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章次公经典医案赏析
章次公经典医案赏析

章次公经典医案赏析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明义,陶春晖主编;刘琼,陈秭林,杨树升,段晓副主编;李家庚总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771917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收集的720个案例中选择了部分典型案例进行了赏析。案例以内科为主,兼顾妇科、儿科。选案以案例典型,复诊次数较多,理、法、方、药俱备为原则,保留医案原貌。赏析部分力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深刻阐明医案精神,充分反映章公学术思想,高度概括章公临证经验。本书可供临床中医师及学习研究中医者参考。
《章次公经典医案赏析》目录

第一章 内科 1

一、感冒 1

案1 外感风寒 1

案2 外感风寒夹湿 2

案3 外感风寒兼阳明里实 3

案4 外感风寒湿兼脾胃内伤 4

案5 外感风寒夹湿,三经合病 5

案6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 5

案7 虚人复感风寒 6

案8 年老体虚,外感风寒 7

案9 孕妇外感风寒 8

案10 外感湿热,邪客少阳 9

案11 夏季饮冷,外感寒湿 10

案12 外感暑邪,湿重于热 10

案13 风寒犯肺,肺失宣降 11

二、春温、风温 12

案1 气阴两伤(春温) 12

案2 痰热壅肺兼阴伤(风温) 13

案3 痰热壅肺(风温) 14

案4 热结肠腑(风温) 15

案5 正气外脱(风温) 16

三、暑湿、湿温 17

案1 暑温夹湿 17

案2 邪伏膜原(湿温) 18

案3 热重于湿(湿温) 19

案4 温邪扰神(湿温) 20

案5 邪入血分(湿温) 21

案6 热入营分(湿温) 23

案7 湿热并重(湿温) 24

案8 湿热阻滞肠道(湿温) 24

四、秋温、冬温 25

案1 温热扰神(秋温) 25

案2 痰热结聚(秋温) 26

案3 邪入血分(秋温) 27

案4 热陷心包(冬温) 28

五、温疫 29

案1 温热毒邪结于肠腑(疫疹) 29

案2 温热毒邪内蕴(疫疹轻证) 30

案3 湿困中焦(湿温) 31

六、咳喘 31

案1 外感寒邪,内有痰饮 31

案2 外感风邪兼心阴阳两虚 32

案3 外感风燥,肺失宣降 33

案4 外感寒邪,肺气上逆 34

案5 阳虚卫弱 34

案6 外感风寒湿邪 35

案7 肝失条达,木火刑金 36

案8 肺与大肠同燥 37

案9 肺肾阴虚,阴火上炎 38

七、肺痨 39

案1 阴虚火旺,虚火生痰 39

案2 肺阴亏虚,虚火旺盛 40

案3 阴虚火旺,肺肾之阴大亏 41

案4 阴虚火旺,胯间阴痰 43

案5 阴阳两虚 44

案6 阴阳气血俱虚 45

案7 正气不足,阴火上炎 46

八、血证 47

案1 肺阴亏虚(咯血) 47

案2 气血两虚,脾肾双亏(痰血) 48

案3 肺肝肾三脏俱虚(痰血) 49

案4 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咯血) 51

案5 痰血愈后,阴阳两虚 52

案6 肝胃火旺(鼻衄) 53

案7 肝肾阴虚(鼻衄) 54

案8 吐血后脾肾阳虚,气血阴阳俱虚 55

案9 气血两虚(痔血) 56

案10 肾阳亏虚,阴血不足(尿血) 57

九、胸痹 58

案1 心肾阳虚,痰饮内停 58

案2 心阳亏虚,浊邪盘踞 59

案3 心阴阳两虚 60

案4 外伤瘀血内停 61

十、头痛 61

案1 气血凝滞 61

案2 血虚生风 62

案3 肝肾阴虚 63

案4 肝火上炎,腑气不通 64

十一、气病 65

案1 阳虚阴盛 65

案2 气郁血虚 66

案3 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67

