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培仁,陈建洲主编;汪业周,张咏华,陈刚,季秀平副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305026611
- 页数:419 页
传播社会学概述篇 1
第一章 传播社会学的对象与意义 1
第一节 传播的社会视野 1
一、传播的社会折光 1
二、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
第二节 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
一、传播社会学与“邻里”关系 4
二、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5
第三节 传播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8
一、研究传播社会学的目的 8
二、研究传播社会学的意义 9
第二章 传播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12
第一节 传播社会学的渊源与孕育 12
一、传播社会学的欧洲渊源 12
二、传播社会学的美国渊源 14
第二节 传播社会学的产生与确立 17
一、来自不同学科的四位创始人 18
二、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的完善者 22
第三节 传播社会学的流传与现状 23
一、具有批判精神的欧洲传播社会学 24
二、迁就传统学派的亚洲传播社会学 27
三、中国大陆传播社会学研究的开端与现状 29
第三章 传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32
第一节 微观的传播社会学理论 32
一、社会学习论 33
二、符号互动论 34
三、认知一致论 35
四、认知失谐论 36
五、个人差异论 38
第二节 中观的传播社会学理论 39
一、社会分类论 39
二、社会关系论 40
三、创新扩散论 41
四、两级传播论 42
五、社会说服论 44
第三节 宏观的传播社会学理论 45
一、社会责任论 46
二、社会参与论 47
三、媒介把关论 48
四、媒介依赖论 49
五、整体互动论 51
第四节 评判与思考:理论描述之后 53
一、对传播社会学理论的评判 53
二、对传播社会学理论的思考 55
传播社会过程篇 57
第四章 传播过程的社会透视 57
第一节 分解要素的模式 57
一、拉斯韦尔模式 58
二、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60
三、施拉姆模式 63
第二节 综合研究、整体考察的理论 66
一、赖利的大众传播社会学模式 67
二、葛兰西的思想统治论 68
三、加拿大学者史麦斯的理论 70
四、综合研究、整体考察的理论的贡献 72
第三节 社会性、动态性——传播过程的重要特征 74
一、根植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74
二、传播:各种传播关系构成的信息传递过程 75
三、传播:动态的过程 76
第五章 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社会分析 80
第一节 传播者的社会角色 80
一、传播的社会功能 80
二、传播者——社会信息通道上的把关人 84
三、传播者的社会使命 87
第二节 受传者的社会形貌 89
一、受传者的地位 89
二、大众传播受传者的主要特征 91
三、受众接触媒介讯息的动机 92
第三节 传播者、受众与社会信息流程 94
一、影响受众信息接收行为的因素 94
二、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及其形式 97
三、受众调查 100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 104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前提和程序 104
一、社会控制的基本前提 104
二、社会控制的活动程序 106
三、实现正确控制的注意事项 107
第二节 施控者与受控者 108
一、施控者与受控者的职能 108
二、施控者与受控者的地位 110
三、施控者和受控者应遵循的原则 111
第三节 社会控制的方法 111
一、集中控制 111
二、等级控制 113
三、反馈控制 114
四、预先控制 115
第四节 社会控制的手段 116
一、行政手段 116
二、法律手段 117
三、文化手段 118
四、传播媒体的内部自律 120
第五节 大众传播的控制功效 121
一、引导大众行为 121
二、强化组织调控 122
三、维护公共利益 122
社会传播现象篇 124
第七章 宣传——观念的传播 124
第一节 宣传的概念与特征 124
一、宣传是什么 124
二、宣传的四大特征 126
第二节 宣传规律与宣传原则 127
一、宣传的四个规律 127
二、宣传的五项原则 130
第三节 宣传的社会功能 132
一、宣传的正功能 133
二、宣传的负功能 136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宣传 137
一、政治宣传 137
二、经济宣传 139
三、军事宣传 141
第八章 新闻——事实的传播 143
第一节 新闻的理论分析 143
一、新闻的起源 143
二、新闻的定义 147
三、新闻与传播的关系 151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153
一、真实性 153
二、公开性 155
三、时效性 157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 159
一、新闻传播的价值 159
二、新闻传播的技巧 160
三、受众与传播效果 162
第九章 广告——付钱的传播 164
第一节 广告传播简史 164
一、中国古代广告 164
二、中国近代广告 166
三、中国当代广告 168
四、外国的广告业 170
第二节 广告概说 172
一、广告的内涵与特点 172
二、广告的分类 173
三、广告的作用 175
第三节 广告计划 178
一、广告计划的内涵与作用 178
二、广告计划的制定 179
三、广告表现战略 182
四、广告传播技巧 186
五、广告媒介选择战略 189
第十章 舆论——公众意见的传播 192
第一节 舆论的内涵与特征 192
一、“舆论”概念的历史演变 192
二、舆论的定义 194
三、舆论的基本特征 195
第二节 舆论的形成与种类 199
一、舆论形成的条件 199
二、舆论形成的过程 201
三、舆论的种类 204
第三节 舆论与社会发展 206
一、舆论的社会功能 207
二、形成舆论的方式 210
三、民意测验的作用 213
第十一章 流言——畸形传播 216
第一节 流言:饶舌鬼口中的酵母 216
一、流言是虚假信息的传播 216
二、流言的五种特征 219
三、形式多样的流言 221
第二节 流言传播的条件和过程 223
一、流言的数学公式 224
二、流言传播的条件 226
三、流言传播的过程 227
第三节 流言的危害与防范 230
一、流言的危害 230
二、为何妙策难寻 233
三、防范流言传播的四种办法 234
传播与社会生活篇 238
第十二章 传播与家庭生活 238
第一节 传播与家庭消费 238
一、传播与家庭消费意识 239
二、传播与家庭消费习惯 241
三、传播与家庭消费结构 242
四、传播与家庭消费方式 243
五、传播与高消费和超前消费 243
第二节 传播与家庭关系 244
一、家庭关系概述 244
二、传播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246
三、改善家庭关系 250
第三节 传播与家庭教育 252
