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晓光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7059648
- 页数:635 页
第一篇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医学基础 3
第一章 呼吸系统的胚胎发育 3
第一节 肺的胚胎发育 3
一、肺的发生 3
目录 3
二、肺的发育 4
三、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5
四、与胎肺发育相关的基因 6
第二节 肺液及肺液的清除 8
一、肺液的生理作用 8
二、肺液的组成与分泌 8
三、肺液的清除 9
四、影响肺液分泌和吸收的因素 9
一、概述 10
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10
第三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 10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泡Ⅱ型细胞 11
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 11
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12
六、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呼吸系统疾病 13
第四节 胎儿的血红蛋白 14
三、胎儿呼吸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15
二、胎儿呼吸的类型 15
一、胎儿呼吸发育过程 15
第五节 胎儿的呼吸运动 15
第六节 出生时呼吸的建立 16
一、胎儿及新生儿的气体运输 16
二、胎儿及新生儿呼吸调节的特点 17
三、首次呼吸的建立 18
四、首次呼吸的触发因素 18
五、生后呼吸的维持 19
第一节 上呼吸道 20
一、鼻 20
第二章 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20
二、咽 21
三、喉 21
第二节 下呼吸道 21
一、气管、支气管 21
二、肺脏 22
第三节 附属结构 23
一、呼吸肌 23
二、胸廓与胸膜腔 24
第四节 呼吸道粘膜和粘液纤毛清除系统 24
一、呼吸道粘膜的特点 25
二、粘液纤毛清除系统 25
第三章 新生儿呼吸生理 28
第一节 肺的通气 28
一、肺容量 28
二、肺通气 30
一、呼吸动力 31
第二节 呼吸力学 31
二、顺应性 32
三、气道阻力 34
四、肺的时间常数 35
五、呼吸功 36
第三节 肺的血液循环 36
一、肺循环的特点和功能 36
二、肺循环的发育和生后改变 37
三、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9
四、肺动脉高压 41
第四节 肺的换气 42
一、通气与血流比值 42
二、肺内分流 43
第五节 呼吸调节 44
一、中枢性调节 44
二、神经反射性调节 45
三、化学性调节 46
一、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48
二、气道表面异物的清除 48
第六节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48
三、反射性防御机制 49
四、对侵入肺泡的有害物质的清除 49
第七节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 49
一、非特异性免疫 49
一、特异性免疫 50
第八节 呼吸系统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 50
一、呼吸系统的代射功能 50
二、呼吸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53
第四章 新生儿血液气体 54
第一节 大气压和气体分压 54
一、大气压 54
二、气体分压 55
二、气体分压 56
三、气体通过呼吸膜的弥散 56
一、气体的溶解度 56
第二节 血液气体的弥散 56
四、通气/血流(V/Q)比值 57
五、肺泡气 57
第三节 血氧及氧气的运输 58
一、血氧 58
二、氧的运输 59
一、血二氧化碳 60
第四节 血二氧化碳及其运输 60
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运输 61
第五章 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 63
第一节 体内酸碱物质及酸碱平衡的维持 63
一、体内酸碱物质 63
二、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 64
第二节 血气分析指标及其意义 66
一、酸碱度 66
二、动脉血氧分压、动-静脉氧分压差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67
四、二氧化碳总量 68
五、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68
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68
六、剩余碱 69
七、缓冲碱 69
八、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含量 69
九、阴离子间隙 69
第三节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与处理 69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70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 70
二、混合性酸碱失衡 71
三、新生儿的酸碱失衡 72
第五节 血气测定注意事项 73
一、血气测定应以动脉血为准 73
二、采血部位 73
三、采血穿刺 73
四、血标本抗凝 73
五、血标本送检 73
第六节 酸碱失衡的治疗 73
第一节 病因 75
第六章 新生儿呼吸衰竭 75
二、呼吸道梗阻 76
三、肺受压或胸廓运动障碍性病变 76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 76
五、神经系统及肌肉疾病 76
六、其他 76
第二节 分类 76
一、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76
一、肺部病变 76
一、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77
二、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分类 77
第三节 病理生理 77
