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儒学与科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想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来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2578412
- 页数:470 页
前言 在中西文化碰撞深处理解科学 1
第一编 3
第一章 探寻儒学与科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研究断想 3
一、“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3
二、科学著作翻译中的儒学与科学关系 7
三、科学传播社会影响中儒学与科学的关系 10
第二章 明末清初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18
一、几个基本问题的说明 18
二、东传科学如何影响儒学的发展? 23
三、儒学如何回应东传科学? 30
四、结论 36
第三章 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 39
一、传教士的“学术传教” 40
二、洋务派的技术引进 48
三、先进知识分子的科学传播与启蒙 55
四、几点省察 68
第四章 儒学和科学具有广阔的协调发展前景——从西学东渐的角度看 78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分期 78
二、西学东渐中儒学和科学的冲突与协调 83
三、儒学与科学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与广阔前景 91
第五章 论儒学与科学的契合 98
一、儒学与科学契合存在内在根据 98
二、儒学与科学契合不能自动实现 102
三、儒学与科学契合的基本途径 105
第六章 试论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 113
一、“儒学与科学不相容”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13
二、儒学与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的相容性 117
三、儒学与现代科学的相容性 123
四、儒学与科学相容的根据 126
第 二编 133
第七章 利玛窦科学传播功过新论 133
一、科学传播的动机 133
二、科学传播的性质 139
第八章 薛凤祚科学思想管窥 150
一、科学生涯 150
二、科学贡献 153
三、科学思想 159
第九章 “折衷众论,求归一是”——论薛凤祚的中西科学会通模式 166
一、形形色色的中西会通模式 166
二、薛凤祚的中西会通模式和会通实践 170
三、薛凤祚中西会通模式的历史评价 175
第十章 薛凤祚科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问题 182
一、哥白尼日心体系的修改问题 182
二、薛凤祚占验思想的评价问题 184
三、薛凤祚科学观的性质与评价问题 187
第十一章 薛凤祚科学思想研究的现状与任务 190
一、研究现状 190
二、研究任务 197
三、与薛凤祚科学思想攸关的生平资料搜集问题 201
第十二章 明末清初科学奇人薛凤祚 204
一、三次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生转向 204
二、最先采用“日心说”和引进对数 205
三、一枝独秀的中西会通模式 207
第十三章 严复论束缚中国科学发展的封建文化无“自由”特徵 210
一、无“自由”: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徵之一 210
二、无自由特徵与科学的不相容性 214
三、无自由特徵严重束缚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221
第十四章 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 229
一、科学认识方法是西方近代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关键 229
二、中国传统认识方式亟待变革 232
三、变革传统认识方式,促进近代科学发展 239
第十五章 纠正重官轻学传统心习,优化科学发展文化环境——严复论传统职业兴趣观念与科学 245
一、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中心 245
二、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形成 247
三、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危害 250
四、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纠正:体制与政策措施 252
五、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纠正:思想与观念变革 253
第 三编 261
第十六章 关于当代中国科学观的重建问题 261
一、科学的基本品格和形象 261
二、当代中国科学观的缺陷 268
三、当代中国科学观重建的着力点 271
第十七章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核心命题刍议——兼论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应用的限度 277
一、中国现代科学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277
二、科学方法万能的功过是非 282
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限度 287
第十八章 中国科技体制形成的历史回顾 293
一、中国科学院的建立 294
二、中科院如何统筹和领导全国科技工作 297
三、“以中科院为领导机构兼学术中心”体制的缺陷 300
四、“以中科院为领导机构兼学术中心”体制的完善措施 302
五、从科学规划委员会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06
第十九章 中国科技体制的曲折发展1958—1980 311
一、大跃进中科学网的建立 311
二、六十年代初的科技体制调整 315
三、“文革”期间的科技体制畸变 319
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科技体制重建 320
第二十章 一份重要的科技文献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 325
一、科技工作整顿与《汇报提纲》的起草 325
二、《汇报提纲》的主要内容及其向国务院领导的汇报 327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引语风波 331
四、馀论 333
第二十一章 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337
一、科技发展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全面促进社会发展 337
二、科技发展策略:立足自主研究,引进与自主研究相结合 339
三、科技发展体制:把“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提到国策高度 341
四、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的素质提高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343
第二十二章 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350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论” 350
二、“科学技术上层建筑论” 354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 355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 358
五、中国科技意识未来发展的前景 361
第二十三章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几个认识问题 364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64
二、与几种相近科技思想的关系 367
三、与日本“科学技术立国”战略的比较 369
第四编 377
第二十四章 弘扬中华民族的求真精神 377
一、中华民族求真精神的估价 377
二、中华民族求真精神的特点 380
三、协调真善关系,推进求真精神 384
第二十五章 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389
一、科学目的观:求真与致用的冲突 390
二、精神气质:独立性与依附性的冲突 391
三、思维方式:可检验性与神秘性的冲突 392
第二十六章 传统科学目的观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396
一、传统致用科学观的负面作用 397
二、对求真科学目的观的误解 401
第二十七章 山东古代科技发展的三次高峰 404
一、春秋战国科技高峰 404
二、魏晋科技高峰 406
三、宋元科技高峰 408
附录 413
第一章 舒炜光先生教我怎样搞科研 413
一、根深才能葉茂 414
二、培养问题意识 416
三、从高层次入手 418
第二章 关于科技哲学研究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 421
一、专:选题下沉到点 421
二、新:观点要有冲击力 424
三、深:不懈追问 428
四、实:慎用因果关系 432
第三章 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逻辑问题——以科技哲学专业为例 436
一、主题鲜明与科学抽象 436
二、思路清晰与逻辑规律 440
三、材料可靠与逻辑证明 443
第四章 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创新——以科技哲学专业为例 449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两个层面 449
二、学位论文创新的四项指标 454
编后记 463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李书仓 2018
- 《王充儒道思想评价》颜莉著 2020
-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谢仁生著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孙中山在上海》王琪森著 2019
- 《上海繁华》大地风车著 2019
- 《知青老照片 上海知青在黑龙江》马琳,刘宏海主编 2018
- 《中国兰花古籍注译丛书 兰言述略》莫磊,王忠 2019
- 《朱生豪在上海》朱尚刚著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吴氏本草经》》(魏)吴普著;尚志钧辑校;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海韵江南古名镇》(中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田兆元 2019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2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6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