隶制而另一个却发展成为封建制度? 146

72.富裕中农基本的一面是私有者,还是劳动者? 150

71.手工业者和个体农民是不是自由职业者? 150

73.为什么说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 153

74.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有什么区别? 153

75.什么是个性?为什么说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我们应怎样来看待个性解放的问题? 155

76.为什么语言将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157

政治经济学 158

1.“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谈到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时,提到:“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能不能认为这里的意思是指政治经济学阐明的是各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 158

2.经济规律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不是一回事? 159

3.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同时又是历史的科学? 159

4.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才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160

6.什么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否就是经济成分的总和? 161

5.“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的定义中,为什么没有提到“交换”和“消费”这两个概念? 161

7.“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3页)。这里的消费,是否仅仅指作为生活资料的个人消费? 162

8.各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有哪些? 162

9.为什么一个社会既有特有的经济规律,又有共有的经济规律? 162

10.“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说:“由于原始经济的产生和人口的增加,氏族社会组织就形成了”。什么是原始经济?采集经济算不算“经济”? 163

11.能否说在奴隶社会中,人本身和人的劳动力都是作为商品来买卖的? 164

12.“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提到,在封建社会下,除封建主所有制外,还存在着个体所有制。这里说的个体所有制,是不是指在封建主经济以外,还单独存在着个体经济? 165

13.为什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章中对农奴和农民这两个名词的使用不相一致? 166

14.为什么说“协作能够节省生产资料,从而降低商品的价值”? 166

15.“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提到工场工业时说:“它似乎是上层建筑,而基础仍然是技术简陋的小生产”。这应如何理解? 167

16.列宁说:“……大机器工业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言,是其否定和‘肯定因素’的最后一言。”这段话如何理解? 168

17.简单商品经济有无剥削? 169

18.在商品生产出现以前,是否有价值? 170

19.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 170

20.在货币未出现以前,有没有价格? 170

21.“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四章中说到“各种复杂劳动自发地化为简单劳动”,这是指的什么意思? 171

22.戏票是不是商品,如是商品,它的二重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171

23.“资本论”第一卷第13页中说:“任何一物,要不是使用对象,就不能有价值。如果它是无用的,其中包含的劳动就也是无用的,不算作劳动,并从而不形成任何价值。”第10页又说:“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我们面前,表现为完全与他们的使用价值无关的东西。 172

24.社会必要劳动量怎样计算? 173

25.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但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则只是平均地存在着,而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这句话如何理解? 174

26.为什么说抽象劳动和价值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历史范畴? 176

27.为什么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各自可以有相对的、独立的变化? 177

28.商品的价值除由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之外,与物本身的质是否有关?如泥煤和烟煤的价值就不一样,怎样理解? 178

29.怎样理解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两重性? 179

30.为什么说资本是一种生产的社会关系? 182

31.什么是资本?资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为什么也叫资本,它们是否也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83

32.产业资本这一概念在资本主义生产发生以前是否存在? 184

33.资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同资本主义时期的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区别和联系怎样? 185

34.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高利贷属于封建剥削还是属于资本主义剥削? 187

35.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高利贷者是怎样对农民进行剥削的? 188

36.马克思说:“资本不能由流通发生又不能不由流通发生”。这句话如何理解? 190

37.价值规律是不是产生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191

38.为什么说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而不能说供求关系调节生产? 192

41.在我们的实际经济活动中,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根据什么计算出来的?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194

40.货币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194

39.“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四章说“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构自发地调节商品经济各部门间社会劳动和生产资料的分配”。这里的“价格机构”应怎样理解? 194

42.简单的价值形态和扩大的价值形态之间的差别,是否能认为只有“交换范围”的区别,并无本质的区别? 197

43.为什么扩大的价值形式同一般的价值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一般的价值形式同货币的价值形式却没有本质的区别? 198

44.“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说,“纸币不能兑换黄金”,但平时我们可以用纸币购买黄金,这是什么缘故? 199

45.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说的“只有足值的货币,如金币和银币,金块和银块,金器和银器,才能执行贮藏的职能”? 200

46.既然纸币不能兑换黄金,为什么在金本位制下又可以兑换呢?我国今天是采取怎样的货币制度呢? 202

47.为什么纸币可以代替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04

48.为什么我国人民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06

49.仅从货币的流通规律,能否论证资本主义货币制度之稳定或不稳定呢? 206

50.为什么不理解劳动二重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和理解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208

51.马克思怎样根据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的原理来确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并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10

52.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说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 212

53.马克思说:“既然资本主义的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而且也是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那末一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情景是:不是工人利用劳动条件,而相反地是劳动条件利用工人,但只有随着机器的发展,这种被歪曲了的关系才在技术上获得明显的表现”。这段话怎样理解? 213

54.商品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是否包括工人工资在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向国家交税、购买公债等,是否包括在商品价格总额之内? 213

