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有效质量管理
有效质量管理

有效质量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堃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0553450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本著作发展和创新性地提出了EQM具有“十大特点”、“十项原则”。发展提出了必须坚持“四个第一”即“顾客第一、质量第一”等。创新提出了必须坚持“九个一切”,即“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以人为本”等;发展和创新性地提出了必须保持“五连行”“六类适宜”“七类有效循环”。创新提出了“ATEV有效循环”、四类“四不放过”;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必须保持“运用三核心”“持续三改进”。本著作发展和创新提供的确切的术语定义及其内涵达63套,这是实行EQM效果显著的途径之一。本著作发展和创新提供的基本理论明、概念清和方法行有58项之多,这是实行EQM效果显著的又一途径。本著作具有理论价值、咨询作用和参考意义。
《有效质量管理》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1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及其四个术语的定义和内涵 1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 1

二、质量策划的定义及其内涵 2

三、质量控制的定义及其内涵 3

四、质量改进的定义及其内涵 5

附表1-1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的比较 7

五、质量保证的定义及其内涵 7

附表1-2质量改进与质量保证的区别 8

六、关于质量改进在前、质量保证在后的综合说明 9

附图1-1质量改进与质量保证的直接关联和作用 9

第二节 首先补充七个术语的定义及其内涵 9

一、准则的定义及其内涵 9

二、因情制宜的定义及其内涵 11

三、适度的定义及其内涵 12

四、预防为主的定义及其内涵 13

五、规定要求的定义及其内涵 14

六、整改的定义及其内涵 15

七、效果的定义及其内涵 17

第三节 必须坚持“四个第一”和“九个一切” 18

一、必须坚持“四个第一” 18

二、必须坚持“九个一切” 20

附图1-2必须坚持“九个一切” 22

第四节 保持“五连行”、“六类适宜”与“七类有效循环” 22

一、应当保持“五连行” 22

二、必须保持“六类适宜” 23

附图1-3必须保持“六类适宜”所具有的三个要素、手段和作用之示意图 25

三、必须保持“七类有效循环” 25

附图1-4必须保持“七类有效循环” 28

第五节 有效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及其具有“十大特点”、“十项原则” 28

一、创新的有效质量管理(EQM)的提出及其定义和内涵 28

二、EQM具有“十大特点” 30

三、EQM具有“十项原则” 34

第六节 再论“ATEV有效循环” 37

一、质量问题的划分 37

二、本人再论“ATEV有效循环” 38

附表1一3 “ATEV有效循环”与“PDCA有效循环”的区别 40

第七节 必须坚持“四不放过” 40

一、已有的必须坚持“三不放过” 40

二、四类必须坚持“四不放过” 40

箱二章 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及其与有效质量管理的关系 43

第一节 过程及其分类 43

一、过程的定义及其内涵 43

二、过程主要分为大过程、主过程和分过程 45

第二节 过程管理和过程方法 46

一、过程管理的由来、定义及其内涵 46

附图2-1创新的主过程管理及其策划、建立、监控及改进和持续改进 47

二、过程方法的由来、定义及其内涵 48

第三节 论过程监控 49

一、过程监控的定义及其内涵 49

附表2-1主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的比较 51

二、本人对于主过程监控及改进的补充论述 51

附图2-2主过程监控运行即主过程监控及改进 54

附图2-3主过程持续监控及改进的示意图 55

第四节 EQM与过程管理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56

一、过程管理的构成和作用 56

二、EQM的构成和作用 56

三、EQM与过程管理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56

附图2-4 EQM与过程管理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57

四、本章的归结 57

第三章 质量和产品质量、名牌产品和名牌战略 59

第一节 质量、质量特性、可靠性等术语的定义及其内涵或含义 59

一、质量的定义及其内涵 59

二、质量特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术语的定义及其含义 60

第二节 产品、通用产品类别、硬件类产品划分 62

一、产品的定义和含义 62

二、通用产品类别 62

三、硬件类产品划分 62

第三节 论产品质量 63

一、产品质量的定义及其内涵 64

附图3-1广义产品质量与适用于顾客的关系 65

二、顾客、产品适用性质量、归零等术语的定义及其含义或内涵 66

三、本人再论产品质量以人为本、两大前提、四个要点和六类关联及效果 69

第四节 名牌产品和名牌战略 73

一、名牌产品的确切定义和特点 73

二、本人阐述实施名牌战略和创造名牌产品 73

第四章 质量方针目标与 EQM所需过程和质管体系及质量责任制 75

第一节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75

一、质量方针的定义及其内涵 75

二、本人阐明质量方针的规定、发布、讲解和实施 76

三、质量目标的定义及其内涵 76

四、本人阐明质量目标的制定、展开、落实和实现 77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程序》 79

