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知识管理十步走  整合信息技术、策略与知识平台  第2版
知识管理十步走  整合信息技术、策略与知识平台  第2版

知识管理十步走 整合信息技术、策略与知识平台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AmritTiwana著;董小英,李东,祁延莉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5396544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企业知识管理方法为核心,总结出了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十步走路线图。全书共分六个部分,详细分析了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实施过程为目标,深入剖析了进行知识管理的十个步骤,对国内的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系统的部署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本书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知识管理十步走 整合信息技术、策略与知识平台 第2版》目录

目 录 3

第一部分车轮滚滚 3

第1章 引论 3

1.1 知识管理:寻找炼金术 3

知识和管理 4

知识管理的价值陈述 4

辨识出墙上的笔迹 6

1.2本书的主要内容 9

知识管理十步走路线图的作用 9

第2章 知识优势 13

2.1 发现废话的价值 14

2.2智力资本 16

知识、市值和繁荣 16

2.3 知识管理的驱动力 18

2.4创造知识优势 25

减少错误的选择 26

前途未明 26

2.5真知灼见 27

第3章 知识的起源 29

3.1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 30

知识 30

3.2从数据到知识 32

数据的本原 33

信息和噪音 34

3.3知识分类 38

知识的类型 38

知识的元素 39

知识来源的整合 42

3.4三个基本过程 43

3.5驯服老虎尾巴 48

知识管理代价高昂 49

囤积知识是人类的天性 49

3.6业务和知识 50

公司如何学会学习 51

知识友好型公司 51

知识共享型公司 52

你的公司是否准备好实施知识管理了 53

3.7 真知灼见 55

第二部分路在前方:实施知识管理 59

第4章 知识管理十步走路线图 59

4.1 知识管理路线图的十个步骤 60

第一步:分析现有的基础设施 62

第二步:协调知识管理和业务战略 62

4.2第一阶段:基础设施评价 62

4.3第二阶段: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 63

第三步:知识管理的结构和设计 63

第四步:知识审计和分析 63

第五步:设计知识管理团队 64

第六步:创建知识管理系统蓝图 64

第七步:开发知识管理系统 64

4.4第三阶段:部署 65

第八步:利用结果驱动的渐进方法(RDI)进行项目试验和部署 65

第九步:领导和激励机制 65

4.5 第四阶段:评估测算 66

第十步:知识管理的实物期权分析 66

4.6真知灼见 66

第二部分A第一阶段:基础设施的评价和利用 69

第5章 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 69

5.1 利用已有的系统 70

5.2 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73

全球范围的连接 73

平台的相互依赖性 75

5.3 知识平台:1万英尺高处的全景图 75

技术整合 76

5.4真知灼见 80

第6章 协调知识管理和业务战略 82

6.1 战略远景 82

6.2 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战略二分法 83

6.3 不确定性下的实物期权 85

水平1 86

水平2 86

水平3 87

水平4 87

6.4 响应象限:多样化和速度 88

6.5业务模式和执行能力 89

6.6编码化和个性化 91

6.7链接知识和战略的知识地图 94

自上而下 94

创建知识地图 96

分析知识差距 97

将数字累加 98

小结 100

6.8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战略规则 101

短期效果是确保项目继续实施的保证 101

6.9评估重点 104

6.10甄别错失的机遇 106

关键成功因素 108

6.11 真知灼见 111

第7章 知识管理平台 117

第二部分B第二阶段: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 117

7.1 知识管理架构的技术组件 118

知识管理过程和技术赋能工具 118

7.2七层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121

7.3 界面层的基础 121

协同平台的选择标准 121

7.4选择Web还是专用平台 122

7.5 协同智能和过滤层 127

协同智能的基础设施要素 129

知识对象的粒度 139

