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晶,袁珂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5511592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设计理论教学时数为48~72学时,共分12章,每章按照各类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结构研究、提取分离方法、研究实例的顺序进行教学。教材力求内容精练、文字简练,可根据专业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中药化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意义 2

1.1.1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2

1.1.2 中药化学研究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3

1.1.3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意义 6

1.2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及其合成途径 8

1.2.1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8

1.2.2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10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18

2.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18

2.1.1 常用的提取方法 18

2.1.2 现代设备辅助提取方法 21

2.2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22

2.2.1 溶剂分离法 23

2.2.2 色谱分离法 25

2.2.3 结晶法 29

2.2.4 其他分离方法 31

2.3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 32

2.3.1 中药中化学成分类型预试 32

2.3.2 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 33

2.3.3 中药化学的谱学测定 34

参考文献 41

第3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42

3.1 糖类化合物 42

3.1.1 概述 42

3.1.2 糖类的结构与分类 42

3.2 苷类化合物 48

3.2.1 概述 48

3.2.2 苷类的结构与分类 48

3.2.3 苷类的一般性质 52

3.3 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 56

3.3.1 糖和苷类的提取 56

3.3.2 糖和苷类的分离 59

3.4 糖和苷类的检识 60

3.4.1 理化检识 60

3.4.2 色谱检识 61

3.5 苷类的结构研究 62

3.5.1 物理常数的测定 62

3.5.2 分子式的测定 62

3.5.3 组成苷的苷元和糖的鉴定 62

3.5.4 苷中糖和糖之间连接顺序的确定 66

3.5.5 苷键构型的确定 68

参考文献 71

第4章 苯丙素类 72

4.1 简单苯丙素 73

4.1.1 苯丙素类成分的结构与分类 73

4.1.2 简单苯丙素的提取与分离 74

4.2 香豆素类 75

4.2.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76

4.2.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79

4.2.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81

4.2.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 83

4.2.5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83

4.3 木脂素类 88

4.3.1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88

4.3.2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95

4.3.3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96

4.3.4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97

参考文献 105

第5章 醌类化合物 109

5.1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109

5.1.1 苯醌类 109

5.1.2 萘醌类 110

5.1.3 菲醌类 111

5.1.4 蒽醌类 112

5.2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16

5.2.1 物理性质 116

5.2.2 化学性质 116

5.3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19

5.3.1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19

5.3.2 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20

5.4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122

5.4.1 理化检识 122

5.4.2 色谱检识 122

5.5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22

5.5.1 UV光谱 122

5.5.2 IR光谱 124

5.5.3 1H-NMR谱 125

5.5.4 13C-NMR谱 125

5.5.5 MS 127

5.5.6 结构研究举例 128

参考文献 130

第6章 黄酮类化合物 131

6.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32

6.1.1 黄酮类(flavones) 132

6.1.2 黄酮醇类(flavonol) 132

6.1.3 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 133

6.1.4 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134

6.1.5 异黄酮类(isoflavones) 134

6.1.6 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anones) 135

6.1.7 查耳酮类(chalcones) 135

6.1.8 二氢查耳酮类(dihydrochalcones) 136

6.1.9 橙酮类(aurones) 136

6.1.10 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 136

6.1.11 黄烷醇类(flavanols) 137

6.1.12 双黄酮类(biflavonoids) 138

6.1.13 高异黄酮(homoisoflavones) 138

6.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38

6.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38

6.2.2 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40

6.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45

6.3.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45

6.3.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47

6.4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151

6.4.1 理化检识 151

6.4.2 色谱检识法 151

6.5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52

6.5.1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53

6.5.2 1H-NMR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58

