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卒中的监测与防治
卒中的监测与防治

卒中的监测与防治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桂清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2833383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卒中即俗称的中风。本书共九章,分基础与临床两大块,基础部分主要叙述了卒中的流行病学、卒中的病理生理学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指标;临床分别详述了卒中及脑血管病变的检测方法,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基础、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卒中的预防及组织化的卒中单元体系以及干细胞新技术在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等内容。
上一篇:老年食养食疗下一篇:微创妇科学
《卒中的监测与防治》目录

第一章 卒中的流行病学 1

第一节 卒中的描述流行病学 2

一、时间分布 2

二、地区分布 7

三、人群分布 11

四、卒中与危险因素分布的相关性 15

第二节 卒中的危险因素 22

一、高血压 22

二、饮酒 25

三、吸烟 27

四、脂代谢紊乱 31

五、遗传因素 33

六、其他因素 37

第三节 卒中的预防策略 38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8

二、防教结合,宣教先行 39

三、三级预防,因地制宜 39

四、综合措施,突出重点 40

第四节 卒中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41

一、采用国际通用卒中诊断分类的标准问题 41

二、重视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42

三、积极开展卒中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44

四、逐步开展卒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6

第二章 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54

第一节 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54

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55

二、脑血流的特点 59

三、脑血流的调节 60

第二节 脑缺血所致脑损伤的病理生理 62

一、脑缺血所致的病理生理变化 62

二、缺血后脑代谢的改变 66

一、兴奋性氨基酸与钙超载 68

第三节 脑缺血所致脑损伤机制 68

二、酸中毒 72

三、炎症 72

四、自由基 74

五、一氧化氮 76

六、神经细胞的凋亡 79

七、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 80

第三章 卒中及脑血管病变的检测方法 85

第一节 脑电生理检测技术 85

一、脑电图 86

二、脑电地形图 90

三、脑诱发电位 92

四、事件相关电位 93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95

一、脑脊液检查 95

二、相关生化检查 98

三、血液流变学检查 105

第三节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 108

一、脑血管造影 109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10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111

四、磁共振成像 115

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18

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120

第四节 颈动脉病变及其超声检查 121

一、颈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 121

二、颈动脉的血流类型及管壁弹性 126

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检测 129

四、颈动脉血流的超声多普勒检测 133

五、颈动脉血流的超声多普勒时频分析 138

六、颈动脉血液状况的声谱分析 142

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的检测及其临床鉴别价值 143

第五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管病变 149

一、基本原理 150

二、临床应用 150

第六节 血液动力学在脑血管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153

第四章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指标 158

第一节 血液动力学 158

一、血管和血液的物理特性 158

二、心血管流体力学的发展概况 159

第二节 经典模型——弹性腔和脉搏波模型 160

一、弹性腔模型 160

二、动脉中的脉搏波 163

第三节 脑血管血液循环模型 166

一、脑血管血液循环的改进模型 167

二、脑血管血液循环其他模型 174

第四节 检测方法和理论研究的有关进展 175

一、检测装置的改进 175

二、生物力学基础研究进展 182

第五节 临床应用指标 188

一、概述 188

二、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190

三、检测方法和特点 193

第五章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基础 196

第一节 正常人参考值 197

一、确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97

二、研究概况 198

三、分布特征 203

第二节 脑血管功能积分的理论与方法 204

一、主成分分析 205

二、综合积分方法的建立 210

第三节 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211

一、危险因素暴露人群 211

二、危险因素聚集人群 218

三、正常人到卒中患者的变化规律 220

第六章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 226

第一节 在卒中亚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27

一、卒中的亚临床概念 227

二、卒中亚临床的识别 229

三、脑血管功能异常与卒中亚临床的关系 231

第二节 在卒中危险度评估中的应用 233

一、单因素分析 234

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235

三、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235

四、交互作用分析 236

第三节 在卒中高危人群筛检和预测中的应用 237

一、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检试验评价 237

二、卒中预测模型的建立 241

第四节 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245

一、卒中高危人群筛检 246

二、干预效果评价 248

三、二级预防 251

第五节 在卒中防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52

一、病因学研究 252

二、高危人群筛检和早期诊断研究 253

三、干预和治疗效果评价 256

四、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257

五、需要深入研究的有关临床问题 258

第七章 卒中的预防 262

第一节 概述 263

第二节 卒中的一级预防 264

一、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265

二、手术治疗在卒中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292

第三节 卒中的二级预防 298

一、控制危险因素 299

二、手术治疗 302

三、抗凝药物 303

四、抗血小板药物 306

第四节 预防卒中的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316

一、抗高血压药物 316

二、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330

三、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339

四、血脂异常的治疗 343

第八章 组织化的卒中单元体系 353

第一节 卒中单元 354

一、历史 354

二、卒中单元的组成 355

三、模式 356

第二节 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357

一、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 358

二、特殊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 359

第三节 恢复期的治疗 369

一、康复治疗 369

二、预防再发 371

第四节 卒中单元的效果 374

第九章 干细胞技术在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379

第一节 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概述 379

一、干细胞的来源 382

第二节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382

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383

三、干细胞细胞系的建立 385

四、胚胎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 386

五、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388

第三节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390

一、在体神经干细胞定位和分布 391

二、神经干细胞的来源 392

三、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392

四、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93

五、神经干细胞的调控因素 396

六、内源性干细胞对损伤的修复 399

七、神经干细胞系的建立 400

八、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400

第四节 干细胞移植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403

一、神经干细胞治疗卒中的理论基础 403

二、移植物的标记技术 405

三、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脑缺血 407

第五节 干细胞治疗的医学伦理学 411

附录 420

缩略语 4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