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免疫力与健康
免疫力与健康

免疫力与健康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华新,孙景泰主编;张小平,崔海宏,吕新海副主编;于文秀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8604050
  • 页数:479 页
图书介绍:内容提要:本书简明系统地讲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及其调节、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等;以及采用体育锻炼、营养膳食、心理因素、娱乐活动和中医特色保健疗法提高免疫力的措施等。内容简明扼要、材料丰富新颖、方法实用有效、语言通俗易懂,可用于健身强体的广大朋友保健指导,也可供医疗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
《免疫力与健康》目录

第一章 健康长寿靠免疫正能量 2

第一节 免疫与免疫力 2

一、免疫 2

二、免疫力 7

(一)固有性免疫力 8

(二)适应性免疫力 9

(三)人体三道防线 10

第二节 免疫的正能量 11

一、免疫应答作用及其种类 11

(一)固有免疫应答及效应种类 12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及效应种类 13

二、免疫正能量及其特征 15

(一)免疫正能量的概念 15

(二)免疫正能量的特征 16

第三节 免疫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23

一、免疫与健康 23

二、免疫与亚健康 24

三、免疫与感染 25

四、免疫与变态反应 26

五、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7

六、免疫与免疫缺陷病 28

七、免疫与肿瘤 29

八、免疫与器官移植 31

九、免疫相关性疾病 32

十、免疫与衰老 35

第二章 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8

第一节 免疫器官和组织 38

一、胸腺 39

(一)胸腺的结构 39

(二)胸腺的功能 39

二、骨髓 40

(一)骨髓的结构 40

(二)骨髓的功能 41

三、淋巴结 42

(一)淋巴结的结构 42

(二)淋巴结的功能 43

四、脾脏 44

(一)脾脏的结构 44

(二)脾脏的功能 44

五、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5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45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46

第二节 免疫细胞 47

一、淋巴细胞 47

(一)T淋巴细胞 47

(二)B淋巴细胞 52

(三)自然杀伤细胞 58

二、抗原提呈细胞 62

(一)树突状细胞 63

(二)单核吞噬细胞 65

(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67

(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 68

三、其他免疫细胞 71

(一)骨髓干细胞 72

(二)中性粒细胞 73

(三)嗜酸粒细胞 75

(四)嗜碱粒细胞 77

(五)红细胞 77

第三节 免疫分子 79

一、免疫球蛋白 79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80

(二)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特性 80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82

二、补体 83

(一)补体的一般特征 83

(二)补体的理化性质 84

(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84

三、细胞因子 86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与共同特征 86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87

(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89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 90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与类别 90

(二)CD的概念与功能 91

五、细胞黏附分子 92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92

第三章 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96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别 96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96

二、免疫应答的类别与特点 97

(一)固有免疫应答 97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99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01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 102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03

(一)感应识别阶段 103

(二)活化增生阶段 103

(三)清除效应阶段 103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104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04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05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106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 107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07

(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08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11

第三节 免疫调节 116

一、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117

(一)MHC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117

(二)免疫应答特异性的遗传控制 118

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119

(一)可溶性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119

(二)膜分子的调节作用 122

三、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124

(一)T细胞 125

(二)B细胞 127

(三)巨噬细胞 128

(四)NK细胞 129

四、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 129

(一)负调节 130

(二)正调节 130

五、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131

(一)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 132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134

第四章 人体不同时期免疫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37

第一节 人体不同时期免疫力的变化 137

一、婴幼儿期免疫特点 137

(一)固有免疫应答 137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138

二、童年期免疫特点 140

(一)固有免疫应答 140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141

三、青年期免疫力表现 142

(一)固有免疫应答特点 143

(二)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44

(三)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45

四、中年期免疫力的变化 146

(一)免疫功能变化特点 146

(二)免疫力变化的表现 147

五、老年期免疫力的变化 147

(一)免疫器官及其变化 147

(二)免疫细胞及其变化 148

(三)免疫分子及其变化 149

第二节 免疫力的影响因素 151

一、生物因素 151

二、物理因素 153

(一)气象因素 154

(二)电磁辐射 155

(三)噪声与振动 156

(四)海水与矿泉 157

(五)日光 160

三、化学因素 162

四、营养 163

(一)蛋白质 164

(二)糖类 164

(三)脂肪 165

(四)矿物质 166

(五)维生素 169

五、运动 174

六、职业 176

(一)颗粒粉尘接触者 176

(二)作息不规律者 177

(三)劳动强度过大者 177

(四)化工或重金属接触者 177

(五)建筑与装修工 178

七、心理 178

八、睡眠 181

(一)良好的睡眠可增强免疫功能 181

(二)睡眠障碍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182

(三)睡眠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183

第五章 免疫性疾病 184

第一节 超敏反应 184

一、概念、分类及特点 184

(一)概念 184

(二)分类 185

(三)基本特点 185

二、Ⅰ型超敏反应 186

(一)概念与特征 186

(二)发生机制 187

(三)常见疾病 188

三、Ⅱ型超敏反应 192

(一)概念与特征 192

(二)发生机制 193

(三)常见疾病 193

四、Ⅲ型超敏反应 196

(一)概念与特征 196

(二)发生机制 197

(三)常见疾病 198

五、Ⅳ型超敏反应 201

(一)概念与特征 201

(二)发生机制 201

(三)常见疾病 202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204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特点 204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204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205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206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206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207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损伤机制 208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免疫损伤 208

(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210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210

(一)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 210

(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12

(三)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213

(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213

五、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14

(一)甲状腺自身免疫病 214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16

(三)结节性多动脉炎 217

(四)溃疡性结肠炎 218

(五)皮肌炎 219

(六)硬皮病 220

(七)天疱疮 221

(八)混合结缔组织病 222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 223

一、免疫缺陷病的概念与特点 223

(一)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223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223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24