6.5.3 13C-NMR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63

6.5.4 MS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66

6.5.5 结构测定实例——山楂 169

参考文献 174

第7章 萜类和挥发油 177

7.1 萜类 177

7.1.1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77

7.1.2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85

7.1.3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88

7.1.4 含萜类化合物的分离实例 189

7.2 挥发油 190

7.2.1 挥发油的含义与组成 190

7.2.2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191

7.2.3 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 192

7.2.4 挥发油的检识 195

7.2.5 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196

参考文献 199

第8章 皂苷 200

8.1 三萜皂苷 200

8.1.1 三萜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201

8.1.2 三萜皂苷的理化性质 210

8.1.3 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13

8.1.4 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检识 215

8.1.5 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研究 216

8.2 甾体皂苷 223

8.2.1 基本结构与分类 223

8.2.2 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224

8.2.3 甾体化合物的颜色反应 224

8.2.4 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226

8.2.5 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230

8.2.6 甾体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231

8.2.7 甾体皂苷类成分的检识 235

8.2.8 甾体皂苷类成分的结构研究 235

参考文献 241

第9章 强心苷 249

9.1 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249

9.1.1 苷元特征 249

9.1.2 糖部分的结构 251

9.1.3 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 252

9.2 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253

9.2.1 甾体母核与强心作用的关系 253

9.2.2 糖部分与强心活性的关系 254

9.3 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254

9.3.1 性状 254

9.3.2 溶解性 255

9.3.3 脱水反应 255

9.3.4 苷键裂解 255

9.4 强心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259

9.4.1 强心苷的提取 259

9.4.2 强心苷的分离 259

9.4.3 提取分离实例 260

9.5 强心苷类成分的检识 261

9.5.1 显色反应 261

9.5.2 色谱检识 263

9.6 强心苷类成分的结构研究 263

9.6.1 紫外光谱 263

9.6.2 红外光谱 264

9.6.3 质谱 264

9.6.4 核磁共振 265

参考文献 267

第10章 生物碱 269

10.1 概述 269

10.1.1 生物碱的定义 269

10.1.2 生物碱的分布 269

10.1.3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270

10.1.4 生物碱的存在形式 270

10.1.5 生物碱的活性 270

10.2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271

10.2.1 鸟氨酸系生物碱 271

10.2.2 赖氨酸系生物碱 272

10.2.3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 273

10.2.4 色氨酸系生物碱 275

10.2.5 邻氨基苯甲酸系生物碱 276

10.2.6 组氨酸系生物碱 276

10.2.7 萜类生物碱 277

10.2.8 甾体类生物碱 277

10.3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277

10.3.1 物理性状 277

10.3.2 碱性 278

10.3.3 溶解性 281

10.3.4 沉淀反应 282

10.3.5 显色反应 282

10.4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283

10.4.1 脂溶性总生物碱的提取 283

10.4.2 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 284

10.4.3 生物碱的分离 284

10.5 生物碱的检识 286

10.5.1 化学方法 286

10.5.2 色谱法 286

10.6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287

10.6.1 化学方法 287

10.6.2 波谱法 289

10.7 含生物碱中药实例 291

10.7.1 麻黄 291

10.7.2 黄连 294

10.7.3 延胡索 296

10.7.4 苦参 298

10.7.5 洋金花 300

10.7.6 汉防己 304

10.7.7 马钱子 305

10.7.8 乌头 306

参考文献 310

第11章 其他类成分 311

11.1 鞣质 311

11.1.1 鞣质的分类 311

11.1.2 鞣质的性质与检识 312

11.1.3 鞣质的提取和分离 313

11.2 树脂类 314

11.2.1 结构与分类 314

11.2.2 树脂的性质与检识 315

11.2.3 树脂的提取与分离 315

11.3 氨基酸及蛋白质类 316

11.3.1 氨基酸 316

11.3.2 蛋白质 319

11.4 动物药 321

11.4.1 动物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类型 322

11.4.2 动物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324

11.4.3 动物药的研究实例 325

11.5 矿物药 325

11.5.1 矿物药的检测 326

11.5.2 矿物药的提取分离 327

11.5.3 矿物药实例 327

11.6 菌物药 327

11.6.1 菌物药中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 328

11.6.2 菌物药的研究实例 331

参考文献 331

第12章 现代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 334

12.1 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水平 334

12.1.1 整体水平 334

12.1.2 细胞水平 335

12.1.3 分子水平 336

12.2 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形式 337

12.2.1 随机筛选 337

12.2.2 计算机虚拟筛选 337

12.2.3 高通量筛选 337

12.2.4 生物信息学筛选 338

12.3 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技术 339

12.3.1 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 339

12.3.2 亲和超滤技术 340

12.3.3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 340

12.3.4 血清药物化学技术 341

12.3.5 蛋白质组学技术 341

12.3.6 代谢组学技术 341

12.3.7 基因芯片技术 342

12.3.8 分子烙印技术 342

参考文献 3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