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
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

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洪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220026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选题来自2010年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2010CB530400)。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肾藏精”藏象理论源流概述、“肾藏精”藏象理论思维模式、“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知识体系、“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等,共5章14节。本书特色:其一,对“肾藏精”藏象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进行全面系统论述;其二,集古今相关“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研究成果之大成,溯本求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其三,运用“肾藏精”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对相关理论进行知识挖掘和创新。
《肾藏精藏象理论研究》目录

第一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1

第一节 古代汉字与肾藏精藏象理论发生学的关系 1

一、古代汉字与肾藏精理论的发生学 2

二、古代汉字与膀胱之腑的发生学 6

第二节 古代哲学与肾藏精藏象理论发生学的关系 9

一、水地说与精气学说 10

二、阴阳五行学说 18

第三节 古代文化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26

一、易学象数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26

二、社会官制文化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32

三、先秦诸子学说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34

第四节 古代自然科学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41

一、古代天文宇宙观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42

二、古代历法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44

三、古代地理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49

四、古代气象对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影响 50

第五节 古代医学实践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52

一、古代解剖学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52

二、临床实践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发生 60

第二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学术源流 68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 68

一、《黄帝内经》 69

二、《难经》 70

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70

四、《神农本草经》 71

第二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74

一、三国·华佗《中藏经》 74

二、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74

三、晋·王叔和《脉经》 75

四、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75

五、东晋·陈延之《小品方》 76

六、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76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 76

一、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77

二、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77

三、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79

四、唐·王焘《外台秘要》 79

五、《悬解录》 80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 80

一、北宋·《太平圣惠方》 81

二、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81

三、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82

四、宋·《圣济总录》 82

五、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83

六、南宋·严用和《济生方》 83

七、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 84

八、宋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 84

九、金·张元素《医学启源》《脏腑标本用药式》 85

十、元·王好古《阴证略例》 86

十一、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 87

第四节 明清时期 87

一、明·薛己《内科摘要》 88

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88

三、明·李梴《医学入门》 89

四、明·孙一奎《医旨绪余》《赤水玄珠》 89

五、明·赵献可《医贯》 90

六、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91

七、明·喻昌《寓意草》 92

八、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92

九、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93

十、清·叶桂《外感温热篇》《临证指南医案》 93

十一、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94

十二、清·吴瑭《温病条辨》 94

十三、清·雷丰《时病论》 95

十四、清·唐宗海《血证论》 95

第六节 民国时期 96

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6

二、恽铁樵《药盦医学丛书》 96

三、祝味菊《祝味菊医书四种》 97

四、张山雷《中风斠诠》 97

第七节 现代时期 98

一、基于文献共词分析的肾虚证候疾病谱 98

二、基于文献的肾虚专题相关研究者和研究团队 103

三、肾藏象理论现代研究的主要成果 109

四、肾藏象理论现代研究的主要著作 121

第三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思维模式 127

第一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象思维模式 127

一、象思维概述 128

二、象思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141

三、基于象思维的肾藏象理论科学内涵 154

第二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系统思维模式 179

一、系统思维概述 179

二、系统思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184

三、基于系统思维的肾藏象理论科学内涵 192

第三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辩证思维模式 210

一、辩证思维的概念 210

二、辩证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11

三、基于辩证思维的肾藏精藏象理论科学内涵 217

第四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概念体系 227

第一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框架结构 227

一、概念、概念体系及概念框架 228

二、肾藏象概念体系框架的文化基因 228

三、肾藏象概念体系框架结构 235

第二节 “肾藏精”藏象理论基本概念诠释 239

一、肾藏象相关的基本概念 239

二、肾相关病机证候的基本概念 258

三、肾相关疾病的基本概念 267

四、肾相关治法的基本概念 278

第五章 “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基本原理 291

第一节 “肾藏精”藏象系统相关解剖形态 291

一、肾与膀胱的解剖形态 292

二、所主形体 294

三、上荣头面 296

四、所司官窍 298

第二节 “肾藏精”藏象系统相关生命物质 300

一、精 300

二、天癸 302

三、精液 303

四、元气 303

五、血 304

六、津液 306

第三节 肾的生理特性与生理功能 306

一、生理特性 307

二、生理功能 310

第四节 肾与精神情志 329

一、精与神 330

二、肾所主的精神活动 338

三、肾与精神情志的现代研究 343

第五节 “肾藏精”相关系统联系 347

一、肾与自然环境的系统联系 347

二、肾与脏腑组织的系统联系 353

三、肾与经络的系统联系 363

第六节 “肾藏精”相关功能系统 365

一、肾-天癸-冲任督带系统 365

二、肾-津液系统 367

三、肾-元气系统 369

四、肾-水谷精微系统 370

五、肾-阴阳水火系统 371

第六章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辨证论治规律 376

第一节 肾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376

第二节 临床常见肾相关证候 377

一、肾精亏虚证 377

二、肾气不固证 379

三、肾不纳气证 385

四、肾阴亏虚证 387

五、肾阳不足证 389

六、肾阴阳两虚证 392

七、阳虚寒凝证 395

八、心肾不交证 397

九、肺肾阴虚证 399

十、肝肾阴虚证 401

十一、脾肾阳虚证 403

十二、阳虚水泛证 406

十三、肾虚血瘀证 408

十四、湿热蕴肾证 410

第七章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康复调护与养生保健 415

第一节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康复调护 415

一、基于“肾藏精”理论的康复原则 416

二、基于“肾藏精”理论的康复方法 417

第二节 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养生保健 425

一、养生原则 426

二、养生学派 432

三、养生方法 4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