二、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79
三、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81
第四节 临床表现 82
一、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83
第五节 诊断 83
五、其他系统表现 83
三、循环系统表现 83
四、神经系统表现 83
二、呼吸困难 83
一、原发病的表现 83
二、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监测 84
第六节 治疗 85
一、病因治疗 86
二、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86
三、支持和对症处理 87
第七章 新生儿呼吸功能的监测 90
第一节 临床监测 90
一、临床观察 90
二、呼吸性反射 92
三、胸部体格检查 93
四、胸部X线检查 93
五、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监护 94
一、呼吸频率和幅度的监测 95
第二节 床边仪器监测 95
二、脉搏血氧计监测 96
三、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 98
四、经皮血气监测 101
五、气道图分析 104
六、胃张力计监测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104
第三节 肺功能检查和监测 105
一、通气功能 105
二、换气功能 106
第四节 呼吸力学 109
一、呼吸动力学基础 109
二、新生儿呼吸力学特点 111
三、新生儿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111
四、新生儿呼吸代偿特点 112
五、流速-容量曲线 112
第五节 呼吸相关性功能的监测 113
一、气体输送和组织氧合状态的监测 113
三、肺泡二氧化碳通气量的监测 115
二、氧交换效率的监测 115
四、肺功能的监测 116
第六节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呼吸功能监测 118
一、一般监测 119
二、通气功能的监测 120
三、呼吸动力学监测 120
四、气体交换功能的监测 124
五、呼吸肌功能的监测 125
六、血流动力学监测 126
七、压力-容量(滞后)环的监测 127
第二篇 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 135
第八章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135
第一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135
三、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 136
六、增加呼吸驱动力 136
五、减少呼吸运动所需的能量 136
四、使气道阻力减小 136
一、增加跨肺压 136
第二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作用机制 136
二、增加功能残气量 136
七、胸部震动 137
第三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及使用方法 137
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 137
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与患儿的连接方式 138
三、使用方法 139
一、适应证 140
第四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40
二、禁忌证 141
第五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 141
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指征 141
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142
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应用 142
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气管内导管拔管后的应用 142
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43
二、腹胀 143
第六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43
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肺水肿的应用 143
一、气压伤 143
四、对肾功能的影响 144
五、鼻粘膜损伤 144
第九章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发展历史与应用进展 145
第一节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发展历史 145
第二节 新生儿常规机械通气的应用进展 147
一、呼吸机性能的改进 147
二、新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148
三、新的机械通气模式 148
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148
一、气源和动力部分 150
二、基本参数的控制 150
三、呼吸管路 150
第十章 呼吸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作用 150
第一节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150
四、导向阀门 151
五、湿化装置 151
六、氧浓度的调节 151
七、同步装置 151
第二节 呼吸机的作用 152
一、呼吸机的治疗作用 152
八、监测装置 152
二、呼吸机时机体的影响 153
三、呼吸机与肺损伤 155
第三节 呼吸机的基本原理 156
一、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156
二、呼吸机通气驱动力的产生及驱动方式 156
三、呼吸机驱动气体的压力和流速 156
四、吸气触发 157
五、吸气向呼气转换的方式 158
二、按吸气开始方式分类 159
一、按动力分类 159
六、呼气向吸气转换的方式 159
第四节 呼吸机的分类 159
三、按吸气与呼气切换方式分类 160
四、按应用对象分类 160
第十一章 新生儿呼吸机的选择及临床应用指征 162
第一节 新生儿呼吸机的性能与选择 162