第二节 再论有效质量管理(EQM) 80

一、EQM的阐述特点 80

二、本人创新出“掌握三要领” 80

三、本人发展出“运用三核心” 81

四、本人发展出“持续三改进” 81

五、质量方针和目标与EQM和过程管理、质管体系 81

附图4-1质量方针和目标与有效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质管体系的关联和作用 82

第三节 所需诸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责任制 84

一、所需诸过程及其管理、监控及改进 84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及其内涵 85

三、本人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87

四、组织结构、质量责任制及三类质量职责 89

第五章 文件管理 94

第一节 文件、质量计划、程序文件等的定义及其内涵 94

一、文件的定义及其内涵 94

附图5-1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及其类别和性质 95

二、本人提出质管体系中使用的文件及其类别和性质 96

三、质量计划的定义及其内涵 96

四、程序文件的定义及其内涵 97

五、贯标组织编制程序文件少是降低贯标效果的大问题 98

附表5-1硬件类特殊产品的组织应当编制并保持适宜的程序文件之目录 99

六、作业程序的定义及其内涵 100

七、质量手册的定义及其内涵 100

第二节 文件范围与文件控制 101

一、文件控制的目的、范围、职责与有效控制的八个环节 101

二、须编制并保持适宜和可实施的《文件控制程序》 105

第三节 标准和标准化工作 107

一、标准的定义及其内涵 107

二、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 108

第四节 质量记录控制 109

一、质量记录、客观证据的定义及其内涵 109

二、质量记录的范围和控制及其与文件的区别 111

附表5-2文件与质量记录的区别 112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12

第五节 程序文件汇编与质量手册编制的方法 113

一、质管体系文件层次、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的区别 113

附图5-2主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层次 113

附表5-3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的区别 114

二、本人提出程序文件及作业程序的编制与程序文件汇编 114

三、本人提出质量手册编制的方法 115

第六章 资源有效管理 120

第一节 资源及其分类、资源与EQM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120

一、资源有效管控用的定义及其内涵 120

二、关于资源的分类与管控用的阐明 120

三、人员、资源、科技与EQM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122

第二节 人员管理 123

一、人员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 123

二、关于质量观念、质量法治、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的教育 124

三、人员培训分类和办班培训 125

四、人员在组织内或外出接受培训及考核 126

五、适当评价持证人员工作效果 127

六、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人员教育培训考核的管理程序》 127

第三节 质量信息管理 128

一、信息的定义及其含义 128

二、质量信息的定义及其内涵 128

附图6-1真实和有意义的质量信息的类别和特点 129

三、质量信息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 130

四、本人提出质量信息管理方法 130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质量信息管理程序》 131

第七章 研制过程有效质量管理 133

第一节 硬件类创新特殊产品研制过程的阶段划分和产品实现 133

一、“硬件类创新特殊产品” 133

二、本人提出“研制过程的阶段划分和产品实现” 133

附图7-1硬件类创新特殊产品研制过程的阶段划分和产品实现 136

第二节 合同评审与合同订立及合同履行 137

一、合同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 137

二、合同订立 138

三、合同履行 139

四、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合同评审、订立和履行的控制程序》 139

第三节 样机设计过程监控与设计质量、工艺质量的评审 140

一、确认等的定义及其内涵 140

二、设计是样机质量、产品质量的首要 142

三、本人论述样机设计过程在监控及改进中有效进行 142

四、设计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 144

五、工艺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 146

第四节 采购物资控制 147

一、采购、供方的定义及其内涵或含义 147

二、本人提出采购物资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与采购的方法 148

三、采购的物资之检验或验证 150

附表7-1检验与验证的区别 151

四、本人阐述进口设备的控制 152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采购物资控制程序》 153

