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亲职教育与亲师合作  家庭、学校与社区
亲职教育与亲师合作  家庭、学校与社区

亲职教育与亲师合作 家庭、学校与社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EugeniaHepworthBerger,MariRiojas-Cortez著;杨雅惠,张耐,郭李宗文等译
  • 出 版 社:华腾文化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5998394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亲职教育与亲师合作 家庭、学校与社区》目录

第1章 家庭-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杨雅惠译 1

第一节 有健全稳定的家庭就有身心健康的孩子 2

一、「家长」一词的定义 2

二、大家庭中的角色 2

第二节 知识基金 2

一、知识基金的例子 3

第三节 儿童发展理论 4

一、家庭生态系统理论 4

二、依附理论 6

三、Spitz 7

四、Bowlby 8

五、依附的发展 8

六、母亲的依附或人的依附? 9

七、Tizard和Hodges 9

八、Ainsworth 9

九、Brazelton和Yogman 9

十、Brazelton协会 9

十一、关注的议题 10

第四节 大脑的研究 10

一、大脑发展 11

二、脑的布线 12

三、家庭互动对大脑发展的重要性 12

四、正面的环境、健康的家庭与儿童 13

五、早期经验 14

第五节 本章摘要 14

第2章 多元家庭&张耐译 17

第一节 家庭 18

一、家庭的定义 18

二、社会有赖家庭而幸存 18

第二节 家庭生活的阶段 18

第三节 多元家庭 19

一、单亲家庭 19

二、单亲小妈(未成年单亲妈妈) 19

三、双亲家庭,经历无家可归 19

四、双薪家庭 20

五、移民家庭 20

第四节 家庭功能 21

第五节 教养风格 21

第六节 父亲多参与子女教养 22

一、父亲参与的研究 23

二、父亲的重要 24

三、父亲参与学校和中心 24

第七节 离婚 25

一、离婚导致家庭的改变 25

二、孩子的反应 26

三、单亲家庭 26

第八节 重组(混合)家庭 27

一、重组家庭的周期 28

第九节 隔代教养家庭 29

第十节 贫穷 30

一、贫穷-改变的面貌 31

二、贫穷伤害 31

三、脱贫方法 32

第十一节 无家可归(游民) 32

一、游民教育援助法案 33

二、无家可归学生之权益 33

三、儿童经历无家可归的相关问题 34

四、家长的愿望 34

五、孩童的感受 34

第十二节 本章摘要 35

第3章 与多元文化及语言之家长共事&郭李宗文译 37

第一节 家庭什么是认同? 38

第二节 什么是文化? 38

一、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38

第三节 文化认同 39

一、练习探索你的认同 40

第四节 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儿童 41

一、谁是英文学习者? 41

二、学习第二语言 42

三、与家长沟通关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43

四、英语学习者的课程 44

五、双语教育的展望 44

第五节 文化相关教学 45

一、文化相关教学:反偏见 45

第六节 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家长与社区 46

第七节 本章摘要 47

第4章 家长参与:历史观点&孙丽卿译 49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下的家庭 50