(一)常见体液免疫缺陷病 224

(二)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 227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 229

(四)吞噬细胞缺陷病 232

(五)补体系统缺陷病 235

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37

(一)诱发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237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241

第四节 免疫与肿瘤 246

一、肿瘤抗原及其分类 246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与来源 246

(二)肿瘤抗原的分类 248

二、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249

(一)机体的免疫功能 250

(二)肿瘤的免疫原性 250

(三)细胞免疫是主力 251

(四)抗体作用的两重性 251

(五)炎症反应与肿瘤 252

三、肿瘤的免疫逃逸 252

(一)肿瘤细胞抗原的缺失 253

(二)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 253

(三)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 253

(四)肿瘤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 254

(五)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作用 254

四、肿瘤的免疫治疗 254

(一)主动免疫治疗 255

(二)被动免疫治疗 256

(三)免疫调节药 257

第五节 移植免疫 258

一、器官移植的概念与种类 258

(一)器官移植的概念 258

(二)临床器官移植的种类 259

二、移植反应的免疫学基础 260

(一)MHC抗原的作用 260

(二)T细胞的作用 261

(三)B细胞的作用 261

(四)肥大细胞的作用 262

(五)免疫营养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262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与表现 262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 262

(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263

(三)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64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265

(一)供者的选择 265

(二)抑制受者的免疫反应 266

(三)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267

五、应用免疫抑制药需注意的问题 267

(一)免疫抑制不足的危害 267

(二)免疫抑制过度的不良后果 269

(三)常用的免疫抑制药 270

第六章 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274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检测 274

一、T淋巴细胞的检测 275

(一)T淋巴细胞总数的检测 275

(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276

(三)T细胞功能的检测 277

二、B淋巴细胞的检测 278

(一)B细胞总数的测定 278

(二)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279

(三)B细胞功能的检测 280

三、NK细胞的检测 281

(一)检测方法 281

(二)正常参考值范围 281

(三)临床意义 281

四、中性粒细胞的检测 282

(一)趋化功能测定 282

(二)吞噬杀菌功能的测定 283

五、巨噬细胞的检测 284

(一)检测方法 284

(二)正常值参考范围 284

第二节 免疫分子的检测 284

一、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285

(一)免疫检测技术 285

(二)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286

二、补体的测定 288

(一)总补体活性测定 288

(二)单个补体成分测定 289

三、细胞因子的测定 291

(一)免疫检测方法 292

(二)正常值参考范围 292

(三)临床意义 292

第三节 自身抗体的测定 294

一、免疫检测技术方法 294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 294

(二)酶联免疫吸附法 295

(三)免疫印迹技术 295

(四)速率散射比浊法 295

二、正常值参考范围 296

三、临床意义 296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测定 299

一、免疫学检测方法 299

(一)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 299

(二)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 300

二、正常参考值 300

三、临床意义 301

第七章 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方法和措施 304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免疫力 304

一、运动与免疫力 304

二、有氧运动及其特征和种类 307

(一)有氧运动的概念 307

(二)有氧运动的特征 308

(三)有氧运动的种类 310

(四)有氧运动的衡量指标 311

三、过度运动对人体的危害 313

四、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314

五、有氧运动的常见项目 316

第二节 营养与免疫力 320

一、营养免疫学的概念 320

二、营养素与免疫功能 321

(一)蛋白质 321

(二)脂类 323

(三)糖类 324

(四)维生素 327

(五)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330

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 331

(一)平衡膳食的概念 331

(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构成 332

(三)中国传统膳食结构的优势 334

四、营养失衡的危害 336

(一)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336

(二)几种严重的营养缺乏症 338

五、食疗养生与免疫功能 343

(一)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食品 343

(二)合理饮食与四季食疗养生 344

(三)改善体质功能应注意饮食宜忌 345

第三节 心理因素与免疫力 348

一、心理与应激状态的概念 348

(一)心理的概念 348

(二)应激状态 349

二、心理和应激状态与免疫力的关系 349

(一)心理压力与免疫力的关系 349

(二)应激状态与免疫力的关系 350

三、心理调节的意义和方法 352

(一)心理调节的意义 352

(二)心理调节的原则和方法 353

四、心理失衡的预防 356

(一)走出心理失衡的误区 356

(二)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357

第四节 娱乐活动与免疫力 359

一、娱乐活动是构成健康的重要因素 359

二、娱乐活动与免疫力的关系 361

三、中医对音乐保健的认识 364

四、能提高免疫力的娱乐活动 365

第五节 中医特色保健疗法与免疫力 369

一、中医特色保健疗法的历史渊源 369

二、中医特色保健疗法的理论基础 370

三、中医特色保健疗法的种类 371

四、中医理疗与现代物理疗法的关系 373

五、中医特色保健疗法重点介绍 374

(一)按摩 374

(二)针法 377

(三)灸法 378

(四)拔罐 380

(五)刮痧 383

(六)调摄精神情志 384

(七)穴位免疫疗法 390

第六节 药物与免疫力 391

一、影响免疫力的药物分类 391

(一)免疫增强剂 391

(二)免疫调节剂 392

(三)生物免疫制剂 393

(四)中药免疫制剂 395

(五)免疫抑制剂 395

二、常用的免疫疫苗 396

三、常用的免疫菌苗 402

四、常用的类毒素和免疫血清 415

五、常用的免疫增强药物 427

(一)生物制品与生化制剂 427

(二)中药及其制剂 451

附录 英中文缩略词对照 4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