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春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3201098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东南沿海和沪杭城际的深厚淤泥质软土路基,西北地区郑西、西宝客专的湿陷性黄土路基,东北严寒地区哈大、沈丹、哈齐客专的冻土路基,武广、京沪、沪昆客专的岩溶路基,以及京广高铁在河北、河南段的区域性地面沉降路基等,针对各种疑难杂症,提出解决措施。
《路基工程》目录

第一篇 东南沿海铁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

1 软土路基概述 3

1.1 沿海软基主要特征 3

1.2 主要技术标准和工程措施 3

1.3 软基加固处理总体效果与评价 4

2 CFG桩软基加固案例 5

2.1 案例1:DK XX+673.82~DK XX+810 5

2.2 案例2:DK XX+405~DK XX+775 18

2.3 案例3:DK XX+860.27~DK XX+034 25

2.4 CFG桩加固处理小结 35

3 碎石注浆桩加固案例 35

3.1 案例1:A车站框架桥两侧碎石注浆桩加固案例 36

3.2 案例2:B车站碎石注浆桩加固案例 45

3.3 碎石注浆桩处理小结 52

4 总结和建议 52

4.1 总结 52

4.2 建议 53

第二篇 沪杭高速铁路深厚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57

1 软土路基概述 57

1.1 铁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发展历程 57

1.2 沪杭高铁无砟轨道软土路基面临的主要疑难问题 57

2 软土路堤跨越地下结构物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58

2.1 工程概况 59

2.2 难点问题分析 61

2.3 对策措施 62

2.4 实施效果 76

2.5 小结 78

3 运营条件下软土路基平面变形控制技术 79

3.1 工程概况 79

3.2 难点问题分析 81

3.3 对策措施 83

3.4 实施效果 96

3.5 小结 97

4 运营条件下软土路基沉降变形处理技术 97

4.1 工程概况 98

4.2 难点问题分析 100

4.3 对策措施 101

4.4 实施效果 112

4.5 小结 116

5 邻近既有线的软基处理变形控制技术 116

5.1 工程概况 117

5.2 难点问题分析 117

5.3 对策措施 118

5.4 实施效果 123

5.5 小结 124

6 总结 124

第三篇 郑西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 129

1 概述 129

1.1 郑西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概况 129

1.2 沿线湿陷性黄土特征 130

2 湿陷性黄土路基修建中疑难问题分析 130

3 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相关试验研究 132

3.1 试验目的、内容 132

3.2 试验主要结论 133

4 路基黄土填料改良与填筑 134

4.1 路基黄土填料改良试验 134

4.2 黄土路基填料改良及施工的实施 137

4.3 实施效果 138

5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138

5.1 铁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总体思路 138

5.2 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桩处理技术疑难问题及解决途径 139

5.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桩板结构技术 140

5.4 长短桩地基处理技术 144

6 湿陷性黄土路基防排水 147

6.1 一般地段黄土路基防排水设计原则 147

6.2 黄土路基防排水设计 147

7 典型案例 149

7.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案例 149

7.2 路基防排水案例 152

8 结语与展望 155

8.1 结语 155

8.2 展望 156

第四篇 西宝客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159

1 概述 159

1.1 工程概况 159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59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存在的疑难点 164

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概况 164

2.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164

2.2 本线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类型 165

3 典型案例 165

3.1 高填方地段组合桩地基处理技术 165

3.2 不同条件下埋入式连续桩板结构地基处理技术 172

3.3 黄土深坑地段复合地基+筏板地基处理技术 182

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 186

4.1 质量检测 186

4.2 沉降观测与评估 186

4.3 动态检测 186

4.4 运营情况 187

5 结论及建议 188

5.1 不同桩体材料挤密桩技术 188

5.2 埋入式连续桩板结构技术 188

5.3 黄土取土坑处理技术 188

第五篇 哈大高铁路基冻胀防治技术 191

1 概述 191

1.1 路基冻胀的概念及冻土分区 191

1.2 我国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冻胀情况 192

1.3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冻胀防治技术难点 192

2 哈大高铁路基冻胀情况 193

2.1 工程概况 193

2.2 路基防冻胀设计原则及过程优化 193

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03

2.4 路基冻胀情况 203

3 路基冻胀原因分析 205

4 冻胀整治措施 207

4.1 冻胀整治原则 207

4.2 整治措施 208

4.3 小结 213

5 冻胀观测及整治效果 213

5.1 冻胀观测 213

5.2 整治效果 217

6 案例分析 218

6.1 DK130+195~DK130+980 218

6.2 DK179+478~DK180+408 220

7 结论和建议 223

7.1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不可避免但可采取工程措施控制 224

7.2 严寒地区高铁路基冻胀存在一定规律可循 224

7.3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通过科学整治可有效控制 224

7.4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能够得到保证 225

7.5 建议 225

第六篇 沈丹客运专线路基冻胀防治技术 229

1 概述 229

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229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30

