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体育史  下  近代部分
中国体育史  下  近代部分

中国体育史 下 近代部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谷世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10032739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体育史 下 近代部分》目录

下册目录 1

(中国近现代体育史) 1

说明 1

第十章 传统体育在清末的继承和发展 1

第一节 传统体育及其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地位 1

一、传统体育的概念 2

二、传统体育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地位 3

第二节 农民革命斗争中的传统体育活动 4

一、广州三元里人民的练武活动与革命斗争 4

二、太平天国革命斗争中的练武活动 6

三、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中的传统体育 10

第三节 清军训练及清室贵族武学、武举中的传统体育 14

一、清军训练中的传统武艺 14

二、国民党军队的体育运动 16

第四节 武术套路在清末的进一步发展 18

二、清室贵族武学、武举中的传统体育 18

一、拳术和器械套路的发展 19

二、霍元甲与精武体育会 20

三、八卦掌的广泛传袭 21

四、少林拳之继承与发展 22

五、太极、形意拳之继承与发展 23

第五节 其它各项传统体育的发展变化 26

一、导引术的继承和发展 26

二、清末棋类活动的变化 28

三、其他 30

简短小结 37

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体育在清末的传播 37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西方近代体育的转入中国 37

第二节 戊戌维新与西方体育的进一步引进 41

第三第 基督教系统的早期体育 47

一、教会学校的早期体育 48

二、基督教青年会的早期体育活动 50

一、“清末新政”与近代学校体育的变化 54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教育、体育制度的确立 54

二、《钦定学堂章程》与《奏定学堂章程》 56

三、早期体育师资的培养 59

四、清末的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 61

第五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体育 65

一、孙中山先生与体育 66

二、黄兴与体育 67

三、蔡元培与体育 67

四、徐锡麟、秋瑾与大通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 68

第十二章 民国初年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体育 73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演进 73

简短小结 73

一、《壬子癸丑学制》及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74

二、袁世凯复辟时期的军国民教育 77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对体育的影响 79

四、兵操体育的衰落与《壬戌学制》的颁布 81

第二节 近代运动竞赛体制的初步形成 88

一、旧中国第二、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 89

二、各大区运动会 91

三、各省市运动会 97

四、参加远东运动会及其他重要的国际体育活动 99

五、全国性体育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05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的重大影响 109

一、“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的重大影响 109

二、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体育的研究与推动 114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对体育的倡导 124

一、李大钊同志等倡导体育 124

二、革命教育家杨贤江论体育 128

三、青年团和全国学联反对旧体育的斗争 130

一、实用主义(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137

简短小结 137

第一节 关于体育的指导思想 137

第十三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上) 137

二、法西斯主义体育思想 140

三、国粹主义体育思想 144

四、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对体育的影响 145

第二节 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与法规 146

一、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 146

二、体育的法规概述 150

一、成立领导机构 153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153

二、颁布新学制与有关学校体育的法令 154

三、编辑体育教材与对学校体育的实验研究 156

四、实行军事训练、加强童子军训练与战时体育措施 157

五、国民党统治时期学校体育的实效 160

第四节 民国时期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机构 161

一、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机构 162

二、培养体育师资情况的简单分析 164

一、关于“社会体育”的概念 168

第十四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下) 168

第五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体育 168

三、体育场活动的开展 173

四、主要的国内竞赛 175

第六节 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 189

一、民间庆祝活动中的武术活动 190

二、民间拳社的发展及其活动 190

三、“国术馆”系统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动 192

一、参加第九、十两届远东运动会 201

第七节 参加国际体育活动概述 201

二、参加三届奥运会概况 204

三、参加其他国际体育活动 207

简短小结 212

第十五章 日伪统治区的殖民地化体育 212

第一节 日寇对各殖民地体育的统治 212

一、伪“满洲国”的体育机构 213

二、其他各地伪政权的体育机构 214

第二节 日伪统治下的学校体育 215

一、伪“满洲国”的学校教育与体育 216

二、其他伪政权下的学校体育 223

三、沦陷区的体育师资培训 225

第三节 伪满及其它沦陷区的社会体育 228

一、伪“满洲国”的社会体育 228

二、其他沦陷区的社会体育 235

简短小结 240

第十六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体育 240

第一节 概述 240

第二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体育 241

第三节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政府对体育的领导 242

一、体育工作的方针 243

二、体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243

三、俱乐部和“列宁室” 244

四、党政各部门的重要指示与领导带头 247

第四节 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中的体育 249

第五节 青少年中的体育活动 251

一、列宁小学的体育 251

二、儿童团、少先队的体育活动 253

第六节 机关和干部学校中的体育 258

一、各地方、系统或基层的竞赛 260

第七节 运动竞赛的广泛开展 260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 267

第八节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体育 269

第九节 红军长征途中的体育活动 271

第十七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体育 275

第一节 党和革命政府对体育的关怀和领导 275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体育 277

一、最早的体育活动 277

二、延安体育会与延安新体育学会 278

三、运动竞赛的蓬勃开展 282

第三节 延安大学体育系 285

第四节 扩大的延安“九一”运动会 286

第五节 八路军、新四军中的体育活动 290

一、八路军一二○师的体育活动 291

二、著名的战斗篮球队 293

三、其他八路军部队的体育活动 295

四、新四军中的体育活动 297

第六节 八路军驻重庆、西安办事处的体育活动 299

一、其他抗日根据地体育活动片断 301

第七节 其他抗日根据地及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体育 301

二、解放区体育活动的点滴 304

简短小结 311

第十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发展简史 311

第一节 开基立业绘新图(1949—1957年) 311

第二节 波浪式地前进(1958—1966年) 319

第三节 十年动乱中的挫折(1966—1976年) 327

第四节 开创体育历史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332

一、拨乱反正 332

二、新中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335

三、国际体育活动的新突破 336

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339

第五节 崭新的体育,宝贵的经验 340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42

二、正确处理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344

三、为两个文明服务 345

四、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348

五、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49

六、近代项目与传统项目相结合 352

七、学习外国与大胆独创相结合 353

八、国家举办与社会举办相结合 3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