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广清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147499
- 页数:569 页
第一编 中国领导思想史基本问题 3
绪论学习研究中国领导思想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3
第一编 中国领导思想史基本问题 3
绪论学习研究中国领导思想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3
第一节学习研究中国领导思想史的目的和意义 3
第一节学习研究中国领导思想史的目的和意义 3
第六节 崇高向独特的领导风范 54 5
第六节 崇高向独特的领导风范 54 5
第二节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体例特点和学习研究的方法 5
第二节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体例特点和学习研究的方法 5
第一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8
第一节 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8
第一节 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8
三、仁政王道说 8
三、仁政王道说 8
第一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8
一、古今探讨的共同课题 9
一、古今探讨的共同课题 9
二、古今研究的不同之点 11
二、古今研究的不同之点 11
一、古代研究模式单一,内容相对稳定;近现代呈现多模式、多角度、多层次 12
二、注重对治道的探讨,疏于对科学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建构 12
第二节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特点 12
一、古代研究模式单一,内容相对稳定;近现代呈现多模式、多角度、多层次 12
二、注重对治道的探讨,疏于对科学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建构 12
第二节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特点 12
三、伦理道德色彩浓厚,法理调控相对薄弱 13
三、伦理道德色彩浓厚,法理调控相对薄弱 13
四、古代的探讨相对封闭,近现代的研究走向开放 14
四、古代的探讨相对封闭,近现代的研究走向开放 14
五、古代学科界限模糊,现代学科综合性突出 14
五、古代学科界限模糊,现代学科综合性突出 14
六、常常服从于政治需要,使科学性和学术性受到影响 14
六、常常服从于政治需要,使科学性和学术性受到影响 14
一、天命与人事 16
一、天命与人事 16
第二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 16
第二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 16
第一节关于领导哲学 16
第一节关于领导哲学 16
二、性善与性恶 17
二、性善与性恶 17
三、义理与功利 18
三、义理与功利 18
一、治与“法治”、人治与法治 21
第二节关于治国方略 21
一、治与“法治”、人治与法治 21
第二节关于治国方略 21
二、德治与刑治 23
二、德治与刑治 23
三、礼治与“法治” 24
三、礼治与“法治” 24
四、王道与霸道 25
四、王道与霸道 25
五、有为与无为 26
五、有为与无为 26
第三节关于施政原则 28
一、执政为公与执政为私 28
第三节关于施政原则 28
一、执政为公与执政为私 28
二、民本与君本 29
二、民本与君本 29
三、师今与师古 31
三、师今与师古 31
四、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 32
四、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 32
五、广开言路与愚民政策 33
五、广开言路与愚民政策 33
六、领导艺术与政治权术 35
六、领导艺术与政治权术 35
第四节关于基本国策 36
第四节关于基本国策 36
一、开放与封闭 36
一、开放与封闭 36
二、富民与富国 37
二、富民与富国 37
三、本与末 39
三、本与末 39
第五节关于领导体制 41
第五节关于领导体制 41
一、分权与集权 41
一、分权与集权 41
二、民主与专制 43
二、民主与专制 43
第三章夏商西周时期的领导思想 47
第三章夏商西周时期的领导思想 47
第一节夏商西周神佑王权的统治思想 47
第一节夏商西周神佑王权的统治思想 47
第二编 先秦时期的领导思想 47
第二编 先秦时期的领导思想 47
一、夏商的神佑王权思想 48
一、夏商的神佑王权思想 48
二、西周对天命观的修正 50
二、西周对天命观的修正 50
第二节周公敬德保民的德政思想 52
第二节周公敬德保民的德政思想 52
一、敬德 53
二、保民 53
二、保民 53
一、敬德 53
四、用贤 54
三、慎罚 54
四、用贤 54
三、慎罚 54
第三节姜尚的民本思想和用人之道 55
第三节姜尚的民本思想和用人之道 55
一、仁政爱民 56
一、仁政爱民 56
二、识才用人 58
二、识才用人 58
三、明察慎断 60
三、明察慎断 60
第四节 《周易》的领导哲学 62
第四节 《周易》的领导哲学 62
一、“生生”、“日新”理论 63
二、变易、变通、变革理论 63
一、“生生”、“日新”理论 63
二、变易、变通、变革理论 63
三、“时中”理论 64
三、“时中”理论 64
四、领导素质、领导修养理论 65
四、领导素质、领导修养理论 65
五、教化、赏罚理论 66
五、教化、赏罚理论 66
六、决策、用人理论 67
六、决策、用人理论 67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70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70
第一节孔子的仁爱思想 70
第一节孔子的仁爱思想 70
一、“为国以礼” 70
一、“为国以礼” 70
二、“为政以德” 71
二、“为政以德” 71
三、“举贤”、“知人” 73
三、“举贤”、“知人” 73
四、“克己”、“正身” 75
四、“克己”、“正身” 75
五、中庸之道 76
五、中庸之道 76
第二节 《大学》、《中庸》的修身治国思想 77
第二节 《大学》、《中庸》的修身治国思想 77
一、修身与治国平天下 78
一、修身与治国平天下 78
二、修身之道 80
三、治国之道 80
三、治国之道 80
二、修身之道 80
