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实用抗生素
实用抗生素

实用抗生素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弼康编撰
  • 出 版 社:新医书局
  • 出版年份:1952
  • ISBN: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
《实用抗生素》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青霉素 1

第一章 概说 1

第二章 历史 3

第三章 制造 6

第一节 基本条件 6

第二节 霉菌品种 7

1.亚种之特性 7

2.品种之改良 8

第三节 培养基 9

1.表面培养法 12

第四节 培养法 12

2.深液培养法 13

第五节 浸提法 14

第六节 冰冻乾燥法 15

第七节 结晶法 16

第四章 种类 17

第五章 微生物敏感性 18

第一节 敏感性之概况 18

第二节 敏感性之测定 21

1.kolmer氏法 21

2.改良琼脂小板法 22

第一节 牛津单位 23

第六章 单位及标准 23

4.放射状划线法 23

3.沟渠平板法 23

第二节 美国主要标准 24

第三节 国际标准及国际单位 25

第七章 试验细菌 26

第八章 生物检定法(定量) 28

第一节 圆筒平板法 29

第二节 小杯平板法 36

第三节 滤纸片法 37

第四节 顺序稀释法 37

第五节 Rammelkamp氏改良法 39

第六节 混浊度法 41

第七节 载玻片法 42

第八节 毛细管法 43

第九节 Fleming氏改良法 43

第十节 Heilman氏半固体组织法 44

第十一节 其他 44

第九章 化学检定法(定量) 45

第一节 Murtargh氏法 45

第二节 比色定量法 45

第十章 制剂之定量法 46

第十一章 理化性状 49

第一节 化学构造 49

1.固体之安定性 50

第四节 安定性 50

第三节 化学性质 50

第二节 纯度 50

2.溶液之安定性 51

3.其他对安定性之影响 52

第五节 毒性 53

第六节 副作用 54

1.局部刺? 54

2.皮肤过敏反应 54

3.其他反应现象 57

4.Herkheimer氏反应 57

5.硬脑膜內注射之反应 57

第一节 吸收与排泄 58

第十二章 药理 58

1.脊管內注射法 60

第二节 体液中的分布 61

第三节 抗菌作用 63

1.抗菌作用之理论 63

2.抗菌作用之确定 64

3.抗菌作用之特点 64

4.协同作用 65

5.拮抗作用 66

6.细菌的抗青霉素性抗药性) 66

7.与磺胺类药物之比较 67

第四节 对其他微生物之作用 68

第一节 注射用制剂 69

第十三章 制剂 69

第五节 对毒素之作用 69

第二节 口服用制剂 71

第三节 局部用制剂 72

第十四章 用法 74

第一节 全身应用 74

1.肌肉分次注射法 74

2.肌肉连续滴注法 76

3.皮下注射法 76

4.静脉分次注射法 77

5.静脉连续滴注法 77

6.骨髓內注射法 78

7.口服法 78

第二节 局部应用 79

2.大脑池注射法 81

3.侧室內注射法 81

4.胸腹腔关节腔注射法 81

5.创伤应用 82

6.皮肤科局部应用 82

7.眼科局部应用 82

8.吸入法 83

9.口含法 83

第三节 肌肉连续滴注器械 83

第二节 决定剂量的原则 86

第一节 决定剂量的因素 86

第十五章 剂量 86

第三节 体內最小有效浓度 87

第四节 注射时距与剂量 88

第十六章 适应症 89

第十七章 非适应症 91

第十八章 临床应用 92

8.产褥热 93

第一节 葡萄球菌传染 93

1.菌血症 93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93

5.脓胸 94

4.肺炎 94

3.慢性骨髓炎 94

6.中耳炎与乳突炎 95

7.脑膜炎 95

8.海绵窦栓塞 95

9.侧窦栓塞 95

10.创伤传染 95

11.?疽,疔疮 95

12.蜂窝织炎 96

13.关节炎 96

14.心內膜炎 96

第二节 溶血性链球菌传染 96

4.脑膜炎 97

1.丹毒 97

3.急性中耳炎与乳突炎 97

2.急性扁桃体炎与猩红热 97

5.心內膜炎 98

6.腹膜炎 98

7.肺炎与脓胸 98