55.利润率=?,剩余价值率=?。为什么说利润率是变相的剥削率? 216

56.我们说利润是剩余阶值的转化形式,那末是否也可以说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17

57.为什么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仍同从前一样多? 217

58.为什么说“资本家无非就是人格化的资本”呢? 218

5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技术的改进为什么必然会加深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又不会产生这种情况? 218

60.王思华同志在“资本论解说”一书中说:“资本的技术构成表现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准,其价值构成则表现着生产关系,所以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表现的统一。”这段话怎样理解? 220

61.为什么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为什么劳动不可能有价值? 220

62.“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最低界限决定于纯生理条件,最高的界限是劳动力的价值。这些话应如何理解?工资的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是指什么? 222

63.在计件工资下,当资本家看到工人都增加了自己的生产额,他就减低计件工资率或增大生产定额,这话怎样了解?他怎样增大生产定额? 223

64.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与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有何不同? 226

65.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三者的区别和关系是怎样的? 227

66.“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有无区别? 229

6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否适合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29

68.马克思说:“他们的贫困与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是成反比例的”。这句话怎样理解? 231

69.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 231

70.怎样理解现代资本主义阻碍了人口增长,使人口日益减少? 234

71.为什么产业资本家宁愿把销售业务转让给商业资本家? 235

7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业资本家怎样剥削店员?店员的工资又是怎样得到补偿的? 236

73.非直接商品生产的人员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238

7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亲自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算不算劳动? 240

75.商业中的店员工人和工厂中的厂长、职员是否算作生产力? 241

76.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说独立手工业者和农民“虽然是商品的生产者,但他们不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畴,也不属于不生产劳动者的范畴。他们的生产,是不包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下的”(三联书店1949年出版,第1卷,401页)。既然如此,为什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 241

77.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时所说的“劳动地租”,指的是资本主义地租还是封建地租? 243

78.为什么说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扩大的基础上再生产着? 245

79.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必须占优先地位的原理,是否适用子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社会形态? 246

80.要实现扩大再生产,既然必须使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那末,资本主义工业化为什么又能先从轻工业开始呢? 247

81.“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说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1(V+M)>IIC,而没有提到两个部类之间的关系,这是否恰当? 247

82.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的资本积累公式中提到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根据什么规定的?第二年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为什么是1602,而不是1600? 248

8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说:“在危机时期,积累总额低于折旧总额.即出现了固定资本被侵蚀的现象。”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248

84.资本主义农业危机是怎样产生的?它同工业危机的关系怎样? 249

85.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危机发生时,“货币底流通手段,变成流通的障碍”。这是什么原因? 250

86.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在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51

87.同一经济规律在垄断前的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所起的作用,是否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254

88.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率的规律,还起不起作用? 256

89.资本主义农业中有没有垄断组织?如没有,那应该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主宰一切”这句话呢? 257

90.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不是由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发展来的? 258

91.“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说:“由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了经过危机和战祸,不可能有其他的道路”。在今天看来,这种提法是否还适用? 259

92.垄断价格为什么不能超出价值的界限? 260

93.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19章提到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垄断资本主义是旧的垄断前的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 261

94.什么叫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 262

95.斯大林说,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这里“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究竟指的是什么? 262

97.社会主义企业内部的“基金”和“资金”的区别是怎样的? 263

96.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促进劳动力流动性的消灭和固定干部的形成? 263

98.为什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没有提到产品交换问题? 264

99.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为什么把文化教育当做国民经济计划整体的组成部分? 264

100.资产阶级国家是否具有经济组织的职能? 265

101.既然科学的劳动组织方法,是合理运用人力的一大成绩,可是这种方法却使工人做工几年后成为废人,那么,为什么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还要利用这个方法? 266

联共党史 268

1.对“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应该怎样估价?是否可以继续采用这本书作为学习苏联共产党历史经验的课本? 268

2.十月革命以前的沙皇俄国,是个什么性质的国家? 269

3.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为什么是一切矛盾的集中点?这时世界革命的中心为什么转到了俄国? 275

4.俄国1861年的农奴解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75

5.为什么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的民粹派是“革命的”民粹派?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滚到沙俄反革命营垒”中去的? 278

6.列宁主义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280

7.我们通常都说俄国农民由于农村中盛行村社原则,因此私有观念薄弱,能够接受土地国有的纲领,但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全俄四月代表会议上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中,在说明如何解决俄国土地问题时曾提到:“社会革命党人是用下述一点来说明这一点的,即俄罗斯农民,由于农 281

8.对普列汉诺夫应该怎样评价? 283

9.列宁“做什么”一书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难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创立共产党的思想基础吗? 285

10.如何区分党内斗争与党外斗争?列宁与“经济派”的斗争是党内斗争吗? 286

11.俄国经济派所谓“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是分不开的”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290