第三节孟子的仁政思想 82
第三节孟子的仁政思想 82
一、性善说 82
一、性善说 82
二、“民贵君轻”说 83
二、“民贵君轻”说 83
四、君臣平等和暴君可诛说 87
四、君臣平等和暴君可诛说 87
五、重义轻利说 89
五、重义轻利说 89
第四节荀子的礼治思想 91
第四节荀子的礼治思想 91
一、性恶论 92
一、性恶论 92
二、礼法并重 93
二、礼法并重 93
三、尊君爱民 95
三、尊君爱民 95
四、人治与“尚贤使能” 97
四、人治与“尚贤使能” 97
第五节 《晏子春秋》的德治爱民思想 99
一、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99
第五节 《晏子春秋》的德治爱民思想 99
一、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99
二、廉洁奉公,率先垂范 101
二、廉洁奉公,率先垂范 101
三、求贤有方,用才得法 103
三、求贤有方,用才得法 103
四、广开言路,和而不同 105
四、广开言路,和而不同 105
一、提倡以民为亲 107
一、提倡以民为亲 107
第六节 《国语》中的领导思想 107
第六节 《国语》中的领导思想 107
二、主张广开言路 108
二、主张广开言路 108
三、要求修身正己,廉洁自律 109
三、要求修身正己,廉洁自律 109
五、力主建立正常的君臣关系 110
五、力主建立正常的君臣关系 110
四、强调多谋善断,政通令行 110
四、强调多谋善断,政通令行 110
一、忠于民,听于民,利于民 111
第七节 《左传》中的领导方略 111
第七节 《左传》中的领导方略 111
一、忠于民,听于民,利于民 111
二、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 113
二、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 113
三、以礼治国,重视规范 116
三、以礼治国,重视规范 116
四、德刑兼施,宽猛相济 117
四、德刑兼施,宽猛相济 117
五、善于谋,勇于断 118
五、善于谋,勇于断 118
六、选贤任能,上下协力 119
六、选贤任能,上下协力 119
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术、势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22
第一节 《管子》的法制思想和经济治国思想 122
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术、势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22
第一节 《管子》的法制思想和经济治国思想 122
一、立政为公 123
一、立政为公 123
二、以法治国 125
二、以法治国 125
三、以民为本 127
三、以民为本 127
四、调控经济 130
四、调控经济 130
第二节慎到的以势行法思想 132
第二节慎到的以势行法思想 132
一、贵势与天子为天下说 132
一、贵势与天子为天下说 132
二、尚法贵公说 134
二、尚法贵公说 134
三、“君无事臣有事”的驭臣之术 135
三、“君无事臣有事”的驭臣之术 135
第三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137
第三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137
一、督责考核之术 138
一、督责考核之术 138
二、静因无为之术 139
二、静因无为之术 139
第四节商鞅的“法治”与变法思想 141
第四节商鞅的“法治”与变法思想 141
一、进化论、爱利论、强力论——商鞅强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142
一、进化论、爱利论、强力论——商鞅强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142
二、深刻的变法理论,成功的变法实践 143
二、深刻的变法理论,成功的变法实践 143
三、厉行“法治” 145
三、厉行“法治” 145
四、“利出一孔”,奖励耕战 147
四、“利出一孔”,奖励耕战 147
第五节韩非的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思想 149
第五节韩非的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思想 149
一、修今论、好利论、实力论——韩非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149
一、修今论、好利论、实力论——韩非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149
二、以“势”立威 151
二、以“势”立威 151
三、以法治国 153
三、以法治国 153
四、以术驭下 156
四、以术驭下 156
第一节 “道法自然”—老子思想的理论基础 160
第一节 “道法自然”—老子思想的理论基础 160
第六章 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以法自然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60
第六章 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以法自然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60
第二节 “无为而治”——老子领导思想的核心 162
第二节 “无为而治”——老子领导思想的核心 162
第三节 “柔弱之术” 老子的领导谋略 166
第三节 “柔弱之术” 老子的领导谋略 166
第四节 “小国寡民”… 老子的社会目标 173
第四节 “小国寡民”… 老子的社会目标 173
第七章 战国时期墨家以兼爱、尚贤、尚同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76
第一节 兼爱 176
第七章 战国时期墨家以兼爱、尚贤、尚同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76
第一节 兼爱 176
第二节尚贤 177
第二节尚贤 177
第三节尚同 180
第三节尚同 180
第八章 春秋时期兵家《孙子兵法》以军事谋略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84
第八章 春秋时期兵家《孙子兵法》以军事谋略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184
第一节 “经之以五事”——军事领导的系统性 184
