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目录 1
第一章 生理现象的物理化学基础 1
第一节 水溶液的理论 1
Ⅰ 水之特性 1
Ⅱ 质量作用律 3
Ⅲ 电离论 5
Ⅳ 氢离子浓度 9
Ⅴ 水解作用 12
Ⅵ 缓冲作用 13
Ⅶ 两性质 17
Ⅷ 氢离子浓度测定的原理 22
Ⅸ 扩散和渗透作用 26
第二节 表面张力和吸附作用 30
第三节 胶体化学 35
Ⅰ 概论 35
Ⅱ 悬胶体及乳胶体 38
Ⅲ 胶体溶液的普通性质 42
Ⅳ Hofmeister氏序或促溶序 45
Ⅴ Donnan氏平衡 47
第二章 生物体的有机成份 51
第一节 碳水化物或糖类 51
甲 碳水化物的化学构造及分类 51
乙 单糖类 54
Ⅰ 物理的特性 54
Ⅱ 化学的性质 57
Ⅲ 单糖类的各论 70
Ⅰ 复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80
丙 复糖类 80
Ⅱ 二复糖类 83
Ⅲ 三复糖类 85
Ⅳ 四复糖类 86
丁 多糖类 86
Ⅰ 己多糖类 87
Ⅱ 戊多糖类 93
Ⅲ 杂多糖类 94
Ⅳ 粘多糖类 95
第二节 脂肪和有关的物质 95
甲 脂肪(中性脂肪) 96
Ⅰ 脂肪的化学组合 97
Ⅱ 脂酸类 98
Ⅲ 中性脂肪的特性 102
乙 蜡类 106
丙 磷脂类 107
Ⅰ 单氨磷脂类 108
Ⅱ 双氨磷脂类 112
Ⅲ 磷脂酸类 113
丁 脑苷脂或糖脂类 113
戊 ?或固醇类 115
Ⅰ 动物?类 118
Ⅱ 植物?类 119
己 类胡萝卜素 121
第三节 蛋白质或朊类 125
甲 氨基酸 126
Ⅰ 氨基酸的普通特性 128
Ⅱ 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130
Ⅲ 氨基酸的各论 133
Ⅳ 氨基酸类的分离 142
乙 肽类(缩氨酸) 144
丙 蛋白质 148
Ⅰ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48
Ⅱ 蛋白质的性质及反应 154
Ⅲ 蛋白质的分类及各论 158
第四节 核蛋白和核酸 165
甲 核蛋白的构造及性质 166
乙 核酸的构造和性质 168
Ⅰ 核酸的成份 168
Ⅱ 核苷和核苷酸 170
Ⅲ 核酸分子的结构 173
Ⅳ 核酸的性质 174
丙 滤毒和食菌素 174
Ⅰ 游离核苷酸 176
丁 游离核苷酸和酵素核苷酸 176
Ⅱ 酵素核苷酸 178
第五节 吡咯色素 180
甲 血色素 182
乙 细胞色素类和呼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189
丙 触解酶和过氧物酶 190
丁 叶绿素 191
戊 游离出现的天然卟啉 197
第三章 各种组织的化学组合 199
第一节 肌肉组织的化学组合 199
Ⅰ 肌肉的蛋白质 199
Ⅱ 肌肉的提出物 202
Ⅲ 肌肉的脂肪和类脂质 206
Ⅳ 肌肉的含磷化合物 206
Ⅴ 肌肉的无机成份 207
第二节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合 208
Ⅰ 神经组织的蛋白质 209
Ⅱ 神经组织的类脂质 210
Ⅲ 神经组织的他种成份 211
第三节 结缔组织的化学组合 213
Ⅰ 纤维结缔组织 213
Ⅱ 骨骼组织、软骨组织和齿组织 216
Ⅲ 脂肪组织 219
第四节 表皮组织的化学组合 220
皮脂的化学组合 223
第四章 酵素类(酶) 225
第一节 酵素总论 225
Ⅰ 酵素的定义 225
Ⅱ 酵素的产生和出现 226
Ⅲ 酵素的性质及构造 227
Ⅳ 酵素的专一性 230
Ⅴ 酵素的提取和纯炼 232
Ⅵ 酵素的命名原则 233
Ⅶ 酵素的合成作用 234
Ⅷ 酵素的作用机理 236
Ⅸ 影响酵素的因素 240
Ⅹ 酵素研究的展望 247
第二节 酵素的分类和各论 248
甲 水解酶族 248
Ⅰ 酯酶类 248
1.脂肪酶和特殊的脂酸酯酶组 248
2.磷酸酶组 249
Ⅱ 碳水化物酶类 250
1.糖苷酶组 250
3.硫酸酯酶组 250
2.多糖酶组 251
Ⅲ 醯胺酶类 252
1.脱醯胺酶组 252
2.嘌吟脱氨酶 252
3.脱脒酶 252
