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神经内科学  第2版  研究生
神经内科学  第2版  研究生

神经内科学 第2版 研究生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鸣,谢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92408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研究生教材系列教材之一《神经内科学》第2版,目的是要在临床型研究生临床技能、临床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起到手电筒、导航系统的作用,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编写的切入点:在注重解决临床实际的前提下,强调诊疗现状的剖析,必要的地方辅以回顾和展望(回顾·现状·展望)。是临床研究生和住院医师不可多得的自我提高用书。
《神经内科学 第2版 研究生》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脑血管疾病 4

概述 4

第一章 脑卒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6

第一节 CT在急性脑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6

一、平扫CT对超早期卒中的诊断 6

二、CT灌注成像 8

三、氙CT 9

第二节 MRI在脑卒中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9

一、急性脑卒中多模式MRI 10

二、MRI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选择 11

三、MR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评价 13

四、MRI对缺血性卒中病因研究的价值 14

五、MRI的脑血管管壁成像研究 14

六、MRI在脑小血管病的应用 15

第三节 超声的应用——优势与局限 15

一、经颅多普勒 15

二、颈部血管超声 17

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9

第五节 脑血管病变评估方法的选择 19

一、血管超声 19

二、CT血管成像 20

三、磁共振血管成像 20

四、特殊情况下不同血管成像技术的选择和比较 21

五、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指南现状 22

第六节 核医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23

一、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23

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23

第七节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 23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时间窗内的影像学检查策略 24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实质和脑灌注影像学检查指南现状 25

三、特殊患者的影像学检查 25

第二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7

第一节 概述 27

第二节 定义的变迁 27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典定义 27

二、24小时的时限符合临床实际吗? 28

三、TIA有时限吗? 29

四、TIA定义争论的意义 29

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9

第三节 发病机制 30

一、目前关于TIA发病机制的认识 30

二、两种主要发病机制相应的临床特点 30

第四节 TIA的早期管理 30

一、TIA应纳入急症管理—— 30

一个不争的事实 30

二、TIA患者的住院选择——利大于弊 30

三、TIA后卒中风险的评估 31

第五节 早期影像学检测 32

一、病因学检查 32

二、TIA早期影像学检测的探索 33

第六节 治疗和预防 33

一、TIA的治疗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33

二、一级预防 35

三、二级预防 36

第三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一、概念中的分歧 3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相关进展——TOAST分型的广泛使用 38

三、诊断与治疗——参考证据与合理规范是必然趋势 38

第二节 溶栓——高效与窄谱的困惑 39

一、概述 39

二、溶栓疗法的临床研究历程——失败、成功与再困扰 39

三、进一步待研究的问题 40

四、临床应用——指南或共识性意见 44

第三节 抗血小板治疗的成功与挑战 47

一、概述 47

二、研究历程与临床证据——已成功解决的问题 47

三、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的新挑战 51

四、临床应用——指南意见 51

第四节 抗凝——何者受益?何时使用? 54

一、概述 54

二、研究历程与证据 54

三、新型口服抗凝剂研究现状 56

四、待研究的问题 56

五、临床应用——指南意见 56

第五节 降纤——充满希望而曲折的循证之路 58

一、降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循证历程 58

二、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59

三、临床应用——指南意见 59

第六节 神经保护路在何方? 60

一、钙拮抗剂 60

二、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60

三、镁剂 60

四、细胞膜稳定剂 60

五、自由基清除剂 61

六、他汀 61

七、其他药物 61

八、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61

九、临床应用——推荐意见 62

第七节 血压处理的争议与共识 62

一、急性卒中后高血压 62

二、卒中后低血压 64

三、临床应用——推荐意见 64

第八节 血糖处理的进展与共识 65

一、卒中后低血糖 65

二、卒中后高血糖 65

三、临床应用——推荐意见 65

第九节 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内外科处理 66

一、内科处理 66

二、外科处理 66

三、临床应用——指南推荐 67

第十节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68

一、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 68

二、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69

第十一节 中医药治疗卒中的临床证据及研究难点 70

一、中成药治疗卒中疗效的研究证据 70

二、针刺治疗卒中疗效的研究证据 71

三、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争议与难点 71

附录: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72

第四章 脑出血 83

第一节 概述 83

第二节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83

一、病因 83

二、发病机制 83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83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84

