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系列教材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第2版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系列教材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第2版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系列教材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兴亮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0608345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校数字通信技术原理课程教材。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系列教材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第2版》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1.1通信的定义 1

1.1.2通信的分类 1

1.1.3通信方式 4

1.2通信系统的组成 6

1.2.1模拟通信系统 6

1.2.2数字通信系统 7

1.2.3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缺点 8

1.3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9

1.3.1通信发展简史 9

1.3.2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0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2

1.4.1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2

1.4.2信息及其量度 12

1.4.3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15

1.4.4可靠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16

1.5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 17

1.5.1数字调制解调 17

1.5.2信源编码译码 18

1.5.3纠错编码译码 18

1.5.4基带传输 18

1.5.5同步 18

1.5.6信道与噪声 18

1.5.7保密编码译码 18

本章小结 19

思考与练习 20

第2章 信道与噪声 22

2.1信道的定义、分类与模型 22

2.1.1信道的定义 22

2.1.2信道的分类 22

2.1.3信道的模型 23

2.2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5

2.2.1幅度—频率畸变 26

2.2.2相位—频率畸变(群迟延畸变) 26

2.2.3减小畸变的措施 27

2.3变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8

2.3.1变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28

2.3.2产生多径效应的分析 28

2.3.3变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30

2.4信道内的噪声(干扰) 32

2.5通信中常见的几种噪声 33

2.5.1白噪声 33

2.5.2高斯噪声 34

2.5.3高斯型白噪声 36

2.5.4窄带高斯噪声 36

2.6信道容量的概念 38

2.5.5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38

本章小结 40

思考与练习 41

第3章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3

3.1模拟信号的线性调制 43

3.1.1常规双边带调制(AM) 43

3.1.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 46

3.1.3单边带调幅(SSB) 47

3.1.4残留边带调幅(VSB) 49

3.1.5模拟线性调制的一般模型 51

3.1.6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2

3.2模拟信号的非线性调制 57

3.2.1基本概念 57

3.2.2窄带调频(NBFM) 58

3.2.3宽带调频(WBFM) 59

3.2.4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61

3.2.5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3

3.3模拟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 66

思考与练习 68

本章小结 68

第4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71

4.1脉冲编码调制(PCM) 71

4.1.1抽样定理和实际抽样 72

4.1.2脉冲调制 77

4.1.3量化 77

4.1.4编码和译码 85

4.2增量调制(△M) 95

4.2.1简单增量调制 95

4.2.2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与编码的动态范围 99

4.2.3增量调制的抗噪声性能 101

4.2.4改进型增量调制 103

本章小结 112

思考与练习 112

5.1.1直接法FDM 115

第5章 信道复用与数字复接 115

5.1频分多路复用(FDM) 115

5.1.2复级法FDM 117

5.2正交频分复用(OFDM) 120

5.2.1 OFDM的基本原理 121

5.2.2基于FFT的OFDM系统组成 122

5.3时分多路复用(TDM) 124

5.3.1TDM基本原理 125

5.3.2TDM信号的带宽及相关问题 126

5.3.3TDM与FDM的比较 127

5.3.4时分复用的PCM系统 128

5.3.5PCM 30/32路典型终端设备介绍 129

5.4数字复接技术 132

5.4.1数字复接设备方框图 132

5.4.2复接等级和速率系列 133

5.4.3正码速调整 133

5.4.4光纤通信同步数字系列简介 135

本章小结 136

思考与练习 137

第6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39

6.1数字基带信号 139

6.1.1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139

6.1.2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 146

6.1.3码型变换的基本方法 147

6.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50

6.2.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150

6.2.2基带传输系统的数学分析 151

6.2.3码间串扰的消除 152

6.3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153

6.3.1理想基带传输系统 153

6.3.2无码间串扰的等效特性 154

6.3.3升余弦滚降传输特性 155

6.3.4无码间串扰时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158

6.4眼图 159

6.5时域均衡原理 161

6.6部分响应技术 163

本章小结 167

思考与练习 167

第7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170

7.1引言 170

7.2数字振幅调制 171

7.2.1二进制数字振幅键控(2ASK) 171

7.2.2多进制数字振幅键控(MASK) 177