一、新生儿呼吸机的性能 162
二、新生儿呼吸机的选择 163
第二节 应用呼吸机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64
一、适应证 164
二、禁忌证 165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 165
一、治疗性通气的指征 166
二、支持性通气的指征 166
第一节 机械通气模式的分类 167
一、按对气流控制的方式分类 167
第十二章 机械通气模式及其选择原则 167
二、按通气功能分类 168
第二节 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 169
一、间歇正压通气 169
二、间歇指令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170
三、呼气末正压 170
四、持续气道正压 171
五、辅助/控制通气 171
八、反比通气 172
六、压力支持通气 172
七、压力控制通气 172
九、分钟指令性通气 173
第三节 几种特殊的通气模式 173
一、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173
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174
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174
四、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175
五、适应性支持通气 175
第四节 通气模式的选择原则 176
六、成比例通气 176
第十三章 呼吸机的操作及参数调节 178
第一节 呼吸机参数的设定及其生理作用 178
一、肺通气量 178
二、通气压力 179
三、通气时间 181
四、通气流速 181
第二节 呼吸机的临床操作技术 183
一、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183
二、选择机械通气模式 184
三、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184
四、机械通气患儿处理程序 189
第十四章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 190
第一节 呼吸同步与合拍 190
第二节 人-机对抗的原因 190
第三节 人-机对抗对机体的影响 191
一、通气量下降 191
五、机械故障 191
二、呼吸做功增加 191
一、通气量不足 191
四、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吸痰等不良刺激 191
三、病情加重 191
二、烦躁不安 191
三、呼吸衰竭加重 192
四、肺组织过度充气 192
五、循环系统负荷加重 192
第四节 消除或减少人-机对抗的方法 192
一、分析和消除引起人-机对抗的原因 192
二、镇静剂、肌松剂的使用 193
三、快频通气 194
四、选用具有同步功能的通气模式 194
一、概述 195
二、同步触发通气的原理 195
第五节 同步触发通气 195
三、同步触发通气的应用 196
第十五章 呼吸机的撤离 198
第一节 呼吸机撤离的指征 198
第二节 呼吸机撤离的方法 198
一、直接撤机 198
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198
四、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199
三、压力支持通气 199
五、容量支持通气 200
六、CPAP撤机 200
七、拔除气管插管 200
第三节 呼吸机撤离失败的原因 200
第四节 呼吸机的撤离 200
第十六章 机械通气的肺力学监测 202
第一节 呼吸动力学基础 202
第二节 新生儿呼吸力学特点 202
三、呼气末压力 203
二、吸气末压力 203
第三节 基于呼吸机的呼吸力学监测 203
一、吸气峰压 203
四、平均气道压 204
五、气道阻力 204
六、内源性PEEP 204
七、通气容量的监护 207
八、压力、容量和流速曲线的描记 207
第四节 基于患儿的呼吸力学监测 207
一、人-机相互作用 207
二、呼吸功 208
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09
第五节 呼吸肌功能的监测 209
一、最大吸气压和呼气压 209
二、跨膈压 209
三、膈肌张力-时间指数和膈肌限制时间 209
四、膈肌肌电图频谱分析 209
六、压力松弛率 210
五、膈神经刺激 210
第十七章 机械通气的日常管理与护理 211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日常管理 211
一、临床监护 211
二、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 212
三、保证呼吸道通畅 213
四、感染的防治 213
五、意外情况及其处理 214
一、观察病情变化 215
第二节 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 215
二、机械通气患儿的一般护理 217
三、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湿化与吸痰 218
四、鼻塞式CPAP患儿的护理 219
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 220
六、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 221
七、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221
一、病因 223
第十八章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23
第一节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23
二、临床特点 224
三、诊断 224
四、处理 225
五、不同病原体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26
第二节 肺不张 232
一、病因 232
二、临床特点 232
三、诊断 232
四、处理 233
第三节 肺气漏 233
一、病因 233
二、临床特点 234
三、诊断 235
四、处理 237
三、诊断 238
二、临床特点 238
一、原因 238
第四节 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度 238
四、处理 239
第五节 循环障碍 239
一、原因 239
二、临床特点 240
三、诊断 240
四、处理 241
第六节 堵管与脱管 242
一、堵管 242
二、脱管 242
第七节 喉、气管损伤 242
一、喉损伤 242