第四节 治疗和热点问题的指南解读 85

一、治疗原则 85

二、外科手术治疗是否优于内科治疗——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85

三、内科治疗 89

第五节 复发的预防 98

第五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101

第一节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新认识 101

一、关于SAH病因的新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01

二、关于SAH危险因素的新认识 102

第二节 从SAH的误诊和漏诊谈其诊断难点及要点 103

一、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 103

二、诊断SAH的临床要点 103

三、辅助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 103

第三节 对并发症的新认识 104

一、早期脑损伤——影响SAH预后可能的始作俑者 104

二、SAH后脑缺血性改变新进展 105

三、低钠血症——临床中易被忽视的危险 106

第四节 内科治疗的难点与争议 106

一、防治再出血治疗中的是与非 107

二、防治CVS和DCI——SAH治疗的热点、难点 107

三、其他并发症的处理 108

第五节 手术与介入治疗的选择 108

一、手术与介入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08

二、手术与介入治疗该如何选择 108

第六节 2012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新增和修订的SAH处理指南 109

第六章 卒中单元与卒中的组织化治疗 112

第一节 卒中单元效果的成功证实是对传统治疗观念的冲击 112

一、卒中单元效果的研究历程 112

二、卒中单元效果的成功证实对卒中治疗效果及评价的启示 112

三、卒中单元在国内实施的成功与困难 114

第二节 卒中的组织化治疗模式实施的挑战与对策 116

一、发达国家卒中的组织化治疗模式 116

二、我国实施组织化治疗模式的挑战与对策 117

第七章 大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 121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二节 危险因素的认识过程 122

一、遗传学扮演的角色 122

二、获得性因素——不同人群中的差异 122

第三节 临床表现多样性——对诊断的初步认识 123

一、颅内高压综合征 123

二、卒中相关综合征 123

三、脑病综合征 124

第四节 诊断方法的应用——“分”与“合” 124

一、实验室检查 124

二、诊断的“金”标准——不同神经影像学的“优”与“劣” 125

第五节 复杂临床表现的整合——定位及特殊人群的诊断 127

第六节 治疗方法——对“因”还是对“症” 129

一、一般原则 129

二、抗凝治疗——锋利的双刃剑 129

三、其他治疗方法——新治疗方法的探索 130

四、感染性病因的治疗 130

五、对症治疗——亡羊还需补牢 130

第七节 预后与复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31

第八节 关于指南及展望 131

第八章 血管性认知障碍 134

第一节 概念 134

一、血管性痴呆的概念和局限性 134

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和意义 137

第二节 诊断 138

一、关于VCI诊断标准的共识 138

二、VCI三阶段诊断标准的发展和存在问题 139

三、影像学在VCI诊断中的价值 142

第三节 防治 143

一、VCI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143

二、VCI的常用治疗方法 148

第九章 脑卒中的预防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第二节 一级预防 156

一、危险因素控制——关键环节 156

二、抗血小板治疗的争论与共识 157

三、房颤与抗凝治疗 157

第三节 二级预防 158

一、抗血小板治疗 158

二、抗凝治疗——风险与获益的博弈 159

三、降压治疗的争鸣 159

四、调脂治疗——他汀独领风骚 160

五、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思考 160

第四节 风险评估及量表 161

一、卒中风险评估及评估量表 161

二、常用的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 161

三、存在问题 162

第二篇 发作性疾病 167

第十章 癫痫 167

第一节 临床症状学的研究 167

一、概述 167

二、癫痫和癫痫发作的分类 168

三、癫痫的临床表现 170

第二节 脑电图在诊断中的价值 173

一、概述 173

二、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价值 173

三、敏感性和特异性 174

四、脑电图检查的分类及应用 174

第三节 影像学在病因和病灶诊断 179

中的作用 179

一、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 179

二、磁共振成像 179

三、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180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180

