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情绪心理学
中医情绪心理学

中医情绪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福顺,傅文青主编;王薇,李洋,顾思梦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226868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在编撰体例上,《中医情绪心理学》借鉴国内外相关学术专著的编纂范例,力求做到:学术与科普相结合,专业与通识相连贯,专题与专栏相呼应,理论与实用相关联;学识上古今与中外贯通,表述上规范与生动兼顾,编排上文表与图解并茂,以使读者获得阅读与体验的愉悦。在研究内容上,《中医情绪心理学》借助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念和中医情志理论进行融合,对中医情志学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既深化了情志理论的研究,又丰富了当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在适用范围上,《中医情绪心理学》适用于中医基础学科的广大教师和临床医生,是他们扩充学科知识与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书;尤适合于中西医药学院校和综合类大学各类文史哲与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他们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中医情志学说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与中西医情绪心理学专题的案头书。
《中医情绪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情绪研究的重要性 2

一、高情商可以促进成功 4

二、SEL计划 5

三、情绪直接导致疾病 6

第二节 情绪产生的几种学说 8

一、阴阳五行论 9

二、阴阳五行人格 10

三、情绪的体液说 11

第三节 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第四节 情绪的呼吸调节 16

一、气的重要性 16

二、生气 17

三、情绪和气 18

四、运气5秒钟 18

五、当下的力量——正念 19

第五节 情绪疾病的病因 21

一、身体的原因 21

二、负面情绪 24

三、心理病人的性格原因 25

四、“忘我”和“较真” 26

第二章 基本情绪 27

第一节 中医基本情绪 28

一、喜 29

二、怒 30

三、哀 31

四、思 32

五、恐 33

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基本情绪 34

第三节 去甲肾上腺素与愤怒和恐怖 37

一、日常生活中的紧张现象 38

二、恐怖情绪 39

三、不要引爆愤怒情绪 42

四、愤怒与恐惧情绪的关系 43

第四节 喜悦、悲哀和忧思 43

一、喜悦与多巴胺 43

二、悲哀与5-羟色胺 44

三、忧思与乙酰胆碱 46

第五节 基本情绪的中西对比 48

一、直觉把握中国古人情绪心理生活 49

二、情志说反映了东方思维 50

三、情绪心理的社会因素限制了基本情绪学说的深入发展 51

第三章 西方情绪心理学发展 53

第一节 较早心理学的情绪研究 54

一、心理过程三分法 54

二、实验心理学 55

三、情绪类型的体液说 56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关于情绪的观点 57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关于情绪的观点 58

第二节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研究 59

一、弗洛伊德的情绪理论 59

二、荣格的情结理论 62

三、阿德勒的自卑情结 62

四、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63

第三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情绪理论 63

一、马斯洛及其主要理论 64

二、罗杰斯及其主要理论 66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研究 67

一、认知心理学 67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68

第四章 情绪的发生、发展和分化 7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中情绪的来源 71

第二节 西方情绪理论中情绪的产生 72

一、生理学理论 72

二、内驱力理论 73

三、认知理论 73

四、功能主义理论 74

五、艾里克森的情绪发展过程 74

第三节 中医情绪的个体发生、发展与调适 75

一、胎儿时期 76

二、婴幼儿时期 76

三、青少年时期 77

四、中老年时期 78

第四节 现代心理学对情绪发展的研究 78

一、情绪体验的发展 79

二、情绪交流的发展 80

三、情绪纽带的发展 81

四、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82

第五节 中医情绪的分化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关系 82

第六节 西方情绪心理学对情绪分化的研究 83

第五章 情绪的生理机制 85

第一节 中医学关于情志生理机制的观点 85

一、中医学对情志与脑关系的认识 85

二、中医学对情志与五脏关系的认识 87

三、现代中医肝调畅情志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 89

第二节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90

一、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90

二、情绪生理与生化指标的测量 91

三、情绪的自主反应模式 93

第三节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 94

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94

二、下丘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95

三、与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 96

第四节 情绪的中枢机制 98

一、杏仁核 99

二、海马 100

三、前额叶眶回 101

四、前扣带皮质 102

五、小脑 103

第六章 情志与认知 104

第一节 心神感知论 104

第二节 情志与认知的关系 106

一、情志与认知的概念 106

二、对认知过程的理解与阐释 109

三、情志的体验 111

四、情志与认知 113

第三节 认知与情志致病的相关性 116

一、认知是产生异常情志的原因之一 116

二、认知图式影响情志的反应 117

三、认知偏向引起情志异常 119

四、认知失调是情志致病之因 120

第七章 情绪与行为 121

第一节 中医情志行为 121

一、情志行为的概念 121

二、情志与行为的关系 123

三、情志行为的典型案例 125

四、不良情志行为及其治疗 128

第二节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128

一、先天遗传视野下的情绪与行为关系 129

二、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情绪与行为关系 131

三、多元整合视野下的情绪与行为关系 133

第三节 情绪的行为研究模型 133

一、抑郁行为模型 135

二、焦虑行为模式 136

三、条件恐惧行为模型 137

四、愤怒行为模型 138

第四节 情绪的外显行为——表情 139

一、面部表情 139

二、姿态表情 146

三、言语表情 150

第八章 情绪与人格体质 153

第一节 中医的人格与情绪 153

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53

二、中医传统的人格理论 154

三、对人格分类的现阶段研究 161

四、中医人格分类的情绪特点及意义 162

五、现代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对情绪的描述 163

第二节 中医的体质与情绪 164

一、现代心理学有关体质差异的研究 164

二、中医对体质的观点 165

三、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标准 166

四、中医体质的情绪特点与意义 169

五、体质在情绪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71

第九章 情绪与健康 173

第一节 情绪与健康 174

一、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175

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177

第二节 情绪与各类疾病 179

一、百病由心生 180

二、心身疾病 181

三、心理疾病 186

第三节 中医情志致病 189

一、中医情志病因说 189

二、情志致病的特点 193

三、情志致病的机理研究 195

四、中医法则中的情绪与疾病 198

五、情志疾病的治疗 201

第四节 情志养生 203

一、情志与养生 204

二、养生先养心 207

三、情志养生方法 208

四、情志养生研究展望 209

第十章 情绪障碍(情志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一) 212

第一节 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 212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含义 212

二、现代心理治疗的分类 217

三、情绪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 220

第二节 中医心理治疗 223

一、中医形神合一思想在疾病中的应用 224

二、中医认知心理疗法和中医行为心理疗法 227

三、情志疗法 230

四、中医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启示 233

第十一章 情绪障碍(情志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二) 235

第一节 正念概述 235

一、正念的源流 235

二、心理学的正念概念 236

三、正念的心理机制 239

四、正念的神经生理基础 243

第二节 正念疗法 245

一、常用正念疗法 245

二、正念疗法评析 254

第三节 音乐疗法 256

第十二章 情绪与梦论 260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与梦的关系 260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释梦理论 261

二、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情绪与梦的关系 266

第二节 中医阴阳睡梦论 269

一、睡眠 269

二、梦 276

附录一 情商测试 288

附录二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315

附录三 厚黑学新解 321

附录四 《装在套子里的人》之心理学赏析 341

附录五 五态人格测验表(成人) 353

附录六 五五体质检测表 358

附录七 中医生活方式调查表 361

主要参考文献 3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