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电离辐射环境安全
电离辐射环境安全

电离辐射环境安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书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13141934
  • 页数:215 页
图书介绍:
《电离辐射环境安全》目录

第1章 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1

1.1 X射线的发现 2

1.2 放射性的发现 3

1.3 自发核跃迁的主要类型 3

1.3.1 α衰变 4

1.3.2 β-衰变 5

1.3.3 β+衰变 6

1.3.4 轨道电子俘获(EC) 6

1.3.5 同核异能跃迁 7

1.4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8

1.4.1 半衰期 9

1.4.2 射线能量 10

1.5 核素、同位素及放射性活度 10

1.5.1 核素与同位素 10

1.5.2 放射性活度 10

第2章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基本概念 13

2.1 辐射生物效应 13

2.1.1 辐射效应的分类 13

2.1.2 影响辐射效应的因素 14

2.2 辐射剂量学中常用量及其单位 15

2.2.1 照射量及其单位 15

2.2.2 吸收剂量及其单位 16

2.2.3 比释动能及其单位 17

2.2.4 剂量当量及其单位 17

2.2.5 当量剂量及其单位 18

2.2.6 有效剂量 19

2.2.7 集体剂量与集体有效剂量 20

2.3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21

2.3.1 时间防护 22

2.3.2 距离防护 22

2.3.3 屏蔽防护 22

2.3.4 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22

第3章 辐射安全与防护标准 25

3.1 辐射防护标准沿革 25

3.1.1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 25

3.1.2 放射防护规定(GBJ8—74) 26

3.1.3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与《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 26

