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美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子谔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1015439
- 页数:894 页
绪论 3
一、中国服饰美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3
二、中国服饰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8
三、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美学特征 11
第一编 先秦时期(上) 41
第一章 人类物质生产劳动与服饰工具化的潜在审美文化特征 41
第一节 人类物质生产劳动与服饰缘起的劳动工具化 41
第二节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服饰审美意识萌芽与发展 44
第三节 原始服饰文化的工具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47
第二章 祭服的“滥觞时期”和“图腾时期” 52
第一节 祭服“滥觞时期”的致用功利特征 52
第二节 祭服“图腾时期”的图符化审美特征及其祝融化“鸾”的图符演绎 54
第三节 “龙”、“凤”图腾崇拜与伏羲氏、神农氏等人格神的图符化 59
第四节 “宗彝”、“藻”等器物神的图符化 61
第五节 祭服分期问题的几种形态的对应比较 63
第一节 关于祭服之“芾”及其“黼黻”纹饰的考释 66
第三章 祭服之“芾”:隐障和昭彰生殖器的遗制 66
第二节 隐秘而神秘的榛狉世界:原始先民的生殖巫术和生殖崇拜 70
第三节 冕服之“芾”与“黼黻”纹饰的崇拜生殖器(即生殖力)的遗制 75
第四章 图腾服饰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最古老的起源 81
第一节 “羊人为美”:图腾服饰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最古老的起源 81
第二节 从“羊人为美”到“羊大则美”所体现的服饰文化审美意识的历史嬗变 84
第五章 古老审美意蕴在图腾崇拜的历史积淀中的同一 87
第一节 殷墟白石雕像特殊美饰部位的特殊审美意蕴 87
第二节 “头饰”和“芾饰”的审美意蕴在图腾崇拜的历史积淀中归于同一 90
第一编 先秦时期(中) 95
第六章 冕服完备形制形成时代的历史概述 95
第一节 毛公鼎铭文中的“虎冕练里” 95
第二节 冕服完备形制的形成时代 97
第七章 冕服的具体形制及其等级差异和种类 101
第一节 冕服完备的具体形制 101
第二节 冕服形制的等级差异和种类 103
第一节 “礼乐”文化与冕服文化的内在联系 106
第八章 冕服是维护宗法制度“礼乐”文化的形象化身 106
第二节 冕服在祭礼中所体现的“天人关系”及其审美文化意义 108
第九章 冕服审美文化体现的“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112
第一节 冕服具有“绝地天通”的特殊功用 112
第二节 冕服是“天人感应”的“有用的对象形式” 114
第三节 冕服体现的“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的必然联系 115
第十章 冕服文化的“比德时期”及其章纹的审美意蕴 117
第一节 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比德”审美范畴 117
第二节 “衮冕”之“衮”的“比德”审美意蕴 118
第三节 冕服上衣所绘“日、月、星辰”等的“比德”审美意蕴 119
第四节 “藻”纹饰的“比德”审美形态和审美蕴涵 123
第五节 冕服下裳所绣“粉米、黼、黻”等的“比德”审美意蕴 125
第十一章 冕的形制、纹饰及其佩饰的“比德”审美现象和“遮蔽”审美经验 129
第一节 冕的形制、纹饰及其“玉”的“比德”审美现象 129
第二节 佩玉之“五德”的审美蕴涵 131
第三节 “和氏璧”——玉之美质与崇高精神的统一 135
第四节 玉藻与大佩的“三玉相贯”和音乐之美 136
第五节 冕之“綖”、“瑱”、“旒”的社会伦理蕴涵 138
第六节 冕旒:“欲盖弥彰”的黠慧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 139
第十二章 “障”和“彰”:服饰美与诗美的二律背反 144
第一节 “衣隐”之“障”与滑稽(幽默)及其含蓄诗美 144
第二节 “衣隐”之“障”与“衣移”之“彰”的二律背反的丰富美学内涵 146
第十三章 凶服的“五服”之制与负面审美价值的体现 150
第一节 凶服的“五服”之制与丧礼 150
第二节 “凶服”:以负面审美价值的物化形态来表达哀伤情感 152
第十四章 深衣审美文化独具的形式美及其意蕴美 156
第一节 深衣形制的“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 156