第二节 历史演进下的儿童观点 50

一、社会思想家的影响 50

第三节 亲职教育和参与的历史改变 53

第四节二十世纪前期的教养 54

一、颁布高品质的儿童照护模式 54

二、教养技巧的改变 54

第五节1920到1950年代 55

一、儿童照护信念 55

二、家长合作 55

三、亲职教育 55

四、儿童研究手册 55

五、大萧条的来临 56

六、对待少数种族 56

七、儿童观点的改变 56

八、史博克 57

九、父母团体 57

十、注重家庭生活 57

十一、艾瑞克森 58

十二、亲子关系之分析 58

第六节1960年代:民权和家庭 58

一、父亲参与 58

二、给家长的资讯 59

三、贫困战争 59

四、启蒙方案 59

五、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 59

六、发展的连续性 59

七、1965年民权法案 60

第七节1970年代:向前迈进 60

一、研究 60

第八节1980年代:新的十年,一个家庭的希望 61

一、家庭问题 61

二、家长教育 62

第九节1990年代:注重家庭参与 62

一、家庭资源中心 62

二、在家自学 62

三、家庭和医疗休假法 62

四、贫困家庭临时援助 63

第十节 二十一世纪:重视教育 63

一、家庭参与,教育夥伴关系 63

二、家庭与医疗休假法修改 63

三、科技进步 63

四、变化中的生活 63

第十一节 本章摘要 64

第5章 从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有效的亲职关系&梁嘉惠译 67

第一节 亲师合作 68

第二节 学校环境与家长态度 68

第三节 教职员、园所长、教师和家长的角色 70

一、校长或园所长在家长参与中的角色 70

二、教师在家长参与中的角色 71

三、教师的态度与感受 71

四、家长的角色 71

五、增强学校—家庭—社区间的关系之方法 74

六、校园开放 75

七、家长谘询委员会和校本管理 75

八、鼓励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策略 76

九、家庭与学校间的连贯性 76

十、家长休息室 77

第四节 学校活动与资源 77

一、返校之夜 77

二、分享读物 77

三、家长成长团体 77

四、家长网络 78

五、亲子活动袋 78

六、学校课程与工作坊 79

七、学区或学校研讨会 79

八、校园规划 79

九、PTO或PTA 79

十、学习中心 80

十一、电话助教 80

十二、网路 80

十三、资源教室 81

十四、图书馆 81

十五、暑假活动 82

十六、家长就是一种资源 82

十七、出版书籍 82

十八、职业日 82

十九、才艺分享 83

第五节 家长是家中的学习夥伴 83

第六节 学期初的联系 84

一、八月的信 84

二、学区参访 84

三、散步 84

四、巴士游览 85

五、野餐 85

第七节 家长可以这么做 85

第八节 达成学区的需求 86

一、在公司办研讨会 86

二、电话网络、E-mail、部落格或聊天室 86

三、交通接送 86

四、家长间的支援 86

五、托育 86

六、特殊托育 87

七、课后活动 87

八、家庭共读活动 87

九、技巧训练 87

十、提供失意的家长情感和教育的支持 87

十一、倡导 88

第九节 凝聚家庭优势 88

第十节 校园志工 89

一、志工服务:利用或成长 89

二、谁需要志工? 89

三、教师招募志工 89

四、邀请家长 90

五、上台表演 90

六、远足 90

七、鼓励家长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 90

八、鼓励分享的邀请函 92

九、管理技巧 94

十、增加志工的效能 94

十一、志工训练 94

十二、教师的责任 95

十三、志工的责任 96

十四、由学校或学校系统徵募志工 96

第十一节 本章摘要 96

第6章 有效的教师一家庭沟通:形式、障碍、会议和方案&张耐译 99

第一节 沟通 100

一、讯息 100

二、错误沟通 100

三、视觉讯息 100

四、单向和双向沟通 100

第二节 单向沟通 101

一、简讯(学校通讯) 101

二、便条和信函 103

三、报纸新闻 104

四、媒体 104

五、意见箱 105

六、手册 105

第三节 双向沟通 106

一、家庭作业热线 106

二、电脑资讯专线 106

三、打电话(电访) 107

四、家庭访问 107

五、教室参访 107

六、班级参与 107

七、受邀访问 108

八、学生-家长交换日 108

九、早餐会 108

第四节 沟通的障碍 108

一、家长障碍 109

二、学校障碍 110

三、与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家庭沟通 110

第五节 与家长有效沟通 111

一、有效沟通技巧 111

二、正向论述 112

三、倾听 112

四、开放反应和封闭反应 113

五、回应式倾听 113

第六节 亲职教育方案-PET、STEP和AP 114

一、已证实可教养有责任感子女的方案 115

二、父母效能系统训练 116

三、积极性亲职教育 117

第七节 亲师会议 117

一、协同对话 117

二、邀约与时间 118

三、隐密舒适的会议地点 118

四、会议中双向沟通 119

五、能懂的语言 119

六、演练 120

七、准备开会 120

八、会前工作坊和指南 120

九、教师准备 122

十、对孩童有真诚的信念 122

十一、会议成员 122

十二、亲师生会议 123

十三、真诚期盼 123

