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高山仰止  唐敖庆和他的弟子们
高山仰止  唐敖庆和他的弟子们

高山仰止 唐敖庆和他的弟子们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梦海等著;林梦海,郭晓音,黄宗实撰稿人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1557686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唐敖庆院士为我国著名的量子化学家,我国量子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本书以唐敖庆生平事迹为主,记述他为党和国家培养大批优秀学生,为国家理论化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历程。同时记述他的部分学生——中国理论化学学派的科研与教学情况。
上一篇:贵阳掌故下一篇:中国近代史地图集
《高山仰止 唐敖庆和他的弟子们》目录

第一部分 2

第一章 求学之路 2

青少年经历 2

随校南迁 4

西南联大时期 8

留学哥伦比亚大学 17

第二章 到东北去 24

回到北大 24

协助指导研究生刘若庄 27

去东北人民大学 28

化学系建系初期 29

青年教师孙家钟 31

研究生江元生 33

研究生戴树珊 35

第三章 科研、行政初显身手 37

分子内旋转势能函数 37

办“物质结构进修班” 39

参加科学规划会议 43

加盟高分子化学研究 46

走上副校长领导岗位 50

第四章 长春“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上) 52

怀抱理想 会集长春 52

讨论班班长邓从豪 54

党小组长鄢国森 55

厦门大学张乾二 56

第一学期教学 58

多彩的业余生活 61

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 62

第五章 长春“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下) 65

科研找到突破口 65

师生竞相推导公式 67

集中攻关“配位场理论” 69

强弱场与群链 71

整理部分科研成果 73

《配位场理论方法》初稿 77

国际暑期物理讨论会 79

温馨家庭 81

第六章 十年坎坷 矢志不移 83

唐敖庆“文革”遭遇 83

张乾二晚上研究“轨道系数” 88

固氮酶活性中心的基础研究 90

唐敖庆争取,孙家钟、江元生又回吉大 93

组织翻译理论化学世界名著 95

唐敖庆赴上海有机所等处讲学 96

《配位场理论方法》定稿 98

唐敖庆与江、鄢、戴研究“分子轨道图形理论” 100

第七章 改革开放的步伐 103

科学的春天 103

厦门的“分子轨道系数” 107

唐敖庆出任吉林大学校长 108

组建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11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复刊 113

中国量子化学代表团访美 114

选派学生到国外进修 117

当选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 120

第八章 长春“量子化学研修班”(上) 122

研修班成员二百多名 122

唐敖庆讲授“量子力学” 124

孙家钟讲授“群论” 128

“数理方法”和物理课程 130

研究生刻苦学习,争先恐后 131

进修班老当益壮,团结奋进 133

第九章 长春“量子化学研修班”(下) 135

唐敖庆讲授“量子化学” 135

戴树珊讲授“配位场理论” 139

鄢国森讲授“分子振动理论” 141

邓从豪讲授“微观反应动力学” 142

江元生讲授“分子轨道图形理论” 144

邀请各位专家来长春讲学 146

研究生的课余生活 148

硕士论文阶段 149

第十章 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 1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 152

唐敖庆离开吉林大学 154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156

一百○四封信 161

原子簇的结构规则 164

慧眼识英才,吟诗赠友人 166

喜庆八十华诞 169

一次党课 172

第十一章 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 174

主办多种理论化学讨论班 174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178

中日双边理论化学研讨会 183

全国量子化学学术讨论会 188

展望新世纪的理论化学 196

最后的日子 201

百岁寿辰 世界纪念 204

第二部分 210

第十二章 孜孜不倦 一心向学——记山东大学邓从豪教授(1920.10—1988.01) 210

贫苦少年发愤读书 210

漫漫大学路 212

第一次工资赎回田地 215

来到山东大学 216

苦练基本功,推出“邓势”函数 218

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219

重点攻关量子碰撞理论 221

用超球坐标研究多电子体系 223

要做海瑞那样的清官 226

第十三章 执着探索群链奥秘——记吉林大学孙家钟教授(1929.12—2013.02) 231

燕京大学时期 231

到东北人民大学 233

研究生物大分子 235

李代数与分子壳模型 237

约化密度矩阵中的双粒子函数 239

量子化学中的不可约张量法 242

肩负理论化学研究所重任 244

教书育人大爱铭心 245

学生心目中的孙老师 247

第十四章 锐意创新 求真求实——记南京大学江元生教授(1931.08—2014.01) 250

高分子凝胶量公式 250

走出阴影 沐浴春风 251

分子轨道图形理论 253

学术交流带动科研 258

二次创业 259

用价键理论处理中等共轭分子 261

创立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 262

教人求真 263

见贤思齐 264

第十五章 亦庄亦谐皆学问——记北京师范大学刘若庄教授(1925.05— ) 267

献身北师大教学、科研 267

率先踏入计算化学领域 269

寻找反应过渡态 271

光化反应研究 273

讲课引经据典,循循善诱 274

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276

注重科普工作 280

第十六章 享受科研享 受人生——记云南大学戴树珊教授(1928.11— ) 281

传北大学风 承联大骨气 281

七十年代的科研与教学 283

研究相对论量子化学 285

开拓微波化学新领域 288

关注昆明环境保护 290

为研究生开设“化学统计力学” 292

品味科研与生活 294

第十七章 七彩光谱映人生——记四川大学鄢国森教授(1930.01— ) 295

建立四川大学物化实验室 295

科研一步一个脚印 296

大分子振动光谱研究 299

出任四川大学校长 301

研究振动激发态能级与波函数 302

求解振转问题的SCF-CI方法 304

国际交流 拓展视野 306

怡情诗书乐 310

枫叶红于二月花 312

第十八章 弄潮儿向涛头立——记厦门大学张乾二教授(1928.08— ) 314

水溶液中培养晶体 314

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学位课 316

研究多面体分子轨道 318

兼任中科院物构所所长 319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制 322

价键理论从头算攻坚战 324

整合福建理论化学队伍 冲击国际前沿 326

海峡两岸理论化学交流 328

结束语 3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