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无线网络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比)布鲁诺·克拉克斯(BRUNOCLERCKX),(比)克劳德·奥思特杰斯(CLAUDEOESTGES)著;许方敏,郑长亮,邱海杰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1509325
- 页数:612 页
第1章 多天线通信介绍 1
1.1 天线阵列处理概述 1
1.2 多天线系统的空时无线信道 2
1.2.1 离散时域表示 2
1.2.2 路损和阴影 3
1.2.3 衰落 4
1.2.4 MIMO信道 4
1.3 在无线系统中利用多天线 5
1.3.1 分集技术 5
1.3.2 复用能力 7
1.3.3 干扰管理 8
1.4 单输入多输出系统 8
1.4.1 选择合并实现接收分集 8
1.4.2 增益合并实现接收分集 9
1.4.3 混合选择/增益合并实现接收分集 12
1.5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 12
1.5.1 多波束天线切换 13
1.5.2 匹配波束赋形实现发射分集 13
1.5.3 零陷和最优波束赋形 14
1.5.4 空时编码实现发射分集 14
1.5.5 间接发射分集 15
1.6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16
1.6.1 具有完全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 16
1.6.2 无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 18
1.6.3 具有部分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 21
1.7 多链路MIMO网络:从多用户到多小区MIMO 22
1.8 商用无线系统中的MIMO技术 22
第2章 从多维传输到多链路MIMO信道 24
2.1 方向性信道建模 25
2.1.1 双方向性信道冲激响应 25
2.1.2 多维相关函数和平稳性 29
2.1.3 信道衰落统计量和K因子 30
2.1.4 多普勒谱和相干时间 31
2.1.5 功率延迟和方向谱 33
2.1.6 双方向性信道的互相关特性 35
2.2 MIMO信道矩阵 35
2.2.1 推导MIMO信道矩阵 35
2.2.2 天线和传播的联系:引入导向向量 36
2.2.3 有限散射体时的MIMO信道表示 37
2.3 MIMO信道矩阵的统计特性 37
2.3.1 空间相关 37
2.3.2 奇异值和特征值 40
2.3.3 Frobenius范数 41
2.4 多链路MIMO传播 41
2.5 天线阵列对MIMO信道的影响 42
2.5.1 理想与实际的天线阵列 42
2.5.2 互耦合 43
2.5.3 双极化天线 46
2.6 MIMO信道建模 47
2.6.1 分析表示与实际模型 47
2.6.2 离散MIMO信道建模:重温抽样理论 47
第3章 系统设计中MOMO信道的分析表示 49
3.1 基于传播的MIMO度量 50
3.1.1 模型和相关矩阵的比较 50
3.1.2 多径丰富程度特征的度量 51
3.1.3 测量MIMO信道的非平稳性 53
3.1.4 测量多链路MIMO信道之间的距离 56
3.2 窄带相关MIMO信道的单链路分析表示 58
3.2.1 瑞利衰落信道 58
3.2.2 莱斯衰落信道 60
3.2.3 双瑞利衰落小孔信道 60
3.2.4 相关瑞利动态信道 61
3.3 双极化信道 63
3.3.1 建模去极化的天线和散射 63
3.3.2 双极化瑞利衰落信道 65
3.3.3 双极化莱斯衰落信道 70
3.4 MIMO信道可分离的表示 70
3.4.1 克罗内克模型 70
3.4.2 虚信道的表示 72
3.4.3 特征波束模型 74
3.4.4 可分离表示方法的精度 76
3.5 频率选择性MIMO信道 82
3.6 MIMO信道的多链路分析表示 83
第4章 性能评估中使用的实际MIMO信道模型 85
4.1 电磁波模型 85
4.1.1 基于射线的确定性模型 85
4.1.2 多极化信道 86
4.2 基于几何的随机模型 86
4.2.1 单环模型 87
4.2.2 双环模型 89
4.2.3 混合椭圆环模型 89
4.2.4 椭圆和圆形模型 91
4.2.5 基于几何的模型扩展到双极化信道 91
4.2.6 基于几何的信道模型的克罗内克可分离性 93
4.3 经验信道模型 95
4.3.1 扩展Saleh-Valenzuela模型 95
4.3.2 SUI信道模型 96
4.3.3 多链路场景中的阴影相关模型 97
4.4 标准化中的MIMO信道模型 98
