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第一、二学期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第一、二学期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第一、二学期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Cisco Systems公司,(美)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著;清华大学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5122113
  • 页数:6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网络入门、网络基础、网络介质、线缆测试与局域网和广域网布线、以太网基础、以太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路由选择基础和子网、TCP/IP传输层和应用层、广域网和路由器、路由器基础等。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第一、二学期》目录

1.11关键术语 20

1.12复习题 23

第2章 网络技术基础 25

2.1网络术语 26

2.1.1数据网络 26

2.1.2计算机网络的历史 28

2.1.3网络协议 29

2.1.4局域网(LAN) 29

2.1.5广域网(WAN) 30

2.1.6城域网(MAN) 31

2.1.7局域网中的专用网络 31

2.1.8虚拟专用网 33

2.2数字带宽 34

2.2.1带宽的重要性 35

2.3数字带宽的形象化类比 35

2.3.2带宽的限制 36

2.3.1数字带宽的度量 36

2.3.3数据吞吐量 37

2.3.4数据传输计算 38

2.3.5数字带宽与模拟带宽的对比 38

2.4网络模型 39

2.4.1利用分层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析问题 39

2.4.2利用分层来描述数据通信 40

2.4.3OSI参考模型 40

2.4.4OSI各层及其功能 41

2.4.5对等层通信 42

2.4.6DoD(TCP/IP)模型 43

2.4.7封装过程的细节 43

2.4.8网络设备 45

2.4.9中继器 46

2.4.10集线器 46

2.4.12网桥 47

2.4.11网络接口卡 47

2.4.13第2层交换机 48

2.4.14路由器 49

2.4.15语音、DSL、CableModem及光设备 49

2.4.16安全设备 50

2.4.17无线设备 51

2.5网络拓扑 52

2.5.1总线型拓扑结构 53

2.5.3环型拓扑结构 54

2.5.2星型和扩展星型拓扑 54

2.5.4树型拓扑结构 55

2.5.5全互连网状和部分互连网状拓扑 55

2.5.6逻辑拓扑 56

2.6总结 56

2.7关键术语 58

2.8复习题 61

3.1电学基础 67

第3章 网络介质 67

3.1.1原子和分子 68

3.1.2物质的电属性 68

3.2电的测量 69

3.2.1电压 69

3.2.2电流 70

3.2.3瓦特 70

3.2.4电阻和阻抗 70

3.2.5电路 70

3.3铜介质 71

3.3.1美国线规 72

3.3.2双绞电缆 72

3.3.3屏蔽双绞电缆 72

3.3.4非屏蔽双绞电缆 73

3.3.5同轴电缆 74

3.3.6线缆规范和终结头 75

3.4.1电磁频谱 77

3.4光介质 77

3.4.2光的传播方式 78

3.4.3反射定律 79

3.4.4折射定律(斯奈尔定律) 79

3.4.5全反射 80

3.4.6光缆 80

3.4.7多模光纤 82

3.4.8单模光纤 82

3.4.9线缆的设计 83

3.4.10光纤网络的其他组件 83

3.4.11光标中的信号和噪声 84

3.4.12光纤的安装、保护和测试 85

3.5无线通信 87

3.5.1无线数据通信 87

3.5.2无线信号 88

3.5.3无线频段 89

3.5.4扩频技术 90

3.5.5FHSS和DSSS 90

3.6无线网络 91

3.6.1无线局域网组织和标准 91

3.6.2无线设备和技术 91

3.6.3无线局域网间如何通信 93

3.6.4身份验证和关联 93

3.6.5无线电波/微波频谱 94

3.6.6无线局域网上的信号和噪声 94

3.6.7无线安全 95

3.6.8WEP 95

3.6.9VPN、EAP和LEAP 95

3.7总结 96

3.8关键术语 98

3.9复习题 100

4.1学习基于频率线缆测试所需的背景知识 103

4.1.1波 103

第4章 线缆测试及局域网、广域网布线 103

4.1.2正弦波和方波 104

4.1.3指数和对数 105

4.1.4分贝 105

4.2从时间和频率观察信号 106

4.3时间和频率上的噪声 106

4.4模拟带宽与数字带宽 107