第一节 “经之以五事”——军事领导的系统性 184
第二节重战、慎战、备战、自保而全胜——军事领导的原则 185
第二节重战、慎战、备战、自保而全胜——军事领导的原则 185
第三节 “未战而庙算”、“知己知彼”——决策的根本方针 187
第三节 “未战而庙算”、“知己知彼”——决策的根本方针 187
第四节 “因敌制胜”、“出奇制胜”——善于权变的领导谋略 188
第四节 “因敌制胜”、“出奇制胜”——善于权变的领导谋略 188
第五节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用将统兵之术 192
第五节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用将统兵之术 192
第九章 战国时期纵横家《战国策》的领导韬略 195
第一节 “礼与时变”的改革思想 195
第九章 战国时期纵横家《战国策》的领导韬略 195
第一节 “礼与时变”的改革思想 195
第二节 “察能授官”的用人思想 196
第二节 “察能授官”的用人思想 196
第三节 “民本君末”的重民思想 198
第三节 “民本君末”的重民思想 198
第四节 “厚德重能”的领导素养思想 199
第四节 “厚德重能”的领导素养思想 199
第五节 “珍策重智”的谋略思想 201
第五节 “珍策重智”的谋略思想 201
第十章 战国末期杂家《吕氏春秋》的领导思想 205
第十章 战国末期杂家《吕氏春秋》的领导思想 205
第一节贵公去私 205
第一节贵公去私 205
第二节政在得贤 206
第二节政在得贤 206
第三节法德并举 208
第三节法德并举 208
第四节君虚臣实 210
第四节君虚臣实 210
第五节战略策略 212
第五节战略策略 212
第一节 秦始皇、李斯的皇权专制思想 216
第三编 封建社会发展、兴盛、衰落时期的领导思想 216
第一节 秦始皇、李斯的皇权专制思想 216
第三编 封建社会发展、兴盛、衰落时期的领导思想 216
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领导思想 216
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领导思想 216
一、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体制 217
一、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体制 217
二、“不却众庶”,以法治官 219
二、“不却众庶”,以法治官 219
三、皇权至上,专制独裁 220
三、皇权至上,专制独裁 220
四、纯任刑罚,暴虐天下 222
四、纯任刑罚,暴虐天下 222
一、立法清静,与民休息 224
一、立法清静,与民休息 224
第二节刘邦的治国和用人思想 224
第二节刘邦的治国和用人思想 224
二、打江山用人才,坐天下防功臣 226
二、打江山用人才,坐天下防功臣 226
第三节汉初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230
第三节汉初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230
一、无为 231
一、无为 231
二、因循 233
二、因循 233
第四节 《淮南子》的积极无为思想 234
第四节 《淮南子》的积极无为思想 234
一、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235
一、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235
二、主张尊重客观规律 235
二、主张尊重客观规律 235
三、提倡主客观结合,认识和利用规律 236
三、提倡主客观结合,认识和利用规律 236
四、要求君臣异道,以法、术、势驾驭臣下 241
四、要求君臣异道,以法、术、势驾驭臣下 241
五、重视为政艺术,强调机动权变 244
五、重视为政艺术,强调机动权变 244
第五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和德化主义 247
第五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和德化主义 247
一、政治“大一统”与文化“大一统” 248
一、政治“大一统”与文化“大一统” 248
二、“天人合一”的尊君、抑君思想 249
二、“天人合一”的尊君、抑君思想 249
三、“三纲五常”的政治伦理思想 251
三、“三纲五常”的政治伦理思想 251
四、德主刑辅的德化主义 252
四、德主刑辅的德化主义 252
第六节汉武帝“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思想 255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55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55
第六节汉武帝“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思想 255
二、“霸王道杂之”的统御之术 257
二、“霸王道杂之”的统御之术 257
三、雄才大略、勇于进取的政治家素质 259
三、雄才大略、勇于进取的政治家素质 259
第七节 司马迁“因循为用”的治政方略 261
第七节 司马迁“因循为用”的治政方略 261
一、“因循为用”的通变观 262
一、“因循为用”的通变观 262
二、“智不可专”的用人观 263
二、“智不可专”的用人观 263
三、重义求利的富民观 264
三、重义求利的富民观 264
第一节 曹操的谋略、“法治”和唯才是举思想 267
第十二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领导思想 267
第十二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领导思想 267
第一节 曹操的谋略、“法治”和唯才是举思想 267
一、珍策重计,任天下之智 268
一、珍策重计,任天下之智 268
二、唯才是举,用天下之贤 270
二、唯才是举,用天下之贤 270
三、严明法纪,治天下之乱 273
三、严明法纪,治天下之乱 273
第二节诸葛亮的用人方针和法主德辅思想 275
第二节诸葛亮的用人方针和法主德辅思想 275
一、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276
一、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276
二、法主德辅,科教严明 281
二、法主德辅,科教严明 281
三、鞠躬尽瘁,唯贤唯德 283
三、鞠躬尽瘁,唯贤唯德 283
第三节刘劭的人才思想 285
第三节刘劭的人才思想 285
一、人的性情与人才分类 286
