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从现场观点看经营学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与肢体性
从现场观点看经营学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与肢体性

从现场观点看经营学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与肢体性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牧野丹奈子著;吴友富审;徐宝妹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4629799
  • 页数:1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专著译丛”系列中的一本。日本经济发达的背后,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因素就是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成功的经验也应该有着能够“为我所用”之处。这是本丛书的出版目的之一。本书是翻译图书,原作者授权我社出版中文版,由上外日语教授翻译,非版权引进图书。经市场经营管理专业人士阅读。
《从现场观点看经营学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与肢体性》目录

序章 工作现场不尽如理论所言 1

Ⅰ.工作现场与“内部视点” 1

1.工作现场的重要性 1

2.无法简单地用理论加以说明的工作现场 3

3.从现场个人角度思考问题 5

Ⅱ.本书的构成 8

第1章 计划与行为分属异质信息 13

Ⅰ. 现场执行力与“计划→行为” 13

1.现场执行力与干劲 13

2.干劲及其内涵 15

Ⅱ.行为与计划的信息异质性 17

1.在付诸行动时,没有注意到计划 17

Ⅲ.〔案例分析1〕小组式生产方式导入案例——生产现场的自我创新 24

1.日本制造业课题 24

2.A工厂的小组式生产方式的导入及工作现场改善计划 25

3.A工厂成功的原因 30

4.灵活运用“行为”与“计划”的信息异质性 33

第2章 组织中存在两个信息空间 37

Ⅰ. 组织中的两个“整体”——“作为装置的组织”和“作为行为空间的组织” 37

Ⅱ. 两个“整体”处理的信息内容的区别 47

第3章 “内部视点”是什么 51

Ⅰ. 输入输出系统分析的局限性 51

Ⅱ. Affordance理论中的行为与认知 53

1.吉布森的“生态学认识论” 53

2.行为与认知的不可分性 55

3.自律性学习及Affordance 56

Ⅲ. 人的自律性及模式认知 57

1.人的自律性 57

2.模式认知及肢体行为 58

Ⅳ. 自创生系统中体现的进程网络的延续性 63

1.作为“进程网络理论”的自创生理论 63

2.不存在输入输出 65

3.自创生系统与内部视点 67

4.“突生”机能与自创生系统 69

第4章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作用于现场 75

Ⅰ. 来自肢体行为的意义构建 75

1.“行为→意义→行为”循环 75

2.与环境的关系 78

3.信息的不明确性及意义构建 81

4.现场与“行为→意义→行为”循环 83

Ⅱ. 〔案例分析2〕持续产生行为的“五次为什么”——行为及意义的连锁结构① 84

1.持续寻找问题的“五次为什么” 84

2.持续产生行为的“五次为什么” 86

Ⅲ.〔案例分析3〕新型刹车装置研发案例——行为及意义的连锁结构② 89

1.“Prius”新型刹车的开发 89

2.“通过尝试领悟”与“行为→意义→行为” 92

Ⅳ. 现场的系统特性及“个人评价”模式 95

1.对成果主义的批判 95

2.以内部视点为基础的个人评价 97

第5章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的知识创新 103

Ⅰ. 知识创新的过程 103

1.信息化社会和知识创新 103

2.知识创新源于缜密细致的交流 105

3.制造业中的“磨合型”模式 108

Ⅱ.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与知识创新 111

1.“行为→意义→行为”循环的连续性 111

2.“行为→意义→行为”循环的共鸣 116

Ⅲ. 〔案例分析4〕空气净化器研发案例——源自每周例会的知识创新 125

1.D公司“离子除菌空气净化器”产品的研发概要 126

2.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结构体系 131

第6章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实现企业的社会性 135

Ⅰ. 企业社会性与劳动社会性 135

1.企业的社会责任 135

2.从和辻哲郎的伦理学来看劳动和企业的社会性 137

Ⅱ. 〔案例分析5〕无氟冰箱研发案例——实现新型企业协作的工作现场 142

1.无氟冰箱研发的背景 142

2.研发成功的关键——各种组织之间的协作 144

3.信息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协作 147

4.固有组织间模式中的企业协调 150

5.制约条件和未来战略 152

6.共有信息和非共有信息 153

7.商品的环境性 155

Ⅲ. 信息特性驱使下的劳动社会性 157

Ⅳ. “行为→意义→行为”循环与企业社的会性 160

1.劳动社会性的实现 160

2.劳动社会性中所包含的企业社会性 162

末章“内部视点”的系统论意义 167

Ⅰ.各章总结 167

Ⅱ. 内部视点与自我组织化 171

1.自我组织化的研究 171

2.运用内部视点分析经营系统时值得关注的几点 175

3.与外部观察者视点合并使用 176

参考文献 1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