1.3 沈丹客专路基工程概况 230

2 沈丹客专路基冻胀技术难点 230

2.1 填料差异大 231

2.2 过渡频繁 231

2.3 山区富水 231

2.4 地层风化不均 231

2.5 防冻标准不完善 231

2.6 缺少高寒区高铁建设经验 231

3 路基防冻胀设计 232

3.1 沈丹客专路基防冻胀设计原则 232

3.2 沈丹客专路基防冻胀措施 232

4 冻胀观测验证及优化设计 232

4.1 2012~2013年冻胀观测变形结果分析 232

4.2 优化设计 234

5 路基防冻胀施工控制要点 237

5.1 路基填筑 237

5.2 渗水盲沟 237

6 路基防冻胀技术措施效果及评估 237

6.1 混凝土基床措施 237

6.2 基床表层A、B组土路基 238

6.3 渗水盲沟措施 239

6.4 防冻胀措施效果 240

7 案例分析 240

7.1 DK34+170~DK34+247盲沟工点 240

7.2 DK36+932.00~DK37+294.14盲沟工点 241

8 结论与建议 243

8.1 结论 243

8.2 建议 244

第七篇 哈齐客运专线路基冻胀防治技术 247

1 概述 247

1.1 哈齐客专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247

1.2 工程地质概况 248

1.3 路基工程概况 249

2 哈齐客专路基防冻胀技术难点 249

2.1 无砟轨道路基变形要求严格 249

2.2 气候条件恶劣 249

2.3 地下水丰富且线间排水不畅 249

2.4 高速铁路路基防冻标准尚不完善 250

2.5 缺少高寒区高速铁路建设经验 250

3 路基防冻胀设计 250

3.1 基床设计 250

3.2 路基面防排水设计 251

4 冻胀监测验证及优化设计 253

4.1 路基冻胀变形监测 253

4.2 2012~2013年冻胀监测结果分析 256

4.3 防冻措施补强设计 257

5 路基防冻胀施工控制要点 260

5.1 路基填筑施工 261

5.2 混凝土基床施工 262

5.3 保温护道施工 263

5.4 渗水盲沟施工 263

5.5 排水通道搭板施工 264

5.6 路基表面封水层及排水坡施工 264

6 路基防冻胀技术措施效果及评估 265

6.1 混凝土基床 265

6.2 渗水盲沟 267

6.3 A、B组土路基 269

6.4 防冻胀措施效果 270

7 案例分析 270

7.1 填料路堤设置盲沟 270

7.2 混凝土基床 272

8 结论和建议 273

8.1 结论 273

8.2 建议 274

第八篇 武广客运专线岩溶路基处理技术 277

1 概述 277

1.1 岩溶路基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277

1.2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处理的技术难点 278

2 武广客运专线岩溶路基分布与解决方案 278

2.1 武广客运专线岩溶路基分布 278

2.2 武广客运专线岩溶路基处理技术难题及处理策略 281

3 武广客运专线局部裸露型岩溶区路基处理 282

3.1 工点概况及勘察 282

3.2 工点设计应对措施 283

3.3 工点施工应对措施 283

3.4 工点检测及验收应对措施 288

3.5 工点运营效果评价 289

3.6 工点小结 290

4 武广客运专线串珠状空洞岩溶区路基处理 291

4.1 工点概况及勘察 291

4.2 工点设计应对措施 292

4.3 工点施工应对措施 294

4.4 工点检测及验收应对措施 297

4.5 工点运营效果评价 300

4.6 工点小结 300

5 武广客运专线承压水岩溶发育区路基处治 301

5.1 工点概况及勘察 301

5.2 工点设计应对措施 303

5.3 工点施工应对措施 306

5.4 工点检测及验收应对措施 309

5.5 工点运营效果评价 310

5.6 工点小结 311

6 武广客运专线岩溶路基处理技术总结及建议 312

6.1 武广客运专线岩溶路基处理技术总结 312

6.2 对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处理有关规范的若干修订建议 313

6.3 对高速铁路岩溶路基标准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314

6.4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段运输安全保护有关规范的建议 314

6.5 对高速铁路岩溶路基信息化监控的建议 315

6.6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的进一步研究内容 315

第九篇 京沪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处理技术 319

1 概述 319

1.1 岩溶路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19

1.2 岩溶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320

1.3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处理的技术难点 321

2 京沪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处理原则 321

2.1 京沪高速铁路概况 322