4.4.1 IEEE802.1 1TGn模型 98
4.4.2 IEEE802.1 6/WiMAX模型 98
4.4.3 COST259/273方向信道模型 99
4.4.4 3GPP/3GPP2空间信道模型和WINNER 100
4.4.5 COST2100多链路MIMO信道模型 102
4.4.6 WINNERⅡ多链路MIMO信道模型 103
第5章 单链路MIMO信道容量 105
5.1 引言 105
5.1.1 信息论的一些概念 105
5.1.2 系统模型 106
5.2 确定性MIMO信道的容量 107
5.2.1 容量和注水算法 107
5.2.2 容量界和次优的功率分配 111
5.3 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 111
5.3.1 理想传输信道信息的MIMO容量 112
5.3.2 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MIMO容量 113
5.4 独立同分布瑞利快衰落信道 113
5.4.1 理想信道信息 113
5.4.2 部分传输信道信息 115
5.5 相关瑞利快衰落信道 122
5.5.1 相等功率分配的频谱效率 122
5.5.2 部分传输信道信息 126
5.6 莱斯快衰落信道 129
5.6.1 相等功率分配的频谱效率 129
5.6.2 部分传输信道信息 131
5.7 中断容量和概率以及在慢衰落信道中分集-复用的折中 131
5.7.1 理想发射信道信息 132
5.7.2 部分传输信道信息 133
5.8 独立同分布瑞利慢衰落信道 134
5.8.1 无限SNR 134
5.8.2 有限SNR 139
5.9 相关瑞利和莱斯慢衰落信道 140
第6章 独立同分布瑞丽平坦衰落信道的空时编码 142
6.1 空时编码概述 142
6.2 系统模型 143
6.3 基于错误率的设计方法 143
6.3.1 快衰落MIMO信道:距离积准则 145
6.3.2 慢衰落MIMO信道:秩-行列式和秩-迹准则 146
6.4 基于信息论的设计方法 148
6.4.1 快衰落MIMO信道:达到遍历容量 148
6.4.2 慢衰落MIMO信道:达到分集-复用折中 150
6.5 空时分组码 154
6.5.1 线性STBC的通用架构 155
6.5.2 空间复用/V-BLAST 160
6.5.3 D-BLAST 169
6.5.4 正交空时分组码 171
6.5.5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177
6.5.6 线性离散码 179
6.5.7 代数空时编码 181
6.5.8 全局性能比较 184
6.6 空时格码 186
6.6.1 空时格码 186
6.6.2 超正交空时格码 192
第7章 MIMO接收机设计:检测和信道估计 194
7.1 回顾:系统模型 194
7.2 非编码传输MIMO接收机 195
7.2.1 最优检测 195
7.2.2 格型重构 195
7.2.3 线性接收机 196
7.2.4 判决反馈接收机 199
7.2.5 格型回退辅助检测 199
7.2.6 球形译码算法和 QR-ML检测 200
7.2.7 排序球形检测 205
7.2.8 具有确定复杂度的宽度优先搜索检测 205
7.2.9 半定松弛检测 207
7.2.10 最慢下降检测 208
7.3 编码传输系统的MIMO接收机 210
7.3.1 迭代MIMO接收机 210
7.3.2 空时编码调制 211
7.4 MIMO信道估计 211
7.4.1 信道估计的目的 211
7.4.2 慢衰信道 212
7.4.3 快衰信道 213
第8章 现实MIMO信道的差错概率 215
8.1 条件成对错误概率方法 215
8.1.1 退化信道 215
8.1.2 空间复用示例 218
8.2 平均成对错误概率方法介绍 220
8.3 瑞利衰落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 223
8.3.1 高信噪比区域 223
8.3.2 中等信噪比区域 230
8.3.3 低信噪比区域 234
8.3.4 总结与举例 235
8.4 莱斯衰落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 237
8.5 关于现实信道中空时码设计的看法 239
第9章 现实MIMO信道上无传输信道知识的空时编码 240
9.1 信息论激励的设计方法 240
9.2 信息论激励的慢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 242
9.2.1 通用码设计准则 242
9.2.2 MISO信道 244
9.2.3 并行信道 245
9.3 错误概率激励的设计方法 247
9.3.1 设计鲁棒码 247
9.3.2 退化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 248