五、脑磁图 181

六、展望 181

第四节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局限 182

一、影响离子通道的抗癫痫药 182

二、γ-氨基丁酸类抗癫痫药 183

三、抑制NMDA受体抗癫痫药 184

四、其他 184

第五节 手术治疗与术前评估 185

一、概述 185

二、手术方法 185

三、术前评估 187

第六节 难治性癫痫 187

一、定义 188

二、机制 188

三、诊断 189

四、治疗 189

第七节 指南的解读 190

一、国际抗癫痫联盟指南 190

二、英国国家卓越临床研究中心指南 191

三、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y,AAN)指南 192

四、中国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1) 193

五、其他指南 194

附录:抗癫痫药物中英文名称及缩写对照 195

第十一章 头痛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一、头痛的分类 196

二、头痛诊断的一般原则 196

三、头痛研究的难点及优先领域 197

第二节 偏头痛 197

一、临床分型 197

二、发作时治疗方法选择及证据基础 199

三、预防方法的使用指征 199

四、治疗困境及研究热点 200

第三节 三叉神经自主神经痛 200

一、丛集性头痛 201

二、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痛 202

第四节 紧张型头痛 202

一、紧张型头痛的分类 203

二、各型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的异同 203

三、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204

四、临床诊治难点及研究方向 204

第三篇 运动障碍性疾病 208

概述 208

一、谈“运动障碍性疾病” 208

二、“运动障碍性疾病”与基底节环路 208

第十二章 帕金森病 210

第一节 研究历程的启示 210

一、帕金森病,从“昏睡”中醒来 210

二、多巴胺、左旋多巴和帕金森病——从基础到临床的成功接力 211

三、从吸毒者到成功的动物模型——化毒为宝的典范 212

四、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中的定位——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 213

五、祖国医学与帕金森病——“颤振”早于“震颤”数百年 215

第二节 诊断 216

一、临床诊断——貌似简单的复杂 216

二、临床前诊断的期待——寻找理想的生物学标记 218

第三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左旋多巴的挑战——首选治疗,谁来问鼎 221

一、争端的起源——运动并发症 221

二、难决雌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22

三、风云再起——神经保护? 223

四、中庸之道——取长补短 224

第四节 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如何量身定制? 225

一、靶点的选择——VIM、STN、GPi、PPN还是其他? 225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多晚是过晚?多早是过早? 225

