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3生万物  3D打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
3生万物  3D打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

3生万物 3D打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旭鸿,张永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4152371
  • 页数:249 页
图书介绍:3D打印技术应用广泛,在解决好找印装置和打印材料的基础上,将会对传统制造业、加工业形成替代性的致命冲击。据研究,预计在未来20年内,3D打印技术将在军事、航天航空、汽车、生物医疗、玩具等领域得到普遍运用。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可能一方面面临国内市场传统产业的迅速衰落,另一方面由于欧美国家本国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进一步恶化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我国在3D打印技术方面的总体进展还处于应用为主的阶段。对于我国而言,此项技术不得不重视、不得不抓紧研究,不得不早日形成国家战略,以应对可能迅速到来的#D打印技术和产业的颠覆性冲击。本书建议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增村制造领导协调机构,拟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统一整合国内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相关产业的研究、制造和市场力量,攻坚克难、扬长避短,不输在起跑线上,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应对。
《3生万物 3D打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目录

第一章 万能制造:3D打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1

3D打印重塑世界 1

鲁班在世 4

汽车新生 6

教育奇艺 7

医学创新 9

3D打印改变生活 12

私人定制 13

尽享美食 15

个性购物 17

谈“3D”色变? 18

精华小结 20

第二章 三生万物:3D打印技术全景扫描 21

3D打印为何物 21

3D打印发展概况 21

美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经验 31

中国3D打印的发展历程 34

3D打印的技术原理 38

3D打印的产业技术优势 65

3D打印的产业前景如何 73

3D打印面临哪些挑战? 73

3D打印的技术前景如何? 81

精华小结 89

第三章 无限可能:3D打印产业发展分析 90

3D打印产业的发展现状 90

3D打印产业的市场现状 90

3D打印的产业链分析 114

3D打印产业前景分析 123

3D打印市场规模前景分析 123

3D打印产业链前景趋势分析 128

精华小结 131

第四章 谋定后动:3D打印发展的政企战略 133

3D打印产业对中国的影响 133

中国或将成为3D打印产业的最大生产与消费市场 133

3D打印产业能否颠覆中国的本土制造业? 134

3D打印产业蓬勃发展将重创中国出口? 135

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行将不复? 135

物流业重新洗牌,工业制成品价格面临大跳水 138

中国或将成为3D打印的重要原材料提供国 138

中国的饮食烹饪方式和文化将受到冲击 138

3D打印技术或引发我国第三产业中的创意产业爆炸式发展 140

3D打印产业发展滞后的连锁反应 141

发达国家3D打印的战略规划及发展经验 141

美国 141

英国 149

德国 150

日本 151

新加坡 152

国外经验 154

中国发展3D打印产业的战略及思考 155

中国发展3D打印产业的战略意义 156

中国发展3D打印产业的战略探讨 158

中国培育3D打印产业的有关理念 162

我国地方发展3D打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思考 164

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发展3D打印技术的现状 164

3D打印技术对于中国地方产业/区域发展的影响模式及支撑前提 167

3D打印技术发展对于中国地方产业/区域基础条件的要求 168

中国地方运用3D打印技术来发展相关产业的支撑条件 169

关于我国地方发展3D打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思考 171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3D打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74

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回顾与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现状探析 174

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应对3D打印技术带来影响的策略思考 179

精华小结 182

附录: 182

第五章 纲举目张:3D打印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法律问题 185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185

将发展3D打印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制定产业化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 185

成立3D打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186

系统性整体性攻关 186

指导地方加快试点示范与推广 186

引导产业资源循环再利用 187

推动3D打印技术前沿的理论研究 188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189

加强新材料研究 189

推动技术改进 190

促进技术精度提高 191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192

推动产业链中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 193

建立产业支撑体系 194

建设战略性资源体系 194

形成产业服务体系 196

统筹产业规划 197

加强金融财税支持 199

金融政策 199

财政政策 202

税收政策 206

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207

政府与行业协会 207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 209

企业的人才培养 212

行业的人才培养 213

其他教育与培训机构 21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14

专利法 214

商标法 218

著作权 219

质量 221

伦理 223

精华小结 226

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31

附录 2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