第三节 厌气性链球菌传染 99

第四节 亚急性细菌性心內膜炎 99

第五节 淋球菌传染 101

第六节 脑膜炎球菌传染 101

1.大叶肺炎 102

第七节 肺炎双球菌传染 102

2.脓胸 103

3.脑膜炎 103

44心內膜炎 104

5.其他 104

第八节 梭菌传染 105

1.气性坏疽及恶性水肿 105

2.破伤风 105

第九节 梅毒螺旋体传染 106

1.早期梅毒 106

4.心脏血管性梅毒 107

5.眼梅毒 107

2.隐性梅毒 107

3.良性晚期梅毒 107

6.梅毒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108

7.神经梅毒 108

8.预防产前梅毒 108

9.婴儿先天梅毒 109

10.晚期先天性梅毒 109

第十节 放线菌病 109

第十一节 炭疽病 109

第十四节 回归热 110

第十五节 雅司病 110

第十三节 Weil氏病 110

节十二节鼠咬热 110

第十六节 类丹毒 111

第十七节 白喉 111

第十八节 混合传染 111

第十九节 急性颗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112

第二十节 其他局部治疗 113

1.眼科 113

2.口腔科 113

3.呼吸道传染 113

4.皮肤科 113

第二十一节 预防应用 114

第十九章 细菌学上之用途 114

第一节 霉菌品种 116

第二章 制造 116

第一章 概说 116

第二篇 链霉素 116

第二节 革兰氏阴性杆菌传染 117

节二节培养基 118

第三节 培养法 119

第四节 提炼法 120

第五节 鉴定 121

第三章 细菌敏感性 122

第一节 敏性感之概况 122

第二节 敏感性之测定Buggs氏稀释法 125

第四章 单位 126

第五章 生物检定法(定量) 128

第一节 小杯平板法 128

第二节 凹窝玻片法 130

第三节 稀释法 130

第六章 化学检定法(定量) 132

第一节 尿及及其他高浓度溶液之测定 132

第四节 混浊度法 132

第二节 血中浓度之测定 133

第七章 理化性状 134

第一节 化学构造 134

第二节 化学性质 135

第三节 安定性 135

第四节 毒性 136

第五节 副作用 137

2.组织胺样反应 138

1.局部反应 138

4.神经性反应 139

3.过敏反应 139

5.肾之损害 140

6.血成份之变化 140

第八章 药理 142

第一节 吸收与排泄 142

第二节 血浆中浓度 143

第三节 体液中的分布 144

第四节 抗菌作用 146

1.抗菌作用之机构 146

2.杀菌作用 147

3.试管內抗菌作用 148

4.动物体內抗菌作用 149

5.抗结核杆菌之试验 150

6.协同作用 152

7.拮抗作用 152

8.细菌的抗链霉素性(抗药性) 154

第九章 用法 154

第一节 全身应用 154

1.肌肉分次注射法 154

2.肌肉连续滴注法 154

1.脊管內注射 155

第二节 局部应用 155

5.静脉分次注射法 155

4.皮下连续滴注法 155

3.皮下分次注射法 155

6.静脉连续滴注法 155

2.腔內注射 156

3.口服法 156

4.吸入法 156

5.创伤应用 156

5.肾结核 157

6.眼科应用 157

第十章 剂量 157

第十一章 结核病之剂量与用法 158

第一节 剂量与治程 158

第二节 注射频率 161

第三节 间歇疗法 161

第四节 结论 163

第五节 结核性脑膜炎之剂量用法 164

第十二章 适应症与非适应症 164

第一节 疗效显著之疾病 164

第二节 治疗颇有效之疾病 165

第三节 疗效可疑之疾病 165

第四节 无效之疾病 166

第十三章 临床应用与实验 166

1.肺结核 167

二.结核病 167

第一节 革兰氏阳性杆菌传染 167

一.麻风 167

2.呼吸道结核性溃疡 171

3.结核性胸膜炎 172

4.结核性脑膜炎 173

6.膀胱结核 175

7.肠结核 176

0.结核性腹膜炎 177

9.骨及关节结核 177

10.结核性?管 177

11.淋巴腺结核 177

12.狼疮 177

1.菌血症 177

2.急性心內膜炎 179

3.脑膜炎 179

4.肺炎 182

5.肺脓肿 183

9.百日咳 184

8.耳鼻科之应用 184

10.鼠疫 184

