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中国落叶松属木材
中国落叶松属木材

中国落叶松属木材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崟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3828021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落叶松属一些种的木材性质、缺陷与解剖和超微构造的特征,并针对这些解剖特征提出了采取的措施以解决加工利用中的问题。
《中国落叶松属木材》目录

自序 周崟 1

绪论 周崟 1

第一篇 落叶松属、种的分布及木材归类 3

第一章 落叶松属的分类系统、种的分布及林型 周崟 3

一、分类系统及地理分布 4

(一)属的植物分类系统 4

(二)种的地理分布 4

二、落叶松属林型 6

(一)兴安落叶松林 7

(二)长白落叶松林 8

(三)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林 10

(五)太白红杉(落叶松)林 12

(四)华北落叶松林 12

(六)川、滇分布的红杉(落叶松)林 13

(七)西藏分布的红杉(落叶松)林 13

第二章 木材基本构造特征 周崟 14

一、边心材 14

(一)边材 14

(二)心材 14

二、生长轮 15

(一)生长轮和年轮 15

(二)早材和晚材 15

(三)假(伪)生长轮和不连续生长轮(断轮) 16

三、管胞 16

(一)管胞的排列及形状 17

(二)管胞形态及变异 17

(三)管胞及细胞壁纹孔和雕纹 18

四、交叉场纹孔或纹孔式 23

(一)光学显微镜下常见的基本类型 23

(二)电镜下交叉场纹孔的性状及差异 24

五、木射线 30

(一)木射线组成 30

(二)木射线类型 32

(三)木射线细胞断面形状 32

(四)木射线薄壁细胞的细胞壁构造 33

六、轴向木薄壁组织 34

(一)轴向木薄壁组织概述 34

(二)轴向木薄壁组织细胞的细胞壁构造 35

七、树脂道 35

(二)创伤树脂道 36

(一)正常树脂道 36

八、其他特征 37

(一)索状管胞 37

(二)径列条及其异常类型 37

(三)细胞内含物 41

(四)细胞间隙 45

第三章 木材细胞壁的超微构造及其形成 周崟 46

一、基本构造物质 46

(一)基质(或衬质) 46

(二)构架物质 48

(三)结壳物质 48

二、细胞壁的形成和发育 50

(一)细胞板及中层的形成 50

(二)初生壁的形成 51

(三)次生壁的形成 52

三、纤丝 53

(一)纤丝 53

(二)微纤丝 53

(三)基本纤丝 54

四、细胞壁各层和微纤丝排列方向 56

(一)中层或胞间层 56

(二)初生壁 56

(三)次生壁 57

(四)三生壁 58

第四章 落叶松属和种的木材构造特征及木材归类 周崟 60

一、落叶松属的木材构造特征 60

(一)木材粗视(宏观)构造 60

(二)扫描电镜下的木材解剖特征 60

(三)透射电镜下的木材超微构造 61

二、落叶松属种的木材构造特征 62

(一)种的木材构造特征及工艺性质和用途的举例 62

(二)种的木材构造特征记载表 76

三、落叶松属种的木材归类和用途 89

(一)红杉类 89

(二)落叶松类 91

四、落叶松属种的木材识别特征检索表 98

五、问题讨论 99

(一)落叶松属、云杉属木材构造特征比较 99

(二)落叶松属各种木材的进化趋势 100

(三)中国落叶松属几个种名称问题的商榷 103

六、结论 104

一、细胞壁的组成及结构 105

第五章 落叶松的木材构造性质与木材干缩及开裂 周崟 105

第二篇 落叶松属木材的优缺点及其防护 105

二、木材向异性干缩的有关理论及其形成 108

三、试材制备及试验方法 111

四、木材向异性干缩与木材构造 113

(一)木材开裂特性及干缩变异 113

(二)木材构造性质与木材干缩及开裂 115

五、落叶松木材的流体通路及堵塞物清除 125

(一)细胞腔 125

(二)纹孔膜膜缘上微孔 127

(三)胞间隙 128

(四)树脂道 128

(五)细胞壁微毛细管通道及堵塞物 128

六、排除堵塞,除去树胶、树脂 128

八、结论 130

七、加强落叶松的木材防裂及干燥的研究 130

第六章 落叶松流体渗透(浸注)的木材解剖因子与超微构造 周崟 131

一、概况 131

二、材料及方法 132

三、解剖因子和超微构造 132

(一)轴向管胞 132

(二)射线薄壁细胞及射线管胞 144

(三)细胞壁的微毛细管系统及微纤丝性状 147

(四)细胞间隙 151

(五)树脂道 152

(六)边材和心材 153

(七)渗透或浸注方向 155

四、木材流体渗透性及脱胶脱脂 155

(二)热水抽提后木材流体渗透性 156

(一)落叶松木材流体渗透性 156

(三)苯-乙醇抽提后木材流体渗透性 158

(四)氢氧化钠水溶液抽提后的木材流体渗透性 159

(五)关于汽蒸高温干燥的脱胶和脱脂 160

五、结论 161

第七章 落叶松木材的纤维形态与制浆造纸 周崟 163

一、概况 163

二、兴安落叶松间伐幼龄材的材质和制浆造纸 164

(一)兴安落叶松间伐幼龄材的木材特性及纤维形态 164

(二)兴安落叶松间伐幼龄材制浆造纸试验 170

