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藏象辨证学  肝胆病论治方案
中医藏象辨证学  肝胆病论治方案

中医藏象辨证学 肝胆病论治方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世芸主编;朱邦贤,朱伟常,许士骠,严世芸,李孝刚,周崇仁编委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10716X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在继承中医传统辨证论治基础上,确立藏象辨证学体系,体现了理论与临床的体会。本书以藏象辨证学体系中内容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肝胆藏象辨证方案为重点,从中医经典文献中精选有关肝胆的理论、方药及医案。使读者能领悟到藏象辨证学的科学性。
《中医藏象辨证学 肝胆病论治方案》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辨证论治的沿革和临床意义 1

一、历史沿革 1

二、临床现实意义 4

第二章 辨证论治诸法及其缺陷 8

一、八纲辨证 8

二、六经辨证 10

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11

四、经络辨证 13

五、脏腑辨证 13

六、病因辨证 15

第三章 确立藏象辨证学 16

第四章 辨证论治与中医的定位、定性和定量 20

一、脏腑、经络定位法 20

(一)关于脏腑定位 21

(二)关于经络定位 31

(三)脏腑经脉循行部位及其病候 34

(四)头面、诸窍与疾病定位 94

二、病因、病机定性法 98

三、中医的“模糊定量”概念 100

第五章 藏象辨证的定位与定性合参 102

一、肝、胆病辨证的定位、定性 102

二、脾、胃病辨证的定位、定性 103

三、肺、大肠病辨证的定位、定性 103

五、肾、膀胱病辨证的定位、定性 104

四、心、小肠病辨证的定位、定性 104

第六章 肝、胆病的藏象辨证 106

一、藏象学说中的肝 107

(一)中医文献关于肝的功能形态描述 107

(二)足厥阴肝经 107

(三)足厥阴经筋、皮部、络脉 108

(四)足厥阴肝所属苗窍 108

(五)足厥阴肝与躯体组织 108

(七)肝与神魂 109

(八)肝与胆,以及脾、肺、心、肾 109

(六)肝与气血 109

(九)视外以察肝之坚脆 110

(十)肝与情志 110

(十一)肝与春、风 111

(十二)肝与晨昏昼夜 112

二、肝病的藏象辨证 112

(一)风邪伤肝证 112

(二)寒邪伤肝证 114

(三)热邪伤肝证 115

(四)湿热伤肝证 118

(五)燥邪伤肝证 119

(六)疫毒伤肝证 121

(七)肝气证 121

(八)肝火证 122

(九)肝阳证 124

(十)肝风证 125

(十一)肝气虚证 126

(十二)肝阳虚证 128

(十三)肝血虚证 129

(十四)肝阴虚证 130

(十五)肝血瘀滞证 131

(十六)痰饮侵肝证 132

(十七)肝病与其他脏腑 134

三、藏象学说中的胆 136

(二)足少阳胆经 137

(三)足少阳经筋、皮部、络脉 137

(一)古代文献中关于胆的功能形态描述 137

(四)足少阳胆与苗窍 138

(五)足少阳胆与躯体组织 138

(六)足少阳胆与精神意志 138

(七)胆与其他脏腑 138

四、胆病的藏象辨证 139

(一)足少阳脉病候中的骨所生病 140

(二)胆病应于脑髓 140

(三)胆病辨证 141

(一)六淫犯脏用药法则 144

一、脏腑病的重要论治法则及用药 144

第七章 藏象辨证论治 144

(二)脏腑虚实标本用药法 147

(三)五脏五味补泻 155

(四)脏腑病用药引经报使 157

二、肝胆病辨证论治 158

(一)肝胆虚实证用药例 158

(二)肝胆病补泻温凉药物举要 161

(三)肝胆病论治法、适应证及用药 162

(一)伤寒、温病 167

三、肝胆病医案辑要 167

(二)症瘕积聚 176

(三)肿胀 180

(四)黄疸 182

(五)胁胀痛 185

(六)头痛 195

(七)中风 199

(八)肝胆咳 206

(九)呃逆、吞酸、噎膈、反胃、胃脘痛 208

(十)泻利 216

(十一)疟 218

(十二)痹证 219

(十三)痉证 221

(十四)厥证 222

(十五)痫证、癫狂 226

(十六)血证 229

(十七)血风瘾疹 233

(十八)寒热 235

(十九)腰痛、肩臂痛、脚痛 238

(二十)不寐 239

(二十一)遗精 242

(二十二)疝、二阴、二便 243

(二十三)外证 254

(二十四)眼病 262

(二十五)口、咽、鼻、耳诸病 264

(二十六)妇科经、带、胎、产诸病 269

(二十七)小儿急惊、慢惊 278

四、肝胆病医方选辑 279

(一)外感病少阳、厥阴证方 279

(二)肝实热方 283

(三)胆实热方 287

(四)肝虚方 289

(五)胆虚方 294

(六)肝劳方 296

(七)肝痹方 300

(八)肝著方 302

(九)肝胀方 303

(十)肝积方 304

(十一)胆瘅方 308

(十二)肝黄方、胆黄方 309

(十三)肝疟方 310

(十四)肝气逆、肝厥方 311

(十五)头痛方 314

(十六)肝风方 315

(十七)肝咳方 320

(十八)肝心痛方 321

(十九)胁肋痛方 321

(二十)腰痛方 326

(二十一)筋脉病方 327

(二十二)筋实极方、筋虚极方 333

(二十三)前阴、疝病方 335

(二十四)神志病方 337

(二十五)血证方 339

(二十六)肝脾方 340

(二十七)肝肾方 345

(二十八)肝肺方 349

(二十九)肝心方 350

(三十)妇科经、带、胎、产方 351

(三十一)小儿惊风、肝疳方 354

(三十二)眼病方 356

(三十三)外证、口齿方 370

结语 373

主要参考书目 3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