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润林,项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22149541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由四篇30章组成,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介绍了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各篇间相对独立,每章后均附有思考题供读者借鉴。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使用本教材。在动物多样性部分,选择了国际上最新的动物分类体系,以保持与国际接轨的特点。全书后附有较新的参考文献,供有兴趣的读者拓展阅读。
《动物生物学》目录

第一篇 动物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化 1

1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 1

1.1 生物体的物质结构层次 1

1.1.1 元素 1

1.1.2 分子 1

1.1.3 生物大分子 2

1.1.4 超分子复合物 2

1.1.5 细胞器及之上的结构 3

1.2 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3

1.2.1 分子结构及其表示 3

1.2.2 分子结构的决定因素与同分异构 3

1.2.3 对映异构及其构型标识 4

1.2.4 顺反异构 5

1.2.5 分子的模型表示 6

1.3 蛋白质 7

1.3.1 氨基酸 7

1.3.2 蛋白质的结构 11

1.3.3 蛋白质的功能 17

1.4 糖类 19

1.4.1 单糖与二糖 19

1.4.2 多糖及其功能 21

1.4.3 复合多糖及其功能 25

1.5 核酸 25

1.5.1 核苷酸 25

1.5.2 DNA 27

1.5.3 RNA 28

1.6 脂类 29

1.6.1 脂肪酸 29

1.6.2 储存脂 29

1.6.3 膜脂 30

1.6.4 膜脂与生物膜 32

思考题 32

2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33

2.1 细胞结构 33

2.1.1 细胞膜 33

2.1.2 细胞质 34

2.1.3 细胞核 36

2.1.4 动物细胞周期 37

2.2 细胞的增殖 38

2.2.1 无丝分裂 38

2.2.2 有丝分裂 38

2.2.3 减数分裂 39

2.3 组织 40

2.3.1 上皮组织 41

2.3.2 结缔组织 41

2.3.3 肌肉组织 44

2.3.4 神经组织 46

2.4 器官和系统 48

思考题 48

3动物的演化 49

3.1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49

3.2 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 50

3.2.1 瓮安生物群 50

3.2.2 埃迪卡拉生物群 50

3.3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50

3.3.1 小壳化石 51

3.3.2 布尔吉斯型生物群 51

3.3.3 云南澄江生物群 51

3.3.4 贵州凯里生物群 51

3.4 地质时期动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51

3.4.1 无脊椎动物时代 51

3.4.2 鱼类时代 51

3.4.3 两栖动物时代 51

3.4.4 爬行动物时代 51

3.4.5 哺乳动物至人类时代 51

思考题 52

第二篇 动物的多样性与保护:从原生动物到动物界 53

4动物的分类 53

4.1 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53

4.1.1 生物种的基本概念 53

4.1.2 生物种的命名 53

4.1.3 种下的分类 54

4.2 动物系统学的发展历程 54

4.3 动物的门类 54

思考题 55

5原生动物 56

5.1 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56

5.2 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 57

5.2.1 鞭毛纲 58

5.2.2 肉足纲 58

5.2.3 孢子纲 59

5.2.4 纤毛纲 61

5.3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64

思考题 64

6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多孔动物和刺胞动物 65

6.1 多孔动物 65

6.1.1 多孔动物的基本特征 65

6.1.2 多孔动物的主要类群 67

6.2 刺胞动物 68

6.2.1 刺胞动物的基本特征 68

6.2.2 刺胞动物的主要类群 69

6.3 多孔动物和刺胞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70

思考题 71

7三胚层动物的出现:扁形动物 72

7.1 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 72

7.2 扁形动物的主要类群 74

7.2.1 涡虫纲 74

7.2.2 吸虫纲 74

7.2.3 绦虫纲 75

7.3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76

思考题 76

8原体腔动物的代表:线虫动物 77

8.1 线虫动物的基本特征 77

8.2 线虫动物的主要类群 78

8.2.1 无尾感器纲 79

8.2.2 胞管肾纲 79

8.3 线虫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79

思考题 80

9真体腔动物的开始: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 81

9.1 环节动物 81

9.1.1 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 81

9.1.2 环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84

9.2 软体动物 85

9.2.1 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86

9.2.2 软体动物的主要类群 87

9.3 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91

思考题 92

10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 93

10.1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93

10.2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97

10.2.1 三叶虫亚门 97

10.2.2 螯肢亚门 97