一、人的性情与人才分类 286
二、考察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289
二、考察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289
三、人才的任用艺术 291
三、人才的任用艺术 291
第十三章 隋唐宋时期的领导思想 293
第一节隋文帝以仁行政的治国之道 293
第十三章 隋唐宋时期的领导思想 293
第一节隋文帝以仁行政的治国之道 293
一、刷新政治,改革行政制度 294
一、刷新政治,改革行政制度 294
二、励精图治,广纳优秀人才 295
二、励精图治,广纳优秀人才 295
三、德法并重,法制宽缓 296
三、德法并重,法制宽缓 296
四、勤于为治,崇俭戒奢 297
四、勤于为治,崇俭戒奢 297
五、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299
五、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299
第二节唐太宗君臣重民、用贤、居安思危的领导思想 300
第二节唐太宗君臣重民、用贤、居安思危的领导思想 300
一、“君舟民水”、“安人宁国”的重民思想 301
一、“君舟民水”、“安人宁国”的重民思想 301
二、“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用才之道 303
二、“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用才之道 303
三、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开明作风 310
三、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开明作风 310
四、居安思危、防骄戒奢的忧患意识 314
四、居安思危、防骄戒奢的忧患意识 314
五、“君臣合契”、“共理百姓”的共治观念 318
五、“君臣合契”、“共理百姓”的共治观念 318
第三节武则天与《臣轨》的领导思想 320
第三节武则天与《臣轨》的领导思想 320
一、不拘一格,选拔贤能 321
一、不拘一格,选拔贤能 321
二、重视官员素质,强调从政规范 323
二、重视官员素质,强调从政规范 323
三、主张“君臣同体”,“上下相资” 326
三、主张“君臣同体”,“上下相资” 326
四、实行轻徭薄赋的“无为”治农方针 327
四、实行轻徭薄赋的“无为”治农方针 327
第四节柳宗元、范仲淹的改革主张和重民理论 328
第四节柳宗元、范仲淹的改革主张和重民理论 328
一、进步的政体学说 329
一、进步的政体学说 329
二、“吏为民役”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论与实践 330
二、“吏为民役”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论与实践 330
三、重视选贤任能,讲究为政艺术 331
三、重视选贤任能,讲究为政艺术 331
四、力主改革,尊重规律 332
四、力主改革,尊重规律 332
一、无私无畏,锐意改革 333
第五节王安石的改革理论和人才思想 333
第五节王安石的改革理论和人才思想 333
一、无私无畏,锐意改革 333
二、选贤任能,陶冶人才 335
二、选贤任能,陶冶人才 335
三、生财理财,富国利民 338
三、生财理财,富国利民 338
第六节司马光的治国思想 341
一、执政者素养 341
一、执政者素养 341
第六节司马光的治国思想 341
二、御臣用人之道 343
二、御臣用人之道 343
三、宽政养民,信赏必罚 346
三、宽政养民,信赏必罚 346
第七节理学诸子的领导思想 347
第七节理学诸子的领导思想 347
一、主张变革与“师古” 348
一、主张变革与“师古” 348
二、提倡人治、德治和仁政 349
二、提倡人治、德治和仁政 349
三、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352
三、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352
第八节陈亮、叶适重视事功的领导思想 354
第八节陈亮、叶适重视事功的领导思想 354
一、倡导经世致用,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355
一、倡导经世致用,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355
二、限制君权,宽以待民 357
二、限制君权,宽以待民 357
三、变革用人机制,重用经世人才 358
三、变革用人机制,重用经世人才 358
第十四章 明清时期的领导思想 360
第一节朱元璋安民治吏、强化专制的治国方针 360
第一节朱元璋安民治吏、强化专制的治国方针 360
第十四章 明清时期的领导思想 360
一、严于治吏 361
一、严于治吏 361
二、明于用贤 362
二、明于用贤 362
三、宽以养民 364
三、宽以养民 364
四、外儒内法 365
四、外儒内法 365
第二节张居正的施政方略与改革实践 367
一、为国忘身,厉行改革 367
第二节张居正的施政方略与改革实践 367
一、为国忘身,厉行改革 367
二、破格用人,转变政风 370
二、破格用人,转变政风 370
三、节约浮费,体恤民生 371
三、节约浮费,体恤民生 371
第三节康熙的治国之道 373
第三节康熙的治国之道 373
一、宽仁为本,尚德缓刑 374
一、宽仁为本,尚德缓刑 374
二、任贤选能,奖廉惩贪 376
二、任贤选能,奖廉惩贪 376
三、好学敏求,勤政务实 378
三、好学敏求,勤政务实 378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 379
第四节黄宗羲的反专制、倡法制思想 379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 379
第四节黄宗羲的反专制、倡法制思想 379
二、法为要,人次之 381
二、法为要,人次之 381
三、宰相理政,方镇御边,学校议政 382
三、宰相理政,方镇御边,学校议政 382
第五节顾炎武的分权众治理论 384
一、“私天下”是各种政治弊端的根源 384
第五节顾炎武的分权众治理论 384
一、“私天下”是各种政治弊端的根源 384
二、以众治代独治 385
二、以众治代独治 385
三、主张舆论监督,改革取士制度 386
三、主张舆论监督,改革取士制度 386
第六节王夫之的“公天下”和“与时偕行”主张 387
第六节王夫之的“公天下”和“与时偕行”主张 387
一、天下为公,以民为基 388
二、时异而势异,势异而理异 388
一、天下为公,以民为基 388
二、时异而势异,势异而理异 388
三、既任法,也任人 389
三、既任法,也任人 389
四、审时度势,能谋善断 391