第二节 深衣之制体现的“天人合一”深刻哲学内蕴 159
第三节 深衣“袂圆应规”、“曲袷应方”的伦理美学内涵 160
第四节 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的“象德”意蕴 164
第五节 深衣形制的“圆规”、“方矩”与社会伦理范畴的“容”、“政”、“义”之审美关系 165
第六节 深衣“象德”审美现象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渊源 167
第七节 深衣形制的“齐平”与社会伦理范畴的“心”、“志”的审美关系 169
第一节 弁服、玄端、袍的形制及其审美特征 173
第十五章 弁服、玄端、袍的形制及其质朴自然的服饰风格美 173
第二节 错采镂金和质朴自然的两种服饰风格美 176
第三节 弁服、玄端、袍等质朴自然的服饰风格美 177
第十六章 裘服文化包孕的丰富历史文化风习及其深湛哲学美学内涵 181
第一节 裘服文化所包孕的丰富社会历史文化风习 181
第二节 裘服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方法论和伦理道德观 183
第三节 裘服文化所蕴涵的“诙谐”审美形态 185
第四节 帝王赏赐貂裘是其“示以仁德”的特殊服饰文化现象 186
第十七章 命妇“六服”的形制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190
第一节 袆衣、揄狄、阙狄:命妇祭服的形制特征和纹饰意蕴 190
第二节 “鞠衣”亦即“蚕服”体现的“务劝农桑”思想 193
第十八章 如火如荼:蔚为壮观的军戎服饰 196
第一节 “髹其甲体”的军戎服饰及其审美特征 196
第二节 金属甲胄的出现及其装饰之美 199
第十九章 彪炳史册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戎服饰变革 203
第一节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即军戎服饰变革的始末 203
第二节 赵武灵王的军戎服饰美学思想及其服饰认识论 205
第二十章 《诗经》展现的服饰审美文化的历史时空 209
第一节 “黻衣绣裳”:《诗经》历史时空中的衣冠审美文化世界 209
第二节 “副笄六珈”:《诗经》历史时空中的服饰审美文化世界 212
第三节 《诗经》服饰审美文化与“赋、比、兴”的审美关系 214
第一编 先秦时期(下) 223
第二十一章 孔子以“礼乐”教化为目的论的服饰审美文化思想 223
第一节 孔子以“礼乐”教化为目的论的服饰审美文化纲领 223
第二节 孔子服饰审美文化观所反映的政治主张和礼仪规范 227
第三节 文质彬彬:孔子服饰美学思想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30
第四节 孔子“文质彬彬”服饰美学思想的观念形态的深刻“礼乐”内涵 235
第五节 “尽善尽美”:孔子服饰穿着审美文化思想所体现的伦理风范和道德理想 238
第二十二章 墨子实用主义的“非乐”服饰美学思想 248
第一节 墨子“万人不可衣短褐”的狭义“非乐”观 249
第二节 墨子“衣服带履,便于身”的服饰审美文化的广义“非乐”观 250
第三节 墨子关于“染苍”、“染黄”的服饰审美文化与社会审美风尚的关系 253
第二十三章 孟子服饰美学思想的美感普遍性及其所体现的个体人格美 256
第一节 孟子关于人的美感的普遍性观点是他服饰审美文化的美学基础 256
第二节 孟子服饰审美文化思想高扬人的道德精神人格美 258
第三节 孟子服饰美学思想所蕴涵的社会意义和伦理内容的“真”、“善”之美 261
第二十四章 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和服饰美学思想 267
第一节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服饰审美文化辩证观点 267
第二节 老子“道”的感性显现及其“小国寡民”的服饰审美文化理想 270
第二十五章 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服饰美学思想 274
第一节 “寂寞无为”的“道”对庄子服饰美学思想的烛照 275
第二节 庄子对儒家服饰审美文化观念及现象形态的尖锐批判 281
第三节 “解衣般礴”的服饰审美文化观与“游心于物”的哲学观的同一 284
第二十六章 荀子服饰美学思想体现的明确“礼制”即“法”的观念 291
第一节 “衣欲有文绣”:对于服饰文化审美要求的充分肯定 291
第二节 荀子服饰美学思想体现的“贵贱有等”的“隆礼至法”观念 295
第三节 荀子对于“象刑”——以象征性惩恶儆尤这一寓意形式和负面服饰文化审美价值来体现法律效应的否定 302
第二十七章 屈原《离骚》等展现的“香草”服饰审美文化的诗美境界 306
第一节 诗人“余幼好此奇服兮”的峻洁修美着装形象 306
第二节 “香草”服饰审美文化的“缤纷繁饰”和“芳菲弥章” 309
第三节 “香草”服饰文化形态是“九死未悔”的崇高审美抉择 316
第四节 楚辞形象再现的南国荆楚地区的服饰审美文化习俗 317
