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艾滋病防治指南
实用艾滋病防治指南

实用艾滋病防治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莲芝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0829149
  • 页数:784 页
图书介绍:
《实用艾滋病防治指南》目录

第一章 艾滋病的发现和起源 1

第一节 艾滋病的发现 1

第二节 艾滋病的起源 3

第二章 艾滋病的病原学 8

第一节 艾滋病的病原体 8

第二节 HIV的生物学特性 10

第三节 HIV的分子生物学 15

第四节 HIV的分型 25

第一节 人体免疫细胞 27

第三章 艾滋病的免疫学 27

第二节 HI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 28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异常表现 28

第四节 血清学的异常变化 37

第五节 细胞因子的异常 39

第六节 免疫异常 41

第七节 免疫抑制与艾滋病的易感性 43

第八节 免疫损伤机理 45

第四章 艾滋病的发病学 47

第一节 艾滋病的发病过程 47

第二节 影响艾滋病发病和发展进程的因素 49

第三节 发病机理 53

第四节 发病特征 56

第五节 艾滋病发病与发病规律的新认识 62

第五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66

第一节 艾滋病的流行病史 66

第二节 传染源 68

第三节 传播途径 70

第四节 流行特征 79

第五节 职业性感染 83

第六节 全球及世界主要国家HIV/AIDS现况 84

第七节 全球地区分布差别 90

第八节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99

第九节 我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06

第十节 1999年全球和我国艾滋病的疫情 108

第十一节 艾滋病发展趋势 109

第六章 艾滋病与同性恋 113

第一节 什么是同性恋 113

第二节 同性恋的存在 113

第三节 同性恋的形成 114

第四节 对待同性恋的态度 115

第五节 艾滋病在男性同性恋中爆发 115

第六节 同性恋导致艾滋病的原因 116

第七节 同性恋传播HIV的危险性 117

第八节 同性恋中艾滋病的发病率 118

第九节 预防措施 119

第七章 艾滋病与吸毒 121

第一节 吸毒的影响 121

第二节 吸毒与传播HIV 122

第三节 吸毒造成HIV的流行 123

第四节 我国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 124

第五节 我国预防和控制HIV经吸毒传播的政策和原则 124

第六节 控制HIV经吸毒传播 125

第一节 妇女HIV/AIDS流行概况 127

第八章 艾滋病与妇女 127

第二节 妇女HIV感染因素 130

第三节 妇女对HIV的易受感染性 131

第四节 HIV感染的母婴传播 133

第五节 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 135

第六节 母婴垂直传播的确定 137

第七节 妇女艾滋病的临床特点 138

第八节 HIV感染时的妇产科情况 139

第九节 HIV感染者的妊娠问题 141

第十节 产妇处理 142

第十一节 妇女艾滋病的预防 144

第九章 艾滋病与性传播疾病 147

第一节 性病概述 147

第二节 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流行史 147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的危害 149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方式 150

第五节 艾滋病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 151

第六节 艾滋病和STD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 152

第七节 STD促进HIV的传播 153

第八节 HIV/AIDS改变STD的自然病程和治疗反应 156

第九节 STD的防治与AIDS的防治相结合 160

第十节 防治措施 162

附件1 HIV感染的检测、初期处理和安排治疗 164

第十章 艾滋病的病理学 170

第一节 淋巴结和脾脏 170

第二节 骨髓 171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 172

第四节 神经系统 173

第五节 恶性肿瘤 174

第六节 机会性感染 175

第七节 肺部 177

第八节 心血管 178

第九节 肝脏病变 179

第十节 消化道 180

第十一节 泌尿生殖系统 180

第十二节 眼部 181

第十三节 口腔病变 181

第十四节 皮肤损害 182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结核 183

第一节 流行病学 183

第二节 结核病流行与HIV感染的相互影响 184

第三节 HIV感染导致结核病发病的机理及发病方式 186

第四节 HIV相关结核病的病理学 187

第五节 HIV感染者并发结核病的特点 188

第六节 HIV感染给结核病带来的影响 189

第七节 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时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90

第八节 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预防 195

第九节 非结核性分支杆菌病 198

第十二章 艾滋病与寄生虫感染 202

第一节 卡氏肺囊虫病 202

第二节 弓形体病 203

第三节 隐孢子虫病 205

第五节 贾弟虫病 206

第四节 微孢子虫病 206

第六节 粪类圆线虫病 207

第七节 其他寄生虫感染 207

第十三章 艾滋病与真菌感染 208

第一节 念珠菌病 208

第二节 隐球菌病 210

第三节 曲霉菌病 211

第四节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211

第五节 球孢子菌病 212

第七节 青霉菌病 213

第六节 毛霉菌病 213

第十四章 艾滋病与病毒性感染 214

第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214

第二节 单纯疱疹 216

第三节 带状疱疹 216

第四节 乳多空病毒感染 217

第十五章 艾滋病与细菌感染 218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 22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22

