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学玉(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2771485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整脊基础学的基本概念 1

二、整脊基础学的基本内容 2

三、整脊基础学的基本特点 2

四、学习整脊基础学的要求和方法 3

第二节 整脊基础学的发展概况 4

一、中国整脊学的起源及发展史 4

二、国外整脊学的发展 7

第二章 中医对脊柱和脊柱病的认识 9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生理 9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筋骨生长发育和退行性变化的认识 9

二、《灵枢·骨度篇》关于脊柱及骨度的论述 10

三、《伤科补要》对脊柱及骨度的论述 12

四、《医宗金鉴》对脊柱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的论述 17

五、中医对脊柱生理功能的认识 20

第二节 脊柱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1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 21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 22

第三节 脊柱病的病因 27

一、六淫 27

二、七情 28

三、饮食劳倦 28

四、外伤 29

五、年老体弱,肝肾亏虚 29

第四节 脊柱病病机 29

一、脏腑病机 30

二、经络病机 31

三、气血病机 31

四、六淫病机 32

第三章 脊柱的解剖与生理 34

第一节 脊柱的骨性结构 34

一、整体观和体表标志 34

二、组成及各部特点 36

第二节 脊柱区的软组织 41

一、皮肤和浅筋膜 41

二、深筋膜 42

三、肌层 43

四、血管 45

五、脊髓 46

六、脊神经 49

七、脊柱关节的外周神经分布和关节感受器神经末梢 56

第三节 脊柱的连接 57

一、椎骨间的连接 57

二、椎骨与颅骨的连接 59

三、椎骨与肋骨的连接 60

四、椎骨与骨盆的连接 60

第四节 椎管及其内容物 61

一、颈椎椎管 61

二、胸椎椎管 61

三、腰椎椎管 61

四、骶椎椎管 62

第五节 交感神经 62

一、颈部交感神经 64

二、胸部交感神经 65

三、腰部交感神经 65

四、盆部交感神经 67

第六节 脊髓节段 68

一、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68

二、脊髓节段与周围神经皮肤感觉区的分布 70

三、脊髓节段与内脏的关系 70

第七节 脊柱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 72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 72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 73

第八节 脊柱的生理功能 74

一、脊柱的活动功能 74

二、脊柱的负载作用 74

三、保护功能 75

四、维持人体的体形 75

第四章 脊柱生物力学 76

第一节 概述 76

一、生物力学基本概念 76

二、脊柱力学 77

第二节 脊柱的力学结构 78

一、脊柱结构的力学特点 79

二、脊柱的三柱力学结构 80

三、脊柱的力学和生理学功能 83

第三节 脊柱生物力学 85

一、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 85

二、运动节的生物力学意义 85

三、椎间盘的弹粘性 85

四、脊柱韧带的力学特点 86

五、脊柱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 87

六、骨盆对脊柱的平衡与稳定作用 88

七、脊柱的稳定性 89

第四节 脊柱生物力学改变与脊柱的病理变化 90

一、概述 90

二、静态的脊柱 91

三、动态的脊柱 93

四、颈椎病与脊柱力学改变 95

第五章 脊柱病的病因病理 97

第一节 脊柱病的病因 97

一、不良姿势 97

二、外伤 97

三、炎症 98

四、畸形 98

五、退行性变化 99

六、心理因素 101

七、诱发因素 101

第二节 脊柱的病理变化 102

一、概述 102

二、异常躯体姿势对人体的影响 103

第三节 脊柱病理变化的常见类型 107

一、脊柱半脱位 107

二、颈椎段后凸 108

三、胸椎段过度后凸 108

四、腰椎段过度前凸 108

五、腰椎段后凸 109

六、脊柱侧凸畸形 109

七、椎间盘退行性变 109

八、椎体骨质增生 110

九、骨盆倾斜 110

十、继发性病理变化 110

十一、常见脊柱先天性疾病和畸形 111

第四节 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 114

一、颈椎损伤 115

二、胸腰椎损伤 122

第五节 脊柱不稳定的生物力学 126

一、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126

二、临床分类 127

三、腰椎抵抗载荷的稳定功能 128

四、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放射性诊断 131

第六节 脊柱滑脱的生物力学 133

第七节 脊柱病的临床表现 134

一、概述 134

二、脊柱各节段病变的临床特点 134

三、脊柱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35

第六章 脊柱疾病的检查方法 157

第一节 体格检查 157

一、脊柱弯曲度 157

二、脊柱的活动度 159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60

四、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 161

第二节 肌电图检查 162

一、正常肌电图 162

二、异常肌电图及意义 163

三、肌电图测定临床意义 165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65

一、测定方法 165

二、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意义 166

第四节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166

一、检测方法 167

二、波形命名 167

三、SEP各波起源 167

四、SEP的临床应用 167

第五节 X线平片检查 168

一、正常脊柱的X线表现 168

二、异常脊柱的X线表现 171

三、临床应用 177

第六节 断层摄影检查 178

一、基本原理 178

二、常用方法 178

三、临床应用 179

第七节 造影检查 179

一、造影方法 179

二、正常X线表现 180

三、异常X线表现 181

四、临床应用 183

第八节 CT检查 183

一、基本原理 184

二、正常表现 184

三、异常表现 187

四、临床应用 189

第九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 189

一、基本原理 190

二、MRI的图像特点 190

三、正常MRI表现 192

四、异常MRI表现 193

五、临床应用 196

第十节 超声检查 196

一、基本原理 197

二、临床应用 197

第十一节 核素骨扫描检查 197

一、基本原理 198

二、正常影像 198

三、异常影像 199

四、临床应用 201

第十二节 实验室检查 201

一、血常规检查 202

二、血沉 202

三、类风湿因子 202

四、脑脊液检查 202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204

六、结核菌素试验 204

第十三节 其他检查 205

一、活组织检查 205

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205

三、脊髓血管造影 206

第七章 脊柱病的诊断 207

第一节 诊断要点 207

第二节 四步定位诊断法 207

一、神经(临床症状)定位诊断法 207

二、望诊(形态色泽)定位诊断法 208

三、触诊(检诊)定位诊断法 208

四、脊柱影像定位诊断法 208

第三节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209

一、概述 209

二、上肢神经根损伤 212

三、躯干和下肢神经根损伤 224

四、颈髓损伤 238

五、T1以下脊髓损伤及马尾损伤 244

第八章 脊柱病的中医检查与诊断 251

第一节 四诊 251

一、问诊 251

二、望诊 253

三、闻诊 256

四、切诊 256

第二节 八纲辨证 258

一、辨表里 258

二、辨寒热 258

三、辨虚实 258

四、辨阴阳 258

第三节 病因辨证 259

一、六淫 259

二、七情 260

三、不内外因 260

第四节 气血辨证 261

一、气病 261

二、血病 262

三、气血同病 262

第五节 筋骨辨证 263

一、筋病 263

二、骨病 263

第六节 脏腑辨证 264

一、肾阴虚 264

二、肾阳虚 264

三、脾气虚 264

四、肝火上炎 265

五、肝风内动 265

六、肺热津伤 265

第七节 经络辨证 265

一、十二经脉 266

二、奇经八脉 267

第八节 疼痛辨证 267

一、疼痛的部位 267

二、疼痛的性质 268

参考文献 2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