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流行病学  第1卷
流行病学  第1卷

流行病学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立明总主编;王建华主编;詹思延,谭红专,唐金陵,毛宗福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117191198
  • 页数:9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第一版于197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国庆30周年献礼出版了上、中册,以后陆续出版了下册和续编。第二版是1995年出版,分三卷。第一卷为总论,第二卷为传染病,第三卷为非传染病。主编均为天津医科大学耿贯一教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流行病学方法进展很快,分支学科日益增多,从理论、概念,到技术、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深刻的变化,第二版内容已显陈旧,难以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平和现状。近几年,流行病学及相关工作者需要更新、更实用、更全面的专著作为案头书,方便查找,随时指导工作。本书的修订不仅集中全国的流行病学专家,同时涉及疾病预防控制的很多领域,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流行病学 第1卷》目录

第一篇 流行病学基础 1

第一章 疾病与健康测量指标 1

第一节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1

一、发病率 1

二、罹患率 2

三、累积发病率 2

四、发病密度 2

五、累积发病率与发病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5

六、续发率 5

七、应用发病频率的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5

第二节 患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7

一、患病率 7

二、感染率 8

三、残疾率 9

第三节 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9

一、死亡率 9

二、病死率 10

三、生存率 10

四、发病、生存指标的关系 11

第四节 预期寿命及相关指标 13

一、预期寿命 13

二、潜在减寿年数 15

三、伤残调整寿命年 16

四、健康寿命年 18

五、健康期望寿命 19

六、质量调整寿命年 25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27

第一节 概述 27

一、概念 27

二、用途 27

三、疾病流行强度 28

第二节 人群分布 28

一、年龄 28

二、性别 33

三、职业 35

四、种族和民族 35

五、婚姻与家庭 35

六、行为生活方式 37

七、流动人口 38

八、宗教信仰 38

第三节 地区分布 38

一、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39

二、城乡分布 41

三、地区聚集性 43

四、地方性疾病 43

第四节 时间分布 44

一、暴发及短期波动 44

二、季节性 45

三、周期性 47

四、长期趋势 49

第五节 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51

一、以间皮瘤研究为例认识疾病分布的综合描述 52

二、移民流行病学 54

第六节 时期效应及队列效应与疾病分布 56

一、时期效应 56

二、队列效应 58

第三章 效应的测量和关联的测量 64

第一节 效应和关联的测量 64

一、效应的测量 64

二、关联的测量 66

三、各类效应测量值的相互关系 67

第二节 归因分值 68

一、超额分值 68

二、病因分值 70

第三节 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70

一、推广效应的定义 70

二、患病率比 71

第四章 流行病学研究的精确性和真实性 73

第一节 精确性和真实性概述 73

第二节 精确性与随机误差 74

一、基本概念 74

二、精确性与抽样过程 74

三、精确性与P值和可信区间 75

第三节 真实性与系统误差 79

一、基本概念 79

二、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 79

三、真实性与金标准 80

第四节 精确性和真实性评价 81

第五节 提高研究精确性和真实性应注意的问题 83

一、正确选择研究设计方法 83

二、适宜的样本含量 83

三、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84

四、恰当的分析策略与评价指标 84

第五章 病因、病因模型与病因推断 86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 86

一、病因及其与流行病学的关系 86

二、病因与因果关系 87

三、因果关系的多样性 88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89

一、疾病起源的瘴气说与生源说 89

二、传染性疾病病因的三角模型 90

三、病因的轮状模型 91

四、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 91

五、病因链 92

六、病因网络 92

七、病因模型的比较 93

第三节 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94

一、充分病因与组分病因 95

二、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与流行病学概念 97

第四节 发现和验证病因 100

一、发现病因的法则与方法 100

二、Mill的因果关系推论法则 101

三、Mill法则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103

四、Mill法则与科赫法则 104

第五节 因果关系推论 105

一、科学推论的一般原则 105

二、评价单个研究的真实性 105

三、希尔的病因推断准则 106

四、病因推论进展 108

五、病因推论的困难 109

第二篇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13

第六章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实施概述 113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基本设计类型 113