7.非外科性枝气管扩张症 184

6.脓胸 184

11.伤寒 185

12.其他沙门氏菌传染 186

13.细菌痢 186

14.结肠炎 187

15.腹膜炎 187

16.肝及胆道疾患 188

17.泌尿道传染 189

19.布氏杆菌病 192

20.软性下疳 193

21.慢性骨髓炎 193

22.创伤传染 193

第三节 滤过性毒传染 194

1.鼠蹊肉芽肿 194

第一章 概说 195

第三篇 氯霉素 195

第二章 理化性状 196

第一节 化学构造 196

第三章 药理 197

第三节 毒性反应 197

第一节 吸收与排泄 197

7.耳鼻科应用 197

第二节 化学性质 197

第二节 血浆中浓度 198

18.土勒病 199

第三节 试管及动物实验 199

1.斑疹伤寒 200

第一节 立克次体传染 200

第五章 临床实验 200

第四章 适应症 200

2.落矶山斑疹热 201

3.恙虫病 201

第二节 细菌传染 202

1.布氏杆菌病 202

2.土勒病 202

3.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202

4.百日咳 203

5.伤寒副伤寒 204

1.非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205

第三节 滤过性毒传染 205

2.花柳性淋巴肉芽肿 206

3.砂眼 206

第六章 气霉素与伤寒(副伤寒) 206

第一节 氯霉素伤寒菌抑制量 206

第二节 氯霉素对人体內伤寒菌之关系 207

第三节 氯霉素对伤寒凝集素之关系 207

第四节 氯霉素对伤寒患者血像之影响 208

第五节 氯霉素对伤寒之剂量用法 208

第六节 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 210

第七节 氯霉素对伤寒的退热作用 211

第八节 氯霉素与复发率 212

第九节 氯霉素与合并症 214

第十一节 对伤寒治疗的结论 215

第十节 氯霉素与死亡率 215

第四篇 金霉素 217

第一章 概说 217

第二章 理化性状 218

第一节 化学性质 218

第二节 毒性反应 219

第三章 药理 219

第一节 吸收与排泄 219

第二节 血浆中浓度 220

第四章 用法与剂量 221

第一节 口服 221

第四节 敏感度 221

第三节 体液中分布 221

第二节 静脉注射 222

第三节 静脉注射口服合用 222

第四节 其他 222

第五章 适应症 223

第六章 非适应症 224

第七章 临床实验 225

第一节 立克次体传染 225

1.斑疹伤寒 225

2.落矶山斑疹热 225

3.Q热 226

1.布氏杆菌病 227

第二节 细菌传染 227

2.土勒病 229

3.百日咳 230

4.伤寒 231

5.大肠杆菌传染 232

6.泌尿系传染 232

7.腹膜炎 233

8.葡萄球菌传染 233

9.链球菌传染 235

11.脑膜炎球菌传染 236

12.肺炎球菌传染 236

10.淋球菌传染 236

13.小儿肺炎 237

14.晚期皮肤梅毒 238

15.神经梅毒 238

第三节 滤过性毒传染 238

1.原发性异型肺炎 238

2.花柳性淋巴肉芽肿 240

3.鼠蹊肉芽肿 241

4.鹦鹉热 241

第四节 原虫传染 241

1.阿米巴病 241

第五节 眼科应用 242

第一节 化学性质 244

第二章 理化性状 244

第一章 概说 244

第五篇 土霉素 244

第二节 毒性及副作用 245

第三章 药理 245

第一节 吸收与排泄 245

第二节 体液中浓度 246

第三节 抗菌作用 246

1.试管內抗菌作用 246

2.小动物体內抗菌作用 248

第四章 临床实验 249

(附录甲) 255

(一)橘霉素 255

(二)崔茜杆菌素 256

(三)革兰氏阳性菌抑素:酪菌杀菌素 258

(四)GramicidinS.(SovietGrami-cidin) 261

(五)多粘液菌素 263

(附录乙) 265

高等生物所产之抗生性物质 265

(一)大蒜素 265

(二)Canavaline 266

(三)叶绿素 267

(四)藻素 267

(五)苔素 268

(六)其他 268

(七)Lysozyme 268

卷尾语 2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