4.5网络介质上的信号和噪声 108

4.5.1铜缆和光缆的信号传输 108

4.5.2铜介质上的衰减和插入损耗 110

4.5.3铜介质上的噪声源 110

4.5.4线缆测试标准 112

4.6其他测试参数 113

4.6.1时基参数 114

4.6.2光缆测试 114

4.7.1局域网的物理层 115

4.7局域网布线 115

4.6.3一项新的布线标准 115

4.7.2园区内的以太网 116

4.7.3以太网介质和接头的要求 117

4.7.4连接介质 118

4.7.5UTP实现 119

4.8局域网连接设备 121

4.8.1中继器 121

4.8.3网桥 122

4.8.2集线器 122

4.8.4交换机 123

4.8.5无线网络介质 124

4.8.6主机的局域网连接:网卡和接口 126

4.9工作站和服务器 126

4.9.1对等网络 127

4.9.2客户/服务器网络 127

4.10广域网布线 129

4.10.1广域网的物理层 129

4.10.2广域网串行连接 130

4.10.3路由器与串行连接 131

4.10.4路由器与ISDNBRI连接 132

4.10.5路由器与DSL连接 133

4.10.6路由器与有线电视电缆的连接 134

4.10.7建立控制台连接 134

4.11总结 135

4.12关键术语 137

4.13复习题 139

第5章 以太网基础 141

5.1以太网发展历史 142

5.1.1以太网介绍 142

5.1.2IEEE以太网命名规则 143

5.1.3IEEE802.3/以太网和OSI模型 144

5.1.4MAC寻址 145

5.1.5成帧的基本内容 145

5.1.6以太网帧结构 147

5.1.7以太网帧字段 148

5.2以太网工作原理 149

5.2.1介质访问控制 150

5.2.2以太网MAC 150

5.2.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的操作 152

5.2.4以太网定时 152

5.2.5帧间间隔和和后退 154

5.2.6差错处理 155

5.2.7冲突和类型 156

5.2.8以太网错误 158

5.2.9以太网自动协商 160

5.2.10链路建立和全/半双工 162

5.3冲突域和广播域 163

5.3.1直连网络 163

5.3.2非直连网络 164

5.3.3冲突和冲突域 164

5.3.4分段 165

5.3.5第2层广播 166

5.3.6广播域 168

5.3.7数据流介绍 169

5.3.8网络分段 170

5.4总结 170

5.5关键术语 172

5.6复习题 174

第6章 以太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 177

6.110Mbit/s和100Mbit/s以太网 178

6.1.110Mbit/s版本以太网 178

6.1.210BASE5 180

6.1.310BASE2 181

6.1.410BASE-T 182

6.1.510BASE-T体系结构 183

6.1.6100BASE-TX 185

6.1.7100BASE-FX 187

6.1.8快速以太网体系结构 188

6.2吉比特、10Gbit和未来的以太网 189

6.2.11000Mbit/s版本的以太网(吉比特) 189

6.2.21000BASE-T 190

6.2.31000BASE-SX和1000BASE-LX 192

6.2.4吉比特以太网体系结构 194

6.2.510Gbit/s版本的以太网 195

6.2.610GbE介质、连接和体系结构 196

6.2.7以太网的未来 198

6.3以太网交换 199

6.3.1第2层桥接 200

6.3.2第2层交换 200

6.3.3微分段 201

6.3.4全双工传输 201

6.3.5等待时间 202

6.3.6交换模式 202

6.3.7生成树协议的介绍 203

6.4总结 205

6.5关键术语 206

6.6复习题 208

第7章 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 211

7.1TCP/IP介绍 211

7.1.1应用层 212

7.1.2传输层 213

7.1.3Internet层 214

7.1.4网络访问层 215

7.1.5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15

7.1.6Internet体系结构 216

7.2IP地址 217

7.2.132位点分十进制IP地址 218

7.2.2十进制和二进制转换 219

7.2.3IPv4寻址 221

7.2.4IP地址分类 222

7.2.5保留IP地址 224

7.2.6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226

7.2.7子网划分介绍 227

7.2.8IPv4与IPv6 228

7.3IP地址的分配、获取和分层 230

7.3.1获取IP地址 230

7.3.2静态分配IP地址 230

7.3.3地址解析协议 231