一、实验性研究 113

二、观察性研究 11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16

一、明确研究目的 116

二、选择研究设计 116

三、估算样本量和功效 117

四、研究变量的测量 119

五、数据分析 120

六、科学期刊论文撰写 121

七、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2

八、伦理学考虑 123

九、实际的考虑 123

第七章 横断面研究 125

第一节 概述 125

一、概念 125

二、特点 125

三、用途 126

第二节 研究类型 126

一、普查 127

二、抽样调查 127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要点 128

一、研究目的 128

二、研究对象 129

三、研究方法 129

四、研究变量的选择 129

五、拟定调查问卷 129

六、研究的实施 129

七、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130

第四节 偏倚及其控制 130

一、选择偏倚 131

二、信息偏倚 131

三、混杂偏倚 132

第五节 优点及局限性 132

第六节 结语 133

第八章 生态学研究 134

第一节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134

第二节 生态学研究中的指标测量 135

一、暴露和结局的测量 135

二、效应测量 135

第三节 针对不同种类暴露的生态学研究的特点 135

一、研究个体水平的暴露效应 135

二、研究群体水平的固有暴露的效应 136

三、在两个及以上的水平上研究暴露与疾病的关联 137

第九章 队列研究 139

第一节 概述 139

一、基本概念 139

二、基本原理 140

三、基本特征 140

四、研究目的 141

五、研究类型 141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142

一、确定研究目的 142

二、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142

三、确定样本量 144

四、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146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48

一、资料的整理 149

二、显著性与功效检验 151

三、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的估计 152

第四节 研究实例 153

一、例一: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与食管癌 153

二、例二:Framingham心脏研究 154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55

一、优点 155

二、缺点 155

第十章 病例-对照研究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一、发展历程 157

二、定义 157

三、与队列研究的本质联系 158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分类 159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效能 162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 162

一、定义源人群和危险期间 162

二、病例的选择 163

三、对照的选择 164

四、研究对象选择中的其他问题 168

五、匹配 170

六、样本量估计 173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174

一、测量暴露和疾病的时机选择 174

二、疾病信息的收集 174

三、暴露信息的收集 175

四、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176

第四节 资料分析 178

一、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178

二、几种不同类型资料的关联强度估计 180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182

一、病例-队列研究 182

二、累积(“流行”)病例-对照研究 183

三、单纯病例研究 183

四、病例-交叉研究 183

五、两级抽样 184

六、比例死亡比研究 184

七、现患病例的病例-对照研究 184

八、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85

九、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185

第六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185

一、选择偏倚 185

二、信息偏倚 187

三、混杂偏倚 188

四、选择偏倚、信息偏倚与混杂偏倚的关系 189

第七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190

一、优点 190

二、缺点 190

第十一章 实验研究 192

第一节 概述 192

一、基本概念 192

二、发展简史 193

三、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194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工作步骤 195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196

