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彩霞主编;詹向红,孙理军,章文春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7816158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中医学基础课程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主干课程之一,是进一步学习后续基础医学理论和各临床医学课程而设置的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本教材是由绪论、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方药基础、常见病的辨证治疗、针灸治疗基础等10章组成。
《中医学基础》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6

一、整体观念 6

二、辨证论治 10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2

第一节 气一元论 12

一、气的基本概念 12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13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5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涵 15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6

第三节 五行学说 18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涵 18

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19

第三章藏象 22

第一节 五脏 22

一、心 23

[附]心包络 24

二、肺 24

三、脾 26

四、肝 27

五、肾 29

[附]命门 31

第二节 六腑 32

一、胆 32

二、胃 32

三、小肠 33

四、大肠 34

五、膀胱 34

六、三焦 34

第三节 奇恒之腑 35

一、脑 35

二、髓 36

三、女子胞 37

[附]精室 38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8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38

二、腑与腑之的关系 41

三、脏与腑的关系 41

第四章经络 44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作用 44

一、经络的概念 44

二、经络系统 44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45

四、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4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47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47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规律 48

三、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48

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属络关系 49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49

六、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次序 50

七、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常用腧穴 50

第三节 奇经八脉 55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功能 55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功能特点及常用腧穴 56

第五章气血津液 62

第一节气 62

一、气的基本概念 63

二、气的生成 63

三、气的主要功能 64

四、气的运动 66

五、气的分类 67

第二节血 70

一、血的基本概念 70

二、血的生成 70

三、血的循行 71

四、血的主要功能 72

第三节 津液 72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72

二、津液的代谢 73

三、津液的主要功能 74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75

一、气与血的关系 75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76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77

第六章病因 78

第一节 外感病因 78

一、六淫 79

二、疠气 83

第二节 内伤病因 84

一、七情内伤 84

二、饮食失宜 85

三、劳逸失度 86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86

一、痰饮 86

二、瘀血 87

三、结石 89

第四节 其他病因 89

一、外伤 90

二、寄生虫 90

第七章病机 92

第一节 发病与转归 92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92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93

三、发病的类型 94

四、疾病转归的形式 95

第二节 基本病机 97

一、邪正盛衰 97

二、阴阳失调 99

三、气血津液失常 101

四、“内生五邪”病机 106

第八章诊法 110

第一节 望诊 110

一、望神 111

二、望色 112

三、望形态 113

四、望头项五官 115

五、望舌 117

六、望皮肤 122

七、望二阴 123

八、望排出物 123

九、望小儿指纹 125

第二节 闻诊 126

一、听声音 126

二、嗅气味 128

第三节 问诊 129

一、一般问诊 129

二、问现在症状 130

三、妇科问诊 136

四、儿科问诊 137

第四节 切诊 138

一、脉诊 138

二、按诊 143

第九章辨证 14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46

一、八纲基本证候 146

二、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 150

第二节 气血津液阴阳辨证 154

一、气病辨证 154

二、血病辨证 155

三、气血同病辨证 156

四、津液病辨证 157

五、阴阳失调病辨证 159

第三节 脏腑病辨证 160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61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62

三、脾与胃病辨证 163

四、肝与胆病辨证 165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67

六、脏腑兼病辨证 168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 169

一、六经辨证 170

二、卫气营血辨证 172

三、三焦辨证 173

第十章养生防治康复 175

第一节 养生 175

一、养生的基本概念 175

二、养生的重要意义 176

三、养生的基本原则 177

第二节 治则 181

一、扶正祛邪 181

二、标本先后 182

三、调整阴阳 183

四、正治反治 184

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186

第三节 治法 187

一、汗法 187

二、吐法 188

三、下法 188

四、和法 188

五、温法 188

六、清法 189

七、消法 189

八、补法 189

第四节 康复 189

一、康复的基本原则 190

二、常用的康复方法 191

第十一章中药基础 196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196

一、中药的性能 196

二、中药的用法 197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98

一、解表药 198

二、清热药 201

三、泻下药 208

四、祛风湿药 209

五、芳香化湿药 211

六、利水渗湿药 212

七、温里药 215

八、理气药 217

九、消食药 218

十、驱虫药 219

十一、止血药 220

十二、活血祛瘀药 222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224

十四、安神药 227

十五、平肝息风药 229

十六、开窍药 231

十七、补虚药 232

十八、收涩药 238

第十二章常见病的辨证治疗与预防调护 241

第一节 感冒 241

第二节 咳嗽 242

第三节 喘证 244

第四节 心悸 246

第五节 胸痹 248

第六节 胃脘痛 250

第七节 泄泻 252

第八节 便秘 254

第九节 黄疸 255

第十节 鼓胀 257

第十一节 腰痛 259

第十二节 水肿 260

第十三节 遗精 262

第十四节 淋证 264

第十五节 眩晕 265

第十六节 头痛 267

第十七节 癫狂 269

第十八节 郁证 270

第十九节 不寐 272

第二十节 消渴 274

第二十一节 中风 275

第二十二节 痹证 277

第二十三节 痿证 279

第二十四节 痛经 281

第二十五节 崩漏 282

第二十六节不孕症 284

第二十七节 耳鸣、耳聋 286

第二十八节 牙痛 287

第十三章针灸与推拿基础 289

第一节腧穴 289

一、腧穴的概念 289

二、腧穴的分类 289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 290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291

第二节毫针刺法 297

一、针刺前的准备 297

二、刺法 297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301

四、针刺注意事项 302

第三节 灸法 302

一、常用灸法 302

二、灸法的作用 304

三、注意事项 304

[附]拔罐法 305

第四节 推拿基础 305

一、适应证 305

二、操作方法 305

三、注意事项 308

[附]刮痧疗法 308

第五节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310

一、中风 310

二、感冒 310

三、哮喘 311

四、呕吐 311

五、泄泻 312

六、痢疾 312

七、便秘 312

八、癃闭 313

九、淋证 313

十、遗精 313

十一、阳痿 313

十二、不寐 314

十三、癫狂 314

十四、痫证 314

十五、眩晕 314

十六、头痛 315

十七、痹证 315

十八、痿证 316

十九、面瘫 316

二十、坐骨神经痛 317

二十一、痛经 317

二十二、胎位不正 317

二十三、肠痈 317

二十四、扭伤 317

二十五、耳鸣、耳聋 318

二十六、牙痛 318

返回顶部