10.2.3 甲壳亚门 99

10.2.4 多足亚门 102

10.2.5 六足亚门 103

10.3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07

思考题 108

11后口动物的出现:棘皮动物 109

11.1 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 109

11.2 棘皮动物的主要类群 111

11.2.1 海百合纲 111

11.2.2 海星纲 111

11.2.3 蛇尾纲 111

11.2.4 海参纲 112

11.2.5 海胆纲 112

11.3 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12

思考题 112

12从无脊椎到脊索动物的过渡:半索动物 113

12.1 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 113

12.2 半索动物的主要类群 113

思考题 113

13脊索动物 114

13.1 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114

13.2 脊索动物的主要类群 114

13.3 尾索动物 114

13.3.1 尾索动物的基本特征 114

13.3.2 尾索动物的主要类群 115

13.4 头索动物 116

13.4.1 头索动物的基本特征 116

13.4.2 头索动物的主要类群 117

13.5 脊椎动物亚门 117

13.5.1 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117

13.5.2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17

思考题 118

14无颌的水生脊椎动物:圆口纲 119

14.1 圆口纲的基本特征 119

14.2 圆口纲的主要类群 120

14.2.1 七鳃鳗目 120

14.2.2 盲鳗目 120

思考题 120

15有颌的水生脊椎动物:鱼类 121

15.1 鱼类的基本特征 121

15.2 鱼类的主要类群 124

15.2.1 软骨鱼纲 124

15.2.2 硬骨鱼纲 125

15.3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128

思考题 129

16适应于水陆两栖生活的脊椎动物:两栖纲 130

16.1 两栖纲的基本特征 130

16.2 两栖纲的类群 133

16.2.1 蚓螈目 133

16.2.2 有尾目 133

16.2.3 无尾目 134

16.3 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135

思考题 136

17羊膜动物的开始:爬行纲 137

17.1 爬行纲的基本特征 137

17.2 爬行纲的主要类群 141

17.2.1 无孔亚纲 141

17.2.2 双孔亚纲 141

17.3 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143

思考题 143

18适应飞行生活的恒温动物:鸟纲 144

18.1 鸟纲的基本特征 144

18.2 鸟纲的主要类群 148

18.2.1 平胸总目 149

18.2.2 企鹅总目 149

18.2.3 突胸总目 149

18.3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153

思考题 153

19胎生动物:哺乳纲 154

19.1 哺乳纲的基本特征 154

19.2 哺乳纲的主要类群 158

19.2.1 原兽亚纲 158

19.2.2 后兽亚纲 158

19.2.3 真兽亚纲 159

19.3 哺乳类与人类的关系 163

思考题 163

20动物多样性保护 164

20.1 动物保护概述 164

20.1.1 动物保护的类别 164

20.1.2 动物保护的理论基础 166

20.2 野生动物的保护 167

20.2.1 野生动物保护的一般途径 167

20.2.2 野生动物保护立法 170

思考题 172

第三篇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比较生理 173

21保护、支持和运动 173

21.1 动物机体的屏障:皮肤 173

21.1.1 原生动物 173

21.1.2 无脊椎动物 173

21.1.3 脊椎动物 173

21.2 骨骼及其支持作用 174

21.2.1 骨骼的结构及特点 174

21.2.2 骨骼的功能 176

21.3 肌肉运动 176

21.3.1 脊椎动物的骨骼肌纤维 176

21.3.2 脊椎动物的快反应和慢反应 177

21.3.3 肌丝滑动学说 178

21.3.4 兴奋收缩耦联 179

21.3.5 心肌 181

21.3.6 平滑肌 181

21.4 动物的其他运动形式 182

21.4.1 变形运动 182

21.4.2 纤毛运动 183

21.4.3 肌丝运动 184

思考题 185

22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86

22.1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 186

22.1.1 神经网 186

22.1.2 神经节 186

22.1.3 头足类软体动物的脑 187

22.2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 188

22.2.1 外周神经系统 189

22.2.2 中枢神经系统 190

22.2.3 脊椎动物脑的演化 191

22.3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93

22.3.1 细胞组成 193

22.3.2 神经电活动 195

22.3.3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198

22.3.4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201

22.4 躯体和内脏感觉 202

22.4.1 温度感受器 202

22.4.2 痛感受器 202

22.4.3 机械感受器 203

22.4.4 本体感觉 204

22.5 特殊感觉 205

22.5.1 光感觉 205

22.5.2 声音感觉 209

22.5.3 前庭器官 210

22.5.4 化学感觉 211

思考题 212

23动物的化学信号与内分泌系统 213

23.1 激素作用的机制 214

23.1.1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 215

23.1.2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215

23.2 下丘脑与垂体 216

23.2.1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 217

23.2.2 神经垂体激素 219

23.2.3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220

23.3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221