一、明确研究目的 196

二、确定研究因素 196

三、选择实验现场和研究人群 197

四、样本含量估计 198

五、知情同意过程 199

六、随机化分组 199

七、盲法的运用 202

八、明确实验期限 203

九、依从性维持和评估 203

十、结局的选择与测量 204

十一、对象的随访和资料收集 205

第三节 实验研究资料分析 205

一、实验结局指标的分类 205

二、数据整理与分析报告的内容 206

三、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策略 207

四、实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208

五、主要效应评价指标的计算 209

第四节 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211

一、临床试验 211

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212

三、新的设计类型 213

第五节 实验研究偏倚的原因与控制 214

一、导致偏倚的原因 214

二、偏倚的控制 215

第六节 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216

一、实验研究的主要优点 216

二、实验研究的主要缺点 216

三、其他问题 216

第十二章 流行病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218

第一节 定性研究概述 218

一、定性研究的定义 218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219

三、定性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 221

第二节 定性研究设计 222

一、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 222

二、选择研究方法 222

三、选择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224

四、如何进入研究现场 225

五、资料分析 225

第三节 观察法 225

一、观察法的分类 225

二、参与观察法 226

三、非参与观察法 227

第四节 深度访谈法 228

一、深度访谈的渊源 228

二、深度访谈的特点及应用 228

三、深度访谈的实施步骤 229

第五节 焦点团体访谈 232

一、焦点团体访谈的渊源 232

二、焦点团体访谈的特点及应用 232

三、焦点团体访谈的实施 233

第六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35

一、资料整理和分析原则 235

二、资料分析方法 235

三、定性资料分析工具 236

第七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应用 237

一、快速评估 237

二、情境分析 238

第十三章 理论流行病学 240

第一节 概述 240

一、理论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240

二、理论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241

三、流行病学数学建模应注意的问题 242

第二节 理论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 243

一、几个基本概念 243

二、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分类 244

第三节 几种基本的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245

第四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建模步骤 248

一、建模步骤 248

二、应用实例 249

第十四章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一、传统综述 261

二、Meta分析及其原理 262

三、系统综述的原理和方法 263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文献收集 264

一、提出研究问题 264

二、检索文献 266

三、筛选文献 272

四、文献检索的记录和管理 273

第三节 提取数据 274

一、数据提取的原则 274

二、数据提取的内容 274

第四节 评价原始研究质量 276

一、质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276

二、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 279

三、评价其他研究类型的质量 279

四、评价研究质量的困难 280

第五节 分析数据 281

第六节 报告的撰写和更新 282

第七节 系统综述的特征和优缺点 284

第八节 系统综述的偏倚和质量评价 285

一、常见偏倚 285

二、选择偏倚 285

三、质量评价 286

第九节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进展 286

一、快速综述 287

二、系统综述的综述 287

三、复合系统综述 287

四、个体资料Meta分析 288

五、累积Meta分析 288

六、网络Meta分析 288

第三篇 现场调查 291

第十五章 现场调查设计与质量控制 291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 291

一、现场调查的概念 291

二、现场调查的分类 292

三、现场调查设计原则 292

第二节 常规性现场调查 293

一、不同类型常规性现场调查的特点 294

二、常规性现场调查设计提纲 295

第三节 应急性现场调查 296

一、基本概念 296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内容 296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其他问题 301

第四节 现场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303

一、一般原则 303

二、常见问题 304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评价 305

第十六章 暴露测量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第二节 暴露测量的范围及分类 308

第三节 暴露测量尺度 308

一、名义变量 308

二、等级变量 309

三、连续型变量 309

四、离散型变量 309

第四节 常用的暴露测量方法 309

一、调查问卷 309

二、直接观察与测量 310

三、档案及历史记录资料 310

四、暴露及暴露量估计 311

第五节 理论基础与统计模型 314

第六节 评估暴露测量准确度的相关问题 316

第七节 暴露测量中的伦理问题 316

第十七章 问卷的设计 319

第一节 概述和实例 319

一、问卷的概念和类型 319

二、实例——“神经症早期识别与治疗方案优化研究”问卷的西安现场应用 320

三、问卷的使用现状和作用 320

第二节 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 321

一、确定研究目的 321

二、制定问卷的框架和内容 322

三、预调查 322

四、确定问卷 322

第三节 问卷的结构和内容 323

一、标题 323

二、说明信 323

三、填表说明 323

四、问题和答案 324

五、编码 327

六、核查项目 327

第四节 问卷的评价 328

一、问卷信度的评价 328

二、问卷效度的评价 328

三、可行性 329

第五节 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示例 329

一、设计问卷的基本要求 329

二、制定问卷的使用手册 330

三、问卷示例 330

附1 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节选) 331

附2 人感染猪流感个案调查表 334

附3 健康状况(生命质量)调查表 335

附4 CIDI问卷中“自杀(SD)”章节 337

第十八章 抽样方法与样本量的估计 343

第一节 概率抽样 343

一、简单随机抽样 344

二、系统抽样 344

三、分层抽样 345

四、整群抽样 346

五、多阶段抽样 347

第二节 非概率抽样 348

一、方便抽样 348

二、立意抽样 348

三、配额抽样 349

四、滚雪球抽样 349

五、同伴推动抽样 350

六、非概率抽样的特点和应用 350

第三节 抽样调查样本量的估计 351

一、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351

二、样本量的估计 352

第十九章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355

第一节 概述 355

一、伦理概念 355

二、医学研究中伦理问题的重要性 356

三、流行病学研究中伦理问题的历史和面临的挑战 356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主要伦理问题 357