第五节 样机试制过程监控与样机质量评审 154

一、样机(初样机或试样机)试制准备适宜 154

二、本人提出样机试制过程在监控及改进中有效进行 155

三、确切的样机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 156

四、确认与验证的区别 157

附表7-2确认与验证的区别 158

第六节 样机试验与设计和研制质量评审 158

一、试验的定义及其内涵 158

二、样机“试验”准备适宜 159

三、本人提出样机“试验”过程在监控及改进中有效进行 160

四、设计和研制质量评审的定义及其内涵 161

附表7-3设计质量评审及整改与设计和研制质量评审及整改的区别 164

五、样机研制阶段中四类评审及整改的作用 164

第七节 硬件类创新产品实现 165

一、实行技术状态管理、形成适宜的成套技术资料 165

二、创新特殊产品保质保小批量、保大批量实现 168

三、创新军工产品的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实现 169

第八章 生产过程有效质量管理 171

第一节 产品唯一性标识和产品质量可追溯性 171

一、产品唯一性标识的定义及其内涵 171

二、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的定义及其内涵 172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产品唯一性标识控制程序》 173

第二节 顾客提供财产的控制 174

一、对于顾客提供财产的控制目的、范围和方法 174

二、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顾客提供财产的控制程序》 176

第三节 工序监控及改进 177

一、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监控点的定义及其内涵 177

二、一般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监控及改进 182

附表8-1关键工序与一般工序的区别 185

三、首件鉴定的定义和内涵及时机 187

第四节 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的控制 188

一、计量检定、校准的定义及其内涵 188

附表8-2计量检定与校准的主要区别 190

二、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控制程序》 190

第五节 产品检验 192

一、检验、合格、不合格等的定义及其内涵或含义 192

附表8-3检验与试验的区别 193

二、产品检验的作用与放行产品的人员 194

三、检验人员的资格和质量职责 195

四、产品检验点设置、检验类别和方法、检验状态和检验记录 197

附表8-4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与产品唯一性标识的区别 198

五、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产品检验的控制程序》 199

第六节 不合格品控制 200

一、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控制、返工等的定义及其含义或内涵 200

二、防止误交和误用不合格品 203

三、一般不合格品及其处理措施 204

四、本人阐述重要不合格品的评审内容和处理措施 204

五、消除重要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 206

附表8-5硬件类特殊产品重要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报告 207

六、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08

第七节 产品防护及产品包装 209

一、产品防护的定义及其内涵 209

二、对于合格产品及其组成部分采取的防护措施 210

三、产品包装的定义及其内涵 212

第九章 服务质量有效保持 213

第一节 为顾客服务 213

一、顾客、服务质量的定义及其含义、内涵 213

二、本人提出的服务规范 214

附图9-1服务质量受控及改进并顾及产品质量 216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服务质量控制程序》 217

附表9-1售后技术服务报告 218

第二节 取得顾客满意 219

一、顾客满意的定义及其含义 219

二、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219

第三节 “三包”与“三保”及“追回” 221

一、关于“三包”的见解 221

二、本人现在对于“三保”的见解 221

三、本人对于“追回”的说明 222

第十章 持续有效改进 224

第一节 综述 224

一、“掌握三要领”、“运用三核心”和“持续三改进” 224

二、与持续有效改进相关的五个术语的确切的定义 224

三、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定义及其含义 226

附表10-1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 227

附图10-1持续有效改进与“ATEV有效循环”的关系 228

附表10-2纠正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报告 229

四、本人列出持续有效改进的机会与效果 230

五、本人列出适当的质量保证文件 231

第二节 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效果 233

一、内部质量监督的定义、归零的定义 233

二、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 233

附表10-3质量监督检查单、督促改进报告单 235

三、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的控制程序》 236

第三节 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效果 237

一、内部体系审核的定义、整改的定义 237

二、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 237

三、本人阐述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的由来和要点 239

附表10-4不符合项整改与验证报告 242

四、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的控制程序》 243

附表10-5内部质量监督及归零与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的区别 244

第四节 管理评审及整改效果 244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整改的定义 244

二、管理评审及整改 245

三、本人阐述管理评审及整改的由来和要点 246

四、须编制并保持适宜的《管理评审及整改的控制程序》 247

五、此前编制并保持适宜和可实施的程序文件 249

附表10-6内部体系审核及整改与管理评审及整改的区别 2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