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顺年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160282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药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共同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临床用药现状和实践经验,较系统的阐述了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全书共分17章,包括合理用药概论、怎样做到针对病情和不同人群的特点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指导性和实用性强,适用于临床医师、药师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目录

第1章 概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合理用药 1

一、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

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2

三、药物治疗的适当性 3

四、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5

第二节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5

一、药物的作用及药效学 5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动学 7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7

一、剂量 27

二、制剂及给药途径 27

三、联合用药 28

四、病人的因素 28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 30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30

二、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的影响 31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32

四、药效学相互作用 32

五、药动学相互作用 34

第五节 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 38

一、药物的选择 38

二、用药注意事项 39

第六节 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41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43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 46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 51

四、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55

五、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61

第七节 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制订 64

一、保证药物治疗的条件 64

二、根据治疗目的选择治疗药物 64

三、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 65

四、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和给药方法 65

五、合理安排治疗方案和配伍用药 65

第2章 怎样做到合理用药 66

第一节 做到对症下药 66

第二节 把握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 67

一、老年人合理用药 67

二、孕妇与小儿合理用药 81

三、肝肾功能不全合理用药 96

第三节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102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102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102

三、给药方案个体化 104

第四节 科学合理用药 105

一、解热镇痛药 105

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106

三、心血管系统用药 108

四、呼吸系统用药 110

五、消化系统用药 111

六、利尿药和脱水药 112

七、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 113

八、局部麻醉药 114

九、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114

十、维生素 117

十一、酶类药物 118

十二、避孕药和子宫兴奋药 118

十三、抗生素 118

十四、抗结核药 119

十五、抗麻风病药 119

十六、抗真菌药 119

十七、抗病毒、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药 120

十八、新生儿和老年人用药 121

十九、预防和保健用药 124

二十、疫苗类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25

二十一、解毒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34

第3章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140

第一节 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140

第二节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142

一、药物活性方面的相互作用 142

二、受体部位的相互作用 143

第三节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144

一、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改变 144

二、药物相互作用处理原则 150

第4章 时辰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151

第一节 生物节律 152

第二节 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的影响 153

一、机体昼夜节律性对药物分布和蛋白结合的影响 154

二、机体节律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54

三、机体节律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154

四、机体节律对中药药动学的影响 155

第三节 机体节律性对药效学的影响 156

第四节 时辰药理学的实际应用 156

一、西药时辰药理学应用 157

二、中药时辰药理学 164

第5章 遗传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167

第一节 概述 167

一、遗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167

二、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 169

第二节 遗传因素与药物治疗 170

一、药物代谢是一种酶促动力学过程 170

二、药物受体的遗传多态性 172

三、遗传药理学的临床应用意义 173

第6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75

第一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75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176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176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176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177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79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79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79

第三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83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83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85

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86

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87

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88

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89

第四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91

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191

二、病原微生物检测 192

三、管理与督查 192

第五节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93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193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95

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197

四、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 198

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99

六、四环素类抗生素 201

七、氯霉素 202

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03

九、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204

十、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205

十一、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206

十二、磷霉素 207

十三、甲硝唑和替硝唑 208

十四、喹诺酮类抗生素 208

十五、磺胺类药 210

十六、呋喃类抗菌药 212

十七、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药 212

十八、抗麻风分枝杆菌药 216

十九、抗真菌药类 216

第六节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221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221