一、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 357

二、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 358

三、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 358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和指南 359

一、基本伦理原则 359

二、伦理指南 359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实践 363

一、流行病学研究选题、设计和实施的伦理学思考 363

二、伦理审查申请 364

三、知情同意书 366

四、研究资料的储存和交流 367

第四篇 流行病学资料的处理及统计分析 369

第二十章 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概述 369

第一节 概述 369

一、流行病学研究与流行病学数据 369

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目的与总则 369

三、流行病学数据中的变量和分类 370

四、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分析的内容 371

第二节 流行病学专题研究数据的分析 372

一、描述研究对象随研究进程的数量变动 372

二、对变量进行分类和整理 372

三、描述基线资料 373

四、估计结局事件发生的频率 373

五、估计效应的大小 375

六、估计可信区间 377

七、识别和控制混杂 377

八、交互作用 381

九、识别和测量剂量反应关系 384

第三节 队列研究数据分析实例 385

一、估计发病频率 386

二、估计效应的大小及其可信区间 386

三、识别和控制混杂 386

四、识别和测量交互作用 387

五、识别和测量剂量效应关系 389

第四节 常规收集的流行病学数据的分析 389

一、常规数据的特征 390

二、形成研究问题 391

三、常规数据“研究设计”的缺陷 391

四、估计相应的指标 392

五、评估研究中的偏倚 392

六、常规资料的利用 394

七、医学大数据 395

第五节 本章总结 396

第二十一章 分层分析 398

第一节 概述 398

一、分层分析的用途 398

二、混杂与效应修饰 398

三、混杂因子的确定与分类 399

四、控制混杂导致的统计学偏倚 400

第二节 分层分析的步骤 401

一、基本步骤概述 401

二、具体步骤与方法 401

第三节 分层分析的电脑实现 411

一、人时资料的分层分析 412

二、计数资料的分层分析 412

第二十二章 误差与偏倚的概念及分析 414

第一节 概述 414

一、真实性 414

二、误差 414

三、偏倚 415

四、误差与偏倚的异同 415

第二节 选择偏倚 415

一、选择偏倚的种类 415

二、选择偏倚的测量 418

三、选择偏倚的控制 419

第三节 信息偏倚 420

一、信息偏倚的种类 420

二、信息偏倚的测量 423

三、信息偏倚的控制 423

第四节 混杂偏倚 425

一、混杂因素及其特点 425

二、混杂偏倚测量 426

三、混杂偏倚的控制 427

第二十三章 交互作用 430

第一节 概述 430

一、交互作用的类型 430

二、生物学交互作用和统计学交互作用的关系 433

第二节 统计学交互作用 434

一、统计学交互作用的数理模型 434

二、统计学交互作用分析识别方法 435

三、交互系数及可信区间估计 438

第三节 复杂疾病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 440

一、研究设计 441

二、统计分析方法 444

第二十四章 多元统计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450

第一节 多重线性回归 450

一、多重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 450

二、多重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450

三、多重线性回归的基本步骤 451

四、逐步回归 453

五、多重线性回归的应用 454

第二节 聚类分析 455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455

二、常用聚类统计量 455

三、常用聚类方法 457

四、聚类分析的应用 458

第三节 判别分析 459

一、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 459

二、常用判别分析方法 460

三、判别方法的考核 463

四、判别分析的应用 463

第四节 主成分分析 464

一、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464

二、主成分性质 465

三、主成分回归与主成分聚类 466

四、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466

第五节 因子分析 467

一、因子分析的原理 468

二、因子分析的方法步骤 469

三、因子分析的应用 469

第二十五章 Logistic回归 472

第一节 回归模型的建立 472

第二节 回归模型的检验 474

一、回归模型的整体检验 474

二、回归系数的检验 474

第三节 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 475

一、Homs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475

二、伪决定系数 475

三、ROC曲线下面积 476

四、分类表及有关评价指标 476

第四节 回归模型参数的解释 477

一、回归系数 477

二、标准化回归系数 477

三、优势比 478

第五节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应用 479

一、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479

二、频数表资料 481

三、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常见资料 482

四、自变量为名义变量的实例 483

五、应用注意事项 485

第六节 条件Logistic回归 486

一、回归模型 486

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应用 487

第二十六章 结构方程模型 489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产生 489

一、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489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产生及其意义 490