案4 肝郁痰凝,气血瘀滞 68

案5 寒凝气滞 68

案6 肝气郁结,痰火内扰 69

十二、中风 70

案1 肝肾阴虚,气血亏损,经络瘀阻 70

案2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瘀互结 71

案3 素体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痰火上扰清窍 72

十三、肝阳、肝风 74

案1 肝风、肝火挟风热上攻(头痛) 74

案2 血气亏少,心失所养(脏躁) 74

案3 肝肾阴虚,热扰心神(不寐) 75

案4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眩晕) 76

案5 脾肾阳虚(痫病) 77

十四、痹证 78

案1 寒邪兼夹风湿,痹阻经络(痛痹) 78

案2 风寒湿侵袭,气滞血瘀 79

案3 风寒湿邪外侵,气血不畅(历节) 80

十五、痿证 81

案1 督脉受损,瘀血阻络 81

案2 精血不足 82

案3 先天不足,肝肾亏虚 83

十六、腰酸、腰痛 84

案1 肾阴阳两虚 84

案2 风寒痹阻 84

案3 风寒侵袭,痹阻经脉 85

十七、脚气 86

案1 湿热脚气 86

案2 寒湿脚气 87

案3 脚气冲心 88

案4 阴血亏虚,湿热内扰 88

十八、脾胃病 89

案1 脾胃虚弱,痰火内结,瘀血阻络 89

案2 痰火内结 90

案3 脾胃虚寒,寒凝气滞 91

案4 脾虚气滞 92

案5 肝气犯胃 94

案6 脾虚气滞 95

案7 脾胃虚弱,气滞不通 96

案8 脾胃虚寒,寒凝气滞 97

案9 肠腑燥实,胃失和降 98

案10 胃寒气滞 99

案11 胃腑气滞不通 100

案12 胃寒气滞 102

案13 肝胃不和,气滞不通 103

案14 胃腑气滞不通 104

案15 虚劳里急,气血阴阳不足,气虚为主 105

案16 虚劳里急,气血俱虚 106

案17 虚劳里急,气血阴阳不足,血虚为主 106

案18 虚劳里急,气血阴阳不足,兼气滞不通 106

案19 肝胃阴虚 107

案20 寒凝气滞 108

案21 脾胃虚寒,寒凝气滞 109

案22 肝气郁结,肝失条达 110

案23 脾虚气滞,虚实夹杂 111

案24 劳力过度,气机不畅 113

案25 胃中阳气虚损,阴寒偏盛 115

案26 胃中虚寒 116

案27 脾胃虚寒,气滞不畅 116

案28 胃寒气滞 116

案29 脾胃虚寒,气机痞塞 117

案30 饥饱失常,食积不化,复感寒邪 118

案31 胃寒气滞 119

案32 肝气犯胃 120

案33 脾虚生痰(噎膈) 121

十九、泄泻 122

案1 湿热内蕴,大肠传导失职 122

案2 寒邪直中中阳 123

案3 外感风寒,脾肾阳虚 124

案4 脾肾阳虚 125

案5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126

案6 脾肾阳虚,固摄无权 126

案7 湿热毒邪蕴结大肠 127

二十、痢疾 128

案1 痢疾兼外感风寒 128

案2 痢疾初起兼表证 130

案3 湿热内蕴,腐秽积于肠道 131

案4 湿热内蕴,气滞不通 132

案5 湿热内蕴,腐秽积于肠道 133

案6 湿热内蕴,气血腐败,气机阻滞 134

案7 孕妇身患痢疾 135

案8 痢疾早产,产后痢疾不止 136

案9 湿热内蕴,化腐成脓,气机阻滞 137

案10 湿热内蕴,热伤血络 138

案11 素体不足复感痢疾 139

案12 湿热内蕴,腐秽内积,气机阻滞 139

案13 湿热内蕴,热盛阴伤 141

案14 湿热下注,里有积滞,气机壅滞 142

案15 湿热内蕴,气滞不畅 142

案16 脾胃虚寒,复感寒湿 143

案17 脾胃虚寒,寒湿积滞肠道 144

案18 脾胃虚弱,气机阻滞 145

案19 脾肾阳虚,肠中积滞 148

案20 脾肾阳虚,运化失常 150

案21 痢疾日久,猝感外邪 151

案22 痢疾复发,气滞不畅 152

案23 素体有寒,气滞不通 154

二十一、疟疾 155