三、患者的选择——谁应该进行手术 225

第五节 解读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226

一、指南的循证性 226

二、指南的经验性 227

三、指南的动态性 228

第十三章 肌张力障碍 230

第一节 诊断要点 230

一、识别肌张力障碍 230

二、肌张力障碍的分类诊断 231

第二节 肉毒杆菌毒素在治疗中的“成功纪事” 232

一、肉毒杆菌毒素的应用简史 232

二、肉毒杆菌毒素的成功背后——十年磨一剑 232

三、期待下一个“十年” 233

第三节 脑深部电刺激在肌张力障碍中的应用 233

一、DBS在肌张力障碍应用中的现状 233

二、DBS在肌张力障碍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34

第四篇 周围神经疾病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237

第十四章 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应用价值和研究热点 237

第一节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237

一、历史回顾 237

二、我国的现状和热点 237

第二节 脑诱发电位 242

一、历史回顾 242

二、我国的现状和热点 242

第十五章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247

第一节 概述 247

一、Guillian-Barre综合征的历史 247

二、关于“中国软瘫综合征”的争论 248

第二节 诊断要点 250

一、GBS几个临床亚型的差异 250

二、实验室检查在GBS诊断中的价值和局限性 251

三、GBS国际和国内诊断标准的比较 253

第三节 免疫治疗的现状和争论 253

一、静脉免疫球蛋白——GBS治疗的首选方法 253

二、血浆交换——重症患者的另一个选择 254

三、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GBS无效——是最终结论吗 254

第十六章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一、历史 256

二、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256

第二节 诊断标准及其解读 258

一、诊断标准 258

二、诊断标准解读 259

第三节 与其他慢性获得性炎性周围神经病的关系 260

一、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否为CIDP的变异型 260

二、多灶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和CIDP及MMN的关系 260

三、其他获得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261

四、急性发病的CIDP与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区别 261

五、慢性炎性轴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一个有待探究的疾病实体 261

第四节 治疗现状、进展和难点 261

一、糖皮质激素依然是CIDP治疗的常规药物 261

二、IVIg在CIDP治疗中的地位 262

三、血浆置换从临床中逐渐淡出 262

四、免疫抑制剂的选择时机 262

五、仍有待验证的其他药物 262

六、支持疗法 262

第十七章 遗传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 264

第一节 概述 264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中的主要问题 264

一、CMT的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264

二、CMT分型的历史演变 264

三、基因诊断在CMT诊断中的现状和地位 268

第三节 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269

一、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无奈 269

二、康复和对症支持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269

三、治疗研究的方向和希望 269

第十八章 重症肌无力 272

第一节 历史性回顾 272

第二节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272

一、AChR-Ab的效应机制 272

二、T细胞在MG发病中的作用 273

三、胸腺的异常与MG发病机制的关系 273

四、血清阴性MG 274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 274

一、如何根据临床症状有效地利用各种检查方法进行MG的诊断 274

二、鉴别诊断的难点 276

第四节 治疗现状与展望 277

一、MG的治疗现状 277

二、MG的治疗展望 279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283

第十九章 多发性硬化 283

第一节 概述 28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83

二、病理学改变 284

三、临床表现 284

四、影像及实验室检查 284

第二节 诊断标准的发展 285

一、MRI空间多发的证据 286

二、MRI时间多发的证据 286

三、2010年McDonald标准在儿童MS、亚洲和拉丁美洲MS人群中的适用性 286

第三节 鉴别诊断 287

一、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87

二、横贯性脊髓炎 287

三、球后视神经炎 287

四、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288

五、亚急性联合变性 288

六、莱姆病 288

七、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88

八、自身免疫性疾病 288

九、肿瘤 288

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288

十一、其他 288

第四节 治疗与预后 288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288

二、预防复发 289

三、对症治疗 289

四、治疗展望 290

五、预后 290

第二十章 其他脱髓鞘疾病 291

第一节 视神经脊髓炎 291

一、视神经脊髓炎的归属问题 29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291

三、临床表现 291

四、NMO和MS的鉴别诊断 292

五、诊断标准 293

六、治疗 293

第二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94

一、临床表现 294

二、诊断 294

三、鉴别诊断 295

四、治疗 296

五、预后 297

第三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29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97

二、临床表现 297

三、影像学表现 29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98

五、预防和治疗 298

六、预后 298

第六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00

概述 300

一、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分类及疾病谱的变迁与启示 300

二、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的讨论 300

三、如何判读实验室检查方法与结果 301

四、如何解读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困惑 301

第二十一章 病毒感染 302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302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302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难点 302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争议与难点 304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预防与病毒潜伏感染 306

五、未来工作的展望 306

第二节 病毒感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启示 307

一、病原体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 307

二、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 308

三、病毒感染与脊髓灰质炎 308

四、病毒感染与精神疾病 309

五、启示与展望 310

第二十二章 细菌感染 311

第一节 结核性脑膜炎 311

一、结核性脑膜炎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311

二、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难点 312

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争议与难点 313

四、结核病和HIV感染与艾滋病 315

五、未来研究的展望 315

第二节 其他细菌感染 316

第二十三章 其他感染 317

第一节 神经梅毒 317

一、神经梅毒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317

二、神经梅毒的诊断难点 317

三、神经梅毒的治疗 317

第二节 隐球菌感染 317

一、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历史回顾 317

二、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 317

三、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治疗 318

第七篇 遗传与变性疾病 321

第二十四章 运动神经元疾病 321

第一节 概述 321

一、本病认识的历史回顾 321

二、霍金的经典故事看人类诊治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面临的困境 321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新探索 321

第三节 如何解读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的趋势 322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322

一、ALS的El Escorial诊断标准 323

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2年的诊断标准 323

三、目前没有任何的辅助检查可以确诊ALS,但是可以支持诊断 323

第五节 治疗的希望与困难 325

一、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支持疗法 325

二、并发症处理 325

三、细胞移植 326

四、基因治疗 326

第二十五章 遗传性共济失调 328

第一节 分型及其各类型的特点 328

一、概述 328

二、分型的历史和发展 328

三、具体分型 329

四、各型临床特点 329

第二节 遗传特点 331

一、概述 331

二、对遗传特点新的认识 331

第三节 诊断 332

一、诊断策略 332

二、基因分型诊断策略 333

第四节 治疗方向 333

一、治疗策略 333

二、治疗方向 334

第二十六章 肝豆状核变性 336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疾病认识过程 336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过去 336