第二节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 491

一、模型特征 491

二、模型的识别 492

三、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 493

四、对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494

五、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过程 495

第三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 496

一、验证量表结构方面的应用 496

二、建立并验证因果关系模型中的应用 497

三、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499

第二十七章 边缘结构模型 500

第一节 常用术语与概念 500

一、伪真事件 500

二、因果关系 500

三、观察性研究与伪真事件 501

第二节 混杂因素与边缘结构模型 501

一、观察性研究中的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 501

二、边缘结构模型处理混杂因素的思路 502

第三节 边缘结构模型的应用实例 502

第二十八章 多水平模型分析 506

第一节 概述 506

一、数据的层次结构 506

二、基本模型 507

三、国内外研究及其应用 508

四、算法进展与软件开发 509

第二节 方差成分模型 510

一、模型介绍 510

二、模型检验 511

第三节 随机系数模型 512

一、模型介绍 512

二、模型检验 513

三、应用实例 513

第四节 重复测量资料的多水平模型实例 516

一、实例简介 516

二、分析步骤与建模 516

三、结果解释 517

第五节 离散数据的多水平模型 518

一、模型介绍 518

二、分类因变量的多水平模型 519

三、二分类两水平logit模型应用实例 520

四、无序多分类因变量多水平模型 522

五、多分类多水平模型应用实例 523

第六节 多水平Meta分析 527

一、模型介绍 527

二、实例分析 528

第二十九章 疾病时间空间模型 531

第一节 概述 531

一、基本模型 532

二、时空交互效应 533

第二节 疾病时空模型的分析技术 533

一、时间序列分析技术 533

二、空间分析技术 538

第三节 时空模型分析 544

一、种类和步骤 545

二、评价指标 546

三、验证方法 547

第四节 时空模型的应用 548

一、大尺度下血吸虫病区域数据时空模型的建立 548

二、中国汶川大地震儿童死亡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 550

第三十章 多分类资料分析 554

第一节 多分类资料类型与赋值 554

一、多分类资料的类型 554

二、多分类资料的整理 555

第二节 无序多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556

一、2×C列联表资料 556

二、R×2列联表资料 557

三、双向无序分类R×C表资料 558

第三节 有序多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559

一、单向有序R×C表资料 559

二、双向有序属性相同的R×C表资料 560

三、双向有序属性不同的R×C表资料 560

第四节 多分类资料的多元回归模型 562

一、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562

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564

第三十一章 系统综述中的统计分析 566

第一节 统计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566

一、统计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566

二、分析单元与效应指标 567

第二节 Meta分析 567

一、Meta分析的原理 567

二、倒方差法 569

三、Mantel-Haenszel法 571

四、Peto比值比法 573

五、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 576

六、加权平均方法的比较 576

七、展示Meta分析结果-森林图 576

第三节 异质性及其来源的分析 577

一、异质性及其来源 577

二、异质性检验 578

三、处理异质性的方法 579

四、探索异质性的来源 581

第四节 敏感性分析 583

第五节 发表偏倚的检测和矫正 584

一、漏斗图的构建和解释 584

二、漏斗图的对称性检验 585

三、非对称性漏斗图的解释 585

四、发表偏倚的矫正 586

五、漏斗图的正确使用 587

第六节 常见Meta分析软件的介绍 588

一、专业Meta分析软件 588

二、一般统计分析软件 589

第七节 RevMan分析实例 590

一、建立文档及添加研究 590

二、建立比较和结局 591

三、选择效应指标和Meta分析方法 591

四、输入数据 592

五、检验异质性 592

六、Meta分析 592

七、制作森林图 592

八、制作漏斗图 592

九、亚组分析 593

十、敏感性分析 593

第五篇 流行病学的分支学科及应用 597

第三十二章 分子流行病学 597

第一节 概述 597

一、分子流行病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597

二、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600

三、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 601

第二节 生物标志 603

一、生物标志的种类 603

二、生物标志的选定 604

三、常用的生物标志 604

四、几个与生物群体有关的概念 605

第三节 研究内容 606

一、暴露测量 606

二、效应测量 607

三、易感性测量 608

四、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609

第四节 研究方法 610

一、测量指标与标本采集 610

二、现场调查研究方法 610

三、实验室检测技术 612

四、资料处理与分析 614

五、研究设计 617

第五节 发展前景 619

一、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619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619