第二十八章 韩非以“法治”为核心的服饰美学思想 322
第一节 韩非的功利主义是其服饰审美文化观的美学思想基础 322
第二节 “质”与“饰”所体现的服饰审美文化的“非礼”观 325
第三节 韩非“法治”观念折射于服饰审美文化的方方面面 327
第四节 “郑人置履”所揭示的从着装主体出发的置装、设计原则 329
第二编 秦汉时期 333
第二十九章 秦朝冕服:符应“水德”的袀玄 333
第一节 袀玄是符应“水德”的秦朝特殊冕服 333
第二节 袀玄与儒家“礼乐”文化及其形式美之间的联系 335
第三十章 秦兵马俑折射的军戎服饰审美文化的灿烂历史光辉 339
第一节 秦兵马俑军戎服饰审美文化的丰富内涵 339
第二节 秦兵马俑军戎服饰的形式美特征 343
第三十一章 “汉官威仪”的服饰审美文化特征 345
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服饰概述 345
第二节 东汉服制及“汉官威仪”的精神内核 348
第三十二章 威仪之“汉冠”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及其审美理想 359
第一节 “威仪”之“汉冠”的形制及其他 359
第二节 “威仪”之“汉冠”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及其审美理想 369
第三节 “威仪”之“汉冠”所包孕的历史内涵和美学意蕴 375
第三十三章 汉代佩绶形制、文采体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美学蕴涵 382
第一节 佩绶形制、文采及其所体现的封建等级制度 382
第二节 佩绶内容美和形式美、艺术美和现实美相统一的美学蕴涵 385
第三十四章 汉代妇女服饰及“堕马髻”、“金步摇”等发髻、发饰表现的女性审美时尚 390
第一节 汉代命妇和一般妇女服饰审美趣尚的差异 390
第二节 汉代妇女“金步摇”、“堕马髻”等发饰、发髻表现的女性审美时尚 393
第三十五章 《淮南子》“美与自然之道”的服饰美学思想 401
第一节 《淮南子》服饰美学思想的根基:“美与自然之道” 401
第二节 《淮南子》服饰文化之美的多样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403
第三十六章 董仲舒《春秋繁露》以“天命”说为内核的服饰美学思想 408
第一节 《春秋繁露》的“容服可威”说及其服饰审美文化内蕴 408
第二节 董仲舒“服制”美学思想的“天命”规定内涵和“礼制”本质特征 412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时期 419
第三十七章 “魏晋风度”与魏晋南朝服饰审美文化的流变 419
第一节 “魏晋风度”的形成与魏晋服饰审美文化的关系 419
第二节 “魏晋风度”的人的觉醒与服饰审美文化的流变 423
第三节 魏晋南朝“帢”等首服的形制及其审美特征 425
第四节 “风流相仿,舆台成俗”:魏晋南朝服饰审美文化风习的变易 430
第五节 魏晋南朝“木屐”文化及其“屐齿”问题的考究 433
第三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衣冠制度及南北服饰审美文化的交融 438
第一节 魏晋南朝的衣冠制度 438
第二节 魏晋南朝的衣冠审美文化特征 441
第三节 “孝文改制”:北魏衣冠审美文化的变革 443
第四节 北朝鲜卑族衣冠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446
第五节 裤褶:南北服饰审美文化融合的典型 448
第三十九章 葛洪《抱朴子》朴素的辩证服饰美学思想 453
第一节 葛洪朴素的辩证服饰美学思想的比较观 453
第二节 《抱朴子》朴素的辩证服饰美学思想的时代观 456
第四十章 王嘉《拾遗记》展现神话传说的服饰审美文化世界 460
第一节 “三皇五帝”神话世界中的“轩辕”即“轩冕” 460
第二节 “羽衣”:道家服饰审美文化的感性显现 464
第三节 “志怪”服饰审美文化世界诸逸事趣闻的认识价值 465
第一节 “重才情”、“赏仪容”:品藻人物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 473
第四十一章 《世说新语》品藻人物、清谈玄理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 473
第二节 “崇思理”、“标放达”:清谈玄理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 479
第四编 隋唐五代时期 489
第四十二章 隋唐衣冠审美文化的规范化、等级化和审美化 489
第一节 梁陈、隋朝的“厘定服制”及其衣冠审美文化的嬗变 489
第二节 “唐因隋旧”:衣冠制度的规范化、等级化和审美化 493
第三节 唐代衣冠审美文化体现的权位等秩与审美价值的正比关系 504
第四节 承唐启宋的五代衣冠服饰审美文化的“中介”特色 507
第一节 广义“盛唐之音”的服饰审美文化蕴涵及其美学特征 512
第四十三章 “盛唐之音”的服饰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美学思想 512