9.3.3 灾难码和一般设计准则 251
9.4 错误概率激励的慢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 256
9.4.1 满秩码 256
9.4.2 线性空时分组码 256
9.4.3 基于设计准则的虚拟信道表示 259
9.4.4 与信息论关系激励的设计 260
9.4.5 慢衰落信道中的实践码设计 261
9.5 错误概率激励的快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 268
9.5.1 “积意识”灾难码 268
9.5.2 快衰落信道中的实践码设计 269
第10章 基于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空时编码 273
10.1 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简介 276
10.1.1 信息论激励的设计方法 276
10.1.2 错误概率激励的设计方法 277
10.2 针对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 277
10.2.1 Kronecker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最优预编码 278
10.2.2 非Kronecker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最优预编码 282
10.2.3 莱斯信道中的最优预编码 282
10.3 非单位错误矩阵的编码中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 284
10.4 针对空间复用的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 287
10.4.1 波束赋形 288
10.4.2 星座塑形 289
10.5 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技术简介 292
10.6 针对主特征模式传输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 293
10.6.1 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 293
10.6.2 基于矢量量化的最优码本设计 294
10.6.3 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 295
10.6.4 空间相关瑞利衰落信道 299
10.6.5 双极化瑞利衰落信道 303
10.6.6 动态瑞利衰落信道 305
10.7 针对正交空时分组码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 307
10.7.1 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 307
10.7.2 天线子集选择和可实现分集增益 308
10.8 针对空间复用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 310
10.8.1 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 310
10.8.2 解码策略对错误概率的影响 311
10.8.3 扩展到多模预编码 312
10.9 信息论激励的量化预编码 313
第11章 频率选择性信道的空时编码 315
11.1 单载波与多载波传输 315
11.1.1 单载波传输 315
11.1.2 多载波传输:MIMO-OFDM 316
11.1.3 单载波和多载波的统一表达式 320
11.2 频率选择性信道的信息论分析 322
11.2.1 容量分析 322
11.2.2 等功率分配下的互信息 323
11.2.3 分集-复用折中 323
11.3 平均成对错误概率 324
11.4 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单载波传输编码设计原则 325
11.4.1 整体延时分集 325
11.4.2 Lindskog-Paulraj机制 327
11.4.3 其他构造 328
11.5 瑞利衰落信道下空频编码MIMO-OFDM传输的编码设计原则 328
11.5.1 分集增益分析 328
11.5.2 编码增益分析 331
11.5.3 空间频率线性分组码 333
11.5.4 循环延时分集 335
11.5.5 循环预编码 338
11.6 空间相关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编码的鲁棒性 339