用于查询、标引和检索的基础设施要素 141

给知识元素标识属性 143

7.6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和其他企业系统 148

知识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的区别 148

知识管理系统与内联网、外联网之间的区别 149

知识管理系统和群件的区别 151

7.7应用层 151

内联网和外联网 153

专家指针 154

文档管理 154

项目管理工具 155

视频会议及多媒体 155

虚拟共享空间 157

思维映射 158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59

7.8端对端知识网络的潜力 159

7.9真知灼见 163

第8章 知识审计与分析 165

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审计 166

8.1 远见卓识、洞察力与先见之明 166

8.2测算知识的发展 167

从艺术到科学 171

调制咖啡:基于知识的实例 171

8.3知识审计团队 176

规划知识审计 177

8.4实施知识审计 177

确定目标 178

确定理想状态 180

选择审计方法 182

知识资产文档化 184

不断追踪知识的增长 185

分析不同区域的能力象限 186

在技术框架中的战略定位 187

8.5选择适合公司的知识位置 187

四种知识定位选择 188

8.6真知灼见 190

第9章 设计知识管理团队 192

9.1专业技能的来源 193

本地专家和跨部门的技术权威 194

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部门 194

向侧性 195

咨询顾问 195

管理者 197

9.2 团队的组成和选择成员的标准 198

临时和长期的团队成员 199

9.3 团队的持续时间和规模 200

项目领导人 200

沟通和授权 201

内部动力 201

用户参与 202

9.4 知识管理团队的项目空间 204

9.5 成员间的融合 205

9.6 失败的高速路 206

薄弱点:认可失败(buy-in failure) 207

风险分类 207

控制和平衡需求 208

解决用户认可问题 209

9.7真知灼见 209

第10章 创建知识管理系统的蓝图 211

10.1 知识管理架构 212

10.2 知识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213

知识库 214

协同平台 219

10.3 集成和交互的知识应用系统 222

对集成应用组件的支持 222

交互式应用组件 225

对整个知识管理架构的适应性 226

10.4 自建还是购买 230

运行性能和可扩展性 231

10.5 用户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232

10.6知识管理架构的网络视点 233

10.7知识管理系统的未来考验 236

10.8真知灼见 238

第11章 开发知识管理系统 240

11.1 构建模块:七层模型 241

11.2 界面层 243

隐性与显性知识的流动渠道 243

界面层上的语境表达 244

平台的独立性 245

企业内联网的经验 247

全球作者(Universal Authorship) 247

11.3 一个实例:Urban Motors 247

11.4 访问与身份验证层 247

虚拟个人网络 249

生物检测以及其他身份验证技术 250

11.5 协同过滤与智能层 250

从静态到动态结构 250

从客户机/服务器到代理计算 253

11.6应用层 257

11.7传输层 258

11.8 中间件与遗产集成层 258

11.9存储库层 258

11.10真知灼见 259

第二部分C第二阶段:部署 263

第12章原型法与部署 263

12.1 由救火向系统化部署的转变 264

原型法 264

试验性系统的部署 264

12.2遗产系统部署方法 268

信息打包方法 270

“大爆炸”部署方法 272

企业集成:良药还是毒药 273

12.3 结果驱动的渐进方法 273

RDI方法中的阶段 274

业务版本发布 275

RDI在工具和任务再造中的作用 278

12.4真知灼见 283

第13章领导和激励机制 285

13.1 从信息主管到知识主管 286

知识管理领导者的作用 286

13.2成功的知识领导者 293

历史 294

13.3确保知识管理成功的薪酬结构 294

13.4真知灼见 296

第二部分D最终阶段及超越:实物期权分析 301

第14章 知识评价的实物期权分析 301

14.1 传统测算指标的局限 302

财务上的投资回报率和托宾的q 302

总拥有成本 304

从电话中得到的启示 305

选择测算指标的常见误区 306

14.2实物期权分析 310

期权空间 311

将知识管理投资看做期权的投资组合 312

14.3 为实物期权模型估算输入值 314

基准调查 315

基准对象 316

基准调查流程 317

基准调查的经验教训 319

平衡记分卡技术 324

14.4真知灼见 330

第三部分附 录 335

电子附录A 知识管理评估工具 335

电子附录B对知识管理平台前端进行结构化的可选方案 339

电子附录C 软件工具 340

参考文献 341

词汇表 3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