第二节 李白服饰审美文化观念的“盛唐之音” 518
第三节 杜甫的“诗史”和白居易的“讽喻诗”所反映的服饰美学思想 524
第四节 “霓裳羽衣曲”与西域服饰审美文化的影响 533
第四十四章 “唐人尚肥”与服饰文化的时代审美趣味 544
第一节 “唐人尚肥”的独特时代审美趣味 544
第二节 雍容华贵所体现的“唐人尚肥”服饰文化美趣 548
第三节 “广袖之襦”和“秀襟小袖”与丰肥之美的审美辩证关系 552
第一节 焕发青春女性蓬勃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唐髻 559
第四十五章 洋溢生命和青春之美的唐代妇女发髻、发饰和面饰 559
第二节 发饰和面饰的金碧珠翠、流光溢彩之美 567
第三节 雕绘满眼的发饰、面饰对于服饰审美文化的若干规律性体现 581
第四十六章 隋唐五代军戎服饰:物态化的崇高审美范畴 591
第一节 隋唐五代军戎服饰的基本形制及其演进嬗变 591
第二节 隋唐五代军戎服饰是崇高审美范畴的物态化 602
第五编 宋辽金元时期 609
第四十七章 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宋代衣冠服饰审美文化 609
第一节 “黄袍”蕴涵的皇位、皇权的由来及发展 609
第二节 宋代繁文缛节的冕服改制及其朝服、公服和时服形制 611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与宋代冕服的频繁改制 617
第四十八章 朱熹以理学为精神内核的服饰美学思想 623
第一节 朱熹理性本体论的服饰美学思想 623
第二节 朱熹理性本体论的服饰审美文化思想 627
第三节 朱熹服饰美学思想的伦理学本体论蕴涵 633
第四节 朱熹“中庸”与“中和”的服饰美学思想特色 637
第一节 幞头:宋元首服的渐次嬗变和不断创新 642
第四十九章 幞头的嬗变和创新所体现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 642
第二节 幞头的演进——服饰美学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统一 648
第五十章 释、道服饰审美文化的殊异美学特征 652
第一节 佛教服饰审美文化的流变及其特征 652
第二节 道家的“羽化”成仙思想与“羽衣”服饰审美文化 658
第五十一章 宋代士庶服饰文化的儒雅化审美趋向 663
第一节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士庶服饰审美文化 663
第二节 宋代“袍、衫”审美文化世界的丰富性 666
第三节 东坡巾:宋代首服崇儒尚雅的审美趋向 670
第四节 宋代士庶服饰文化儒雅化审美趋向的原因及其特征 673
第五节 宋代军戎服饰审美文化的儒雅化变异现象 675
第五十二章 “褙子”的演进过程及其广泛适应性的审美文化特征 682
第一节 “褙子”嬗变演进的历史过程及其形制特征 682
第二节 “褙子”:宋代男女、贵贱、朝野、文武皆着的独特服饰文化现象 685
第五十三章 辽代衣冠的“分庭抗礼”及其军戎服饰的契汉融合 689
第一节 辽代“分庭抗礼”的朝服之制及一般服饰 689
第二节 辽代军戎服饰审美文化的契汉融合 692
第一节 金代衮服章纹的变异及其衣冠服饰的“尚文”趋向 697
第五十四章 金代衣冠、军戎服饰的审美文化特征 697
第二节 金代军戎服饰“蹋鸱”的审美意蕴和“紫茸军”等的由来 700
第五十五章 元代蒙古族“质孙”的礼乐文化精神及其妇女、军戎服饰审美文化特征 704
第一节 元代服制“遵行汉法”及其“质孙”的礼乐文化精神 704
第二节 元代妇女的“罟罟冠”和“黄粉涂额”的冠饰及面饰 717
第三节 元代军戎服饰整体装束的实用性、民族性和审美性 720
第六编 明清时期 729
第五十六章 “补服”:明清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服饰审美形态新标志 729
第一节 “补服”的形制及其文武“补子”的图像与品秩 729
第二节 “补服”体现等级制度的服饰审美形态和文化形态 732
第五十七章 明代衣冠服饰与一般服饰的时代审美文化特点 737
第一节 明代衣冠的“复古”与对元代蒙古族服制的“扬弃” 737
第二节 明代一般服饰的“世俗化”审美文化趣尚 745
第五十八章 “凤冠霞帔”的蹙金之美与“四?衫”的通脱之美的统一 753
第一节 “凤冠霞帔”:命妇服饰蹙金结绣之美的典型 753
第二节 “四?衫”和“水田衣”等体现的通脱随意之美 757
第一节 明代军戎服饰审美文化:盔甲之制的嬗递 763
第五十九章 明清时期军戎服饰审美文化的嬗递和转型 763
第二节 清朝军戎服饰审美文化转型表现的观瞻性、民族性和近代性 770
第六十章 清入关前及统一后的服饰改制及其等秩标志的转变 777
第一节 “薙发”:服饰文化改制所引起的尖锐民族矛盾 777
第二节 “顶戴花翎”及其繁缛丰赡的装饰之美所体现的等级制度 778
第三节 等秩标志的繁缛丰赡之美的三个“转向” 790
第四节 太平天国的服制及其“天国”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形式 792