三、健康状态研究 619

四、结语 620

第三十三章 遗传流行病学 621

第一节 遗传流行病学概述 621

一、遗传流行病学的概念 621

二、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622

第二节 遗传流行病学原理 622

一、孟德尔遗传 622

二、群体遗传学 623

第三节 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624

一、家族聚集性研究 624

二、遗传度分析 627

三、分离分析 628

四、连锁分析 630

五、交互作用分析 631

第四节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635

一、以家系为基础的预防 635

二、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 637

第三十四章 健康流行病学 639

第一节 健康流行病学概述 639

一、健康流行病学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639

二、健康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640

三、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实践的发展 641

第二节 健康的概念 642

一、健康的定义 642

二、健康的维度 643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644

第三节 健康测量及其指标 644

一、健康测量的概念及其发展 644

二、健康测量的特征 645

三、健康测量指标的分类 646

四、常用的健康测量指标 646

第四节 健康流行病学的实践工作 647

一、健康风险评估 647

二、健康促进 651

第三十五章 药物流行病学 653

第一节 概述 653

一、药物流行病学的产生和定义 653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656

三、药物流行病学的用途 656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资料来源及收集 657

一、常规资料 657

二、电子数据库资料 658

三、专题资料和文献资料 659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659

一、发现信号的方法 659

二、检验信号的方法 663

三、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665

四、开展真实世界的研究,综合权衡“药品的风险-效益” 666

第四节 ADR因果关系评价 666

一、ADR因果关系评价准则 666

二、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667

第五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原则 668

第三十六章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670

第一节 概述 670

一、相关概念 670

二、精神卫生发展史 670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671

一、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 671

二、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673

三、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研究 673

第三节 常用研究方法 674

一、横断面研究 674

二、病例-对照研究 674

三、队列研究 674

四、实验性研究 675

第四节 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 675

一、测量量表的选择 675

二、测量量表的评价 676

第五节 我国精神卫生现状与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 677

一、现状 677

二、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 678

第三十七章 行为流行病学 680

第一节 概述 680

一、行为流行病学产生背景 680

二、行为流行病学的概念 680

三、行为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681

四、行为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 681

第二节 行为与健康 681

一、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681

二、健康相关行为 682

三、行为对疾病流行的影响 683

第三节 行为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686

一、行为的分布 686

二、影响行为流行的因素 688

第四节 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690

一、行为测量 691

二、行为监测 692

三、行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693

第五节 行为干预 695

一、行为改变理论 695

二、行为干预 698

第三十八章 伤害流行病学 701

第一节 概述 701

一、伤害的定义及其内涵 701

二、伤害的分类 702

三、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705

四、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与重要性 708

第二节 伤害的流行特征 708

一、全球的流行特征 708

二、中国的流行特征 711

第三节 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713

一、伤害资料的收集 713

二、伤害的测量指标 713

三、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715

四、伤害监测 716

第四节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717

一、预防策略 717

二、预防措施 718

第五节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720

一、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720

二、我国在推进伤害预防与控制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721

第三十九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722

第一节 突发事件概述 722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722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 722

三、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 723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723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723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 72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725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725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728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况 729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730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73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732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732

一、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732

二、暴发调查 733

三、暴发调查应注意的问题 737

第五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738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报告 738

二、现场卫生学评价 738

三、传染病防控 739

四、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740

五、个人防护 741

六、其他处置 742

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 743

一、风险评估的类型 743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方法 74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 744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过程 745