四、审时度势,能谋善断 391
第七节龚自珍、魏源等人的兴利除弊主张 392
第七节龚自珍、魏源等人的兴利除弊主张 392
一、主动改革,分权于下,畅达民意 393
一、主动改革,分权于下,畅达民意 393
二、“采西学”,“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95
三、“废科举”,“公黜陟”,“不拘一格降人才” 395
二、“采西学”,“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95
三、“废科举”,“公黜陟”,“不拘一格降人才” 395
第十五章太平天国领袖的领导思想 400
第四编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领导思想 400
第一节洪秀全前期的反专制思想和后期的专制思想 400
第一节洪秀全前期的反专制思想和后期的专制思想 400
第十五章太平天国领袖的领导思想 400
第四编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领导思想 400
第二节 洪仁玕“师各邦技艺,与番人并雄”的开明思想 402
第三节 “度势行法”,“权归于一” 402
第二节 洪仁玕“师各邦技艺,与番人并雄”的开明思想 402
第三节 “度势行法”,“权归于一” 402
第一节曾国藩的礼治思想和用人方略 405
第十六章 近代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405
第一节曾国藩的礼治思想和用人方略 405
第十六章 近代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405
一、以礼为治,王霸并用 406
一、以礼为治,王霸并用 406
二、识才有术,用人有方 407
二、识才有术,用人有方 407
三、俭朴以养廉,勤劳以尽职 409
三、俭朴以养廉,勤劳以尽职 409
第二节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人才观 410
第二节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人才观 410
一、用人最是急务 411
一、用人最是急务 411
二、不拘常例育人才 412
二、不拘常例育人才 412
三、鄙薄资格,注重真才 413
三、鄙薄资格,注重真才 413
第十七章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导思想 415
第一节郑观应的议会政治论 415
第十七章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导思想 415
第一节郑观应的议会政治论 415
一、“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416
一、“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416
二、立议院,设报馆 417
二、立议院,设报馆 417
三、官员“以民之可否为去留” 418
三、官员“以民之可否为去留” 418
第二节康有为的维新与大同思想 419
第二节康有为的维新与大同思想 419
一、主张“全变”,核心在于变政体 419
一、主张“全变”,核心在于变政体 419
二、尚公、平等的大同思想 421
二、尚公、平等的大同思想 421
一、主张主动变革、持续变革 422
第三节梁启超的变革说、民权说和新民说 422
一、主张主动变革、持续变革 422
第三节梁启超的变革说、民权说和新民说 422
二、伸民权,倡人权,变政体 423
二、伸民权,倡人权,变政体 423
三、改造国民性,提高民众素质 425
三、改造国民性,提高民众素质 425
第一节孙中山的治国方略和领导思想 428
一、反对封建专制,批评西方代议制,主张直接民权 428
一、反对封建专制,批评西方代议制,主张直接民权 428
第十八章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领导思想 428
第十八章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领导思想 428
第一节孙中山的治国方略和领导思想 428
二、“以民为主”、“以官为仆”的国民公仆思想 431
二、“以民为主”、“以官为仆”的国民公仆思想 431
三、五权宪法和政权治权区分的政体理论 433
三、五权宪法和政权治权区分的政体理论 433
四、“惟才能是称”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 436
四、“惟才能是称”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 436
五、崇高的领导风范 439
五、崇高的领导风范 439
一、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批判 443
一、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批判 443
第二节章炳麟的民权思想 443
第二节章炳麟的民权思想 443
二、主张建立直接民权的共和政体 445
二、主张建立直接民权的共和政体 445
第三节黄兴的政党思想 447
第三节黄兴的政党思想 447
一、为民主政治建党,建一个有德的党 448
一、为民主政治建党,建一个有德的党 448
二、谦逊大度的领导典范 450
二、谦逊大度的领导典范 450
一、科学地分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 455
第五编 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思想 455
第十九章毛泽东的领导思想 455
第五编 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思想 455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领导观 455
第十九章毛泽东的领导思想 455
一、科学地分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 455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领导观 455
二、阐明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和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 458
二、阐明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和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 458