二、气管损伤 243
第八节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24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43
三、临床特征 245
二、病理改变 24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46
五、治疗 247
六、预防 249
第九节 早产儿视网膜病 250
一、病因 250
二、临床症状 251
三、诊断 252
四、鉴别诊断 253
第十节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254
五、治疗 254
一、发生机制 255
二、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258
三、预防 259
四、治疗 260
五、治疗前景 261
第十九章 高额通气 262
第一节 高频通气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262
四、高频正压通气 263
三、高频振荡通气 263
第二节 高频通气的类型 263
一、高频喷射通气 263
二、高频气流阻断通气 263
第二节 高频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的比较 264
一、氧合的比较 264
二、通气的比较 264
三、 一些特殊病理生理问题的比较 265
四、压力监测问题的比较 265
五、通气策略的比较 266
第四节 高频通气的气体交换机制 266
一、对流 266
二、摆动式反复充气理论 266
六、分子弥散 267
第五节 高频通气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267
一、对肺力学的影响 267
五、心源性震动 267
四、Taylor传播 267
三、不对称的流速剖面 267
二、对粘液纤毛运输的影响 268
三、高频通气引起的呼吸暂停 268
四、气压伤 268
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68
第六节 高频喷射通气 268
一、作用机制 268
二、适应证 269
三、临床应用 270
四、并发症 270
五、存在问题 271
第七节 高频振荡通气 271
一、作用机制 271
二、适应证 273
三、临床应用 273
四、并发症 275
第八节 高频气流阻断通气 276
一、作用机制 276
五、存在问题 276
二、适应证 277
三、临床应用 277
四、并发症 278
五、存在问题 278
第九节 高频通气治疗的应用进展 279
一、高频通气与吸入一氧化氮的联合应用 279
二、高频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联合应用 279
四、有ECMO指征的患儿,高频通气可作为部分替代治疗 280
三、高频通气与液体通气的联合应用 280
第十节 高频通气的监护和护理 281
一、监护 281
二、护理 282
第二十章 体外膜肺 283
第一节 体外膜肺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283
第二节 体外膜肺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 285
一、基本原理 285
二、基本设备及功能 286
三、安全监测系统 288
第三节 体外膜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88
一、ECMO的适应证 289
二、ECMO的禁忌证 290
第四节 体外膜肺的技术方法 290
一、设备连接 290
二、桥路 290
五、运转通路 291
四、血管插管 291
三、膜肺、管道预充与预热 291
第五节 体外膜肺的管理 293
一、环路的管理 293
二、呼吸的管理 294
三、病人的管理 294
四、体外膜肺的撤离 296
二、其他并发症 297
一、机械并发症 297
第六节 体外膜肺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297
五、撤离体外膜肺后病人的监测 297
第七节 体外膜肺的临床应用及现状 298
第二十一章 液体通气 300
第一节 液体通气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300
第二节 液体通气的介质 301
一、生理盐水与天然油类 301
二、全氟化碳 301
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302
一、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302
第三节 液体通气的原理 302
三、调节肺内血流分布 303
四、局部抗炎作用 303
五、促进分泌物排出 303
第四节 液体通气的方式与方法 303
一、完全性或潮气量液体通气 303
二、部分性液体通气 305
四、影像增强剂 306
三、药物释放 306
第五节 液体通气的临床应用 306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06
一、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 306
五、其他 307
第六节 液体通气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 307
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07
二、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307
三、液体通气的安全性 307
第七节 液体通气展望 308
第二十二章 负压通气 309
第一节 负压通气的历史与概况 309
第二节 负压通气的种类 309
一、铁肺或箱式通气机 309
四、改善动脉血气 310
三、改善通气 310
二、增加呼吸肌力 310
第三节 负压通气作用机制 310
三、夹克式、雨披式、包裹式、气体包绕式通气机 310
二、胸甲型通气机 310
一、使呼吸肌休息 310
第四节 负压通气技术 311
一、负压通气参数的调节与监测 311
二、影响负压通气疗效的因素 311
三、负压通气的利弊 311
四、负压通气的临床应用 312
五、负压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313
第三篇 常见新生儿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 323
第二十三章 新生儿呼吸暂停 323
第一节 病因 323
一、内因 323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24
一、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324