2.2 京沪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分布及分类 326

2.3 京沪高速铁路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 326

2.4 京沪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处理原则 328

3 京沪高速铁路岩溶路基重难点工程施工技术 328

3.1 DK687+899~DK689+860裸露型岩溶路基 329

3.2 DK496+265~DK498+150浅覆盖型岩溶路基 338

3.3 DK982+612~DK983+060浅覆盖型岩溶路基 343

4 京沪高速铁路岩溶路基运营效果评价 351

4.1 岩溶路基施工期的沉降 351

4.2 运营期间的沉降 354

5 结论和建议 355

第十篇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岩溶路基施工技术 359

1 概述 359

1.1 岩溶路基概况 359

1.2 主要技术标准 360

1.3 长昆客专湖南段岩溶路基分布和特点 360

2 岩溶路基的技术难点 361

2.1 查清岩溶分布难 361

2.2 岩溶路基坍陷及地基沉降控制难度大 361

2.3 岩溶注浆加固范围控制难度大 361

2.4 注浆工艺选择难 362

2.5 注浆效果准确评价难度大 362

2.6 复杂岩溶桩基成桩控制难 362

3 岩溶路基难点的对策 362

3.1 多种方法分阶段查清岩溶发育情况 362

3.2 动态设计地基处理方案 363

3.3 帷幕注浆控制岩溶注浆加固范围 363

3.4 不同类型的溶洞采用针对性的施工处理措施 364

3.5 多手段应用评定注浆效果 364

3.6 复杂岩溶桩基穿越溶洞施工 364

3.7 斜岩钻孔桩纠偏施工 365

4 典型案例 365

4.1 DK335+311~DK336+248段岩溶路基勘察设计 365

4.2 DK424+025~DK424+270段岩溶路基工点施工过程控制 369

4.3 怀化站岩溶区钻孔桩成桩控制 375

5 结论及建议 380

第十一篇 京广高速铁路河北段路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技术 383

1 概述 383

1.1 铁路线位 383

1.2 自然特征 383

1.3 不均匀沉降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难题 385

2 不均匀沉降对线路的影响 386

2.1 区域沉降 386

2.2 对线路的影响 391

3 不均匀沉降原因 391

3.1 抽取浅层地下水对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391

3.2 堆载对局部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395

3.3 桩长差异对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395

4 路基沉降的趋势预测和相关对策实施 396

4.1 路基沉降的趋势预测 396

4.2 相关对策实施 398

5 案例分析 404

5.1 涿州东站DK60+500~DK62+532(K56+742~K58+800) 404

5.2 区间DK156+500~DK158+219(K148+501.2~K150+220.3) 409

5.3 邢台东站DK388+779.48~DK389+177.9(K399+215~K399+613.42) 414

5.4 邯郸东站DK442+073.42~DK442+333.15(K452+206~K452+629) 417

6 总结与建议 423

6.1 总结 423

6.2 建议 423

第十二篇 京广高速铁路河南段地面沉降控制技术 427

1 概述 427

2 区域内地面沉降对线路工程的影响 427

3 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分析 428

3.1 大范围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分析 428

3.2 小范围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分析 428

4 针对地面沉降对线路工程的影响采取的应对措施 429

4.1 控制地下水抽采 429

4.2 城市建筑及堆土等附加荷载的处理 429

4.3 线路纵断面拟合 430

4.4 长期监测 430

5 采取应对措施后的效果评价 431

5.1 沉降变化评价 431

5.2 水位变化评价 431

5.3 轨道平顺性评价 431

6 郑州东站地区地面沉降控制技术 431

6.1 工程概况 431

6.2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 434

6.3 抽水影响范围及沉降趋势预测 441

6.4 应对地面沉降的处理措施 447

6.5 效果评价 448

6.6 小结 451

7 许昌东站地面沉降控制技术 452

7.1 工程概况 452

7.2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 453

7.3 抽水影响范围 455

7.4 应对地面沉降的处理措施 456

7.5 效果评价 457

7.6 小结 458

8 认识和建议 4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