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非智力因素研究与实践
非智力因素研究与实践

非智力因素研究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晓艳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724186
  • 页数:1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介绍了非智力因素研究的起源、发展历史及我国学者的主要成果;探讨了非智力因素的若干理论问题,阐述了非智力因素的测评原理及方法;解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特点,并提出了培养原则、途径和方法,适于教育学、心理学工作者阅读。
《非智力因素研究与实践》目录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发展概述 1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历史回顾 1

一、非智力因素研究的产生阶段 1

(一)智力研究和非智力因素的萌芽 1

(二)亚里克山大是首创“非智力因素”概念的心理学家 2

(三)韦克斯勒是科学分析“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学家 3

二、非智力因素概念研究的发展阶段 4

(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4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6

三、非智力因素研究与智力研究相结合 7

(一)构建理论模型 7

(二)密切联系实际 8

第二节 中国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与发展 10

一、非智力因素研究在中国产生的历史背景 10

(一)非智力因素研究的教育实践背景 10

(二)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心理学背景 11

二、非智力因素研究在中国的主要成果 12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构成和功能的理论探讨 12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验研究 13

(三)非智力因素与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 14

(四)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的调查 15

(五)特殊类型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 16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17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功能 17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17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及功能 19

(一)引导维持系统 19

(二)动力系统 20

(三)调控系统 20

(四)定向系统 21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23

(一)智力因素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3

(二)非智力因素制约智力因素的发展 24

(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结合 25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与全面发展 26

一、全面发展的概念 26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7

(一)非智力因素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27

(二)非智力因素教育是智育的源泉 28

(三)非智力因素教育是体育的重要内容 29

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助于形成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30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与教育原则 31

一、教育原则的概念 31

二、教育原则在非智力因素教育中的应用 32

(一)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32

(二)因材施教原则 33

(三)依靠集体教育原则 34

(四)发扬积极因素及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35

(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6

(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36

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与德育 38

一、德育的概念 38

二、德育的内容 39

(一)理想教育 39

(二)爱国主义教育 40

(三)集体主义教育 40

(四)劳动教育 41

(五)良好的性格教育 42

三、德育过程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3

(一)道德认识 43

(二)道德情感 43

(三)道德意志 44

(四)道德行为 45

四、非智力因素是德育的基础 45

第五节 非智力因素与学科知识教育 46

一、学科知识教育的概念 46

二、学科知识教育的特点 47

三、学科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主渠道 48

(一)教师应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学科教育之中 48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1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的测评 54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的测评原理 54

一、非智力因素测评的涵义 54

(一)心理测量 54

(二)心理评价 55

(三)非智力因素测评 55

二、非智力因素测评的性质 56

(一)非智力因素测评的间接性 56

(二)非智力因素测评的客观性 57

(三)非智力因素测评的相对性 57

(四)非智力因素测评的典型性、代表性 58

三、非智力因素的测量水平 58

四、非智力因素测评的功能 59

(一)对被测评者的功用 59

(二)对测评者的功用 60

(三)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功用 60

五、测量分数的解释 62

(一)常模参照分数 62

(二)标准参照分数 63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测评的方法 64

一、问卷调查法 64

二、行为观察法 65

三、行为评定法 67

四、自然实验法 70

(一)自觉作业实验 71

(二)预习作业实验 71

(三)估分实验 71

(四)选题实验 71

五、作品分析法 72

(一)作业中错误分析 72

(二)整洁程度分析 72

六、仪器测量法 73

七、投射技术法 74

第四章 非智力因素的实验研究——工科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及其对物理学习影响的研究 76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76

一、物理教学在培养素质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76

二、工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在学习中的某些倾向 77

三、研究意义 78

第二节 问卷的编制过程及方法 80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80

(一)非智力因素项目的确定 80

(二)非智力因素项目初测及分析 83

(三)形成正式问卷 85

二、问卷的质量分析 87

(一)信度分析 87

(二)效度分析 87

三、小结 88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工具 89

一、被试者 89

二、测试工具及要求 89

三、统计分析工具 91

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与物理学习 91

一、统计、分析及结论 91

(一)统计与分析 91

(二)结论 92

二、高职男女学生的性别特征和智力差异 93

(一)男女两性智力发展的年龄倾向 93

(二)男女两性智力发展总体上的平衡性 94

(三)男女两性智力发展特色上的不平衡性 94

三、非智力因素与物理学习关系解析 95

四、物理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96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96

(二)激发和利用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97

(三)渗透物理学史,培养坚强意志 98

(四)培养师生情感,创设成功机会 99

第五节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研究 100

一、统计结果与分析 100

(一)非智力因素的年级差异 100

(二)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 107

(三)非智力因素的地区差异 112

二、结论 113

三、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14

(一)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14

(二)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118

(三)社会认知对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23

四、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解析 124

(一)非智力因素的年级特点 125

(二)非智力因素的性别特点 126

(三)非智力因素的地区特点 128

第五章 心理发展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30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130

一、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130

(一)遗传因素 130

(二)社会环境因素 132

(三)学校教育因素 133

(四)主观能动因素 134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135

三、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 136

(一)教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136

(二)教育和学生心理的发展并非同步 137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37

一、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原则 138

(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要突出核心又要协调发展 138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教育手段与教育目标的统一 140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突破口 141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的有机结合 141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 142

(一)家庭 142

(二)学校 143

(三)社会 144

(四)学生本身 145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145

(一)说服法 145

(二)锻炼法 146

(三)自我教育法 147

(四)心理辅导法 148

参考文献 150

附录A(正式问卷) 153

附录B(答题纸) 159

后记 1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