三、科学地论证了实现领导的基本条件 461
三、科学地论证了实现领导的基本条件 461
四、领导者是被领导者利益的代表者和意志的执行者 463
四、领导者是被领导者利益的代表者和意志的执行者 46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 465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的命题 465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的命题 46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 465
二、世界观、方法论和领导方法相统一 467
二、世界观、方法论和领导方法相统一 467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69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6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 473
一、领导者要成为战略家 47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 473
一、领导者要成为战略家 473
二、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474
二、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474
第四节提出并探索了领导体制民主化、科学化的课题 475
第四节提出并探索了领导体制民主化、科学化的课题 475
第五节创造了领导集体团结统一的辩证法 477
第五节创造了领导集体团结统一的辩证法 477
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平等的 482
第一节领导者要自觉溶于集体之中——周恩来的领导观 482
第二十章 周恩来的领导思想 482
第二十章 周恩来的领导思想 482
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平等的 482
第一节领导者要自觉溶于集体之中——周恩来的领导观 482
二、领导是个集体 483
二、领导是个集体 483
三、既坚持领导又不被感觉是在领导 484
三、既坚持领导又不被感觉是在领导 484
四、既领导群众,又向群众学习 486
四、既领导群众,又向群众学习 486
一、领导者首先要自我改造 487
第二节 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周恩来的自我改造论 487
一、领导者首先要自我改造 487
第二节 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周恩来的自我改造论 487
二、关键在于自觉 488
二、关键在于自觉 488
三、自我改造与改造社会相一致 489
三、自我改造与改造社会相一致 489
一、实事求是,揭示和尊重规律 490
一、实事求是,揭示和尊重规律 490
第三节 实事求是,民主协商—周恩来领导的辩证法 490
第三节 实事求是,民主协商—周恩来领导的辩证法 490
二、民主更带有本质意义 492
二、民主更带有本质意义 492
三、民主协商 493
三、民主协商 493
四、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团结 494
四、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团结 494
二、求同存异的目的是为了团结 495
二、求同存异的目的是为了团结 495
第四节 求同存异…周恩来领导实践的突出特征 495
第四节 求同存异…周恩来领导实践的突出特征 495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论的杰出运用 495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论的杰出运用 495
第五节 总揽全局,鞠躬尽瘁——周恩来的领导风范 498
第五节 总揽全局,鞠躬尽瘁——周恩来的领导风范 498
一、“总理就是总管理员” 499
一、“总理就是总管理员” 499
二、“戒慎恐惧地工作” 499
二、“戒慎恐惧地工作” 499
三、尊重、团结、信任、爱护人才 500
三、尊重、团结、信任、爱护人才 500
四、平易近人,善交朋友 501
四、平易近人,善交朋友 501
五、鞠躬尽瘁,相忍为党 502
五、鞠躬尽瘁,相忍为党 502
第一节领导者是引导者和向导 504
一、启发—指导—再启发—再指导 504
第二十一章 刘少奇的领导思想 504
第一节领导者是引导者和向导 504
第二十一章 刘少奇的领导思想 504
一、启发—指导—再启发—再指导 504
二、领导者是先觉者,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 505
二、领导者是先觉者,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 505
三、实现正确的领导 506
三、实现正确的领导 506
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有规则的结合才成为组织 507
一、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是领导者的责任 507
一、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是领导者的责任 507
第二节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507
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有规则的结合才成为组织 507
第二节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507
二、注意脱离人民群众的两种倾向 508
二、注意脱离人民群众的两种倾向 508
三、群众运动不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 509
三、群众运动不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 509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规律 510
第三节 民主集中制是基本规律 510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规律 510
第三节 民主集中制是基本规律 510