十四、会前准备 125

十五、开会当天 125

十六、会议 126

十七、孩童功课与发展的具体案例 127

十八、会后计画 128

十九、处理愤怒的家长 128

二十、签订合约-亲师沟通 129

第八节 整年处置问题 129

第九节 本章摘要 130

第7章 合作领导:与家长互动&梁嘉惠译 133

第一节 培养合作领导能力 134

第二节 亲职教育中的领导 134

第三节 需求评估 135

一、收集资讯 136

二、发展的目标 137

第四节 家长的最佳学习方式 137

第五节 小组讨论 138

第六节 领导力训练 138

一、资格条件 139

第七节 运用科技 140

一、电子邮件 140

二、网站 141

第八节 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141

一、破冰仪式 141

二、会议开始 141

三、就坐后 142

第九节 社群中扮演的角色 143

第十节 社群的角色动态 144

一、任务角色 144

二、失效角色或个别角色 144

第十一节 角色定义 144

一、任务导向 144

二、维系角色 145

三、失效角色 145

第十二节 活跃的社群 146

一、角色扮演 146

第十三节 会议的种类 148

第十四节 会议的准备 148

一、圆桌讨论(开放性讨论) 149

二、同心圆讨论 150

三、小组讨轮 151

四、集思广益讨论 152

五、工作坊和中心参访活动 152

六、课堂观察与校外教学 153

七、两人或三人互动小组及回馈 154

八、角色扮演 154

九、话剧 155

十、小组座谈会 156

十一、专家座谈会 157

十二、辩论会 157

十三、读书会 158

十四、视听会议 158

十五、研讨会 159

十六、演讲 159

第十五节 本章摘要 160

第8章 学校本位计画&王淑清译 163

第一节 家长参与 164

第二节 计画的生成 165

一、资金 165

二、资源和社会团体 166

三、协助 166

第三节 家长合作的九个层级 166

第四节 亲职参与的六种类型 168

第五节 有效合作的特性 168

第六节 延伸到所有家庭 169

一、家庭参与教育的合作关系 169

二、透过网路或电话沟通 169

第七节 给家长能在家使用的工作坊 169

一、家庭学习活动的实施 171

第八节 延伸到沉默的家长 171

一、家长参与计画 172

二、赋权 173

三、必要的沟通和支持 174

第九节 Comer法 175

第十节 瑞吉欧幼稚园 178

第十一节 方案教学法 178

第十二节 学校和中心方案 178

一、有效的方案-研究摘述 179

第十三节 支持家长参与的数学和科学协会 186

一、家庭数学 187

二、家庭科学 187

三、教育资源中心 187

第十四节 法案计画 187

一、第一条法案 187

二、第一条:第101项 187

三、第四条法案 188

第十五节 学校和中心本位的家长参与 188

一、明尼苏达州幼儿家庭教育计画 188

二、阅读优先 188

三、回应式教育学会 189

四、全国州立教育董事会 189

第十六节 青少年的亲职教育 190

一、青少年怀孕预防2010~2015 190

第十七节 综合服务输送 190

一、家庭支持计画 190

二、家庭和儿童教育(FACE) 191

三、家庭读写能力 191

第十八节 本章摘要 192

第9章 家庭本位计画&王淑清译 193

第一节 家庭访视的起源 194

第二节 家庭本位教育 194

第三节 有效的方案 194

一、父母即老师方案 195

二、学前幼儿家庭教学方案 196

三、美国健康家庭 196

四、早期启蒙方案 199

五、护士家庭夥伴方案 200

六、亲子家庭方案 201

七、波达基方案 202

第四节 家庭本位计画里的一天 206

第五节 学习活动的五步骤 208

一、点子 208

二、原因 208

三、材料 209

四、行动 209

五、延伸 209

第六节 发展家庭活动档案 209

一、在家庭访视期间的家长参与 209

二、家庭中的活动和资源 211

三、家庭外的活动 211

四、给访视员参考的:家庭-学习策略 212

第七节 设计家庭本位方案 213

第八节 确认方案的需求 213

一、让其他人加入方案 214

二、家庭的招募 215

三、访视员的选择 215

四、方案开始后的在职训练 216

五、方案评量 217

第九节 更好的瞭解之诊断 217

一、家庭环境观察测量 217

二、家庭检核表 220

第十节 在家教育 220

一、在家教育的特色及在家教育的孩子 220

二、在家教育的理由 221

三、学校-父母合作 221

第十一节 支持孩子在家学习 222

一、家庭-学校合作 222

二、父母如何帮助? 223

第十二节 本章摘要 224

第10章 支持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家庭&杨雅惠译 227

第一节 特殊教育需求的影响 228

一、对有特殊需求者的早期教育机会 228

二、支持有特殊需求者的社区组织 229

第二节 身心障碍者的立法 230

一、1973年第504条款的「职业康复法」 230

二、美国身心障碍者法 232

三、1975年「所有身心障碍儿童教育法」-P.L.94-142 232

四、1983年修订的P.L.98-199 233

五、1986年身心障碍婴幼儿与学步儿的修正案-P.L.99-457 233

第三节 身心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1997 P.L. 105-17和2004 P.L.108-446 234