23.3.1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22

23.3.2 甲状腺机能的调节 223

23.3.3 降钙素 224

23.3.4 甲状旁腺 224

23.4 肾上腺:髓质与皮质 225

23.4.1 肾上腺髓质激素 225

23.4.2 肾上腺皮质激素 225

23.5 胰腺 226

23.6 性腺:睾丸与卵巢 228

23.6.1 睾丸 228

23.6.2 卵巢 228

23.7 其他激素 229

23.8 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230

23.8.1 外激素 230

23.8.2 昆虫生长、蜕皮和生殖的相关激素 231

思考题 232

24动物的循环和气体交换 233

24.1 血液循环的演化 233

24.2 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 236

24.2.1 心脏的类型与结构 236

24.2.2 自动节 律和心率 237

24.2.3 特殊传导系统 238

24.2.4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238

24.2.5 心电图 239

24.3 血管与血流 240

24.3.1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40

24.3.2 血压 241

24.3.3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242

24.4 哺乳动物的血液 242

24.4.1 体液与血液 242

24.4.2 血液的功能与平衡调节 243

24.4.3 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 244

24.5 气体交换与呼吸色素 245

24.5.1 气体交换与运输 245

24.5.2 呼吸色素 246

24.6 呼吸器官 246

24.6.1 鳃: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246

24.6.2 肺: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247

24.6.3 气管:昆虫的呼吸 248

24.7 哺乳动物的呼吸运动 248

思考题 249

25动物营养和消化 250

25.1 食物与营养 250

25.2 摄食 250

25.2.1 摄食方式 250

25.2.2 摄食的调节和食性 255

25.3 消化与吸收 256

25.3.1 消化道结构的演化 256

25.3.2 动物的消化方式 256

25.4 人的消化吸收 258

25.4.1 人消化管的结构与神经支配 258

25.4.2 消化管的运动 260

25.4.3 消化液的分泌 262

25.4.4 营养物质的吸收 262

25.4.5 肝脏的机能 263

思考题 264

26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 265

26.1 体液的渗透压 265

26.2 渗透调节 266

26.2.1 淡水动物的渗透调节 266

26.2.2 海洋动物的渗透调节 267

26.2.3 陆生动物的渗透调节 270

26.3 含氮废物的排泄 273

26.3.1 NH3的排泄 273

26.3.2 尿酸的排泄 273

26.3.3 尿素的排泄 273

26.4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 274

26.4.1 原始形式 274

26.4.2 吞噬细胞团(肾原细胞) 274

26.4.3 肾管 274

26.4.4 体腔管 275

26.4.5 肠管 275

26.5 脊椎动物的排泄 276

26.5.1 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演化 276

26.5.2 哺乳动物的肾脏结构 277

26.5.3 肾脏的生理功能 277

26.5.4 肾脏活动的调节 278

思考题 280

27动物的防御 281

27.1 动物的防御行为 281

27.2 动物免疫系统的演化 282

27.2.1 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 282

27.2.2 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 284

27.3 非特异性免疫 285

27.3.1 细胞杀灭入侵的微生物 286

27.3.2 抗微生物的蛋白杀灭致病原 287

27.3.3 炎症反应 288

27.3.4 温度反应 289

27.4 特异性免疫 289

27.5 免疫器官 289

27.5.1 中枢免疫器官 290

27.5.2 周围免疫器官 290

27.6 免疫细胞 290

27.6.1 单核吞噬细胞 290

27.6.2 粒细胞 290

27.6.3 淋巴细胞 291

27.7 免疫应答 291

27.7.1 体液免疫应答 292

27.7.2 细胞免疫应答 294

27.7.3 免疫应答的调节 294

27.8 医疗上免疫反应的应用 295

27.8.1 抗生素能够降低微生物的繁殖 295

27.8.2 免疫的应用 295

思考题 296

28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97

28.1 动物的生殖细胞 297

28.1.1 精子及精子发生 297

28.1.2 卵子及卵子发生 299

28.2 受精 300

28.2.1 卵子的排放及其机制 300

28.2.2 受精过程 301

28.2.3 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302

28.2.4 受精的条件和因素 302

28.3 动物的发育 303

28.3.1 卵裂 303

28.3.2 囊胚 304

28.3.3 原肠胚 304

28.3.4 胚层分化和器官建成 305

思考题 306

第四篇 动物生态与动物地理 307

29动物生态与行为 307

29.1 动物的生态 307

29.1.1 生态因子 307

29.1.2 种群 310

29.1.3 群落 312

29.1.4 生态系统 314

29.2 动物行为 316

29.2.1 行为生理和发育 317

29.2.2 觅食行为 318

29.2.3 生殖行为 318

29.2.4 时空行为 320

29.2.5 社会生活与通信 320

29.2.6 学习行为 322

思考题 323

30动物地理 324

30.1 动物的分布 324

30.1.1 栖息地 324

30.1.2 分布区 324

30.1.3 陆地生态地理动物群落 325

30.1.4 水域生态地理动物群落 328

30.2 动物区系分区 329

30.2.1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分区 329

30.2.2 中国陆地动物区系分区 334

30.2.3 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划分 338

思考题 339

参考文献 3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