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建筑百家杂识录
建筑百家杂识录

建筑百家杂识录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永生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2061083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收录中国国内建筑专家近百篇文章,涉及建筑学及建筑设计各方面问题的见解,见解独到,观点鲜明。
《建筑百家杂识录》目录
标签:永生 建筑

目 录 1

1930年~1949年 1

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 1

梁思成 林徽因 什么叫做“建筑意”? 4

范文照 中国建筑之魅力 5

1950年~1978年 7

林徽因 痛斥无赖 8

林徽因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9

陆谦受 吴景奇 我们的主张 10

童 寯 造园 11

龙庆忠 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 14

刘致平 先民居住建筑之经验 17

梁思成 曲阜孔庙 18

陈伯齐 对建筑艺术问题的一些意见 20

卢 绳 热河行宫在建筑艺术上的价值 22

卢 绳 中国古代的剧场建筑 24

杨 耀 明式家具的艺术地位和风格 25

刘敦桢 漫谈苏州园林 28

夏昌世 莫伯治 漫谈岭南庭园 30

徐 中 论建筑风格的决定因素 33

1979年~1990年 37

杨廷宝谈北京和平宾馆(齐康记述) 37

童 寯 关于苏联构成主义建筑 40

王华彬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41

林乐义 谈谈我们“建筑师”这一行 47

陈占祥 关于北京市的城市规模 50

杨延宝 郭湖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传统 51

刘光华 建筑·环境·人 60

陈明达 园林绿化与文物保护 63

白佐民 绝非偶然或巧合 64

汪定曾 上海建筑在城市设计中迈进 66

佘畯南 建筑 对人的研究 69

罗哲文 论建筑文化 71

李允? 建筑的思想和政策 73

陈从周 园林清议 76

孟建民 建筑设计的硬性条件及弹性条件 78

汪 坦 赖特 81

冯纪忠 “何陋轩”答客问 83

程泰宁 在历史和未来之间的思考 85

聂兰生 小城春秋 88

张驭寰 古建筑上的铁花刹 91

戴念慈 建筑学的社会因素 95

吴良镛 为什么提出“广义建筑学”这命题 97

张伶伶 建筑创作主体论 98

王建国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 102

1991年~2003年 104

钟华楠 “抄”与“超” 104

王其明 北京四合院调查漫记 105

张 镈 关于帽子、屋顶、亭子之我见 109

华揽洪 关于建筑创作的几个问题 111

赖聚奎 四代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演变与启示 113

汪国瑜 建筑与气 117

蔡镇钰 世纪之交建筑随想 119

陈 薇 如何看待和考察中国的“后现代” 120

张开济 从避暑山应的设计谈起 122

杨永生 由纪念建筑想起的 125

刘 业 建筑教学模块化的思索 127

齐 康 纪念的凝思 129

周卜颐 建筑创作漫谈 131

唐 璞 中国古建筑的哲学观 133

郭湖生 谈中国古代城市 138

王季卿 古建筑中的声学 142

赖德霖 无题 144

薛求理 再读贝聿铭 147

吴良镛 “广义建筑学”的哲学思考 149

潘谷西 从“园林”到“理景” 150

徐尚志 两点经验与两件憾事 153

张钦楠 历史地回顾过去 开拓地迎接未来 155

刘先觉 学习阿尔托 157

何镜堂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159

布正伟 体验与思辩 163

杨永生 我国第一代建筑大师陈植 166

郑孝燮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态环境 168

彭一刚 也谈五大道的小洋楼 169

金瓯卜 略谈瓦当 170

傅熹年 学习《梁思成全集》的体会 172

钟训正 我国现代的建筑文化现象 174

陈世民 我们的设计理念 177

张十庆 中国古代室内装饰的特色 179

曹 汛 希望致语 181

王世仁 保存·更新·延续 183

王小东 非功能·非形式·非建筑 186

喻维国 关于建筑文化的保护 190

王天锡 呼唤“少即是多”的“归来” 193

常怀生 俄国建筑师日丹诺夫与哈尔滨 196

莫伯治 我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200

马识途 为创造新的民族形式鼓与呼 201

李道增 创造性转化 203

陈志华 五十年后论是非 207

吴焕加 建筑理论是什么? 212

费 麟 北京城市规划的三个“不” 213

吴焕加 莫为巨变心作痛 214

曾昭奋 《世界建筑》情结 216

王贵祥 建筑的精神之维 218

庄惟敏 关于建筑创作的泛意识形态论 221

沈克宁 消失的空间 223

常 青 从建筑性格看上海城市精神 225

钱 锋 从包豪斯到圣约翰大学建筑系 229

丁沃沃 对“中国固有形式”建筑意义的思考 233

戴复东 感受“建筑与文学” 237

吴庐生 关于同济大学逸夫楼设计的对话 2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