二、外因 324
二、周围化学感受器不成熟 325
三、肋间肌一膈神经抑制反射 325
四、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 325
五、反射过度 325
第三节 分类及临床特征 326
一、分类 326
二、临床特征 326
一、一般治疗 327
第四节 治疗 327
二、药物治疗 328
三、机械通气治疗 329
第二十四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32
第一节 病因 332
一、肺表面活性物质与NRDS 332
二、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主要因素 332
一、临床表现 333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33
第三节 临床特征 333
二、合并症 334
第四节 诊断 334
一、诊断 334
二、鉴别诊断 335
第五节 治疗 336
一、氧疗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336
二、机械通气 336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338
四、其他治疗 338
五、支持疗法 339
六、合并症治疗 339
七、预防 339
一、与胎粪吸入有关的因素 341
二、过期产儿与羊水胎粪污染 341
第二十五章 胎粪吸入综合征 341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341
三、胎儿宫内窘迫 342
四、胃肠激素及肠道神经系统的作用 342
五、胎儿宫内“喘息反射” 342
一、产前特征 343
二、产时特征 343
第三节 临床特征 343
第二节 病理改变 343
三、产后特征 344
四、持续肺动脉高压 344
五、呼吸衰竭 344
第四节 诊断 344
一、诊断依据 344
二、X线表现 345
第五节 治疗 345
一、MAS的基础治疗 345
二、氧疗与常频机械通气 346
三、高频通气 347
四、特殊治疗 348
第二十六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50
第一节 病因 350
一、直接肺损伤 350
二、间接肺损伤 351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52
一、病理生理改变 352
二、引起肺损害的机制 352
二、胸部X线改变 354
第三节 临床特征 354
一、临床表现 354
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监测 355
四、分期表现 357
第四节 诊断 357
一、诊断 357
二、鉴别诊断 358
二、机械通气指征 360
第五节 治疗 360
一、机械通气的原则 360
三、通气模式的选择 361
四、通气参数的选择 362
五、机械通气的撤离 363
六、其他治疗 363
第二十七章 新生儿肺出血 365
第一节 病因 365
一、导致组织缺氧缺血的疾病 365
二、感染性疾病 365
三、寒冷损伤 365
四、早产 366
五、严重心功能衰竭 366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66
一、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 366
二、疾病因素影响是肺出血的促发因素 366
三、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肺损伤的可能机制 367
第四节 临床特征 368
一、临床表现 368
第三节 病理改变 368
二、胸部X线表现 369
三、实验室检查 369
第五节 诊断 370
一、病理诊断 370
二、临床诊断 370
第六节 肺出血的预防 371
一、减少生理性高危因素 371
二、防治病理性危险因素 371
二、一般治疗 372
四、止血药的应用 372
三、补充血容量 372
第七节 治疗 372
三、避免医源性因素 372
一、原发病治疗 372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 373
六、机械通气 373
七、其他治疗 375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377
一、心源性休克 377
第二十八章 新生儿休克 377
二、感染性休克 378
三、低血容量休克 378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78
一、微循环改变 379
二、细胞代谢改变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80
第三节 临床特征 383
一、临床表现 383
二、辅助检查 384
一、早期诊断 385
二、各种不同类型休克的特点 385
第四节 诊断 385
三、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 386
第五节 治疗 386
一、病因治疗 386
二、生命指征的监测 387
三、循环支持 387
四、呼吸支持 388
五、呼吸循环支持 390
第二十九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91
第一节 病因 391
一、胎儿宫内缺氧 391
二、新生儿窒息 392
三、出生后新生儿缺氧 392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92
一、脑缺氧缺血与能量代谢障碍 392
五、细胞因子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393
四、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 393
二、再灌注损伤和氧自由基病理学 393
三、钙超载 393
第三节 临床特征与诊断 394
一、临床诊断 394
二、临床-病理相关性表现 396
第四节 治疗 397
一、机械通气 397
二、HIE的治疗疗案 398
一、母亲因素 400
第三十章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400
第一节 病因 400
二、新生儿因素 401
第二节 发病机制 401
一、肺血流速度增加 401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 401
三、肺血管形态学改变 402
一、临床表现 403
第四节 临床特征 403
三、肺血管适应不良 403
二、肺血管发育不良 403
一、肺血管发育不全 403
第三节 病理类型 403
二、辅助检查 404
第五节 诊断 405
第六节 治疗 406
一、常规机械通气 406
二、高频通气 407
三、一氧化氮吸入疗法 407
四、高频振荡通气与一氧化氮吸入联合治疗 408