第四十章 社会流行病学 747

第一节 概述 747

第二节 社会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 748

一、疾病的社会原因 748

二、心理社会理论 749

三、生态社会理论及其相关的多水平动态观点 751

四、生命周期发展理论 752

第三节 关键变量的测量 754

一、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 754

二、健康不平等的测量 756

三、社会网络的相关概念和测量 759

四、社会心理应激的测量 763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763

第四十一章 管理流行病学 765

第一节 概述 765

一、管理流行病学简史 765

二、管理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 766

三、管理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 766

第二节 卫生计划与流行病学 767

一、制订卫生计划的依据与原则 768

二、计划的分类 768

三、制订计划的步骤 769

第三节 评价与评价研究 772

一、评价的概念与范围 772

二、评价的类型 773

三、评价研究 774

四、现场调查评价模式 774

五、卫生服务需要与项目评价 776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医院管理及临床指南的制定 778

一、流行病学与医院管理 778

二、流行病学与临床指南制定 778

第四十二章 空间流行病学 780

第一节 概述 780

一、基本概念 780

二、空间流行病学的数据 781

三、空间流行病学中的偏倚与混杂 785

第二节 统计学方法 787

一、泊松-伽马贝叶斯方法疾病制图 787

二、疾病聚集模式、空间扫描统计量与空间自相关分析 790

三、空间自回归模型 795

四、案例分析 797

第四十三章 生殖流行病学 801

第一节 概述 801

一、生殖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 801

二、基本概念 801

三、研究内容 801

四、研究意义及前景展望 802

第二节 常见生殖过程相关问题及流行特征 803

一、不孕不育 803

二、避孕行为与意外妊娠 803

三、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 804

四、围生期感染 805

五、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807

六、出生缺陷 808

第三节 生殖系统疾患及流行特征 809

一、生殖道感染 809

二、性传播疾病 810

三、生殖系统肿瘤 811

第四节 生殖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812

一、描述性研究 812

二、分析性研究 813

三、实验性研究 814

四、其他方法 814

第五节 促进生殖健康的措施 815

一、生殖健康宣传教育 815

二、生殖健康监测 815

三、传染性生殖疾患的治疗及控制 816

四、计划生育服务评估 817

第四十四章 生命里程流行病学 819

第一节 生命里程流行病学定义与起源 819

第二节 生命里程流行病学理论基础 820

一、关键发育期理论 820

二、持续不良环境影响理论 821

三、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 822

第三节 生命里程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822

一、队列研究 822

二、其他研究设计方法 823

第四节 生命里程流行病学研究范围 824

一、慢性病病因研究 824

二、其他健康问题研究 825

第五节 生命里程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825

一、威斯康星随访研究 826

二、英国出生队列研究 826

附 生命里程流行病学相关名词解释 828

第四十五章 临床流行病学 831

第一节 概述 831

一、发展简史 831

二、定义 832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 832

四、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 833

五、临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33

六、临床流行病学的展望 834

第二节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834

一、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835

二、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836

三、常用临床试验设计类型 837

四、临床决策分析 838

五、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设计、测量与评价 842

第三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 845

一、诊断 845

二、治疗 846

三、预后 847

第四十六章 循证医学 849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论 849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849

二、从流行病学到循证医学 849

第二节 循证方法 850

一、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 850

二、寻找需要的最佳证据 850

三、证据的评估和解读 853

第三节 循证证据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860

一、医学决策和决策分析 860

二、临床指南和临床路径 862

第四十七章 筛检 865

第一节 概述 865

一、筛检的定义 865

二、筛检的目的 866

三、筛检的分类 866

四、筛检的原则 866

五、伦理学问题 866

第二节 筛检试验的评价 867

一、评价方法 867

二、评价指标 868

三、确定筛检试验的临界值 874

第三节 筛检效果评价 877

第四节 筛检的偏倚 880

第四十八章 疾病监测 883

第一节 概述 883

一、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 883

二、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885

三、疾病监测的发展概况 886

第二节 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888

一、疾病监测 888

二、症状监测 889

三、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890

四、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890

第三节 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891

一、监测的方法 891

二、监测的基本程序 894

第四节 监测系统的评价 894

索引 8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