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正确原则 511
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正确原则 511
三、探讨按民主集中制改革领导制度 513
三、探讨按民主集中制改革领导制度 513
第四节取得胜利需要正确的理论 514
一、没有理论,就不能胜利 514
第四节取得胜利需要正确的理论 514
一、没有理论,就不能胜利 514
四、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光辉榜样 515
四、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光辉榜样 515
三、理论与实践同时并重 515
二、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515
二、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515
三、理论与实践同时并重 515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战略策略 517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战略策略 517
二、科学的领导表现于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519
二、科学的领导表现于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519
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20
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20
一、首创马克思主义的修养理论 522
一、首创马克思主义的修养理论 522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者修养理论 522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者修养理论 522
二、自觉肃清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 523
二、自觉肃清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 523
三、正确进行党内斗争 524
三、正确进行党内斗争 524
第二十二章邓小平的领导思想 527
第一节领导就是服务 527
一、“领导就是服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新境界 527
第二十二章邓小平的领导思想 527
第一节领导就是服务 527
一、“领导就是服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新境界 527
二、实现“领导就是服务”必须反对错误倾向 530
二、实现“领导就是服务”必须反对错误倾向 530
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辩证法 531
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辩证法 531
一、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32
一、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32
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533
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533
第三节领导体制更带有根本性 534
三、尊重辩证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34
第三节领导体制更带有根本性 534
三、尊重辩证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34
二、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 535
一、领导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535
二、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 535
一、领导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535
三、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基本内容 536
三、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基本内容 536
一、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是对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539
第四节加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539
一、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是对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539
第四节加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539
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实践典范 541
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实践典范 541
第五节 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543
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543
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543
第五节 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543
二、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战略需要 544
二、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战略需要 544