Ⅳ 分解蛋白的酶类 252
1.肽链内断酶组 253
2.肽链端解酶组 253
乙 氧化酶和氧还酶族 255
Ⅰ 铁吡咯蛋白类 255
Ⅱ 铜蛋白类 255
Ⅲ 异咯嗉蛋白类 256
2.需辅脱氢酶Ⅱ组 257
Ⅳ 无氧脱氢酶类 257
1.需辅脱氢酶Ⅰ组 257
3.不需辅脱氢酶组 258
丙 转移酶族 258
Ⅰ 磷酸转移酶类 258
1.磷酸激酶或转磷酸酶组 258
2.磷酸变位酶组 259
3.磷酸化酶组 259
Ⅱ 转氨基酶类 261
Ⅲ 转甲基酶类 261
丁 辅助酶族 261
Ⅰ 异构酶类 261
Ⅲ 羧酶类 262
Ⅳ 醛缩酶类 262
Ⅱ 水化酶类 262
第五章 生理的氧化作用和能的利用 263
第一节 生理的氧化作用 263
Ⅰ 氧化作用总论 263
Ⅱ 组织内的氧化作用 268
1.氧的激活论与Warburg氏呼吸酶 269
2.细胞色素类 270
3.Wieland氏之氢的激活论或脱氢论与脱氢酶类 271
4.黄酶类 275
5.各种氧化酵素的联系 276
Ⅲ 过氧物酶、触解酶和酚氧化酶类 283
第二节 生理的能之利用 284
Ⅰ 概论 284
Ⅱ 高能磷酸键的形成、传递及利用 285
Ⅲ 磷酸键能产生的效率 290
第六章 消化、吸收和粪便 293
第一节 消化 293
Ⅰ 唾液 295
Ⅱ 胃液 298
Ⅲ 肠内消化液 307
Ⅳ 胰液 309
Ⅴ 肠液 312
Ⅵ 胆汁 313
第二节 吸收 323
总论 碳水化物的吸收 326
脂肪的吸收 327
蛋白质的吸收 330
类脂质的吸收 331
胆?的吸收 331
粪便的形成 332
第三节 粪便 332
核质的吸收 332
粪便的性质和组合 336
第七章 新陈代谢(或物质代谢) 339
总论 339
第一节 碳水化物的新陈代谢 345
Ⅰ 肝牲粉的生成及分解 347
Ⅱ 肌牲粉的生成和糖酵解作用 351
Ⅲ 碳水化物的氧化 358
Ⅳ 碳水化物的转变成脂肪 365
Ⅴ 血糖水平和激素性的调节 368
第二节 脂肪和类脂质的代谢 373
甲 脂肪的代谢 373
Ⅰ 脂肪的储蓄和生物合成 375
Ⅱ 器官脂肪 378
Ⅲ 脂肪的氧化 384
Ⅳ 脂肪转变为碳水化物 395
Ⅴ 脂肪代谢的调节 396
乙 磷脂的代谢 398
丙 胆?的代谢 401
第三节 蛋白质代谢 404
甲 蛋白质代谢总论 404
Ⅰ 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 406
Ⅱ 蛋白质及氨基的储蓄 410
Ⅲ 氨基酸之生物合成、转氨作用及互相转变 413
Ⅳ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418
Ⅴ 蛋白质代谢的激素性调节 426
乙 各别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428
丙 肌酸的代谢 446
第四节 核质的代谢(嘌吟硷和嘧啶硷) 449
Ⅰ 核质的生物合成 451
Ⅱ 核质的分解代谢 454
Ⅲ 酵素核苷酸的代谢 457
第五节 吡咯色素的代谢 458
Ⅰ 卟啉的生物合成 458
Ⅱ 呲咯色素的分解代谢 463
Ⅲ 血红蛋白分解成胆色素的机理 465
第八章 解毒及排泄(尿液) 469
第一节 解毒作用 469
Ⅰ 解毒总论 469
Ⅱ 各种解毒的机理 470
水解 470
还原 470
配合 471
氧化 471
第二节 排泄 476
甲 尿液的排泄 476
乙 尿液的普通性质与组合 479
丙 尿液的正常成份 484
Ⅰ 无机成份 484
Ⅱ 有机成份 486
1.含氮的尿液成份 486
2.含硫的尿液成份 489
3.其他的有机成份 490
4.酵素、维生素和激素 491
5.尿液的色素 491
丁 尿液的异常成份 493
戊 尿液的沈淀和尿石 494
己 膳食对于尿液成份的影响 495
- 《分析化学》陈怀侠主编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有机化学实验》雷文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指导》郭跃萍主编 2019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