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中景,崔爱玲,庄华主编;孙晓慧,王亮亮,宋霆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2380458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对药理学发展史、药物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等进行论述;各论分为中药药理学及西药药理学两部分,中药药理学部分对十二类常用中药、中药方剂从来源、作用机制、现代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论述,西药药理学部分包括化学治疗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药物等。书中所及内容详实,条理性强,是一本很好的教学用书。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目录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3

第二节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4

第三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5

第四节 新药开发与研究 7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9

第一节 药理作用与效应 9

第二节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10

第三节 量效关系 11

第四节 构效关系 12

第五节 药物作用机制 12

第六节 受体 14

第七节 跨膜信息传递与细胞内信使 17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20

第一节 体内过程 20

第二节 速率过程 26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2

第一节 机体方面因素 32

第二节 药物方面因素 35

第五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39

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39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41

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42

第四节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43

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 43

各论 47

第一部分 中药药理学 47

第一章 解表药 47

第一节 麻黄 47

第二节 桂枝 50

第三节 柴胡 51

第四节 葛根 54

第五节 常用方剂 56

第二章 清热药 60

第一节 黄芩 60

第二节 黄连 63

第三节 金银花 68

第四节 连翘 71

第五节 大青叶 73

第六节 板蓝根 74

第七节 常用方剂 75

第三章 泻下药 77

第一节 大黄 77

第二节 番泻叶 82

第三节 常用方剂 84

第四章 祛风湿药 88

第一节 独活 88

第二节 雷公藤 89

第三节 秦艽 91

第四节 防己 92

第五节 常用方剂 93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95

第一节 苍术 95

第二节 厚朴 96

第三节 常用方剂 98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100

第一节 茯苓 100

第二节 猪苓 101

第三节 泽泻 102

第四节 常用方剂 104

第七章 温里药 107

第一节 附子 107

第二节 干姜 109

第三节 肉桂 111

第四节 常用方剂 113

第八章 理气药 116

第一节 陈皮 116

第二节 青皮 118

第三节 枳实(枳壳) 120

第四节 木香 121

第五节 香附 123

第六节 常用方剂 124

第九章 消食药 125

第一节 山楂 125

第二节 麦芽 126

第三节 莱菔子 127

第四节 常用方剂 128

第十章 活血化瘀药 130

第一节 川芎 130

第二节 延胡索 133

第三节 丹参 134

第四节 红花 138

第五节 桃仁 140

第六节 常用方剂 141

第十一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44

第一节 半夏 144

第二节 桔梗 145

第三节 浙贝母 146

第四节 苦杏仁 147

第五节 常用方剂 148

第十二章 补虚药 149

第一节 人参 149

第二节 黄芪 152

第三节 甘草 153

第四节 鹿茸 156

第五节 冬虫夏草 157

第六节 当归 159

第七节 白芍 162

第八节 何首乌 164

第九节 麦冬 166

第十节 常用方剂 168

第二部分 西药药理学 171

第一篇 化学治疗药物 171

第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171

第二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76

第一节 青霉素类 176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180

第三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184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 184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186

第四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189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 189

第二节 多黏菌素类 194

第五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196

第一节 四环素类 196

第二节 氯霉素 199

第六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02

第一节 喹诺酮类 202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206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208

第七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10

第一节 抗真菌药 210

第二节 抗病毒药 214

第八章 抗结核病药 216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216

第九章 抗寄生虫药 218

第一节 抗疟药 218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 219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 219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220

第二篇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221

第一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21

第二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226

第一节 M、N胆碱受体激动药 226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226

第三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 227

第三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228

第一节 胆碱酯酶 228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228

第三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230

第四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防治 231

第四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233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233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236

第五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39

第一节 α、β受体激动药 239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241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243

第三篇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245

第一章 镇静催眠药 245

第一节 苯二氮?类 245

第二节 巴比妥类 246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247

第二章 镇痛药 248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248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250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252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252

第三章 解热镇痛药 254

第一节 水杨酸类 255

第二节 苯胺类 256

第三节 吡唑酮类 257

第四节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257

第五节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配伍 258

第四篇 作用于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的药物 259

第一章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的药物 259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 259

第二节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的药物 262

第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266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266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267

第三节 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268

第四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及合理用药 273

第三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275

第一节 强心苷类 276

第二节 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 280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及相关受体拮抗药 281

第四节 β受体阻断药 282

第五节 其他抗CHF药物 283

第四章 抗心绞痛药 285

第一节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及常用药物分类 287

第二节 常见抗心绞痛药物 287

第五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93

第一节 调血脂药 293

第二节 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98

第六章 抗高血压药 300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300

第二节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301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305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308

第七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310

第一节 利尿药 310

第二节 脱水药 314

第八章 影响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316

第一节 抗凝血药 316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319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321

第四节 促凝血药 322

第五节 抗贫血药 324

第六节 促白细胞生成药 326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 326

第五篇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 327

第一章 镇咳、祛痰及平喘药 327

第一节 镇咳药 327

第二节 祛痰药 327

第三节 平喘药 328

第二章 抗消化性溃疡及消化功能调节药 331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331

第二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334

第六篇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337

第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337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338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343

第三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激素抑制剂 343

第二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345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345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物 346

第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350

第一节 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 350

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 353

第四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355

第一节 组胺和抗组胺药 355

第二节 5-羟色胺和抗5-羟色胺药 358

第三节 廿碳烯酸类药物 359

第四节 血小板活化因子 361

第五节 多肽类 362

第六节 一氧化氮 364

第七节 腺苷与缺血预适应 364

第七篇 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 367

第一章 免疫抑制剂 367

第二章 免疫调节剂 3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