三、兴安落叶松成熟枝桠材的材质及制浆造纸 172

(一)兴安落叶松成熟枝桠材的木材特性及纤维形态 172

(二)东北林区兴安落叶松等成熟枝桠材的制浆造纸试验 182

(一)长白落叶松成熟茎干材的木材特性及纤维形态 185

四、长白落叶松成熟茎干材的材质及制浆造纸 185

(二)长白落叶松成熟茎干材制浆造纸试验和纸张强度表 186

五、问题讨论 187

(一)幼龄材的材质及促进其生长的可能性 187

(二)关于短周期或短轮伐期集约培育造纸用材林 190

(三)落叶松纸张强度的提高问题 192

六、结论 193

第八章 落叶松属木材的化学性质 杨家驹 194

第九章 落叶松属木材防裂和干燥 何定华 周光化 周崟 199

一、落叶松木材保管 199

(一)落叶松木材的变质因素 199

(二)原木保管方法 199

(一)落叶松木材开裂 201

二、木材防裂与木材干燥基准 201

(三)落叶松的锯材保管 201

(二)采用适合的干燥基准 202

(三)落叶松锯材窑干技术要点 204

第三篇 落叶松属木材的性质与生长条件及其变异性 205

第十章 长白落叶松林生长地区的森林立地条件 ? 205

一、概况 205

二、立地类型及试验方法 207

(一)立地类型及立地条件 207

(二)试验方法 212

第十一章 立地条件对长白落叶松立木水分分布的影响 周崟 214

一、长白落叶松林的立木水分分布 214

(一)泥炭藓高位沼地长白落叶松林立木水分分布(A1) 214

(二)长白落叶松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水分分布(B1) 216

(三)长白落叶松槭类林立木水分分布(C1) 218

二、问题讨论 219

(一)三种不同立地型群内立地类型的立地条件影响 219

(二)立木不同部位内水分含量的差异及其机理 221

(三)立木水分分布与木材构造性质 222

三、结论 224

第十二章 长白落叶松木材构造性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变异性 周崟 226

一、心边材宽度及边材率 226

二、生长轮宽度及晚材率 228

(一)不同立地型群内的不同立地类型 228

(二)不同树木高度 230

(三)不同树龄范围 233

(四)不同方向 236

三、管胞长度 237

(一)不同树高部位 238

(二)不同树龄范围 240

(三)不同方向 241

(四)同一生长轮内管胞长度的变异 241

(五)早晚材间管胞长度的差异比 243

四、胞壁厚度 245

(一)不同树高部位 246

(二)不同树龄范围 247

(三)不同方向 250

(四)同一生长轮内胞壁厚度的变异 250

(五)早晚材间管胞胞壁厚度的差异比 250

五、胞腔直径(径向) 251

(一)不同树高部位 251

(二)不同树龄范围 254

(五)早晚材间管胞胞腔直径的差异比 255

(四)同一生长轮内胞腔直径的变异 255

(三)不同方向 255

六、胞壁率 256

(一)不同树高部位 256

(二)不同树龄范围 258

(三)不同方向 261

(四)同一生长轮内胞壁率的变异 261

(五)早晚材间管胞胞壁率的差异比 261

七、管胞列数及管胞数 264

八、结论 268

第十三章 长白落叶松木材物理性质及强度等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变异性 周崟 270

一、不同立地型群内不同立地类型的木材密度 270

(一)不同立地型群内不同立地类型的木材基本密度及变异 271

(二)不同树高部位 272

(三)不同树龄范围 279

(四)不同方向 282

(五)早材、晚材基本密度的变异 283

(六)根、茎、枝部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 287

二、不同立地型群内不同立地类型的木材物理性质和强度 290

(一)木材物理力学性质 290

(二)木材质量系数 296

(三)不同树高部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 296

三、结论 297

第十四章 关于提高落叶松木材生产率及木材材质的问题讨论 周崟 300

一、大力发展落叶松人工林和积极开展短周期或短轮伐期的林木培育 300

(一)大力发展落叶松人工林及落叶松针阔混交林 300

(二)积极开展短周期或短轮伐期的林木培育 304

二、立地条件对落叶松木材、特别是幼龄阶段生长轮宽度变异趋势的影响 306

(一)缩小落叶松早晚材构造性质间的差异程度 307

三、落叶松材质控制问题的商榷 307

(二)培育宽度均匀的生长轮 309

(三)加强幼龄期及壮龄期的抚育管理 310

(四)选择适宜立地条件的造林地营造适合的林分 311

四、落叶松木材构造性质与密度等的相依关系 316

(一)生长速率或生长轮宽度 316

(二)晚材率 317

(三)胞壁厚度及胞壁率 318

(四)管胞长度 319

(五)早材至晚材的变化程度对密度的影响 321

五、工艺成熟龄确定原则及采伐树龄和采伐季节的商榷 321

六、结论 323

ABSTRACTS 325

参考文献 3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