一、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545
一、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545
三、举重若轻的帅才 546
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46
三、举重若轻的帅才 546
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46
四、求真务实、朴实无华的作风 547
四、求真务实、朴实无华的作风 547
第二十三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思想 548
第一节领导是一门科学 548
一、领导科学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 548
第一节领导是一门科学 548
一、领导科学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 548
第二十三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思想 548
三、领导者要自觉实现“两大历史性课题” 550
三、领导者要自觉实现“两大历史性课题” 550
第二节 “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时期最基本的领导规律 552
一、提出执政规律的概念 552
第二节 “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时期最基本的领导规律 552
一、提出执政规律的概念 552
二、“三个代表”明确了领导的根本问题 553
二、“三个代表”明确了领导的根本问题 553
第三节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的领导方式 554
一、改进领导方式是紧跟时代潮流的需要 554
第三节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的领导方式 554
一、改进领导方式是紧跟时代潮流的需要 554
二、领导方式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55
二、领导方式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55
三、依法治国,依法领导,是法制社会对领导方式的必然要求 556
三、依法治国,依法领导,是法制社会对领导方式的必然要求 556
四、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课题 557
四、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课题 557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558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558
六、总揽全局,注重研究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559
六、总揽全局,注重研究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559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 561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 561
第四节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562
第四节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562
一、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563
二、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 563
三、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563
一、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563
二、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 563
三、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563
四、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 564
四、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 564
五、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565
第五节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566
第五节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566
一、群众公认,执行党的路线并有政绩,是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 566
一、群众公认,执行党的路线并有政绩,是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 566
二、“改进干部管理方法,扩大民主,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567
二、“改进干部管理方法,扩大民主,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567
三、领导干部要重视育人,并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 568
三、领导干部要重视育人,并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 568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领导力是怎样炼成的》伟宸编著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李书仓 2018
- 《王充儒道思想评价》颜莉著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