五、纠正酸中毒及碱化血液 408
六、维持体循环血压 408
七、药物降低肺动脉压 409
八、原发病治疗 409
九、其他治疗 410
第一节 病因 411
第三十一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11
第二节 发病机制 412
一、危险因素 412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412
三、脓毒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413
四、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 414
第三节 临床特征 415
第五节 治疗 416
一、防治原则 416
一、SIRS诊断标准 416
二、MODS诊断标准 416
第四节 诊断 416
二、机械通气 418
第三十二章 新生儿转运中的机械通气 421
第一节 适应证 421
一、通气指征 421
二、疾病的种类 422
一、转运小组 423
第二节 新生儿转运中机械通气的实施 423
二、新生儿转运中机械通气的设备条件 424
三、新生儿转运中机械通气的具体办法 425
第三节 新生儿转运中机械通气的相关问题 427
一、转运工具的专业化问题 427
二、道路设施的水平 427
三、转运队伍的技术与经验 428
四、转运前基层医院的处理 428
第四篇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的临床治疗 435
第三十三章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435
第一节 新生儿窒息 435
一、新生儿窒息的定义 435
二、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435
三、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机制 436
四、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 437
五、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438
一、历史和现状 441
第二节 新生儿复苏 441
六、新生儿窒息的处理 441
二、ABCDE复苏方案 442
三、复苏所需器具和设施 442
四、新法复苏的操作程序示意图 443
五、复苏初步处理技术 443
六、建立通畅的气道 444
七、面罩加压给氧技术 445
八、气管插管技术 447
九、气管内冲洗技术 448
十、胸外心脏按压技术 449
十一、用药技术 450
十二、正压给氧的作用机制 451
十三、对旧法复苏的儿点异议 452
十四、复苏的特殊状态 453
十五、国际上新生儿复苏方法的异同及其研究动向 454
二、会厌及口舌 459
一、喉头的位置 459
第一节 新生儿气管插管应用解剖特点 459
第三十四章 气管插管术 459
三、环状软骨 460
四、粘膜 460
第二节 适应证与禁忌证 460
一、适应证 460
二、气管内导管 461
一、新生儿喉镜 461
第三节 气管插管器械物品的准备 461
二、禁忌证 461
三、其他 462
第四节 操作技术 462
一、经口气管插管法 462
二、经鼻气管插管法 463
三、注意事项 464
五、气胸 465
四、感染 465
三、心血管反应 465
二、喉痉挛 465
一、组织损伤 465
第五节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465
第三十五章 复苏囊正压通气 466
第一节 应用指征 466
一、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466
二、呼吸心跳骤停复苏 466
三、严重的呼吸衰竭 466
四、新生儿频发性呼吸暂停 467
五、新生儿肺炎分泌物阻塞气道 467
六、新生儿呛奶误吸 467
七、新生儿上呼吸机的过程中 467
第二节 复苏囊及面罩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67
一、麻醉气囊 467
二、复苏气囊 468
三、面罩 470
三、操作步骤 472
二、病人准备 472
第三节 操作方法 472
一、复苏囊的准备 472
第四节 通气效果评价 473
第五节 注意事项 473
一、选择适当大小的面罩 473
二、控制通气压力 474
三、复苏囊的保养 474
四、复苏囊的更新 474
第二节 胸外心脏按压术的作用机制 475
第一节 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指征 475
第三十六章 心脏按压术 475
第三节 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操作方法 476
一、操作者 476
二、病人体位 477
三、按压部位 477
四、按压方法 477
一、皮肤及软组织损伤 478
第四节 并发症 478
六、频率 478
五、压力 478
二、肋骨骨折 479
三、肺部和胸腔损伤 479
四、肝撕裂 479
第五节 监护与效果评价 479
一、监护内容 479
二、心率评价 480
第六节 心脏按压后的监护与处理 480
一、监护 480
二、处理 481
第七节 开胸心脏按压术 481
一、指征 481
二、操作要点 481
三、开胸心脏按压有效的表现 482
第一节 氧气疗法的作用和适应证 483
一、生理学 483
第三十七章 氧气疗法 483
二、氧气疗法的作用 484
三、氧气疗法的适应证 485
第二节 氧气疗法的具体方法 485
一、一般给氧 486
二、特殊方法给氧 488
三、加用机械通气和血管扩张剂的指征 488
四、停止氧气疗法的指征和步骤 490
一、临床观察 491
第三节 氧气疗法的原则 491
第四节 氧气疗法的监测 491
二、实验室监测 492
第五节 氧气疗法的护理 494
第六节 氧气疗法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494
一、氧气疗法的并发症 494
二、氧中毒的防治 495
二、湿度的表示 496
一、湿度的概念 496
第三十八章 湿化疗法 496
第一节 湿度的物理学概念 496
三、湿度的测量 497
四、温度与湿度的关系 497
第二节 湿化疗法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497
一、呼吸道的湿化 497
二、呼吸道的雾化 500
第三节 湿化疗法的适应证 501
一、吸入气体过于干燥 501
二、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急促或过度通气 502
三、呼吸道疾病 502
四、气管旁路 502
五、神经肌肉疾病 502
六、其他 503
第四节 湿化装置和湿化方法 503
一、湿化装置 503
二、湿化疗法的选择 505
一、湿化剂 506
第五节 常用湿化剂及其选择 506
二、雾化剂 507