第三节 泌尿道感染 224

第四节 细菌性心内膜炎 224

第五节 其他细菌性感染 225

第六节 HIV感染者细菌感染的治疗 226

第十六章 艾滋病与恶性肿瘤 229

第一节 卡波西肉瘤 229

第二节 淋巴瘤 235

第十七章 艾滋病与神经系统病变 237

第一节 艾滋病的中枢神经系统 237

第二节 原发性HIV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238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性感染 244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247

第十八章 艾滋病与消化系统 249

第一节 艾滋病在消化系统的致病机理 249

第二节 消化系统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 252

第三节 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253

第四节 消化系统肿瘤 257

第十九章 艾滋病与肝脏损害 259

第一节 艾滋病时的肝脏 259

第二节 肝脏病变的检测 260

第三节 肝脏病变的临床 261

第二十章艾滋病与呼吸系统病变 269

第一节 艾滋病时的肺部损害 269

第二节 肺部病变的诊断 270

第三节 肺部主要病变 273

第二十一章 艾滋病与心血管系统病变 278

第一节 心血管病变 279

第二节 心脏病变的临床 281

第二十二章 艾滋病与血液系统病变 282

第一节 外周血变化 282

第二节 骨髓变化 283

第三节 血液系统病变的发病机理 284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 284

第二十三章 艾滋病与泌尿系统病变 287

第一节 肾脏损害的病因 287

第二节 肾脏病变 287

第三节 病理改变 288

第四节 发病机理 289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90

第二十四章 艾滋病和眼、耳鼻喉、口腔病变 292

第一节 眼部病变 292

第二节 耳鼻咽喉科病变 294

第三节 口腔病变 295

第二十五章 艾滋病与皮肤病变 298

第一节 非感染性皮肤损害 298

第二节 感染性皮肤损害 300

第三节 皮肤肿瘤 302

第一节 外科医师参与艾滋病治疗的需要 303

第二十六章 艾滋病的外科问题 303

第二节 艾滋病时发生有关的外科方面疾病 304

第三节 艾滋病时需要进行的外科治疗 304

第四节 艾滋病病人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 307

第五节 外科感染HIV的危险 308

第二十七章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309

第一节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309

第二节 几种临床分期方法 318

第二十八章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 324

第一节 血清学诊断 326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331

第三节 病原学诊断中的若干问题 334

第四节 尿液和唾液的HIV抗体测定 337

第五节 淋巴细胞检查 338

第六节 血清学变化 340

第七节 机会性感染的病原检测 340

第八节 一般实验检查 342

附件2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 343

附件3 HIV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355

附件4 HIV抗体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估方案 357

第一节 艾滋病的病例定义 361

第二十九章 艾滋病的病例定义和诊断标准 361

第二节 我国HIV/AIDS的诊断标准 364

第三节 应用于非洲的艾滋病临床病例定义 368

第四节 泛美卫生组织艾滋病病例定义(Caracas病例定义) 370

第五节 WHO关于艾滋病监测的诊断标准 371

第六节 CDC制订的艾滋病诊断标准 373

第七节 欧洲艾滋病监测的诊断标准 386

第三十章 小儿艾滋病 387

第一节 发病机制 388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388

第三节 免疫学特点 389

第四节 临床特点 390

第五节 小儿艾滋病诊断标准 395

第六节 小儿HIV感染分类 398

第七节 HIV疾病进展的标志 402

第八节 小儿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 403

第九节 治疗 405

第十节 预防对策 409

第十一节 对感染HIV的妇女所生育小儿的随访 412

第十二节 对已感染HIV小儿的处理 417

第十三节 预后 422

第一节 抗病毒治疗 424

第三十一章 艾滋病的治疗 424

第二节 免疫治疗 452

第三节 基因治疗 456

第三十二章 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 458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 458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原则 459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的记载 462