11.6.1 退化抽头 340
11.6.2 空频MIMO-OFDM的应用 341
11.6.3 循环预编码的应用 342
第12章 多用户MIMO 344
12.1 系统模型 344
12.1.1 多址接入信道——上行 345
12.1.2 广播信道——下行 346
12.2 多址接入信道(MAC)的容量 349
12.2.1 固定信道的容量区 349
12.2.2 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区 355
12.2.3 慢衰落信道的中断容量、中断概率和分集复用折中 360
12.3 广播信道(BC)的容量 364
12.3.1 固定信道的容量区 365
12.3.2 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区 373
12.3.3 慢衰落信道的中断容量、中断概率和分集复用折中 375
12.4 广播信道-多址接入信道的对偶性 377
12.4.1 SISO信道的对偶性 377
12.4.2 MIMO信道的对偶性 379
12.5 多用户分集、资源分配和调度 383
12.5.1 多用户分集 383
12.5.2 资源分配、公平和调度 386
12.5.3 用户分组 390
12.6 速率和的比例定律 392
12.6.1 高和低SNR区域 392
12.6.2 大规模天线阵列 394
12.6.3 大规模的用户 396
12.7 上行多用户MIMO 398
12.8 具有传输信道信息的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 398
12.8.1 匹配波束赋形 400
12.8.2 迫零波束赋形 401
12.8.3 块对角化 403
12.8.4 正则化迫零波束赋形 405
12.8.5 联合泄露抑制 406
12.8.6 最大速率和波束赋形 408
12.8.7 具有目标SINR的波束赋形 409
12.8.8 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 412
12.8.9 向量扰动 416
12.8.10 全局性能比较 418
12.9 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 422
12.9.1 伺机波束赋形-酉预编码伺机波束赋形 422
12.9.2 基于反馈的量化预编码 424
12.9.3 过时反馈预编码 435
第13章 多小区MIMO 438
13.1 无线网络的干扰 438
13.1.1 典型的小区干扰消除 439
13.1.2 面向多小区协同和协调 441
13.2 系统模型 443
13.2.1 干扰信道-协调 443
13.2.2 多址接入和广播信道-协同 446
13.3 网络架构 447
13.3.1 多小区测量、成簇和传输 447
13.3.2 分布式和集中式架构 448
13.3.3 用户中心簇和网络预定义簇 449
13.4 多小区MIMO信道的容量 450
13.4.1 SISO信道 450
13.4.2 大于两用户SISO干扰信道 456
13.4.3 MIMO干扰信道 457
13.4.4 多址接入和广播信道 458
13.5 多小区分集和资源分配 459
13.5.1 多小区多用户分集 460
13.5.2 多小区资源分配 462
13.6 协调功控 464
13.6.1 大量用户 464
13.6.2 大量干扰 464
13.6.3 高和低SNB等级 465
13.6.4 两小区簇 467
13.6.5 OFDMA网络 468
13.6.6 完全分布式功率控制 475
13.7 协调波束赋形 479
13.7.1 匹配波束赋形 479
13.7.2 迫零波束赋形和分块对角化 480
13.7.3 干扰对齐 482
13.7.4 联合泄漏抑制 488
13.7.5 最大化网络累积速率波束赋形 488
13.7.6 基于分配的目标SNR波束赋形 489
13.7.7 均衡竞争和协调 490
13.7.8 伺机波束赋形 490
13.8 协调、调度、波束赋形和功率控制 490
13.8.1 MIMO-OFDMA网络 490
13.8.2 协调的通用架构 494
13.9 多小区协调编码 496
13.10 网络MIMO 497
第14章 LTE、LTE-Advanced和WiMAX中的MIMO技术 500
14.1 设计目标和主要技术 500
14.1.1 系统要求 500
14.1.2 核心技术 501
14.2 天线和网络部署 503
14.2.1 优先排序的多天线设置 503
14.2.2 部署场景 505
14.2.3 回程 506
14.3 参考信号 507
14.3.1 专用和公共参考信号对比 507
14.3.2 下行设计 508
14.3.3 上行设计 510
14.4 单用户MIMO 510