第六节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508
一、副作用 508
二、注意事项 509
第一节 气溶胶力学 511
一、气溶胶沉积方式 511
第三十九章 气溶胶吸入疗法 511
二、影响微粒沉积的因素 512
第二节 气溶胶发生系统 513
一、喷射雾化器 513
二、超声雾化器 513
三、雾化加湿 513
第三节 临床应用 513
一、水负荷过多 514
第四节 存在问题 514
四、沐舒坦 514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 514
二、干扰素 514
一、雾化液的配制 514
二、呼吸道继发感染 515
三、药物刺激引起支气管痉挛 515
第四十章 经气管用药 516
第一节 气管内用药的机制 516
一、生理学基础 516
二、药物进入气道后的归宿 517
三、气道给药的优越性 517
四、气道给药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517
第二节 气管内常用药物及其剂量 518
一、肾上腺素 518
二、纳洛酮 518
三、异丙基肾上腺素 518
四、沙丁胺醇 518
九、布地缩松 519
八、丙酸倍氯美松 519
十、糜蛋白酶 519
五、间羟异丙基肾上腺素 519
六、异丙东莨菪碱 519
七、地塞米松 519
十一、盐酸氨溴索(沐舒坦) 520
十二、肺表面活性物质 520
十三、一氧化氮 520
十四、三氮唑核苷 520
十五、干扰素 521
十六、吸入麻醉药 521
第三节 气管内用药方法 521
一、雾化吸入法 521
二、气道滴注 522
一、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药物 523
二、肺表面活性物质 523
三 一氧化氮 523
三、气体吸入 523
第四节 临床应用 523
四、前列腺素 524
五、抗生素 524
六、抗病毒药物 524
七、稀释痰液药物 524
八、复苏药物 524
九、全氟化碳 524
二、气道内滴注给药影响药物肺内分布的因素 525
第五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525
一、雾化给药影响雾粒肺内沉积的因素 525
三、影响吸入气体疗效的因素 526
第四十一章 支气管灌洗 527
第一节 支气管灌洗的指征 527
一、羊水有粘稠胎粪污染 527
一、支气管灌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方法 528
第二节 支气管灌洗的方法 528
五、新生儿肺不张 528
三、呼吸道分泌物粘稠 528
二、肺出血伴气道堵塞 528
四、大量乳汁误吸 528
二、支气管灌洗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方法 529
三、机械通气时的支气管灌洗方法 529
四、支气管灌洗治疗肺不张的方法 530
第三节 支气管灌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530
一、低氧血症 530
二、肺气漏 530
三、肺不张 530
四、继发感染 530
五、出血 531
第四节 支气管灌洗的注意事项 531
一、物理治疗的定义 532
二、胸部物理治疗 532
第一节 概述 532
第四十二章 胸部物理治疗 532
三、胸部物理治疗的方式 533
四、胸部物理治疗的目的与意义 533
第二节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533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533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534
三、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证 534
第三节 胸部物理治疗的方法 535
四、胸部物理治疗的禁忌证 535
一、翻身与体位引流 536
二、叩击胸背 537
三、震颤 537
四、吸痰 538
五、胸部理疗方法 539
第四节 胸部物理治疗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541
一、胸部物理治疗的并发症 541
二、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542
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化成分 544
第二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知识 544
第四十三章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544
第一节 发展历史与概况 544
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代谢 547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功能 547
四、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检测 548
第三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的种类 548
一、天然型PS 548
二、改进的天然型PS 549
三、合成PS 549
四、重组PS 550
第四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适应证与时机 550
一、适应证 550
二、给药时机 551
第五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方法 551
一、用药方法 551
第六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后的监护与注意事项 552
一、疗效观察和监护 552
三、用药次数 552
二、用药剂量 552
二、注意事项 553
第七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553
一、免疫反应 553
二、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54
三、对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54
四、其他可能发生的问题 554
五、随访结果及长期不良反应观察 555
第四十四章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 556
第一节 发展历史与概况 556
第二节 一氧化氮的合成与代谢 557
一、一氧化氮的合成 557
二、一氧化氮生物合成的调节 557
三、一氧化氮的病理性释放 558
四、一氧化氮的灭活与排泄 558
一、一般生理功能 559
第三节 一氧化氮的药理作用 559
