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
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

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小礼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686886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社科“十五”重点项目之一。全书对十对范畴“主体与客体”、“已知与未知”、“部分与整体”、“质与量”、“具体与抽象”、“经验与理论”、“真理与错误”、“学习与创造”等科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探寻了掌握科学方法的途径。
《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目录

第一章研究世界,塑造自身 1

序一 王梓坤 1

序二 黄枬森 1

绪论 1

一、方法 1

(一)方法的含义 1

目 录 1

——科学研究中的主体与客体 1

(一)会说话的客体与不会说话的客体 2

一、科学研究中的客体 2

(二)方法的重要性 3

(二)两类客体的比较 6

(三)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11

(一)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15

(三)两类客体的交叉 15

二、方法论 15

(一)能力 17

二、科学家的素养 17

(二)科学方法论:科学与哲学的纽带 18

(二)品德 22

(一)研究社会比研究自然更难 31

三、研究自然与研究社会 31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主客体关系比较 31

(一)科学观察中的主客体关系比较 31

(二)科学解释和预测中的主客体关系 33

(二)两类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 35

四、主体与客体的中介——认识工具 36

(一)观察、实验和计算 36

(二)思维、数学和理论 39

(三)研究自然与研究社会相结合 40

(一)关于方法论的范畴研究 42

四、方法论研究的新视野 42

第二章架设通向未知的桥梁 44

——科学研究中的已知与未知 44

一、“已知”与“未知”的简单解说 45

(一)“知道的”与“不知道的” 45

(三)动态性 46

(二)迎接方法论研究的新阶段 46

(二)主、客体的限定 46

二、如何看待已知与未知 47

(一)有限还是无限 47

(二)掌握已知,尊重未知 51

三、问题——联系已知与未知的纽带 57

(一)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58

(二)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59

四、从已知到未知的艺术 63

(一)巧妙搭桥 64

(二)通过熟人来了解生人 67

(三)电子计算机——求解未知的有力武器 68

(四)莫让已知成为障碍 70

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74

(一)双木成林——部分与整体的基本含义 74

——科学研究中的部分与整体 74

第三章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74

(二)一加一等于二吗? 76

(三)对部分与整体的探究 77

二、从部分出发和从整体出发 81

(一)由“斑”而知“貌”——从部分出发 81

(二)“置身山外,才见真面目”——从整体出发 88

(三)社会研究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90

三、分析方法与系统方法 94

(一)思维的解剖刀——分析方法 94

(二)系统科学方法 95

(三)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关系 101

四、战略学的方法论意义 106

第四章定性与定量 113

——科学研究的两个取向 113

一、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114

(一)自然科学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115

(二)社会科学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118

二、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121

(一)方法论原则或哲学基础不同 122

(二)研究方式不同 125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不同 126

三、关于两种方法的争论 127

四、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 131

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必经之路 135

——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 135

一、科学研究中的抽象与具体 136

(一)科学抽象方法的两个行程 136

(二)马克思与亚当斯密:科学抽象法的继承和发展 141

二、《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法 147

(一)《资本论》是运用科学抽象法的范例 147

(二)《资本论》与科学抽象法的第一个行程 149

(三)《资本论》与完整的科学抽象法 152

三、抽象的出发点与不同的理论体系 159

第六章简单性原则 165

——探索复杂性的阶梯 165

一、科学史上对简单性的四种理解 167

(一)简单性的世界观 167

(二)方法论意义上的简单性 168

(三)美学意义上的简单性 171

(四)评价和选择理论的一种标准 173

(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兴起 174

二、向复杂性进军 174

(二)非线性科学:迈向复杂性前沿 176

三、简单性原则,普适性原则? 179

(一)“简单性世界观”受到挑战 179

(二)还原论受到挑战,简化方法是普适的 181

(三)简单是美的,复杂也是美的 185

(四)简单性:恒久普适的理论选择和评价标准 186

四、简单性原则是科学合理性标准吗? 188

(一)简单性与科学合理性 188

(二)科学合理性标准的一个例证 192

五、结语 194

第七章塑造实在的工具 197

——科学研究中的模型与原型 197

一、科学模型及其两种形式 198

(一)物质形式的科学模型 199

(二)思维形式的科学模型 204

二、建立模型的方法论原则 211

(一)相似性与简单性的统一 211

(二)可检验性 213

(三)多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215

(一)科学模型的研究纲领作用 216

三、科学模型的多重功能 216

(二)科学研究的间接方法 217

(三)抽象模型与思想实验 218

(四)数学模型与计算机实验 220

(五)模型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22

四、社会研究与模型方法 223

五、模型的多样性和局限性 228

(一)模型的多样性 228

(二)模型方法的局限性 230

(一)经验:人与世界之间的桥梁还是鸿沟? 233

一、经验的多重含义与科学经验 233

——科学中的经验与理论 233

第八章勾画知识世界的脉络 233

(二)科学中的经验:含义、特征及其层次 235

二、从发现到证明:复杂的经验与理论关系之网 242

(一)科学发现中的经验与理论 242

(二)证实、证伪还是精致证伪? 246

(三)超越经验与理论:库恩的创见 251

三、科学理论的本质、检验与评价 253

(一)科学理论:客观的发现还是建构的产物? 253

(二)科学理论的检验 257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 260

第九章真理与错误的角逐 267

——错误也是宝贵财富 267

一、作为认识成果的真理与错误 268

(一)科学真理观的演变 268

(二)科学中真理与错误的标准 273

(三)真理与错误的历史相对性 278

二、科学研究中错误的价值 283

(一)科学家论错误 284

(二)错误的概念与类型 286

(三)产生错误的原因 288

(四)错误的价值 293

三、科学是真理与错误的角逐 300

(一)摆脱“真理与错误”的两分法 300

(二)科学是一个向错误学习的过程 304

(三)科学是真理与错误的角逐 307

第十章学习与创造 311

——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灵魂 311

一、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312

(一)创造的特征 313

(二)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316

二、学习是萌发创造的土壤 321

(一)智力因素的积累 322

(二)非智力因素的积累 328

三、学习与创造 330

(一)在学习中找到前人止步的地方 331

(二)创造始于问题 332

(三)模仿和重复在创新中的作用 335

(四)科学研究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337

(五)思考方式的创新 338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341

后记 3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