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223

三、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232

四、细菌性前列腺炎 233

五、急性感染性腹泻 235

六、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及脑脓肿 237

七、败血症 239

八、感染性心内膜炎 243

九、腹腔感染 246

十、骨、关节感染 247

十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49

十二、口腔、颌面部感染 250

十三、眼部感染 253

十四、阴道感染 256

十五、宫颈炎 258

十六、盆腔炎性疾病 258

十七、性传播疾病 259

十八、深部真菌病 260

十九、分枝杆菌感染 262

二十、白喉 264

二十一、猩红热 265

二十二、鼠疫 265

二十三、炭疽 265

二十四、破伤风 266

二十五、气性坏疽 267

二十六、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267

二十七、布鲁菌病 268

二十八、钩端螺旋体病 268

二十九、回归热 269

三十、莱姆病 269

三十一、立克次体病 270

第七节 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对策 271

一、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271

二、抗菌治疗策略 271

三、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272

第八节 不宜与抗菌药静脉注射直接配伍的药物 273

第7章 延缓衰老及某些老年病用药 275

第一节 延缓衰老药 275

一、与衰老有关的几个因素 275

二、延缓衰老药物 278

三、微量元素制剂 282

四、大脑功能促进药 286

五、微生态制剂 286

六、中草药 287

第二节 某些老年病用药 292

一、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 292

二、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用药 293

三、前列腺增生症用药 299

四、老年性白内障用药 303

第8章 专科用药 306

第一节 外科用药和消毒防腐收敛药 306

第二节 皮肤科用药 322

第三节 眼科用药 330

第四节 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用药 342

第五节 妇科用药 350

一、子宫收缩药 350

二、其他引产药 357

三、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362

四、安胎药和退乳药 369

第9章 药源性疾病治疗原则和手段 376

第一节 一般治疗原则 376

一、及时停药,祛除病因 378

二、加强排泄,延缓吸收 378

三、使用拮抗药 379

四、治疗过敏性反应 379

五、治疗受损的器官 379

六、对症处理 380

第二节 药源性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382

一、咯血 382

二、呼吸困难 383

三、呼吸衰竭 384

四、心律失常 385

五、心功能衰竭 387

六、心肌缺血 389

七、休克 390

八、高血压 392

九、低血压 393

十、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394

十一、肝损害 395

十二、昏迷 397

十三、精神障碍 399

十四、肾衰竭 399

十五、白血病 401

十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03

十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05

第三节 药源性血尿 406

第10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 409

第一节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410

第二节 酸碱平衡调节药 414

第三节 透析液 415

第11章 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剂 418

第一节 营养缺乏的病理生理 419

第二节 肠道外营养的数量与质量 421

一、肠道外营养的数量 421

二、肠道外营养的质量 424

第三节 肠道外营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25

一、肠道外营养的适应证 425

二、肠道外营养的禁忌证 426

第四节 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427

第五节 肠道外营养剂代谢障碍及其防治 428

一、高血糖症 428

二、低血糖症 428

三、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429

四、低磷酸盐血症 429

五、代谢性高血氯性酸中毒 429

六、高氨血症 429

七、非肾病性氮血症 430

八、低钾血症 430

九、低钙血症 430

第六节 应用肠道外营养剂需要常规监测的项目 431

第七节 常用肠道外营养剂 432

一、高能量葡萄糖注射液 432

二、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 432

三、多种糖类的高能肠道外营养液 434

四、用于预防和治疗蛋白质缺乏症的结晶型左旋氨基酸溶液 435

五、适用于术后分解代谢期间蛋白质缺乏症的氨基酸溶液 437

六、供儿科应用的结晶型左旋氨基酸营养液和体液 438

七、适用于术后短期禁食期间蛋白质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的氨基酸溶液 439

八、含有左旋氨基酸、3种糖类以及电解质的高能营养液 440

九、肾病用氨基酸溶液 442

十、高营养脂肪乳剂 444

十一、一般营养用氨基酸注射液 445

十二、其他肠道外营养制剂 447

第12章 合理应用胃肠内营养剂 452

第一节 适应证及禁忌证 452

第二节 肠内营养剂种类与选择 453

第13章 肝、肾疾病及小儿用氨基酸 457

第一节 肝病用氨基酸 457

第二节 肾病用氨基酸 458

第三节 小儿用氨基酸 459

第四节 静脉脂肪乳剂 461

第14章 常用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及配伍禁忌 464

附录A 电解质补充量的计算 523

附录B 输液量的计算 524

附录C 怀孕期妇女用药须知 526

附录D 哺乳期妇女慎用的药物 528

附录E 婴儿期(2岁以内)用药须知 535

附录F 儿童期(2-12岁)用药须知 536

参考文献 5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