7.3.4反向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分配 233

7.3.5自举协议IP地址分配方法 234

7.3.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IP地址分配方法 235

7.3.7地址解析时的问题 236

7.4总结 237

7.5关键术语 238

7.6复习题 239

第8章 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 243

8.1被路由/可路由协议与路由选择协议 244

8.1.1路由选择概述 245

8.1.2路由选择与交换的比较 246

8.1.3被路由与路由选择的比较 248

8.1.4路径确定 250

8.1.5路由选择表 251

8.1.6路由选择算法和度量标准 252

8.1.7内部路由选择协议与外部路由选择协议 253

8.1.8路由选择协议 254

8.1.9IP是被路由协议 256

8.1.10分组在路由器中的传播和交换 257

8.1.11无连接与面向连接网络服务的比较 258

8.1.12IP分组的剖析 259

8.2子网划分的机制 260

8.2.1子网划分介绍及原因 260

8.2.2建立子网掩码地址 262

8.2.3创建子网 263

8.2.4通过与运算计算驻留子网络 264

8.3总结 265

8.4关键术语 266

8.5复习题 268

第9章 TCP/IP传输层与应用层 271

9.1理解TCP/IP传输层 271

9.1.1流控制 272

9.1.2会话的建立、维持和终止的概述 273

9.1.3三次握手 273

9.2滑动窗口 274

9.2.1确认 275

9.2.2TCP 276

9.2.3UDP 276

9.2.4TCP与UDP端口号 277

9.3TCP/IP应用层 278

9.3.1应用层介绍 278

9.3.2域名系统(DNS) 280

9.3.4HTTP 281

9.3.3FTP和TFTP 281

9.3.5SMTP 282

9.3.6SNMP 282

9.3.7Telnet 283

9.4总结 283

9.5关键术语 284

9.6复习题 285

第二部分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基础 291

第10章 广域网和路由器 291

10.1广域网的特征 291

10.1.1广域网设备 293

10.1.2广域网标准 293

10.1.3广域网连接的各种选择 295

10.2广域网路由器 301

10.2.1路由器的内部配置部件 302

10.2.3管理端口连接 305

10.2.2路由器的外部连接 305

10.2.4广域网中路由器的功能 306

10.2.5实验室广域网模拟 308

10.3总结 311

10.4关键术语 312

10.5复习题 313

第11章 路由器基础 317

11.1路由器启动顺序和Setup模式 317

11.1.2系统配置对话 318

11.1.1路由器启动顺序 318

11.1.3设置全局参数 319

11.1.4路由器的LED指示器 321

11.1.5路由器初始启动时的输出 322

11.2建立一个超级终端会话 323

11.3登录进入路由器 324

11.3.1键盘帮助 325

11.3.2路由器的帮助功能 328

11.4CiscoIOS软件的编辑命令 329

11.5路由器命令历史 330

11.6CiscoIOS软件基础 331

11.6.1CiscoIOS软件的运行 331

11.6.2CiscoIOS软件的功能 331

11.6.3showversion命令 332

11.6.4路由器用户界面 333

11.6.5路由器用户界面和各种模式 333

11.7对CiscoIOS软件进行故障排除 334

11.8总结 335

11.9关键术语 336

11.10复习题 337

第12章 路由器配置 341

12.1命令行用户界面的命令模式 341

12.1.1用户模式命令列表 342

12.1.2特权模式命令列表 342

12.1.3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344

12.1.4路由器的启动模式 345

12.2配置路由器的名称 346

12.3配置并保护路由器的口令 346

12.4研究show命令 347

12.5配置串行接口 349

12.6配置以太网接口 350

12.7执行路由器变更 350

12.8结束配置 351

12.8.1配置标准的重要性 351

12.8.2提供接口描述 351

12.8.3配置接口描述信息 351

12.8.4登录横幅 352

12.8.5配置当日消息 352

12.8.6主机名解析 353

12.8.7配置信息的备份和文档说明 354

12.9口令恢复 354

12.9.2口令恢复技术1 355

12.9.1口令恢复概述 355

12.9.3口令恢复技术2 356

12.10总结 358

12.11关键术语 359

12.12复习题 360

第13章 邻居和远程设备的学习 363