一、传播与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 252
二、家庭教育传播的方法和途径 254
三、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257
第十三章 传播与社会流行 260
第一节 社会流行概述 260
一、从传播看社会流行的涵义 260
二、社会流行的基本类型 262
三、社会流行的六大特征 264
第二节 社会流行的传播过程和功能 267
一、影响社会流行形成和传播的因素 268
二、社会流行的传播与变迁过程 271
三、社会流行的功能 273
第三节 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动及生活现代化 276
一、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动影响 276
二、传播和流行与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变迁 278
三、推动生活方式现代化 281
第十四章 传播与闲暇生活 284
第一节 闲暇的实态与条件 284
一、透视:闲暇的实质 284
二、闲暇在日常生活中的坐标 286
三、闲暇的特点与实现的条件 287
第二节 闲暇、工作与传播 288
一、闲暇与工作的分离和融合 289
二、传播媒介推进闲暇活动 290
第三节 闲暇生活的趋势与引导 291
一、享受闲暇生活的方式 292
二、闲暇生活的发展趋势 294
三、媒介对闲暇生活的引导 297
传播与社会发展篇 300
第十五章 传播与国家的社会稳定 300
第一节 古代近代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00
一、古代剥削阶级专政国家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01
二、近代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03
三、近代中国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05
第二节 现代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09
一、现代西方国家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09
二、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13
三、现代中国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16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社会稳定 323
一、当代中国的传播与政治稳定 324
二、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经济稳定 328
三、当代中国的传播与思想稳定 330
第十六章 传播与社会的经济发展 334
第一节 古代近代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34
一、奴隶社会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34
二、封建社会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36
三、近代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38
第二节 现代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40
一、现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40
二、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42
三、现代苏联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47
四、现代中国的传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4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 352
一、传播与第一产业的发展 352
二、传播与第二产业的发展 355
三、传播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358
第十七章 传播与社会教育 361
第一节 古代近代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61
一、奴隶社会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61
二、封建社会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64
三、近代我国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66
第二节 现代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70
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70
二、现代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73
三、现代苏联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76
四、现代中国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7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社会教育 384
一、传播与干部的社会教育 384
二、传播与工农群众的社会教育 387
三、传播与青少年的社会教育 390
第十八章 传播与未来社会 394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未来社会 394
一、传播媒介发展的趋势 395
二、传播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396
第二节 传播与未来社会的精神文明 397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与未来的精神文明 398
二、社会主义中国的传播与未来的精神文明 401
第三节 传播与未来社会的物质文明 406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与未来的物质文明 406
二、社会主义中国的传播与未来的物质文明 409
第四节 传播与未来社会的政治文明 411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与未来的政治文明 412
二、社会主义中国的传播与未来的政治文明 413
主要参考文献 416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传播纵横》李金铨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晚清民国船山学的接受与传播》吴戬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梅与竹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李东鹏译;(美国)马克·本德尔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