二、肝豆状核变性的现在 336

第二节 致病基因以及基因型-表型关系 336

一、ATP7B基因结构 336

二、ATP7B基因的突变特征 337

三、ATP7B基因型-表型关系 337

第三节 诊断 337

一、临床诊断 337

二、基因诊断 338

第四节 治疗 338

一、饮食控制 338

二、药物治疗 338

三、外科治疗 339

四、基因治疗、肝细胞移植及干细胞移植治疗 339

第二十七章 痴呆 341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 341

一、历史回顾——从认知行为学到分子生物学研究 341

二、发病机制——从Aβ假说到AD的血管性因素 341

三、诊断与识别 342

四、多靶点治疗——在希望的田野上 344

五、治疗的希望在于早期识别 345

第二节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346

一、概念的演变——从模糊到清晰 346

二、异质性及分类——从抽象到具体 347

三、诊断需注意的问题 347

四、从MCI到AD——一条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 348

五、干预治疗有效吗? 348

第三节 常用量表的优势与局限 349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量表? 349

二、量表的选择——优势与局限 351

第四节 指南解读 352

一、指南的指导性——诊断痴呆,如何着手 352

二、指南的动态性——诊断标准,平流缓进 353

三、指南的前瞻性——治疗干预,路在何方 353

第二十八章 肌肉疾病 356

第一节 概述 356

一、回眸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依然是分子遗传学时代的“宠儿” 356

二、肌病的分类——从临床综合征走向分子病理为基础 356

三、临床表现的注意事项——从共性中寻找特性 356

四、诊断策略的完善和优化——寻求病理与分子诊断的互补 357

五、发病机制的进展——剥丝抽茧,谜团犹在 357

六、治疗的难点与方向——曙光初现,道路漫长 358

七、疾病自然史与预后评估——值得重新审视 358

八、国内的研究展望与策略——机遇与挑战并存 358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59

一、诊断面临的难点及应思考的问题 359

二、治疗面临的难点及应思考的问题 359

三、预防的重要手段——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 361

第三节 周期性瘫痪 362

一、概念与历史回顾 362

二、如何认识钾离子在发病中的作用——源头还是最终通路 363

三、编码通道基因的异常对传统认识的冲击 364

四、诊断中的难点及对策 365

五、从乙酰唑胺对治疗的作用透视治疗的现状 366

第四节 肌炎 367

一、肌炎的认识历程与启示 367

二、多发肌炎和皮肌炎 367

三、包涵体肌炎 371

第八篇 脊髓疾病 374

概述 374

第二十九章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375

第一节 历史回顾 375

第二节 诊断标准及其局限性 375

第三节 以病因为主线的诊断流程及鉴别 376

第四节 循证指南推荐意见 379

第五节 新进展及未来值得探讨的问题 379

第三十章 脊髓血管病 381

第一节 缺血性脊髓病 381

一、脊髓血供的解剖特点是缺血性脊髓病的发病基础 381

二、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脊髓病有关吗? 381

三、缺血性脊髓病何时易乘虚而入 382

四、围术期缺血性脊髓病的治疗探索 382

第二节 脊髓出血 382

一、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 383

二、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要点 383

第三节 脊髓血管畸形 383

一、脊髓血管畸形诊断方法的比较 384

二、脊髓血管畸形治疗方式的选择 384

第九篇 多学科相关性神经疾病 389

第三十一章 神经科危重症监护与处理 389

第一节 概述 389

第二节 昏迷的评估 389

一、意识障碍再认识 389

二、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量表解析 391

三、GCS及GCSP量表的优势与局限性 391

四、GCSP量表与脑死亡标准的关系 392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 392

一、颅内压增高的由来 392

二、探索实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 393

三、降颅压的内科治疗方法 394

第四节 癫痫持续状态 395

一、癫痫持续状态定义的演变 395

二、GCSE终止发作首选药物及麻醉药物选择 396

第五节 人工气道建立的选择——把握气管切开时机 397

一、人工气道建立的选择 397

二、如何把握气管切开时机 397

第六节 神经重症监护的展望 397

一、发展神经重症的多模态监测 398

二、进一步完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功能 398

三、加强神经重症医师规范化培养 398

第三十二章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 400

第一节 概述 400

第二节 食物中毒 400

一、食物中毒病因诊断的复杂性 400

二、易与普通腹泻混淆是食物中毒抢救的难点 400

三、特异性解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 401

第三节 药物中毒 401

一、药物中毒临床诊断的复杂性 401

二、综合治疗是药物中毒抢救的关键 401

第四节 农药中毒 401

一、农药中毒病因诊断的复杂性 401

二、掌握阿托品化是有机磷中毒抢救的关键 402

三、特异性解毒药的选择 402

第五节 有害气体中毒 402

一、有害气体中毒病因诊断的复杂性 402

二、高压氧的及时使用是抢救的关键 402

三、脑保护治疗的作用 402

第三十三章 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404

第一节 概述 404

一、早期诊断的难点 404

二、治疗原则 404

第二节 常见脑病的处理 404

一、缺血缺氧性脑病 404

二、肺性脑病 405

三、肝性脑病 406

四、酒精中毒性脑病 407

第三十四章 神经内科疾病精神障碍的认识、处理与研究 409

第一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409

一、谵妄 409

二、痴呆 411

三、遗忘综合征 413

第二节 抑郁障碍 415

一、抑郁障碍概述 415

