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旱农学
旱农学

旱农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西北农业大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109016986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下一篇:草莓
《旱农学》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旱农与旱农学 1

第二节 旱农的发展历史 3

一、我国旱农发展历史 3

二、国外旱农发展历史 5

第二节 干旱气候的划分与指标 5

第三节 中国旱农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

一、旱农的生产潜力 6

二、我国旱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7

一、世界干旱气候的类型 10

第一节 干旱气候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10

第一章 干旱的类型、成因及其地理分布 10

二、干旱气候的成因 11

一、用年降水量指标的划分 15

二、用降水与气温比指数的划分 17

三、用降水与蒸散比值(干燥指数)的划分 19

四、用水分平衡指标的划分 20

第三节 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理分布 22

一、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2

二、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区 24

三、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地区 25

四、北美洲干旱半干旱地区 25

五、南美洲干旱半干旱地区 26

第四节 中国旱农类型区划与分布 27

一、分类指标和命名 27

二、中国北方旱农类型区划及名称 30

第二章 旱农地区的水、土、光、热资源 33

第一节 旱农地区的水资源 33

一、水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33

二、水资源的再生性和污染 35

三、中国旱农地区水资源的特点 36

第二节 旱农地区的土壤资源 39

一、栗钙土 40

二、黑钙土 40

三、黑垆土 41

四、?土 42

五、黄绵土 43

六、盐渍土 44

七、风沙土 45

第三节 旱农地区的光、热资源 46

一、旱农地区光资源 46

二、旱农地区热量资源 48

第三章 旱农地区的土地利用及土地评价 52

第一节 世界旱农地区土地的利用 52

一、北美洲旱农地区的土地利用 52

二、苏联旱农地区的土地利用 54

三、澳大利亚旱农地区的土地利用 55

第二节 中国旱农地区的土地利用 56

一、半干旱偏旱区的土地利用 56

三、半湿润偏旱区的土地利用 60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分级及评价 61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61

二、土地分级指标 62

二、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 68

第四章 旱农地区水-土壤-作物-大气系统 72

第一节 旱农蓄水保墒的机制 72

一、降水的渗入和再分配 73

二、土壤保水系统与机制 77

第二节 旱作物的水分利用 80

一、根系吸水机制 81

二、旱作物的田间耗水量及水的有效利用 82

三、旱作物缺水的生理效应 85

四、水分亏缺对旱作物产量的影响 88

第三节 旱地作物的生产潜力及其估算 91

一、影响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基本因子 91

二、气候与生产潜力及其估算 93

三、依据有效降水量估算旱区生产潜力的方法 95

四、从“气候-土壤”生态系统出发,估算旱地作物的生产潜力 98

第五章 旱农生态环境建设 102

第一节 旱农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破坏的严重程度 102

第二节 水蚀及其防治 103

一、土壤水蚀的方式 104

二、土壤水蚀的因素及其机制 105

三、防治水蚀,保持水土的措施 111

第三节 风蚀及其防治 116

一、风蚀的形式 117

二、土壤风蚀的因素 117

三、风蚀的防治 120

第四节 旱农地区盐渍土的改良 124

一、水利工程措施 125

二、生物措施 125

三、农业技术措施 126

一、旱农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潜势 129

第六章 旱农地区土壤培肥 129

第一节 土壤肥力与作物用水效率 129

二、培肥土壤与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131

第二节 旱农地区土壤肥力 133

一、旱农地区成土条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33

二、旱农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34

第三节 土壤培肥的关键 136

一、增加有机质的还田量,扩大土壤库的碳循环 137

二、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扩大土壤库的氮循环 138

三、合理施用磷肥,扩大土壤磷循环 140

一、广开肥源 141

第四节 土壤培肥的途径 141

二、有机肥料 142

三、发展绿肥牧草 143

四、合理施用化肥 146

第七章 旱农地区的土壤耕作 150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任务和技术措施 150

一、旱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50

二、旱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技术措施 151

第二节 旱农地区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154

一、东北黑土地区 154

二、华北褐土地区 156

三、西北黄土地区 157

四、内蒙古东部栗钙土地区 160

第三节 我国北方旱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方式 163

一、半干旱偏旱地区完全休闲地的土壤耕作 163

二、半干旱或半湿润偏旱地区季节休闲的土壤耕作 164

三、东北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垄作耕法 170

第四节 其他保墒的土壤耕作方式 172

一、少耕法——以耙代翻及硬茬播种 172

二、砂田耕作法 173

三、覆盖耕作法 175

第八章 旱农地区的集水与节水技术 180

第一节 坡耕地的集水技术 180

二、等高沟垄耕种法 181

一、等高耕种法 181

三、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 183

四、区田耕作法 183

五、沟种耕作法(或称垄沟种植法) 184

六、等高带状间作 185

七、水平截水防冲沟耕作法 186

八、兴修坡地田间集水工程 186

第二节 原川滩地的集水技术及地下水利用 190

一、塘坝或塘库 190

二、蓄水池 191

三、水窖 193

四、引洪漫地 195

五、地下水的利用 196

第三节 旱农地区节水灌溉技术 197

一、抗旱节水播种及保苗技术 197

二、临界期灌溉 199

三、重视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及沟灌 200

四、喷灌 200

五、地下灌溉 201

六、滴灌 202

第九章 旱农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 204

第一节 旱农作物、品种的选用和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204

二、农作物的抗旱指标 205

一、作物抗旱性的概念及其特征 205

第二节 抗旱品种的筛选指标和鉴定方法 205

三、抗旱性鉴定的方法 209

四、选用抗旱作物及品种应注意的事项 212

第三节 旱作物的栽培 213

一、小麦(TriticumaestivmL.) 213

二、大麦(HordeumsativumJess.) 214

三、谷子〔Setariaitalica(L.)Beauv.〕 215

四、?子(PanicummiliaceumL.) 217

五、高粱〔Sorghumbicolour(L.)Moench〕 218

六、玉米(ZeamaysL.) 219

七、莜麦(AvenanudaL.) 220

八、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 222

九、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 223

十、甘薯(IpomoeabatatasLam.) 224

十一、豌豆(Pisumspp.) 225

十二、小扁豆(LensesculentaMoench) 225

十三、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 227

十四、大豆〔Glycinehispida(Moench)Maximowicz〕 228

十五、花生(ArachishypogaeaL.) 229

十六、亚麻(LinumusitatissimunL.) 230

十七、油菜(Brassicaspp.) 230

一、半干旱偏旱旱农区的作物构成和轮作换茬 231

第四节 旱农作物的轮作换茬 231

二、半干旱旱农区的作物构成和轮作换茬 232

三、半湿润偏旱旱农区的作物构成和轮作换茬 233

第十章 旱农地区的种草种树 235

第一节 种草 235

一、旱农地区种草的意义 235

二、种草形式及栽培要点 242

三、适于我国旱农地区的主要草种简介 246

第二节 种树 250

一、旱农地区种树造林的意义和原则 250

二、适合旱农地区种植的乔灌木树种简介 257

二、我国旱农地区农业开发措施 265

第一节 国外旱农的开发 266

一、开展自然资源考察,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266

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和农田基本建设 266

三、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266

第十一章 旱农的开发 266

四、有机、无机农业措施结合,提高单产 267

五、提高作业机械化程度 267

六、选种耐旱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267

七、采取农林牧综合发展、相互促进的方针和措施 267

八、重视旱地农业的科研工作 267

第二节 我国旱农的开发 268

一、旱农开发的方向 2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