第六十一章 满族妇女旗袍的演变及其服饰审美文化内蕴 797
第一节 旗袍的演绎历程及其后妃、命妇朝袍等的繁饰之美 797
第二节 旗袍镶绲的繁饰美及其与“大拉翅”、“花盆底”同构共生的袅娜美 799
第六十二章 清代少数民族的服饰、染织审美文化特征及其形成 807
第一节 回、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染织审美文化特征 807
第二节 傣、黎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染织审美文化特征 811
第三节 清代少数民族的服饰、染织审美文化特征及其形成 814
第六十三章 明清“吉祥图案”的审美文化意蕴及其表现方法和构图特征 817
第一节 “吉祥图案”的规定及其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817
第二节 “吉祥图案”以表现“吉祥寓意”为目的的构图 825
第六十四章 《红楼梦》中的服饰审美文化及曹雪芹服饰美学思想 832
第一节 异彩纷呈的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的“大观园” 832
第二节 《红楼梦》表现的曹雪芹服饰美学思想 841
第七编 近、现代时期 849
第六十五章 辛亥革命后“长袍马褂”、“西装”和“中山装”并行不悖 849
第一节 “剪辫易服”后的“长袍马褂”与“西服”共存共容 849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的“服制条例”和“中山装”的兴起 853
第六十六章 旗袍的趋时与创新及其东方女性典雅美的永恒魅力 85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及其发式的趋时与创新 858
第二节 旗袍的趋时与创新及其东方女性典雅美 863
第六十七章 鲁迅服饰美学思想 869
第一节 鲁迅笔下的“辫子”系着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病态社会 869
第二节 鲁迅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社会历史批评和形式美原则的运用 875
结束语 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服饰审美文化 879
主要参考文献 888
后记 892
- 《云淡风轻 蒋勋谈东方美学》刘海珍,潘旖妍责编;蒋勋 2020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美学原来这么有趣 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美学课》王树生著 2019
- 《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创化》(中国)金雅 2019
-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2019
-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王次照主编 2019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服饰!》(中国)蒙曼,张迪 2019
- 《世界文学史大纲》吴宓著;吴学昭编 2020
- 《21世纪美学热点问题 上》乔学杰主编 2019
- 《蜕变、生存与发展 拓荒者之歌》蔡子芳著 2012
- 《台湾史志》蔡子民著 2004
- 《中国绘画家故事》蔡子谔编 1987
- 《统计热力学》(奥)薛定谔著;徐锡申译 2014
- 《乱世风华 20世纪40年代上海生活与娱乐的回忆》张绪谔著 2009
-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黄遂清,蔡子亮主编 1999
- 《奥林匹克词选》陈掌谔著 1972
- 《新君王论 第2版》原复生,刘细良,蔡子强合著 2005
- 《白居易的故事》子谔,一飞,吉庠著 1984
- 《中国禁毁小说百部 十尾鱼》(清)陆士谔著 2000
- 《设计十六日 国内外美术院校报考攻略》沈海泯著 2018
- 《2019美术日记 欧体楷书 一日一字》孙雪峰,孟繁禧 2018
- 《幼儿园创意美术主题活动方案 下学期》王燕媚 2017
- 《外国美术史》王树良,张玉花主编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美术基础》彭朝风,赵丽强主编 2018
-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美术综合教学》麻丽娟主编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 贵州卷 上》冯骥才主编;余未人分册主编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