第四节 抗艾滋病中草药的筛选 465

第五节 抗艾滋病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468

第六节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着眼点 471

第七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关问题的探讨 473

第三十三章 艾滋病的护理 478

第一节 艾滋病护理的重要性 479

第二节 怎样才能做好护理工作 479

第三节 医院内的护理 480

第四节 家庭护理 483

第五节 临终关怀护理 485

第六节 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485

第三十四章 艾滋病与疫苗 488

第一节 疫苗需求的迫切性 488

第二节 有效的HIV疫苗的可能性 489

第三节 HIV疫苗研制的困难性 490

第四节 理想的HIV疫苗 491

第五节 安全有效的HIV疫苗 492

第六节 HIV疫苗的策略考虑 494

第七节 HIV疫苗的种类 495

第八节 HIV疫苗研制中的问题 503

第九节 合理设计疫苗的困难和正确研制HIV疫苗的方法 505

第十节 HIV疫苗的发展前景 506

第十一节 HIV疫苗的研究进展 507

第一节 医务人员感染HIV的危险性 510

第三十五章 艾滋病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预防 510

第二节 预防HIV在医院传播的措施 511

第三节 各种医疗操作时的防护 514

第四节 实验室的防护 517

第五节 病理解剖时的防护 518

第六节 遗体处理 519

第七节 其他人员的预防 519

第八节 工作人员意外感染的处理 520

第九节 消毒 522

附件5 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526

附件6 微生物实验室2级与3级生物安全实验要求 529

第一节 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的重要策略 536

第三十六章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536

第二节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重要地位 537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实际效果 537

第四节 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策略、内容和目的 538

第五节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 539

第六节 健康促进的实施原则 540

第七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设计 542

第八节 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545

附件7 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提纲(试行) 547

附件8 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 566

附件9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571

第三十七章 艾滋病的防治结合生殖健康服务 578

第一节 艾滋病防治结合生殖健康的必要性 578

第二节 艾滋病防治结合生殖健康的可行性 580

第三节 艾滋病防治结合生殖健康的可接受性 581

第四节 如何开展工作 584

第三十八章 艾滋病的干预措施 586

第一节 干预措施的意义 586

第二节 干预措施的总目标和策略 587

第三节 干预措施的目标人群 588

第四节 安全行为及其干预措施 590

第一节 艾滋病监测 594

第三十九章 艾滋病的监测、检测和控制血液传播 594

第二节 艾滋病检测 598

第三节 监测和检测工作的行政管理 600

第四节 控制血液传播 603

附件10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607

附件11 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 612

第四十章 艾滋病咨询 616

第一节 咨询与艾滋病咨询 616

第二节 咨询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617

第三节 咨询间应建立的关系 618

第四节 咨询的要求和目的 618

第五节 咨询的内容、形式和类型 620

第六节 咨询技巧 621

第七节 咨询员的条件和职责 623

第八节 咨询的原则 624

第九节 某些类型咨询的要点 626

第十节 开展HIV抗体检测前后为什么要谈话 629

第十一节 咨询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分析 630

第十二节 感染HIV后的心理反应 632

第十三节 艾滋病求助热线 634

附件12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后谈话指南 636

第一节 对经济的影响 659

第四十一章 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659

第二节 对人类精神心理的影响 660

第三节 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662

第四节 对政策法律的影响 663

第五节 对教育的影响 664

第六节 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665

第七节 对妇女的影响 666

附件13 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 667

第四十二章 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和规划 672

第一节 全球艾滋病控制策略 672

第二节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 674

第三节 我国艾滋病控制策略 675

第四节 我国控制艾滋病规划的制定 677

附件14 全球艾滋病战略执行摘要 682

附件15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中长期规划(1998年~2010年) 685

第四十三章 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696

第一节 国外政府多部门参与艾滋病的控制工作 696

第二节 我国政府多部门参与艾滋病的控制工作 698

第三节 政府有关部门在控制艾滋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699

附件16 国家有关部委(团体)关于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 706

第一节 什么是非政府组织 713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在参与艾滋病中所起的作用 713

第四十四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 713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在控制艾滋病工作中的重要性 714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内容 715

第五节 中国预防艾滋病的非政府组织特点 716

附件17 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活动共同行动纲领 717

第四十五章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及其主要文件 721

第一节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721

第二节 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制定指南 725

第三节 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行为资料的收集 729

第四节 重点突出地拓展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 732

附件18 巴黎艾滋病首脑会议宣言 736

第四十六章 全球艾滋病防治的成功经验(成功的干预措施) 740

第一节 确保安全血液供应及防止血液制品的HIV传播 740

第二节 阻断HIV的母婴传播 741

第三节 减少静脉注射毒品者中的HIV传播 741

第四节 控制性途径传播HIV 742

第五节 改变同性恋和双性恋男子人群的行为 743

第六节 防止医疗环境的HIV感染 743

第四十七章 世界艾滋病日 744

附件19 关于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749

参考文献 751

英文缩略词 7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