13.1CDP介绍 363

13.1.1通过CDP获得信息 364

13.1.2显示CDP的邻居 364

13.1.3执行、监控和维护CDP信息 365

13.1.4创建环境的网络映像 366

13.1.5禁用CDP和CDP故障排除 367

13.2获取远程设备的信息 367

13.2.1远程登录(Telnet) 367

13.2.2其他的连通性测试 369

13.3总结 373

13.4关键术语 374

13.5复习题 375

第14章 管理CiscoIOS软件 377

14.1路由器加电/启动顺序的阶段 377

14.2定位和加载CiscoIOS软件 378

14.2.1使用bootsystem命令 378

14.2.2配置寄存器的值 380

14.2.3显示当前运行的CiscoIOS软件版本 380

14.3管理CiscoIOS软件映像 381

14.3.1CiscoIOS软件命名规则 382

14.3.2使用TFTP管理配置文件 383

14.3.3使用超级终端管理配置文件 385

14.3.4使用TFTP管理CiscoIOS软件映像 386

14.3.5使用ROMmon管理CiscoIOS软件映像 387

14.3.6检验文件系统 391

14.4总结 392

14.5关键术语 393

14.6复习题 394

第15章 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 397

15.1路由选择基础 397

15.1.1路由器如何为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选择路由 398

15.1.2网络和主机寻址 398

15.1.3路径选择和分组交换 398

15.1.4被路由协议与路由选择协议 399

15.1.5网络层协议操作 400

15.1.6多协议路由选择 400

15.2静态路由选择 400

15.2.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400

15.2.2静态路由的目的 400

15.2.3静态路由的操作 401

15.2.4配置静态路由 402

15.2.6配置默认路由转发 403

15.2.5如何使用默认路由 403

15.2.7检验静态路由的配置 404

15.2.8静态路由配置的故障排除 405

15.3动态路由选择概述 405

1.5.3.1路由选择协议例子 406

15.3.2路由选择协议和自治系统的目的 406

15.3.4如何用多种度量标准来确定网络路径的距离 407

15.4识别路由选择协议的种类 407

15.3.3动态路由选择操作 407

15.4.1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特性 408

15.4.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基础 409

15.4.3混合路由选择协议特性 411

15.5配置路由器使用路由选择协议 411

15.6自治系统和IGP与EGP 412

15.7总结 412

15.8关键术语 413

15.9复习题 414

16.1初始路由器配置 417

第16章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417

16.2距离矢量路由选择 418

16.2.1通过距离矢量协议维护路由选择信息 418

16.2.2多路径上的负载均衡 418

16.2.3如何在距离矢量中产生路由选择环路 419

16.2.4定义一个最大值来防止计数到无穷大 420

16.2.5通过水平分割消除路由选择环路 421

16.2.6路由中毒 421

16.2.7用触发更新避免路由选择环路 422

16.2.8用抑制定时器防止路由选择环路 422

16.2.9防止通过接口发布路由选择更新 423

16.3检查路由选择表 423

16.3.1showiproute命令 424

16.3.2确定最后的可用网关 424

16.3.5确定路由的管理距离 425

16.3.4确定从源到目的的第2层和第3层地址 425

16.3.3确定路由的源和目的 425

16.3.6确定路由的度量标准 426

16.3.7确定路由的下一跳 426

16.3.8确定最近的路由更新 427

16.3.9注意到达目的的多条路径 428

16.4RIP的特性 428

16.4.1在IP网络中启动RIP 429

16.4.2使用ipclassless命令 430

16.4.3常见的RIP配置问题 430

16.4.4检验RIP的配置 432

16.4.5RIP的故障排除 433

16.4.6RIP的负载均衡 435

16.4.7结合静态路由和RIP 436

16.5IGRP 437

16.5.1IGRP特性 438

16.5.2IGRP度量标准 438

16.5.3内部、系统和外部IGRP路由 439

16.5.4IGRP的稳定特性 440

16.5.5配置IGRP 441

16.5.6检验IGRP的配置 441

16.5.7IGRP的故障排除 443

16.6总结 444

16.7关键术语 446