12.斯托雷平的土地政策有没有一点进步作用呢? 292

13.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曾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赞助”的口号,这与当时所采取的要争取苏维埃的多数,并经过苏维埃去改变临时政府的成分的政策有无矛盾? 294

14.苏联在“实行全国一切土地国有”没收地主土地的同时,是否没收农民的土地?为什么我国革命胜利后,不采取土地国有的政策? 295

15.苏维埃国家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对大、中、小企业所采取的政策究竟是收归国有还是施行监督?收归国有和施行监督有何关系? 299

16.列宁在1919年1月第二次全俄工会代表大会上所说的“工会国家化”与1920年11月托洛茨基提出的“工会国家化”有何不同? 301

17.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提到的关于职工会问题的争论中,“工人反对派”主张把国民经济管理权交给全俄生产者代表大会,其错误何在? 302

18.可否把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看做一党专政? 303

19.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理解平等?苏联的工人和农民在政治上是否平等? 305

中共党史 308

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说:“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的通商都市直至穷乡僻壤,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以便利其剥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他人民大众。”这个剥削网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如何去进行剥削 308

2.1920年前后,共产主义小组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关系怎样? 310

3.出席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哪些人? 310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否完全明确了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311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形成这种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312

6.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是否正确? 316

7.为什么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可以避免失败的? 317

8.何干之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中说:“把独立性和领导权对立起来,以为中国共产党退出国民党和武汉政府,就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这不是共产党的独立性,正是把无产阶级变成自由资产阶级的附属品。”这段话能否成立?应如何理解? 318

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是“保护富农”还是“限制富农”? 319

10.193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是否合法? 320

1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321

1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犯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的同志的思想根源是思想意识的错误还是思想方法的错误? 321

13.抗日战争时期党所提出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根据何在? 322

14.有人认为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因为蒋介石还没有完全丧失民族立场,这是否对? 323

15.有的书上说,中国革命在获得彻底胜利的道路上,比起俄国革命来,要遇到更多的困难,这是否正确? 324

16.旧式的农民起义和城市起义可以称为武装斗争吗?它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有何区别? 325

17.工人阶级还是“自在阶级”的时候,有没有社会主义意识? 326

18.我们通常所说的“各民主阶级”,指的是哪些阶级? 327

19.列宁在俄国民主革命中主张土地国有,中国共产党在1928—1929年也曾主张土地国有,但后来为什么又主张土地归农民所有呢? 327

20.苏联共产党曾有过中立中农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从来没有提过这一口号? 328

21.“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中提到:“在某种条件下,孤立中间势力可以是正确的”这句话是否确切?应怎样理解? 330

22.什么是宗派主义? 331

23.国民党改组为革命联盟为什么是可能的?国民党右派和调和派,是指国民党中的哪些人? 332

党的建设 334

1.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性质有无区别?为什么在两国共产党的党章上,对这问题有不同的提法? 334

2.什么叫机会主义? 335

3.在我国,“机会主义”一词,指的是什么意思? 336

4.右倾思想与右倾机会主义是否相同? 336

5.提到“左”倾时,为什么要在左字上加引号? 336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说:“党内的同志在各种不同的时候,都可以多少不一地反映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只有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样的纯洁坚定,那样正确敏感而深刻地去认识事物,才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思想意识的影响。”这种说法 337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提到: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里的逐步实现是什么意思?这是否说明对我国发展情况估计不足? 338

总路线 338

2.在我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没收官僚资本为人民共和国所有,变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这能不能说是在革命的第一阶段完成了第二阶段革命任务的一部分?能不能说这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339

3.为什么说,我国是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我国现时的城市能否实现对乡村的领导?在我国今天的过渡时期,城市究竟怎样领导乡村?工业究竟怎样领导农业? 340

4.李富春同志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到的大、中、小企业,是怎样划分的? 343

5.怎样理解我国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经济联盟?是不是只有当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后才体现着这种经济联盟? 343

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购买政策,是否只体现在公私合营企业中? 344

7.小商小贩有无剥削?怎样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45

8.报刊上有时提到:“我国私营工商业已经由过去以加工、订货、经销、代销为主的形式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的新阶段。”为什么改造私营工商业还有合作化的形式? 346

9.依靠自己劳动的小业主,他在公私合营后所得的定息,是否算剥削收入? 346

10.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企业,能不能算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348

12.资本家取得定息,算不算剥削? 349

1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中,工人的劳动性质是否已经改变?能否说在工人的劳动中还存在着剩余劳动? 349

13.资本家存款所得利息算不算剥削? 350

14.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驳斥了那些故意从“左”的方面来批评我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太慢了”的错误论调,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又说我们某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有“爬行思想”,这究应怎样来理解? 350

15.农民是否有群众观点? 352

16.如何理解“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当前大部分农民已参加高级社,这一提法是否仍然适用? 352