案1 邪伏少阳夹湿 155

案2 阳热炽盛,疟邪兼夹暑湿 156

案3 疟邪伏于少阳,正气亏虚 157

案4 疟邪未除,正气亏虚 158

案5 久疟不愈,气血亏虚 158

二十二、便秘 159

案1 津枯肠燥 159

案2 脾虚湿阻 160

案3 脾阳不足,寒积中阻 161

案4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 162

二十三、黄疸 163

案1 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阳黄) 163

案2 湿热未尽,气机阻滞(阳黄) 164

案3 感受疫毒,湿热蕴结中焦,肝胆疏泄失常 164

案4 饮食不慎,湿热熏蒸,肝胆疏泄失常 166

二十四、肿胀 167

案1 肾阳衰微 167

案2 心肾阳虚兼气虚,水湿泛滥 168

案3 肝失疏泄,水道失于通调 169

案4 感受外邪,肺失宣降通调 171

二十五、失眠 172

案1 肝血亏虚,肝不藏魂 172

案2 肾阳不足,虚火上扰心神 173

案3 痰湿扰心 174

案4 阴血亏虚,心失所养,肝阳上亢 175

案5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175

二十六、虚劳 176

案1 心气阴两虚 176

案2 阴虚火旺津亏 177

案3 肝肾阴虚 178

案4 肝肾不足,相火离位 179

案5 气虚血亏,劳倦发热 181

案6 肝肾阴虚,相火炽盛 183

案7 内伤虚热兼外感 184

案8 肾阴亏虚 185

案9 脾肾亏虚 185

案10 肾阴阳俱虚 186

案11 气阴不足,阴阳俱虚 186

案12 肾虚血燥 187

案13 气血亏虚 188

案14 肝肾阴虚 189

案15 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190

案16 肾阳不足 190

案17 肾阴不足,湿火上冲 191

案18 肾水亏虚,气血不足,兼风湿毒邪 192

二十七、淋浊 193

案1 湿热蕴结下焦 193

案2 肺肾阴虚兼表证 194

案3 下焦湿热,热盛津伤 195

二十八、其他 196

案1 邪热蕴肺(肺痈) 196

案2 脾胃伏火,邪气外发(风疹) 198

案3 少阳阳明合病(心痛) 199

案4 阴寒凝滞,脾肾阳虚(疝气) 200

案5 邪郁少阳,热结阳明(耳聋) 202

第二章 妇科 204

一、月经病 204

案1 肝气郁结(经行后期) 204

案2 脾肾阳虚(经行后期) 205

案3 精血亏虚(经行后期) 205

案4 气血亏虚(闭经) 206

案5 肾虚不固(崩漏) 207

案6 血虚(崩漏) 207

案7 血瘀(崩漏) 208

案8 血瘀(崩漏) 208

案9 虚实夹杂(崩漏) 209

二、带下病 210

案1 湿热下注 210

案2 脾肾两虚 210

案3 湿热兼瘀 211

三、妊娠病 212

案1 脾肾两虚 212

案2 肾虚腹痛 212

案3 脾肾两虚(胎漏) 212

四、产后病 213

案1 脾肾两虚(恶露不尽) 213

案2 湿热瘀滞(恶露不尽) 213

第三章 儿科 215

一、温病 215

案1 热重于湿 215

案2 阳明热盛 216

二、小儿肺炎 217

案1 麻毒内陷 217

案2 肺热壅盛 218

案3 风温犯肺 220

案4 风寒犯肺 221

案5 痰热闭肺 221

三、麻疹 222

案1 麻疹初起 222

案2 麻疹合并肺炎 223

四、小儿泄泻 224

案1 脾肾阳虚 224

案2 脾虚泄泻 224

案3 大肠热炽 225

案4 邪郁少阳 226

案5 心肾阳虚 227

五、小儿痢疾 227

案1 热毒痢 227

案2 脾肾阳虚痢 228

案3 寒热错杂痢 229

六、小儿咳嗽 229

案1 风寒咳嗽 229

案2 痰浊内阻 230

案3 风热咳嗽 230

七、丹痧 231

喉痧重症 2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