16.8复习题 447

第17章 TCP/IP差错消息和控制消息 451

17.1IP协议在差错控制中的功能和角色 451

17.2ICMP 452

17.2.1ICMP消息传送 452

17.2.2差错报告与差错纠正 452

17.2.3不可达网络 453

17.2.4用ping测试目的网络的可达性 454

17.2.6ICMP消息格式:回应消息 456

17.2.5检测超长的路由 456

17.2.7ICMP消息格式:目的不可达消息 457

17.2.8其他差错报告 458

17.3TCP/IP协议集控制消息 458

17.3.1ICMP重定向/改变请求 458

17.3.2时钟同步和传送时间估计 459

17.3.3信息请求和应答消息的格式 460

17.3.4地址掩码请求 460

17.3.5路由器发现消息 461

17.3.6路由器恳求消息 462

17.4拥塞和流控消息 462

17.5总结 462

17.6关键术语 464

17.7复习题 465

第18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处理 467

18.1网络测试介绍 467

18.1.1故障排除的结构化方法 468

18.1.3使用指示灯排除第1层的故障 469

18.1.2OSI各层的测试 469

18.1.4使用showinterface命令排除第2层的故障 470

18.1.5使用ping命令排除第3层的故障 470

18.1.6使用traceroute排除第3层的故障 472

18.1.7使用Telnet处理第7层的故障 472

18.2使用showinterface和showinterfaces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473

18.3使用showcdpneighbors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475

18.4使用showiproute和showipprotocols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476

18.5使用showcontrollersserial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478

18.6debug介绍 479

18.7总结 481

18.8关键术语 482

18.9复习题 483

第19章 深入理解TCP 485

19.1TCP/IP协议集 485

19.1.1TCP/IP协议栈与应用层 486

19.1.2TCP/IP协议栈与传输层 487

19.1.3TCP和UDP分段格式 488

19.1.4TCP运作 489

19.1.5三次握手 489

19.1.6同步中的拒绝服务攻击 490

19.1.7窗口技术和窗口大小 490

19.1.8序列号 491

19.1.9正确的ACK 491

19.2.1主机之间的多会话 492

19.2传输层端口综述 492

19.1.10UDP运作 492

19.2.2服务端口号 494

19.2.3客户端口号 494

19.2.4端口编号和知名的端口号 494

19.2.5主机之间的多会话例子 495

19.2.6比较MAC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 495

19.3TCP/IP与Internet层 495

19.4总结 496

19.3.1ARP如何工作 496

19.5关键术语 497

19.6复习题 498

第20章 访问控制列表 501

20.1ACL概述 501

20.2为什么建立ACL 502

20.3创建ACL:为什么顺序至关重要 503

20.4使用ACL 503

20.5ACL如何工作 503

20.7为每个ACL分配惟一的编号 505

20.6ACL配置任务 505

20.8使用通配符掩码位 506

20.8.1使用通配符any 507

20.8.2使用通配符host 507

20.9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508

20.10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510

20.10.1为ICMP配置扩展ACL 512

20.10.5默认状态下的扩展ACL 513

20.10.4为UDP配置扩展ACL 513

20.10.2为IGMP配置扩展ACL 513

20.10.3为TCP配置扩展ACL 513

20.11命名访问控制列表 514

20.12放置ACL 516

20.13防火墙 517

20.13.1带防火墙的ACL 518

20.14限制虚拟终端访问 518

20.15验证访问控制列表 519

20.16总结 519

20.17关键术语 521

20.18复习题 522

第三部分 附录 527

附录A 结构化布线 527

附录B 术语表 587

附录C 复习题答案 5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