17.怎样估价我国过渡时期富农经济的作用? 354

18.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阶级路线,有没有区别? 355

19.当我国农村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广大农民已经加入高级农业社以后,是否还需要继续贯彻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 356

20.为什么对工人来说,是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农民来说,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358

21.贫农参加互助合作组织以后,生活日渐富裕,他们的阶级地位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仍可把他们当作依靠的对象? 359

22.我们现在允许地主、富农分子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用意何在? 361

23.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以后,统购统销政策是否还需要? 362

24.能否说“农业合作化运动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斗争中‘谁战谁胜谁’的基本问题”? 364

25.为什么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互助组组员的公共财产入社时要转为合作社公有,这样做是否会使原来的组员吃亏? 365

26.我们对资产阶级采取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盟政策,这里所指的资产阶级是否包括富农在内? 366

27.计划执行的结果,超额提前完成或者没有按时完成,都说明计划与客观情况不符,是否可以说前者是“左”倾冒进,后者是右倾保守? 366

28.“‘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党在领导农村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部有历史意义的文献”一书中,曾有“党的中央,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的提法。这个提法是否妥当? 367

29.刘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应当改进现行的市场管理办法,取消过严过死的限制;并且应当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的一定范围内,允许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368

30.我国供销合作社是否带有剥削性质? 371

31.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章是不是法律? 371

一般财经问题 373

1.什么是“经济”和“经济工作机关”? 373

2.国家对资本家的利润和工人的工资所课的税,都称为所得税,是否恰当? 373

3.原料、材料、原材料有何区别?辅助材料又是什么? 374

4.以工业企业的产量乘单位价格来计算工业总产值会发生重复现象,这种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375

5.什么叫游资? 379

6.经济核算和成本核算有什么不同? 379

7.我国的棉布生产,是以产定销,还是以销定产? 379

8.大修理费的来源如何? 380

9.何谓合理的比价?从什么地方衡量工农业产品的比价是否合理? 380

10.什么是财政后备?它的作用怎样? 381

11.资本主义国家的赊销同我国目前的赊销有什么不同? 382

12.农业投资包含些什么内容? 385

13.什么是“财政”?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和财政工作机关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和财政工作机关有什么不同? 385

14.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是怎样划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所谓财政的后备力量,包括哪些内容? 387

15.“经济建设常识读本”中提到“公私商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的稳步的进行改造”,这是否就是我国国内贸易的基本政策? 389

16.资本主义国家有没有供不应求的现象? 390

17.国家银行是企业还是行政机关? 390

18.薄一波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一文中说:“我国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的比重,不低于20%,或者略高一点;我国国民收入中国家顶算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0%,或者略高一点;我国国家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不低于40%,或者略高一点。”这应怎样理解呢? 393

19.工业技术操作规程是不是法律? 394

20.苏联每人平均耕地面积比我国大的多,某些重要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又比我国高,为什么粮食的每人平均量只比我国多一倍多些呢?是不是统计数字有错误呢? 395

21.什么叫购买力? 396

22.什么是生产性工程和技术性工程? 397

23.国民经济是否包括文化教育部门? 397

政法问题 398

1.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报告”中提到“我们国家机关中的人民的政治一致性”一语,应怎样理解? 398

2.为什么我国要采取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机关的根本组织? 399

3.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主集中制有没有区别? 401

4.党和政权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否说党的权力比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更高? 401

5.资产阶级学者把国家分为君主制、议会制等等,这种分类为什么是不科学的? 402

6.国会制共和国与苏维埃共和国有什么区别? 403

7.“联邦”和“联盟”有无区别?苏联的联邦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邦制有何不同? 406

8.什么叫做人民民主法制? 407

9.法权是否包括在社会意识形态之内? 408

10.法律同法令有何区别? 409

11.国民、人民、公民三者有何区别?待解放的台湾同胞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华侨算不算公民? 410

12.怎样理解国际法的阶级性? 411

13.既说“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在维护腐朽的、已经过了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又说“在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宪法已日益丧失它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意义了”,是否有矛盾? 412

14.已经合作化的乡,是否还需要乡一级政权组织? 414

15.在苏联,“政治宣传”和“政治鼓动”有无区别? 415

其他 416

1.什么叫三圃制? 416

2.项羽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417

3.对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应怎样评价? 418

4.法国1789年革命中的“巴黎公社”与1871年的“巴黎公社”有何不同? 419

5.1789年法国革命究竟由谁领导?热月政变为什么是反动的? 419

6.什么是革命的知识分子? 420

7.有些书上说,职工会、文化教育组织、妇女联合会、青年团、军队等都是工人阶级的组织,这种说法是否确切? 420

8.依靠国外的亲属供给侨汇来生活,算不算剥削行为或“不劳而食”? 4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