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斌主编;蓝蔚青,韩振亮副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13013564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

导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2

一、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二、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 4

三、社会主义是进步力量的长期追求 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2

一、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2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1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体形成 17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19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2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2

二、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26

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0

四、严密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35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38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系统规定 38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42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51

一、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优越性 51

二、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优越性 55

三、社会主义在文化、精神领域内的优越性 58

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61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65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方式 65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68

三、改革是一次伟大的革命 7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75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5

一、认清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7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7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 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3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3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标准 87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0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3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正确路线的指引 93

二、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5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9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1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03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其依据 103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06

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09

第二节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114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14

二、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16

三、比例协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119

四、坚持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121

第三节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123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其方向 123

二、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 125

三、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 129

四、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31

五、引导地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 133

第四节 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36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 136

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138

三、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 13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41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及其客观必然性 141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44

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49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149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1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 158

一、个体经济 158

二、私营经济 160

三、外资经济 16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联合所有制经济 163

一、所有制联合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63

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股份经济 16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9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质 169

一、市场经济的涵义 169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72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73

四、市场经济的功能 174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6

一、改革原有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17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78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18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83

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87

一、现代企业制度 187

二、完备的市场体系 192

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196

四、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99

五、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205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05

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05

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208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212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 213

一、发展对外贸易 213

二、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216

三、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 220

四、企业跨国经营 222

五、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223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25

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225

二、我国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2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32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32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3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35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39

第二节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4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42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目标和主要内容 245

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迈进 2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55

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255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57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性 26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外部条件 265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人民军队 265

一、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265

二、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268

三、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269

四、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保卫者和重要建设力量 271

第二节 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273

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273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75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78

第三节 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280

一、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280

二、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81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83

第四节 按“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84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内容 284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据 287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其意义 29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我国的外交战略 292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 292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94

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297

四、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29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02

一、“两个文明一起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 30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3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31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31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316

第三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19

一、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19

二、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3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330

一、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330

二、以立为本,努力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 332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39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 339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39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44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 347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347

二、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351

结束语 3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