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信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2270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问题的专著。本书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特殊重要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特点、构成要素、基础、条件、动力、能力、类型、实现机制、评价等诸问题上都提出了创新性见解,并就我国哲学社会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问题作了建设性的思考,是一部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的学术专著。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目录

导论 1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1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5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11

第一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和特征 18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 18

(一)创新释义 18

(二)科学创新的一般含义 22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内涵 26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 30

(一)探索新的真理 30

(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33

(三)形成新的思想观念 36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特点 39

(一)新颖性 39

(二)超越性 40

(三)独特性 42

(四)普遍性 44

(五)时代性 46

第二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构成要素 49

一 创新主体 49

(一)创新主体的类型 49

(二)创新主体的特质 53

(三)创新主体的历史演变 58

二 创新对象 60

(一)创新对象的类型 61

(二)创新对象的特点 64

(三)创新对象的生成 67

三 创新资源 69

(一)创新资源的类型 70

(二)创新资源的形成 73

(三)创新资源的作用 76

第三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79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 79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践基础 79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82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体基础 85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 89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时代条件 90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条件 92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个人条件 93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动力 96

(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97

(二)理论自身的矛盾 99

(三)主体的自我反思 103

第四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能力 107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 107

(一)知识转化能力 108

(二)个性品质 109

(三)思想意识 112

(四)社会机制 114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116

(一)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主观因素 116

(二)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 120

三 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 124

(一)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 124

(二)形成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 126

(三)合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 129

四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 130

(一)强化问题意识 130

(二)优化思维方式 133

(三)健全创新体制 136

(四)尊重学术规律 140

第五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类型 143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问题的复杂性 144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44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原因 145

(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观点分歧 149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划分 152

(一)现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划分的主要缺陷 152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划分的方法 155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类型 158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个案分析 162

(一)普遍创新的个案分析 162

(二)特殊创新的个案分析 165

(三)综合创新的个案分析 167

第六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机制 173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精神 173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 174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个体主体精神因素 177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主体精神因素 179

(四)弘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精神 181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思维机制 184

(一)问题机制 184

(二)方法机制 187

(三)反思机制 191

(四)范式机制 192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建制 194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体制 195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机制 198

(三)国家创新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制化的典型形式 199

第七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 202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标准 202

(一)创新性标准 203

(二)真理性标准 206

(三)价值性标准 209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方式 212

(一)同行专家评价 212

(二)量化评价 216

(三)综合评价 219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的科学化 223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意义 223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影响因素 226

(三)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基本原则 229

第八章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33

一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现状 233

(一)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和社会影响明显改观 233

(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238

(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241

二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面临的问题 245

(一)创新评价不够科学 245

(二)创新管理不够完善 250

(三)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255

(四)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260

三 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对策 262

(一)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262

(二)完善创新评价体系 265

(三)推进学术规范建设 269

(四)严格科研管理 272

(五)营造创新氛围 275

后记 2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