二、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 560
三、选择性扩张肺血管的机制 560
第四节 吸入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561
一、气源 561
二、连接方法 561
三、气体浓度监测方法 562
四、一氧化氮常用浓度与应用时间 563
第五节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监测 564
一、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疗效 564
五、增加疗效的方法 564
七、反跳效应 564
六、一氧化氮的撤离 564
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安全性监测 565
第六节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566
一、应用指征 566
二、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566
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67
五、胎粪吸入综合征 568
四、足月儿低氧性呼吸衰竭 568
六、严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慢性肺疾病 569
七、心脏疾病术后 569
第七节 一氧化氮的毒性机制及防治方法 570
一、氧自由基损伤 570
二、二氧化氮的毒性作用 570
五、颅内出血 571
六、DNA损伤 571
四、高铁血红蛋白的产生 571
三、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影响 571
七、对一氧化氮依赖 572
八、其他可能的副作用 572
第四十五章 新生儿液体疗法 573
第一节 新生儿体液平衡特点 573
一、胎儿和新生儿体液的总量与分布 573
二、新生儿水代谢特点 573
三、新生儿电解质需要量 576
第二节 新生儿电解质平衡紊乱 577
一、低钠血症与高钠血症 577
二、低钾血症与高钾血症 578
三、低钙血症与高钙血症 580
四、低镁血症与高镁血症 583
第三节 新生儿液体疗法及其监测 584
一、临床常用液体 584
二、液体疗法 585
三、液体疗法的监测 586
第四十六章 新生儿营养支持 588
第一节 正常新生儿的营养需要 588
一、能量需要 588
二、蛋白质的需要 589
三、脂肪的需要 589
六、维生素的需要 590
五、矿物质的需要 590
四、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590
第二节 危重新生儿的营养需要与管理 592
一、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要与管理 592
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营养需要与管理 594
三、短肠综合征的营养需要与管理 595
四、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营养需要与管理 596
五、动脉导管未闭的营养需要与管理 597
六、小于胎龄儿的营养需要与管理 597
第三节 新生儿营养的监测 598
一、上臂围及股围 598
二、皮褶厚度 598
第四节 胃肠道喂养 599
一、定餐的胃肠道喂养 599
二、持续胃肠道喂养 599
三、早产儿和极危重儿的母乳喂养 599
四、胃肠道和胃肠道外混合性喂养 599
一、胃肠道外营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600
第五节 胃肠道外营养 600
二、胃肠外营养成分 601
三、胃肠外营养给药途径与方法 603
四、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605
第五篇 新生儿常用呼吸机简介、消毒、保养与维护 613
第四十七章 新生儿常用呼吸机简介 613
第一节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613
一、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613
二、呼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614
第二节 呼吸机的分类、控制与通气方式 615
一、呼吸机的分类 615
二、呼吸机的控制方式 616
三、常用的呼吸机通气方式 616
第三节 常用新生儿呼吸机介绍 616
一、斯蒂芬尼(Stephanie)小儿呼吸机 617
二、科迪娜(Christina)小儿呼吸机 618
四、Babylog 8000 plus新生儿呼吸机 619
三、西门子(Siemens)伺服SV 300/SV 300A+NO型呼吸机 619
五、千禧(Sechrist)婴儿呼吸机 621
六、NPB-STAR 500/950型婴儿呼吸机 622
七、熊牌750型(BEARCUB 750PSV)早产儿专用呼吸机 622
八、美国鸟牌(BIRD)“银VIP”型新生儿、早产儿专业呼吸机 623
九、纽邦(NEWPORT)呼吸机WAVE/E-200 624
十、SLE 5000高频振荡/常频婴儿呼吸机 625
十一、新生儿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系统 626
一、呼吸机的消毒原则 627
第四十八章 呼吸机的消毒、保养与维护 627
第一节 呼吸机的消毒 627
二、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628
第二节 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 629
一、保养和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 629
二、呼吸机的日常保养 630
三、呼吸机的维护 631
四、呼吸机重要功能和工作状态的检测 632
五、呼吸机常见故障与排除 633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黄玉娇,周霞编著 2019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2020考研英语大趋势 历年真题完形+翻译+新题型精讲精练》商志 2019
- 《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 新工科视域下的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上班族出走 90年代生涯新主张 事业与休息的平衡观》廖和敏著 1996
- 《旧游新感》邹鲁著 1942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