14.4.1 MIMO编码 510
14.4.2 开环和闭环MIMO 512
14.4.3 开环空间复用:空时/频编码 512
14.4.4 开环空间复用:循环预编码 514
14.4.5 上行SU-MIMO 514
14.5 多用户MIMO 515
14.5.1 基于码本和非码本的预编码 515
14.5.2 MU-MIMO维度 516
14.5.3 MU-MIMO的透传性 517
14.5.4 SU/MU-MIMO动态切换 517
14.5.5 开环MU-MIMO 518
14.5.6 上行MU-MIMO 519
14.6 多小区MIMO 519
14.6.1 传统干扰消除 519
14.6.2 半静态ICIC 519
14.6.3 增强ICIC 520
14.6.4 多点协同(CoMP) 522
14.7 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 525
14.7.1 反馈类型 525
14.7.2 反馈机制 527
14.7.3 量化反馈和码本设计 528
14.7.4 上行导频 532
14.7.5 多小区MIMO下的CSI反馈 532
14.8 超越LTE-A:大规模多小区和大规模多天线网络 533
第15章 MIMO-OFDMA系统级评估 535
15.1 单用户MIMO 535
15.1.1 天线部署和配置 536
15.1.2 信道估计误差 537
15.1.3 反馈类型 538
15.1.4 反馈精度 538
15.2 多用户MIMO 540
15.2.1 天线部署与配置 540
15.2.2 规模 541
15.2.3 信道估计误差 542
15.2.4 接收滤波器 542
15.2.5 发送滤波器和反馈类型 544
15.2.6 反馈精度 545
15.2.7 损耗的累积影响 549
15.2.8 单用户/多用户MIMO动态切换 549
15.2.9 多用户分集 551
15.3 同构网络中撒用户和小区分簇 551
15.3.1 站内与站间分簇 551
15.3.2 用户为中心与网络预定义分簇 551
15.3.3 受益于CoMP的用户群 552
15.3.4 反馈开销 552
15.4 同构网络中的协调调度和波束赋形 554
15.4.1 天线部署 555
15.4.2 迭代次数 556
15.4.3 协调调度与协调波束赋形 557
15.4.4 链路自适应和CQI计算 557
15.5 异构网络中的协同调度和功率控制 557
15.5.1 家庭基站 558
15.5.2 下行死区问题 559
15.5.3 静态二元开关功率控制 561
15.5.4 动态二元开关功率控制 563
15.5.5 动态和静态二元开关功率控制对比 565
15.5.6 微微小区和分布式天线系统 565
15.6 结束语 565
附录 567
附录A 有用的数学和矩阵特性 567
附录B 复高斯随机变量和矩阵 569
B.1 一些有用的概率分布 569
B.2 威沙特矩阵的特征值 570
B.2.1 威沙特矩阵特征值的行列式和乘积 570
B.2.2 排序特征值的分布 571
B.2.3 非排序特征值的分布 571
附录C 天线耦合模型 572
C.1 关于阻抗参数的最小散射体 572
C.1.1 电路表达 572
C.1.2 辐射图 573
C.2 关于导纳参数的最小散射体 575
附录D 推导平均成对错误概率 577
D.1 联合空时相关莱斯衰落信道 578
D.2 空间相关莱斯慢衰落信道 579
D.3 联合空时相关莱斯分组衰落信道 580
D.4 独立同分布瑞利慢衰落和快衰落信道 581
参考文献 582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漫长的旅行》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2019
- 《没有男人的公寓》(比)卡琳娜·朗贝尔著 2019
- 《大历史 虚无与万物之间 全彩插图版》(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克雷格·本杰明著;刘耀辉译 2017
- 《思维的囚徒 活出生命的意义7原则》赵晓瑞译;(美)亚历克斯·佩塔克斯 2019
- 《厄特克尔家族》(德)鲁迪格·杨布鲁特著 2018
- 《大师手绘经典 世界的尽头》(西)西尔维娅·南克拉雷斯著 2019
- 《第一口》(英)比·威尔逊著 2019
- 《沃尔克斯作品集 举起你的爪子!》(法)卡特琳娜·沃尔克斯著 2018
- 《圆圆的肥皂泡》陈晓丹,温慧责编;(法)科琳娜·蓓尔特兰德总主编;谢倩雪译者;(比)史蒂文·迪普雷绘画;刘慈欣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AutoCAD机械设计实例精解 2019中文版》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