7.3数字频率调制 181

7.3.1二进制数字频移键控(2FSK) 182

7.3.2多进制数字频移键控(MFSK) 189

7.4数字相位调制 191

7.4.1二进制数字相移键控(2PSK) 192

7.4.2多进制数字相移键控(MPSK) 200

7.5.1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08

7.5数字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208

7.5.2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10

7.6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211

7.6.1正交振幅调制(QAM) 212

7.6.2交错正交相移键控(OQPSK) 218

7.6.3最小频移键控(MSK) 221

7.6.4正弦频移键控(SFSK) 224

7.6.5平滑调频(TFM) 225

7.6.6高斯滤波的最小频移键控(GMSK) 225

7.6.7无码间串扰和相位抖动的偏移四相相移键控(IJF-OQPSK) 226

本章小结 228

思考与练习 229

第8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233

8.1最佳接收准则 233

8.1.1统计判决模型 233

8.1.2最佳判决准则 234

8.2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及性能 235

8.2.1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结构 236

8.2.2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性能 237

8.2.3几种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性能 239

8.2.4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比较 241

8.2.5多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结构及性能 241

8.3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242

8.3.1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242

8.3.2多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243

8.4最佳接收机的匹配滤波器形式 244

8.4.1匹配滤波器 244

8.4.2匹配滤波器组成的最佳接收机 246

8.5数字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247

8.5.1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248

8.5.2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248

本章小结 249

思考与练习 251

第9章 同步系统 253

9.1概述 253

9.1.1不同功用的同步 253

9.1.2不同传输方式的同步 254

9.2载波同步技术 254

9.2.1非线性变换—滤波法 255

9.2.2特殊锁相环法 257

9.2.3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 260

9.2.4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263

9.3位同步技术 264

9.3.1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 264

9.3.2自同步法 266

9.3.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270

9.4群同步(帧同步)技术 271

9.4.1起止式同步法 272

9.4.2连贯式插入法 272

9.4.4群同步的保护 274

9.4.3间歇式插入法 274

9.4.5群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276

9.5网同步技术 277

9.5.1全网同步系统 278

9.5.2准同步系统 279

本章小结 280

思考与练习 280

第10章 差错控制编码 283

10.1概述 283

10.1.1信道编码 283

10.1.2差错控制方式 283

10.1.3纠错码的分类 284

10.1.4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284

10.2常用的几种简单分组码 285

10.2.1奇偶监督码 285

10.2.3恒比码 286

10.2.2行列监督码 286

10.3.1基本概念 287

10.3.2监督矩阵H和生成矩阵G 287

10.3线性分组码 287

10.3.3伴随式(校正子)S 289

10.4循环码 290

10.4.1生成多项式及生成矩阵 290

10.4.2监督多项式及监督矩阵 291

10.4.3编码方法和电路 292

10.5.1基本概念 293

10.4.4译码方法和电路 293

10.5卷积码 293

10.5.2卷积码的描述 294

10.5.3卷积码的译码 295

10.6网格编码调制(TCM) 296

本章小结 299

思考与练习 299

11.2正交码与伪随机码 303

第11章 伪随机序列及编码 303

11.1伪随机序列的概念 303

11.3伪随机序列的产生 304

11.4m序列 306

11.4.1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特征 306

多项式 306

11.4.2 m序列产生器 307

11.4.3 m序列的性质 308

11.5 M序列 310

11.6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312

11.6.1扩展频谱通信 312

11.6.2码分多址(CDMA)通信 314

11.6.3通信加密 315

11.6.4误码率的测量 316

11.6.5数字信息序列的扰码与解码 316

11.6.7时延测量 317

11.6.6噪声产生器 317

本章小结 318

思考与练习 318

第12章 通信网络及通信系统 320

12.1概述 320

12.1.1通信网的组成 320

12.1.2通信网的分类 321

12.1.3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和功能 324

12.1.4通信网的发展方向 325

12.2通信网基础 326

12.2.1通信网拓扑和结构 326

12.2.2网络体系分层结构及通信网协议 335

12.2.3通信网路由选择及流量控制 342

12.3通信网相关技术 346

12.3.1交换技术 346

12.3.2信令与接口技术 356

12.3.3多址通信技术 366

12.4 VSAT卫星通信网 370

12.4.1 VSAT卫星通信网的组成 371

12.4.2 VSAT系统的工作原理 372

12.4.3 VSAT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373

12.5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374

12.5.1移动通信的概念 374

12.5.2 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375

12.5.3 GSM蜂窝系统的传输方式 378

12.5.4 GSM蜂窝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81

12.5.5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382

12.5.6 CDMA系统的传输方式 383

12.5.7 CDMA系统的性能 384

本章小结 385

思考与练习 385

参考文献 3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