二、临床表现 415

三、抑郁障碍的病因 416

四、抑郁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16

五、抑郁障碍的治疗 416

第三节 焦虑障碍 418

一、焦虑障碍的概述 418

二、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418

三、焦虑障碍临床表现及分类 418

四、焦虑障碍的诊断 420

五、治疗 420

第三十五章 睡眠障碍 425

第一节 概述 425

一、睡眠障碍研究的历史与进展 425

二、现有睡眠障碍分类标准 425

第二节 失眠 426

一、失眠的现行诊断标准 426

二、失眠的病因及亚型分类 426

三、失眠的现行治疗手段 427

四、失眠治疗的难点及热点问题 428

第三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29

一、现行诊断标准及分类 429

二、现有治疗手段 429

三、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429

第四节 发作性睡病 429

一、现行诊断标准及工具 429

二、现行治疗手段 430

三、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430

第五节 异态睡眠障碍 430

一、夜间阵发性肌张力障碍 430

二、睡行症和梦游症 430

三、梦魇 431

第六节 夜间遗尿、夜间磨牙 431

一、夜间遗尿 431

二、夜间磨牙 431

第十篇 神经疾病治疗方法的应用与探索 435

第三十六章 神经康复 435

第一节 概述 435

一、神经康复诞生 435

二、康复与神经康复的内涵 435

三、神经康复基础——神经可塑性 435

第二节 常见功能障碍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36

一、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36

二、帕金森病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37

三、缺氧性脑病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38

四、脊髓损伤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38

五、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39

六、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39

七、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 441

第三节 研究热点 441

一、中枢神经损伤康复基本理论研究 442

二、康复治疗新技术 442

第三十七章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444

第一节 脑血管狭窄——缺血性卒中的元凶之一 444

第二节 脑血管狭窄的筛查——如何诊断脑血管狭窄 445

一、普通影像学 445

二、经颅多普勒检查 447

三、CT血管成像 447

四、磁共振血管成像 447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48

六、各种辅助检查的比较及评价 448

七、颈动脉系统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分型 449

第三节 脑血管狭窄治疗的发展 449

一、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从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发展历程 449

二、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艰难选择 450

三、椎动脉开口狭窄的血管内治疗——一个被忽略的问题 452

第四节 脑血管狭窄血管成形治疗的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454

一、支架后再狭窄问题 454

二、支架置入治疗的适应证问题 454

三、支架植入治疗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454

四、串联病变的问题 455

五、支架材料学的研究 455

第五节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其他血管内治疗——急性血运重建治疗 455

一、血运重建的先驱——静脉溶栓 455

二、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的最好补充与替代吗 455

三、机械取栓 455

第三十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459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 459

一、细胞治疗带来生命的新契机 459

二、适用于细胞治疗的细胞种类及其特点 459

三、如何制备完善的移植方案 460

四、细胞移植途径初探 460

五、把握细胞移植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最佳疗效 461

六、亟待解决的问题 461

第二节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 463

一、神经营养因子的分类 463

二、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463

三、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463

四、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的给药途径和方式 464

五、待研究的问题 465

六、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46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466

一、基因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的现状及困境 466

二、待研究的问题 467

三、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468

第四节 神经保护综合治疗新方案 469

一、神经血管单元 469

二、胶质细胞作用的再认识 469

三、细胞周期调控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470

缩略词英中文对照 4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