一、IDEIA 234

二、发展个别化教育计画 235

三、父母的权利和责任-2004年的IDEA 237

第四节 特殊需求术语的定义 241

一、注意力缺陷障碍—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243

第五节 自闭症、学习障碍和心智障碍 243

一、自闭症 243

二、学习障碍 244

三、心智或认知障碍 246

四、学习障碍的运用 247

第六节 资赋优异的学生 248

第七节 寻找孩子计画 248

第八节 评量 249

第九节 延伸到有身心障碍的婴儿和学步儿 250

第十节1997和2004年IDEA的C部分 250

一、鉴别身心障碍的婴儿和学步儿 251

第十一节 个别化家庭服务计画和家庭调查 251

一、婴儿和学步儿的程序性权利 252

第十二节 在启蒙方案和儿童照顾中的身心障碍儿童 253

一、早期启蒙方案和启蒙方案与家长 253

二、特殊要求 254

第十三节 亲师合作关系 254

一、帮助幼儿发展 254

第十四节 家长在家如何帮助学龄儿童 255

一、家长可以做什么 256

二、在教室中的家长参与 256

三、家长在家如何协助孩子学校功课 257

四、需记住的几件事情 258

第十五节 专业人员与身心障碍儿童的父母之间的沟通 258

一、与父母联络的方法 259

第十六节 父母对身心障碍的反应 261

一、家长的初步反应 261

二、方案的成效 262

三、学生的说法 262

第十七节 家长分享他们的感受 263

一、脑瘫双胞胎男孩的父母之分享 264

二、一个父亲的观点 267

第十八节 关注与身心障碍儿童工作的人 268

一、耗竭 268

二、忧郁和自杀 268

第十九节 提供家长权利和服务 269

一、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巴克利修正案 269

二、如何为歧视提出投诉 269

第二十节 与多元文化及语言家庭中的身心障碍儿童一起工作 269

第二十一节 本章摘要 270

第11章 受虐儿童&沈静妍译 273

第一节 定义虐儿行为 274

第二节 历史背景 274

一、美国国内的反应 275

二、全国儿童虐待和忽视中心 275

三、家庭暴力 275

四、世界各地的儿童虐待情形 276

五、谁是受害者? 276

六、谁是加害者? 276

第三节 儿童虐待类型 278

一、忽视 278

二、身体虐待 279

三、情绪虐待 280

四、性虐待 281

第四节 通报义务 283

第五节 学校系统与儿童虐待 285

一、加强通报上的资讯传递和教育 286

二、网路安全 287

第六节 校园霸凌与暴力 287

一、孩子之间的霸凌意识 287

第七节 学校体罚 288

第八节 恶待案例由谁通报? 289

第九节 家长和孩童有哪些行为和态度可反映出儿童受虐 289

一、学龄前儿童 291

二、小学年龄的儿童 291

三、中学生 291

第十节 虐待和忽视为何会持续发生? 292

一、虐童父母的特徵和危险因素 292

二、虐待行为为何会存在? 293

第十一节 政策发展 294

一、需求评估 294

第十二节 与家庭沟通 294

一、如何与儿童和父母商谈 294

第十三节 预防虐待计画 294

一、父母教育 294

二、关怀计画 294

三、学校提供的支持 296

四、学校和托儿中心用的检查表 296

第十四节 发现虐待后的计画 296

一、匿名父母协会 297

二、社区协助 297

三、学龄前环境 297

第十五节 本章摘要 297

第12章 协助家长倡导儿童权益&沈静妍译 299

第一节 倡导儿童权益 300

一、何谓倡导? 300

二、沉睡的巨人:儿童的倡导者 300

三、倡导的层面 300

第二节 儿童倡导者 301

一、贡献一己之力 301

二、成为个人倡导者必备的条件 302

第三节 倡导工作的准备 302

一、步骤 302

二、协助家长成为倡导者并积极参与校内事务 302

三、公众倡导采取的步骤 303

四、可能的倡导主题 303

第四节 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发声 304

一、美国的儿童监察员办公室 304

第五节 本章摘要 305

索引 307

参考文献 3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