3.1.4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27

3.2 辐射防护要求 27

3.2.1 实践的正当性 28

3.2.2 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29

3.2.3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最优化 29

3.2.4 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 30

3.3 职业照射的控制 30

3.3.1 职业限值 31

3.3.2 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 34

3.3.3 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与应用 35

3.3.4 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 36

3.3.5 职业照射的记录 37

3.4 公众照射的控制 38

3.4.1 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制 38

3.4.2 外照射源的控制 38

3.4.3 非开放场所中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39

3.4.4 放射性废物管理 40

3.4.5 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控制 40

3.4.6 公众照射的监测 41

3.4.7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管理 43

3.5 我国现行相关标准 43

第4章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用 47

4.1 辐射源 47

4.2 密封源的类型与性质 48

4.2.1 α源 48

4.2.2 β源 49

4.2.3 γ源 50

4.2.4 中子源 50

4.3 密封源应用 50

4.3.1 γ辐照装置 50

4.3.2 仪表上的密封源 51

4.3.3 医疗上应用 51

4.4 非密封源应用 53

4.4.1 放射性药物研制与生产 53

4.4.2 核素发生器 54

4.5 射线装置应用 55

4.5.1 加速器 55

4.5.2 X射线机 56

4.6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分类 56

4.6.1 放射源分类 56

4.6.2 射线装置分类 60

第5章 医用X射线诊断辐射防护 61

5.1 概述 61

5.2 正当性判断 62

5.3 合理应用 62

5.4 设备要求 64

5.5 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要求 66

5.6 防护安全操作要求 70

5.7 CT检查中的辐射防护 71

5.7.1 概述 71

5.7.2 CT机房防护要求 72

5.7.3 CT操作中的防护要求 73

5.7.4 降低CT检查中患者受照剂量的方法 73

5.8 介入放射学中辐射防护 74

5.8.1 概述 74

5.8.2 介入放射学防护特点 75

5.8.3 机构、设备和人员要求 76

5.8.4 介入放射学中患者防护 77

5.8.5 介入放射学中工作人员防护 77

5.9 医用X射线诊断质量管理 78

5.9.1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78

5.9.2 X射线诊断装置的质量控制检测 79

第6章 临床核医学辐射防护 81

6.1 概述 81

6.1.1 核医学应用与发展 81

6.1.2 核医学工作特点 82

6.2 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82

6.2.1 外照射危害 83

6.2.2 内照射危害 84

6.2.3 放射性(三废)对周围环境影响 85

6.2.4 常用放射性核素特性 86

6.3 工作场所辐射防护 86

6.3.1 工作场所的分级 86

6.3.2 工作场所分区 87

6.3.3 工作场所布局 88

6.3.4 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要求 88

6.3.5 放射性药物操作防护要求 89

6.3.6 核医学治疗的防护 90

6.3.7 个人防护用具 90

6.3.8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 91

6.4 PET-CT辐射防护 93

6.4.1 辐射危害 94

6.4.2 工作场所辐射防护要求 95

6.4.3 工作人员防护措施 96

6.5 核医学治疗中的辐射防护 97

6.5.1 131Ⅰ治疗中的辐射防护 97

6.5.2 90Y治疗患者护理要求 99

6.5.3 89Sr治疗患者护理要求 100

6.6 放射性粒籽源植入治疗辐射防护 101

6.6.1 粒籽植入治疗特点 101

6.6.2 辐射源项分析 101

6.6.3 粒籽植入工作条件要求 101

6.6.4 粒籽植入中的防护 102

6.7 临床核医学质量管理 103

6.7.1 质量保证 103

6.7.2 质量控制 104

第7章 放射治疗中的辐射防护 107

7.1 概述 107

7.2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 108

7.2.1 加速器工作原理 108

7.2.2 辐射源项 109

7.2.3 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111

7.2.4 医用加速器治疗室辐射防护要求 112

7.2.5 医用加速器安全操作要求 112

7.3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装置辐射防护 113

7.3.1 工作原理 113

7.3.2 辐射源项 113

7.3.3 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113

7.3.4 后装放射治疗室防护要求 113

7.3.5 后装放射治疗安全操作 114

7.4 γ刀辐射防护 114

7.4.1 结构原理 114

7.4.2 治疗室防护要求 115

7.4.3 安全操作要求 115

7.5 放射治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16

7.5.1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 116

7.5.2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 117

第8章 工业辐照装置辐射防护 119

8.1 概述 119

8.1.1 γ辐照装置用途 119

8.1.2 γ辐照装置类型 120

8.1.3 辐照装置工艺设备配置与功能 121

8.2 工业用辐照装置的安全防护原则 123

8.2.1 纵深防护原则 123

8.2.2 冗余防护原则 123

8.2.3 多样性防护原则 124

8.2.4 独立性防护原则 124

8.2.5 安全分析原则 124

8.3 工作场所辐射防护 125

8.3.1 工作场所布局与分区 125

8.3.2 辐照室安全防护 125

8.4 放射源安装时的安全防护 127

8.4.1 安装前的准备 127

8.4.2 安装时的安全操作 127

8.4.3 剂量监测 128

8.5 放射性“三废”管理 128

8.5.1 固体废物 128

8.5.2 液态废物 129

8.5.3 气态废物 129

第9章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 131

9.1 工作原理与类型 131

9.1.1 工业射线探伤的基本原理 131

9.1.2 工业射线探伤类型 132

9.1.3 工业射线探伤的特点 133

9.2 γ射线探伤辐射源项 133

9.2.1 γ射线探伤放射源要求 133

9.2.2 常用γ放射源的特性 133

9.3 工业γ射线探伤辐射防护 134

9.3.1 γ射线探伤作业操作程序 134

9.3.2 γ射线探伤装置的防护性能要求 135

9.3.3 放射源的安全防护要求 136

9.3.4 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要求 136

9.3.5 使用γ射线探伤装置单位的要求 137

9.3.6 工业γ射线探伤的防护监测 139

9.3.7 现场γ射线探伤控制区距离的计算 140

9.4 工业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 142

9.4.1 两类射线探伤的区别 142

9.4.2 设备要求 142

9.4.3 工作场所辐射防护要求 143

9.4.4 工业X射线探伤的防护监测 144

9.5 辐射事故与预防对策 145

9.5.1 密封源常见事故的处理原则 145

9.5.2 射线装置常见事故的处理原则 146

9.5.3 γ射线探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46

第10章 含密封源仪表辐射防护 149

10.1 仪表类型 149

10.1.1 透射式仪表 149

10.1.2 反射式仪表 150

10.1.3 反应式仪表 151

10.2 仪表的工作原理 152

10.2.1 料位计 152

10.2.2 密度计 153

10.3 仪表的辐射防护 153

10.3.1 屏蔽防护 153

10.3.2 防护措施 154

10.3.3 含密封源仪表的维护和源泄漏检验 155

10.3.4 工作场所警戒线的设置 156

10.3.5 含密封源仪表的贮存 156

10.3.6 操作人员的防护与管理 157

10.3.7 含密封源仪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57

第11章 安全检查系统辐射防护 159

11.1 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安全防护 159

11.1.1 检查系统组成与分类 159

11.1.2 工作流程 160

11.1.3 辐射工作场所分区 160

11.1.4 辐射水平控制要求 161

11.1.5 检查系统辐射安全要求 161

11.1.6 安全操作要求 163

11.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辐射防护 164

11.2.1 结构组成与类型 164

11.2.2 安全检查工作流程 164

11.2.3 检查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165

11.2.4 检查系统使用中的安全防护要求 166

11.2.5 操作人员防护措施 166

第12章 辐射环境监测 167

12.1 监测目的和分类 167

12.2 辐射监测仪器 168

12.2.1 气体探测器 168

12.2.2 闪烁探测器 169

12.2.3 半导体探测器 170

12.2.4 选择监测仪器的原则 170

12.3 辐射监测方案 171

12.4 辐射监测的物理方法 172

12.4.1 γ辐射剂量率监测 172

12.4.2 表面污染监测 174

12.4.3 个人剂量监测 175

12.4.4 放射源监测 176

12.5 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177

12.5.1 放射化学分析的特点 178

12.5.2 环境样品放射化学分析的基本要求 178

12.5.3 环境样品放射化学分析常用的分离方法 179

12.6 辐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81

12.6.1 采样的质量保证 181

12.6.2 放化分析的质量保证 182

12.6.3 放射性测量装置的性能检验 183

第13章 辐射环境管理 185

13.1 辐射环境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 185

13.1.1 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的形成 185

13.1.2 辐射安全监管部门及其职责 186

13.1.3 环保部门的分级管理及职责 187

13.1.4 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具体职责 187

13.2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内容 188

13.3 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管理要求 190

13.3.1 核技术利用单位须办理的审批、许可与备案事项 190

13.3.2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防护措施和安全保卫要求 192

13.3.3 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192

13.3.4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检查 195

13.4 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管理 195

13.4.1 辐射安全许可管理 195

13.4.2 放射性同位素转让批准、备案和身份管理 196

13.4.3 放射性同位素的销售管理 198

13.4.4 放射性废物(废源)管理 199

13.5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手续 201

13.5.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202

13.5.2 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202

13.5.3 “三同时”制度 203

13.5.4 竣工验收制度 203

第14章 辐射事故管理 205

14.1 辐射事故分级 205

14.2 事故报告 206

14.3 事故应急处理 206

14.4 事故调查 207

14.5 事故处理 208

参考文献 209

索引 2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